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的来历和习俗

金凤0分享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时节的来历和习俗,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夏至时节的来历和习俗

夏至的由来

在我国夏至的由来已久,我国古代人民在夏至会采取一定的耕作和饮食习俗。本文介绍了我国夏至节气的由来和夏至的习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传统习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食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民谚还曰:“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热汤面,而是过水面,古时候从井中打来清凉的并水,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待面拔凉,捞入碗中,再浇上事先做好的调料和小菜。古人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间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白昼时间长,正如人们在过生日时也吃面一样。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3.食夏至饼

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4.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5.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6.吃补食习俗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犬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古时民间便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古代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7.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消暑避伏。

8.吃馄饨

夏至这天,古代有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习俗。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古人吃过馄饨之后,开始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长,身强力壮。

夏至养生注意

养生重点:“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

夏至宜吃食物膳食调养中,应以易消化、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适量补充蛋白质。如,芝麻、核桃、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多吃一些酸味食品,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可以多吃些养心食物,如莲子、红枣、小米。

夏至忌吃食物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过早或过多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还要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精神调摄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切忌暴喜伤心。

防病保健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运动锻炼此时可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参加晨练,以舒缓运动为主,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出大汗,以伤阴阳。


夏至时节的来历和习俗相关文章:

2021夏至时节的传统习俗及来历

2021夏至节气的来历和习俗

夏至节气的来历及习俗

2021夏至时节的由来

2021夏至节气的传统习俗及来历

24节气夏至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来历介绍

夏至节气的风俗及意义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夏至里的民间习俗

夏至传统习俗活动

    12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