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梓荣 1172分享

  灵感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创造性,忽逝性。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一起来看看吧!

  在写作教学中,要改变学生对作文训练的畏难情绪和冥思苦想的痛苦现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通过创设想象的时空,沟通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的情感,注重专题技巧和形式的训练等方式,从而创设写作气氛和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之下,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诱发创作灵感的闪现。

  关键词:灵感 情境

  灵感是主题心灵与客体生活在相互找寻中,突然相遇碰撞迸发出的火花。灵感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创造性,忽逝性。一般来说,灵感的发生,需要主体积极地去寻找发现获取。诱发灵感的关键是触发信息的有效性,即通过联想,将各种在貌似不相关的信息巧妙地组合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学习、生活、社会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敏于发现,善于实践,勤于思考,进行信息的有效整合。

  在写作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灵感闪现的一刻,文章自然能出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感气氛和写作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之下,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灵感思维。创设情境分为三种:创设想象的时空;沟通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的情感;改变传统的主题训练,注重专题技巧和形式的训练。

  一.创设想象的时空和情境

  想象是文学王国的精灵,是让文字绚烂跳跃的魔法师。想象是在知觉材料基础上,通过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的鲜活的形象的过程。学生的作文如果能披上想象的锦衣,那么作文教学将改变苦思冥想,无从下笔的境况。

  梦是愿望的寄托,而想象是白日梦的依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梦游,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雄奇豪放,瑰丽飘逸,“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昂扬振奋的格调,表明不卑不屈,不畏权贵的气概。庄子《逍遥游》汪洋恣肆,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

  想象中若能充满思辩色彩,那么文章就能高出一个境界。

  聂绀弩的《我若为王》,文章要批判王权观念和奴才意识,可偏不从正面落笔,而是从反面切入。先假定我若为王该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作者充分发挥想像的作用,“我”在登上权力的宝座之后“我甚至会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我终于醒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作者真正的用心是先把“我”推向虚幻的顶峰,然后一把拉下来,跌在实处,示其本相,这叫捧高跌重。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上面种种虚设的假象,都是为正面展开议论和批判作铺垫的,用的是欲擒故纵之法。

  虚构一个荒诞的情境,进而不断地描述这个情境中的人物和事件,得出的结论越荒诞离奇,越能证明悖论是不成立的,也是对现实某些现象的嘲讽。比如晓苏老师《老旦是一棵树》学生可以尝试这样的创造方法。

  中学生十几岁的年龄正是充满梦幻般美好的青春年华,有许许多多的梦想和愿望,也有不少美妙的白日梦。教师可以观察了解学生关注的焦点和暂时不能实现但比较强烈的愿望,有意识安排相关的想象话题,作文命题符合学生兴趣和愿望的,学生就思维活跃, 并且容易写好。

  二.沟通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的情感

  生活和实践是艺术灵感的源泉。在社会生活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各种事物的感染和熏陶,因而就摄入了大量的潜意识的信息,在某个瞬间,灵感会闪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1.躬亲参与生活,实践就有真知。

  在学校中,学校每年都可能举行交流会、春游、运动会、作文大赛、辩论赛、朗诵会、元旦晚会之类的大型活动,班级也会有畅所欲言的班会,热闹非凡的茶话会,自己动手的大扫除,以及平时的集中上课、做练习的生活场景;在家庭中,可能会在春节访亲拜友,元宵赏灯猜谜,三月踏青观景,四月感受清明,五月出游看海,端午节祭拜屈原,七夕遥忆牛郎织女,中秋赏月寻玉兔,周末亲友小聚,除夕关注春晚,清晨拜年祝好,傍晚燃竹嬉戏。各种活动富于生活的气息,等待我们参与和关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生活呈现给我们的是五彩斑斓、绚烂缤纷,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洞察细微的变化,用积极参与的心态在转瞬即逝的机会中躬亲实践,相信,生活会赐予你无限的激情与灵感,写作从此变成一种表达真知、展示自我的享受生活的愉快过程。

  2.关注社会动态,引发创作情思。

  灵感的产生是需要触发的,这一触发源也许就是一条突发的新闻事件,一个全民关注引发热议的话题,一句划过耳际的流行语,一组反映社会动态的画面。比如2010年12月社科院发布《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指出城镇居民的幸福指数有所回落,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房价飙升,就业困难,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可以由此引出关于幸福的思考:如何理解幸福?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如何实现物质的丰腴和愿望的满足?

  社会突发事件也会成为灵感的触发点。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有限,语文教师应该多关心新闻,社会动态,国内外大事,筛选其中有益于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的话题,带给课堂时代的气息。另一方面,可以订阅了《语文周报》《语文教学与研究》《读者文摘》《萌芽》《新概念大赛获奖作品选》等书刊,引导学生发现同龄人创作什么样的美文,也利于积累素材,为作文奠定深厚的物质养分。长期坚持,学生可以养成思考发现的良好习惯和创新写作灵感。

  三.注重专题技巧和形式的训练

  转换训练方式,即作文训练在形式上的创新。在传统的作文训练中,往往比较注重围绕主题展开写作的训练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灵感,可以按照从形式上做文章,分专题有步骤地训练写作形式和艺术技巧。

  1.扩写,续写和改写的训练。

  扩写就是在保持原文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对内容作扩展和生发,使之充实具体。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改写,就是把文章体裁改换一种方式,将文体人称、语体等改变。这三种方式都为学生进行习作创设了特殊的意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象、表达的能力。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进行扩写,续写和改写的训练。《滕王阁序》是很受欢迎的课文,我们可以讲课时认真分析,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很美,讨论过后,鼓励大家把那种美用文字表现出来。莫泊桑的《项链》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学生能否在众多续写中开创一点新意?改写《我的叔叔于勒》,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其站在这个角色的心理位置上去体验人世的复杂,人与人情感的冷漠。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教师不妨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改写这首诗歌,欣赏一下学生是如何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

  2.细节描写的训练。

  我觉得电影是很好的细节描写教材,融灯光、音乐、色彩、动作为一体,调动多重感官,集中表现某个场景或某种心理,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和震撼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前选择电影并剪辑其中“蒙太奇手法”运用的精妙画面,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感人力量,从而在写作中加以模仿和运用。以最近热播的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为例,阿亮和小水互相爱慕暗恋,两人分离时故作轻松,却通过阿亮精心制作的一本记录小水成长点滴的相册展示出来,细节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观众在此时很卖力的擦眼泪。

  学生的习作也可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力量,比如写朋友的许多细节和摩擦,写母亲每月等待自己归来的身影,写自己成长的艰辛和决不放弃的勇气,写分岔路口的犹豫徘徊心理,写每天回家的那条路,等等。注重细节描写的专项训练,可以让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情感的触动,是灵感迸发的绝妙环节。

  在写作教学中,要改变学生对作文训练的畏难情绪和冥思苦想的痛苦现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通过创设想象的时空,沟通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的情感,注重专题技巧和形式的训练等方式,从而创设写作气氛和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之下,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诱发创作灵感的闪现。

    热门标签

    594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