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实用12篇)

黄家0分享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实用12篇)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1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敬老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敬老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敬老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2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每年的重阳节妈妈都要带我去爬南山。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流传了很多年。重阳节的传统风俗有五种,一是登高,那正是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也是爬山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登高的人要佩戴茱萸,茱萸是一种带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可以驱赶蚊虫,茱萸还可以制作药酒,养身祛病。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观赏千姿百态的秋菊,喝几杯菊花酒,也是重阳节快乐事。四是吃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做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所以吃了重阳糕就可以步步升高。五是开展尊敬老人的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为什么重阳节有这么多风俗习惯呢?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河南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折磨。有一个青年叫恒景,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不畏艰险找到了法力无边的仙长,经过勤学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对恒景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且教他避邪的用法,让恒景赶快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杯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不敢往前,脸色大变,这时恒景挥着降妖宝剑追下山来,一下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插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了。

现在的重阳节也是“老人节”,这一天我在家还给外公外婆盛饭、讲笑话、弹琴给他们听,做了很多敬老爱老的事情,大人们都很开心。重阳节不仅让我们登高望远,身心愉快,还让我们懂得了要关心老人,真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3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4

祝老人身体健康,事事如意,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祝老人,那我就实话告诉你吧!因为今天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

我来到红绿灯路口时,看见以为老奶奶跌跌撞撞地想过红绿灯。我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我说:“老奶奶我扶你过去吧,你看红绿灯,车来车往,人来人去,一不小心,可能会出事,你说可以吗?”“小朋友谢谢你,那我们过去吧,可是绿灯没电了,你一定要小心。”老奶奶慎重地回答。“好。”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开始过马路了,心里又惊又喜,我小心翼翼地扶着老奶奶,突然,一辆车开来,里面出来一个人,说:“我扶你过车吧!”那位老人被夫走了。朝我挥一挥手。我沮丧地回到家中,看见爷爷,我问:“爷爷,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的吗?”“有啊,小鹏去房间给爷爷把药拿来,再去客厅来一杯水来。”爷爷说。“好的,爷爷,我马上就回来。”我说。“小心一点。”爷爷说。“知道了。”我说。

我来到爷爷的房间,看一下床头柜,一瓶又一瓶的花,终于找到了,我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放在了爷爷的身上。

接着,我来到了客厅,发现了热水瓶,我小心地拿了一下,倒了一杯水到杯里,谨慎地拿给爷爷。

今天,真是一个美好的重阳,让我感受到帮助老爷爷老奶奶的快乐与幸福。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5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6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一个既温馨又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外婆每天为了我们全家忙里忙外的身影,心想外婆真辛苦啊。平时我也没为外婆做过什么,今天一定要多陪陪她。

外婆有喝茶的习惯,我给外婆泡杯茶吧。说干就干,我拿来电水壶,灌满水,插上电源。没多久,水烧开了,我开始学着妈妈的样儿给外婆泡茶了。外婆血压高,喜欢喝苦丁茶,我把几片苦丁茶叶放入水杯中,倒入热水。可能是我太心急了,一不小心把水溅出来烫到了手,疼得我直甩手。但我想着外婆平日为我们操劳却毫无怨言,我这点疼又算什么呢?我小心翼翼地捧起热气腾腾的茶,递给了外婆,轻声说道:”外婆,今天是重阳节,这是我亲手为您泡的茶,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外婆欣喜地接过茶,开心地笑了,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称赞道:”我的孙子长大了,懂事了!“

外婆喝茶时,我依在她的身旁,看到白发已爬上她的头顶。这都是为我们操劳的啊!”外婆,我帮您捶捶背吧!“我关切地说着。”好,好,我的孙子真懂事!“我把两个小拳头放在外婆的后背上,轻轻的捶了起来。左一下右一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捶着,还不时的伸开小手轻轻的按摩她的后背。捶着捶着,我问外婆:”舒服吗?“外婆高兴地说:”舒服极了!“看着外婆高兴的样儿,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呢!

今年的重阳节,外婆过得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7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家节”。老人家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8

重阳节是每年的九月初九,人们把九定位阳数,所以被称为重阳。重阳日尊老敬老已蔚然成风,晚辈们都要给上了点年纪的老人做些美味的饭菜。重阳节时不能回家的人在外面工作,也会打一个电话到家里,慰问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一回到家里,就告诉家人们,再过两天就是重阳节。我急忙打电话,祝爷爷奶奶重阳节快乐,身体健康!他们都很惊讶,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重阳节的时候给他们打电话,他们问我怎么知道这个节日的.。我得意地说,这是在学校里语文老师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我把重阳节的风俗都一一告诉了他们,让他们健健康康地生活,秋凉了,要多穿衣服保暖,告诉他们假期去看望他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收到我的祝福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陈老师说,我们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每到重阳节都要给他们做一桌美味的饭菜来表达我们的孝心。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9

美丽的金秋之后,迎来的是那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那首诗。那么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呢?

相传,在哪遥远的古代,汝河里有一只瘟魔,瘟魔哪家,家家丧命,青年人恒景的父母被瘟魔杀害之后,他立志要替父老乡亲们除掉这一祸害。他辞别了父老乡亲之后去访名师,终于在仙鹤的指点下到了一处仙山访到了一位仙长。那位仙长被这位年轻人的执着感动了,交了他一套降魔剑法和一把宝剑。九月九日之时,仙长叫恒景说:“瘟在今天会出来作恶,你去除了它吧。”于是恒景回到故乡,让乡亲们到高山,每人发一片茱萸叶和一杯菊花酒,便下山将瘟魔除了。

从此,重阳节登高避祸,喝菊花酒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10

重阳节快到了,老师让我们星期天帮助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一些孤寡老人做些事,我就开始行动了。

星期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我把作业做完后,便开始想:帮助谁做什么事呢?突然,妈妈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妈妈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帮隔壁的爷爷、奶奶扫楼梯呀!”我立刻赞同了妈妈的说法。我拿起扫把开始扫楼梯,妈妈说:“扫楼梯的时候,人要站在上面往下扫。”我照着妈妈说的去做了,好不容易才把楼梯扫干净。妈妈拎过来一桶水,我问妈妈干什么?妈妈说:“扫完后要用水冲一下才干净。”于是,妈妈就把一桶水洒在楼梯上,看着那水从楼梯的第一阶滚到第二阶,从第二阶滚到第三阶……就像瀑布一样,漂亮极了。

到了下午,楼梯上的水干了,我想隔壁的爷爷、奶奶看见了,心里一定很高兴,看着扫干净的楼梯,我的心里有一丝丝的甜意。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读起这首诗,我都会想到重阳节。我的家乡有一个独特的重阳习俗——做栗糕。

那一年重阳节的清晨,我也是早早地跑到了楼下,对着对爷爷奶奶道一声“节日快乐”。看到奶奶手上拿了几个板栗,我好奇地便问:“奶奶您拿几个板栗干什么?”“拿来做栗糕的。”听到栗糕,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那您教一下我呗。我也想亲手制作这一美味。”我央求奶奶。“当然没问题。”奶奶高兴地答应了我。

厨房里,奶奶给我了几个蜜枣,让我跟她做。奶奶把蜜枣切成了丝儿,我也学着把蜜枣切成了丝儿。我切的并不是很好看,好在越来越得心应手。随着个数的增多,我和奶奶的动作几乎一致,仿佛是两位干练的运动员激烈地比赛着。

切完蜜枣,奶奶马上拿起起了几个板栗用水烫一下。我又好奇了:“奶奶,这是为什么吗?直接剥不是更省时间吗?”奶奶笑了:“大孙子,一听就知道你不缺乏劳动经验啊。”奶奶告诉我,泡上热水更能轻松剥去栗子的外衣。我先剥了一个没有烫过水的栗子,壳很坚硬,只能用小刀划了个口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了一个边边。我又从热水中挑出一个栗子,轻轻一捏,壳就扁了,我再用指甲一抠,壳就破了。果然是轻松多了。

随后是切板栗。切板栗的奶奶,几刀下去就切成了一个个丁,而我也不甘示弱也切成了它的模样。这比剥板栗要简单。

为了不给奶奶添乱,剩下的部分我只能让奶奶做了。只见她左手倒糯米粉,右手倒入大米粉,又迅速放下袋子加了些糖,最后快速地加入一点温开水。没等我眨眼的功夫,奶奶揉起了面团,动作那叫一气呵成啊。我都被看呆了。回过神来,板栗丁已经揉在面团里了。

奶奶左手捏着面团,右手一撕,再一揉,栗糕的大致形状就做好了。依样画葫芦,我也学做了几个,跟奶奶做的不相上下,让我不免有些得意。

紧接着给栗糕刷点油,放进烤箱。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烤箱内的栗糕慢慢膨胀了起来,皮也慢慢变成了金黄色。这时,屋里屋外香气十足,让我不知不觉地咽了一口唾沫。美妙的味道把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天空中的夕阳把天空照得金黄金黄的,仿佛一个大栗糕,美极了。

以后的年年,重阳节我们都在栗糕中度过。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篇12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家乡要进行一年一度的民间活动——炼火。听妈妈说炼火之前还有表演,而且妈妈也要去参加表演。

晚饭过后,我怀着一颗快乐的心来到炼火场。抬头一看,炼火场那块地方放着一堆木炭,木炭旁边有一大块地方空出来,上面铺着一块布。五点三十分,表演时间到了,首先是花头台,然后是腰鼓,第三个节目是舞蹈,接着我妈妈也出场了,她们表演的是红色娘子军,穿着整齐的军装走出来,手中拿着一把玩具枪,演得多么精彩!

节目表演很快结束了,人们在那空地上盼着、等待着。那些工作人员把火堆用工具往中间推,然后生起来。那堆火从远处看去就像一座火山。火越来越旺,人群也多起来了,有些人站在火堆旁,有些站在山上,还有些人拿来梯子站在梯子上,真是人山人海。

八点左右,炼火活动终于开始了,勇士们到小河边把脚给洗了,领头的“勇士”在桌子上说着话,好像为炼火的“勇士”祈求神仙保佑,领头的祈求完毕,向火堆的四个方向喷了一口水,然后勇敢地冲了过去,后面的“勇士”们相继冲过了火堆。第二次冲锋时,领头的又飞快地冲过了熊熊的烈火,后面的人用他们的工具——铁锹把烈火往两边翻,翻的时候总有一群群火苗冉冉升起,冲过去时也会有一些火苗升上天空,好像成千上万只萤火虫在空中飞来飞去,似乎那些“萤火虫”也在为那些勇士们鼓掌。炼火渐渐接近尾声,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炼火场。回到家里,我还在不断地回忆这次炼火的场景。

炼火是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活动,它能吸引全国各地的来客,据老人们说,能去邪,保一方平安,让家乡的人们一年四季安居乐业,开开心心地生活在美丽的山村土地上。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重阳节传统满分作文5篇

走进传统节日重阳节作文600字五篇

六年级重阳节的习俗优秀作文600字

写重阳节习俗的四年级500字六篇

传统节日重阳节满分作文范文

敬老节日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精选10篇

传统重阳节作文简述10篇2021

重阳节的习俗五年级作文600字

传统重阳节四年级作文10篇

2021重阳节的各地习俗有哪些

    5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