清明节气与清明节的渊源

福萍 200分享

  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它大约在农历三月上旬,寒食节后的一两天,即公历四月五日或六日。清明节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那么,清明又是怎么演变成为节日的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清明节气与清明节的渊源,希望能帮到你。

  清明节气与清明节的渊源

  据《荆楚岁时记》称,从冬至到寒食,中间相隔了105天,古人又说“冬至百六天为清明”,以此推算,寒食在清明前一天。由于寒食和清明日子相近,故古人往往将寒食中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就没有严格区分了。清明也就由农时节气变成了一个节日。

  古时清明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禁火寒食,即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这种习俗,据说与春秋时晋国贤臣介子推有关。介子推是跟随晋国公子重耳一起流亡的臣属。君臣在流亡列国时历尽千辛万苦,重耳最后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做了国君之后,封赏了大批功臣,惟独将没有自我表功的介子推忘了,而介子推在流亡期间却有割股峡君的大功劳。当重耳想起这件事时,便急忙派人去请介子推。但介子推已携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为了将介子推逼出山,重耳就下令放火烧山,不料却将介子推烧死了。重耳很难过,就把绵山封给介子推,改名介山,这就是今天山西介休县东南的介山。他还规定每年在介子推被烧死的这天,要严禁烟火,吃冷食,以示纪念。

  禁火寒食从春秋开始,先是一天,后为三天,到东汉发展成一个月,甚至一百零五天。这种习俗在三晋地区,尤以太原、上党、雁门、西河等地最为流行。因冷食时间太长对身体有害,故东汉末年改为三天。由于冷食不易下咽.人们在寒食节前儿天,纷纷做“甜饧”,即麦芽糖。有甜甜的饧浆伴着冷食吃,就比较容易下咽了。所以唐代寒食节民间吹箫卖场的小贩特别多,“粥香场白杏花天”、“包饧市喧箫吹”、“箫声吹暖卖场天”的诗句正是对这种习俗的真实描写。宋代,有钱人还用面粉和枣泥做成形似燕子的点心叫“枣锢飞燕”;用柳枝串着插在门媚上的则叫“子推燕”。

  现在,虽然清明禁火寒食的习俗已经没有了,但介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却工’‘为流传。每当清明节到来之际、人们总是记起这位“上甘焚死不公侯”的贤臣。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中最具特色的活动是扫墓。扫墓就是祭祖。

  墓前祭祀祖先,可能始于汉代,而清明扫墓则大约起自唐朝。扫墓的主要目的正如宋朝吴自牧《梦梁录》所说:“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亲人亡故,生离死别,心情总是悲痛的,因此,扫墓总是一件很伤感的事。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一诗中就生动地描述了这种情景,诗云:’‘鸟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至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更是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回味无穷。

  清明节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活动则是踏青插柳。踏青就是春游,古时.又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机。人们正好在扫墓之余,因利乘便,在山野田间游玩一番。据载,清明踏青习俗由来已久。《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踏青的盛况时说,清明时节,长安妇女郊外春游,遇名花便在草地上设下张张座位,并将红裙挂在树枝上,作为举行野餐的帷慢。大诗人杜甫就写过“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族旗”的诗句。宋朝,踏青之风更是盛行,《武林旧事》记载南宋都城临安清明踏青的情景时说:“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深璃,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由于踏青对身体健康极为有益,因此世代相传,至今不衰。解放后,陈毅同志在《昆明游西山》诗中写道“车如潮,人如海,清明游,相追攀”,将解放后人们清明节踏青春游的盛况生动地描述了出来。

  清明有插柳植树的好风习。柳条本是插在檐前屋后的,古籍记载:“清明节,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巷亦青。”那种“满街杨柳丝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的景象,实在是令人神往。早春植树成活率高、生一长发育快,确是插柳植树的大好时机。但后世为什么又逐渐有了戴柳的习俗,并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的谚语呢?或说与唐高宗有关。相传有一年三月初三,唐高宗在渭阳为征战有功的亡魂举行祭奠,他赐给群臣每人一个柳条圈戴在头上,说是这样可以不被蜂蓄、蛇咬,于是蔚然成风。或说与大诗人柳永有关。柳永工词,旖旎多情,教坊歌伎素喜唱柳词。柳永死于京口后,每年清明日,北里歌伎多往墓前致祭,祭罢则折路边柳枝答发,以为悼念。大概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古人认为柳是“鬼怖木”,有辟邪作用。这说明戴柳与保健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清明节还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习俗。既有古代特有的射柳等活动,也有延续至今的拔河、放风筝、荡秋千等。这不仅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培养人们大无畏的勇敢精神。

  作为农历节气和风俗节日的清明节,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风俗,特别是清明扫墓,文化色彩非常浓厚。在这千百年沿习下来的节日里,我们带上一束鲜花,献给那些为人类文明和自由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先烈,以表示我们的悼念之情,尽我们的“思时之敬”,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热门标签

    63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