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优秀的人都有几种思维方式

梓荣 1172分享

  如果说人类堕落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那么优秀者的共性却也极为相似。在那一次交谈后,我总结出了优秀人士最重要的6种思维方式。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真正优秀的人都有几种思维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1.目标导向型思维

  没有目标的人,永远是无力的、涣散的。

  优秀的人心里都住了一台挖掘机,不断深挖自己的愿望和目标。这里的愿望,是指藏在内心的真实诉求。

  他们也都明白,目标是自我的第一驱动力,也是努力的根本理由。

  老张是一位深耕于O2O领域多年的老油条,在某次运营会议上,我听到他问所有员工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努力想把这家公司搞好。

  很多人回答:为了梦想。

  老总说:“不对,为了赚钱。”然后他又问了:“为什么要赚钱?”

  会议上沉默了1分钟,才有人开始回答:

  为了买房、为了买车、为了娶漂亮姑娘、为了睡到想睡的人、为了家里人过更好的生活、为了有朝一日不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

  老总的行为,其实是在唤起每个人的初始愿望。这种愿望就是目标,它们往往是埋藏在一些冠冕堂皇的说辞之下,需要一遍遍追问才能问出来。

  普通人往往目标感不强烈,所以基本无法驱动自己做事。但优秀的人相反,他们不立目标不行动,始终用目标来指引自己努力的方向。

  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的首富是高满堂,他曾经在一次分享会上谈过:

  “年轻时有一次去电影学院旁听,想进教室和那儿的人一起讨论电影,结果被人赶了出来。从那会儿开始,他就发誓要成为一线编剧,不会再让别人如此对待自己。”

  他笑着说:“从那以后,做一名好编剧就成了他一生的目标。”

  2.利他思维

  你有没有发现,高情商的人更善于利他,低情商的人更善于利己。一个人情商的高低,源自利他与利己两种思维的博弈。

  为什么说优秀的人更善用利他思维?因为利他是为了更好地利己,聪明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之所以说利己主义者是愚蠢的,是因为他们只注重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的。

  利己者常常对人黑着脸、思维闭塞、蛮横霸道且抠门,有好东西只会独享,周围人敬而远之。表面上来看,他做了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事。

  但他失去的是什么?

  他失去了周围人帮助他的一切可能性,失去了得到他人分享的可能性。因为不常交流,闭塞的他,还会失去很多关键信息源。

  最终,他会失去重要的人际关系链、失去做人的好口碑。这位利己者的收益实则处于负水平的状态。

  为什么优秀的人更善于利他?原因便在于此。利他者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利己者。那些愿意帮助他人,为他人提供价值的人,也会常常得到他人提供的价值。

  3.迭代思维

  优秀的人危机意识很强,他们明白:在这个时代,稍不注意便会落后于他人。人如果不学会迭代自己、更新自己、改良自己,失败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就像做产品一样,产品有1.0、2.0的版本迭代。

  优秀的人也都善于优化个人版本。三五年过后,如果你仍旧在原地踏步,这便是最危险的事。

  一个人可迭代的方面有很多,在此举个例子,比如工作流程的迭代。

  读高中的时候,我同桌答卷速度特别慢,后来我看了看他的卷子,才知道是他写的字太正了,浪费了太多时间。

  一笔一划,一撇一捺都清清楚楚。关键他还有强迫症,有的笔画还得描上个三五遍才放心。

  他学了很久,才学会写草书。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笑,妈蛋念到高中了连最基本的草书都不会写,真的假的。

  其实很多人的书写习惯已经是十年以上,要想改并没那么简单,更要命的是很多人连“要去改”的意识都没有。

  这就是所谓的迭代意识。

  键盘上快捷键的学习只要10分钟,但很多人懒得学也懒得用。用五笔打字能比拼音快很多,正常培训一周就能学会,很多人也懒得学。

  每一个小小的优化,就能节约时间增大效率。优秀者的工作习惯也非一日练,是已经经过十几年的迭代,才会有今天。

  把自己看成一款产品,你的灵魂就是你的产品经理。现在的你,还是过去的那个老版本吗?

  4.用忙碌打败无聊

  现代人的最大特征,便是忙碌。这一点常常为人诟病。李宗盛也写过一首《忙与盲》,其中有一段:

  我来来往往 我匆匆忙忙

  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

  但实则,忙碌是不该被人批评的,最该被批评的,应该是无聊。无聊时常伴随着抑郁、忧愁、虚无等负面情绪一并出现。

  无话可聊,无事可做。烂在沙发上,烂在床上,这才是最要命的。将人的状态分为三种:无聊、忙碌、忙得有意义。

  第三种是最为高阶的状态,是更有针对性的忙碌。

  第二种忙碌虽然并不一定目标清晰,但人仍旧处于运动状态。既然运动,就能够产生可能性与意义。

  有的人不是生来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但是却可以在不断的运动中找到方向。

  人的视野与认知,是有边界的。你多经历一些事,你的边界就会被拓宽,个体外延就会增大,包容性也会更强。

  优秀的人,都是忙出来的。悠闲对他们来说,就是奢侈品。

  5.整合思维

  优秀的人,很少是排斥外部信息的。他们就像一块海绵,只要是水,都会被吸进来看看,然后再把有用的东西挑出来。

  所以你会发现,他们大部分喜欢读书、看电影、欣赏艺术品、对音乐有自己的品味、对文学有自己的理解。

  他们善于整合,善于从外部信息里提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曾经有读者问我:“读书有什么用?”我的想法是:如果抱着功利的诉求去读,不如不读。

  只有静下心的人,才有机会体会到另一层世界的美妙。正如优秀的人大都有私人的,汲取营养的方式。

  阅读、音乐、电影、绘画,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输入。优秀的人都讨厌拒绝,因为他们都明白:当一个人开始无意识地拒绝,他便即将落伍。

  我曾经走访过上海西边的一座古镇,区委书记很年轻,他才三十多岁。

  听书记现场讲座,讲了新农村建设问题。

  你能想象吗?这位书记竟然爱上B站,也看日漫,最喜欢看美国电影。

  他曾经在美国西部片里受到启发,想到了有益于农村区域建设的提案。

  就像乔布斯曾远赴印度寻找灵感。

  谁会想到去一趟印度,能够打造出世界上最完美的产品之一?

  优秀的人,都善于张开毛孔,充分感受世上的事物,像海绵一样饥渴,像初学者那样谦卑。

  因为有些事情看上去无用,但实则是无用之大用。它会潜移默化地改造你,影响你在关键时期做出的关键决策。

  6.重视运动

  我问了很多人,为什么不健身?他们说:“要练得那么壮干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运动的意义,长久以来一直被忽视。以至于很多人对运动员有刻板印象。认为他们只是头脑简单的呆萌人类。

  事实完全相反,越运动的人,反而越优秀,越聪明。

  1990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生物学家Arthur Kramer设计了一个实验,让一群平时不爱运动的人进行6个月有氧运动,然后测试思维能力变化,发现确实有提高。研究结果被写成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运动能优化人的思维,也让人更聪明。更关键的是,健康是一切的根本。

  优秀的人都会意识到:如何保证自己能长期奋斗?就是运动!

  优秀拼的不光是脑力,还是体力。

  在中国作家群里也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写长篇小说的人,身体必须要过关。不信你瞧瞧苏童、余华、莫言,都不属于那种“文弱”的类型。

  7.是否具有抓住工作重点的能力

  抓重点是指能快速地将纷繁复杂的各种表面现象归纳总结为结构清晰的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的根本、问题的关键,并确定工作重心的能力。

  抓重点能力弱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上表现上往往是没有主见和工作思路,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力气使不到点上,他可能很努力、很辛苦,团队成员跟着他不停地东奔西跑,但基本上是瞎忙活,因为没有结果和成绩。古人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就是指这种情况。

  判断一个人抓重点的能力,首先看他的思维是否具有结构性,能否对较为繁杂的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其次判断他的分类标准和原则是否正确,与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否相符。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训练自己结构化的思考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普通人关注的是思维的逻辑性,讲的是前后的连续性和流畅性。而管理者需要具有较强的结构化思考能力。

  8.是否有强烈的目标和结果导向意识

  结果导向也就是目标导向,是杰出管理者最突出的思维特征。

  结果导向意识就是以终为始,高度关注和聚焦目标和结果,将团队或组织的核心资源、策略都指向目标的达成,所有行动都必须是对目标达成有高度贡献的。这种管理者给外部的印象就是目标清晰、执行力很强。

  之所以目标导向特别重要,是因为有很多人出发的时候有目标,在路途往往忘了或偏离了目标,或者被一些新鲜的、好奇的事物所吸引,或者是因为碰到了困难、挫折、受了苦或委曲,放弃了既定的目标。

  优秀管理者设定目标的时候很慎重,一旦确立了目标,就会坚定不移、不受任何干扰的向着目标前行,直到达成为止。

  9.是否有快速发现规律和预测结果的能力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管理者所面对的环境瞬息万变,要求管理者能够快速做出判断,也就通常说的要具有快速反应、灵活应变的能力。

  快速灵活应变只是一种行为表现,其背后的能力是什么呢?实际上是管理者善于并快速发现事物的运行规律并能够对事情的发展结果进行准确预测。此项能力弱的管理者,他/她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就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查资料、开会、讨论,团队Leader决策效率的下降带来整个团队的工作节奏下降,工作效率降低。

  有的人将这种能力称为直觉,即不需要思考就能判断的能力,并认为是天生的能力。从表面观察看,直觉思维很强的人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判断,似乎是没有经过思考,当我们对他的决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时,就会发现他们的大脑中实际上存储了有关事物运行的基本原理、原则等相关概念,他们提取的速度很快,使我们感觉不到他/她的思考过程。

  这种能力强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知识面比较广,而且这些知识是经过整理以后以他自己的方式存储的,所以提取和加工起来很快。

  要练就这种能力,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是简单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而是以自己便于记忆和提取的方式进行学习,靠知识和经验的有效积累。

  10.是否拥有大格局和整体观

  有些人工作后很快就走上基层主管岗位,他们雄心勃勃,非常努力,表现很好,执行力很强,任务完成也不错。

  但当他到了中层岗位后,尽管做得很努力很辛苦,业绩反而会往下走,要么苦苦支撑,要么被撒换掉。

  我分析过很多这样的人,发现他们有一定共同的问题,就是大局观不够。

  大局观指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前瞻性地看问题、思考问题,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具有大局观的人,一般站位比较高,能够从高处俯瞰事物,视野开阔,能够看到事物的全部,在思考时遗漏就很少,决策的错误就会减少。

  缺乏大局观的人往往会只抓住眼前或局部一点猛攻,但常常顾此失彼,对于公司和上级的战略意图,他们难于理解,要么简单执行,要么曲解打折扣地执行。

  自我中心主义、私心、小九九是制约一个人大局观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大局观,就要把个人的小我和私心放下,把个人的利益放到一边,视野才会变得开阔,全局观就会提高。

  大局观决定一个人层次,而决定一个人大局观的是他的志向。

  11.是否有突破常规思考的能力

  拥有和多数人相同的问题解决思考逻辑属于常规思考,多数人都能想到的方案、通用做法都属于常规办法。首先要肯定,一种思路或办法能够成为常规,说明这个思路和办法对解决问题是有一定效果的,至少在过去是有效的,否则它不会成为常规。

  但是,当新问题出现或问题中新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常规思路和方法就会开始失效,而且效果就会越来越差,必须另辟蹊径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突破常规是指管理者在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时,常常以不寻常的思维方式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观点、策略和措施,而且这种思路和办法是有效的、能够切实解决问题。

  判断是否突破了常规,有两个基本标志。

  一是新颖性,别人没有做过的,或者说在已知的圈子里没有人这么想或这么做过,这是基本点。

  但并不是所有新的想法都可以算作管理上的突破常规,它还必须具备第二个特征,即有效性,就是用这种方法比其它已知的方法都有效得多。

  真正高水平的突破常规往往能够做到奇效,即指构思精巧,抓住了关键环节和杠杆点,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力,投入少,产出大,一题解则百难消,令人赞叹和称奇。

  突破常规就是不走寻常路,从思维特征上看具有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特点。那些爱思考、善于总结、不盲从的人突破常规的能力较强。

  突破常规是建立在对事物规律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之上,它与投机取巧、耍小聪明是有根本差别的。

  突破常规需要开放的心态,一个封闭的,自我保护很严的人,是不可能提升这项能力的。

  12.是否具有创设沟通平台的能力

  沟通能力对处于现代开放社会在成员来说十分重要,每个人都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管理者也不例外,只能是要求更高。

  对于管理者来说,仅有人际沟通技能是不够的,因为人际沟通的效率和范围是有限的,在组织规模扩大后,他必须具备很好的管理沟通能力才能管理好组织,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为创设沟通平台的能力。

  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级越高,对这个能力要求也越高,即使在组织扁平化、团队小型化成为流行趋势的今天,这种能力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为你的沟通不仅限于你的团队内部,团队外部沟通会越来越多,当你的决策涉及到很多部门、很多地区、很多管理层级、很多人员时,仅有人际沟通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所谓沟通平台,简单地说就是建立沟通的机制、渠道和制度。在一个正式组织内部,都有一定的沟通渠道和机制、制度,但当你做出一个新的决定时,可能原有的渠道和机制不起作用了,或者,它的效率和效果达不到你想要的要求,这时候,你就要创设新的沟通平台来畅通信息的渠道。

  创设沟通平台时,首先必须明白你的决定需要告知的对象,这些对象的链条有多长,现有渠道的弱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可以打通,而且让这种沟通成为一种机制。

  比如,周会制度、晨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管理沟通平台,遗憾的是很多管理者对此认识并不深刻,没有认识到会议的沟通价值,当然,必须是有效的会议。要使会议有效则需要会议管理的技能。

  沟通平台绝不仅仅限于常规的会议方式。管理者还要熟悉各种管理沟通工具,包括现代移动互联通信工具如微信等等。

  最后想再说一点:优秀的人,往往不为外物所动。

  这个时代,能够左右个人意志的东西太多。

  换句话说,他们坚信自己的真理。用自己的方式来评价自己,而无需向外界证明什么。

  在人生方向的选择上,优秀的人往往追随内心,敢于拒绝他人意见。

  的确,同龄人的意见不要听,因为你不是他们。所有的年轻人都在不同的跑道上、家世、背景、财富、运气,每一个人身上背负的东西不同,要走的路自然也不同。

  你也不必和他们比较,因为比较,永远只能产生嫉妒和狭隘的心思。

  老一辈的人也不要听。你或许常常听父母亲戚说:“公务员好,去考公务员。”

  但他们只是试图用上一代过时的经验来驯化你。他们的思想和阅历把他们打造成如今这样的状态,如果你不愿几十年后成为他们这样的状态,你又何必听他们的话。

  真正优秀的人,有着自己的评价体系。

  他们的勇气和坚定,决定了他们会走一条与普通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热门标签

    59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