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图式与快速阅读相互联系么

梓荣 1172分享

  图式最早是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心理图式与快速阅读,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快速阅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伴随着阅读内容的具体要求,学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一种相应的阅读心理图式。这些心理图式经过阅读主体的内部心理整合、选择,而作为一种常态的反应模式固定下来。先前的心理图式便成为阅读主体的准备状态,并在快速阅读中发挥作用。因此,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应特别关注自身知识的充实与积累,并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审视评价相关的知识信息,这样可有效地提高理解能力与阅读速度,从根本上优化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在阅读活动中,心理图式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预期

  在人的大脑中,由于已经集合了众多的外界知识信息,这就为学生快速阅读创造了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图式理论将图式自上而下的驱动看成是一种预期的驱动。在快速阅读时,如果被激活的图式水平较高,这一图式就会与文章相关内容呼应,从而达到快速理解的目的。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学生读过作者同期所写的《赤壁赋》,对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思想倾向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便是一种知识准备,因而学起来就很容易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二、 补充

  在某些情况下,作者或出于突出主要人物、事件的需要,有意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对事件过程中的某些信息省略不述,这样就会给读者领会全文或某个语段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相关图式被唤醒,就会起到很好的补充、助读作用。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有“这是怎样的世界呢”一句话,鲁迅在句尾没用问号,也没用感叹号,而是用句号,这是为什么?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此时教师让学生重读已学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第一部分,提问学生:“文中哪些话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眼前世界的看法?”不少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句子:“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于是就能很快明了“这是怎样的世界”这个句子的内涵。

  三、 对信息的选择

  在快速阅读中,图式的选择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图式被激活后,它会从自身储存信息中选择最合适的部分来解读文中的阅读信息;二是指在阅读完成后,图式将对文章中出现的新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整理、类化,把它整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来。如学生对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有不同的看法。在热烈的讨论中,有位学生先引用鲁迅对如何评论文章说过的话:“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而后介绍说,孟浩然的一生很不得志,40岁以前,隐居在襄阳附近的鹿门山读书、作诗。40岁来到长安,求仕未成。后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他常常通过写诗抒发失意的心怀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隐逸的向往。由于这位同学事先对作者的有关生平有所了解,因而能对该诗的主题思想作出准确的判断。

  快速阅读是信息时代对每个人的普遍要求,也是对传统低效阅读的挑战。在培养阅读速度中,练习快速提取信息、领悟解读文章的某些技能是需要的,但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知识储备。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重要的是通过课内外多种渠道来丰富知识积累,如观察积累、阅读积累、视听积累、活动积累、练笔积累、强记积累等等,从而进一步促进知识图式的形成。

    热门标签

    59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