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历史教学中的概括思维能力-历史解题要点技巧

梓荣 1172分享

  学习历史并不是简单得了解事件的发生,起因,过程,结果等基本信息,而是学运用思维来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用正确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培养中学生历史教学中的概括思维能力-历史解题要点技巧,一起来看看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从了解历史学科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传授学生以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生思维 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处于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它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它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由此可以看出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如何进行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已成为同行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而且是被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

  一. 了解历史学科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1. 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形式思维,它所反映的是史实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史实之间的确定界限,是一种较低级的思维类型。辩证思维,是指对史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类型。比如:秦末农民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它在历史上有 何重要意义?这类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则是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去分析、认识这些充满矛盾的历史现象的过程。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式思维逐步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思维开始形成并得到较快发展。

  2. 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生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了的。而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的,即学生用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和方法对待学习,对未知史事进行有创见的思索。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因此他们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属于再生性思维。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另一思维特点是:中学生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进行组织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时效性。

  二.重视传授学生以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教会学生思维,即把如何将思维的方法授予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科学的思维方法,才算最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1.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比如:分析任何英雄人物能够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成功与失败,都要从当时的形势或物质条件来分析。这就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原则。要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历史问题,交给学生分析的方法,这样正确地进行分析或解释而不会片面和走极端。

  2.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交给学生历史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诸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 、概括法、分类法等。并结合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掌握,从而加强其思维的的科学性,最终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

  3.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既要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三、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教学方法,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 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结合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我们发现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是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于维护稳定。高中生更加特殊,由于它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较快发展,因而就不再满足于获得一般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现象,他们渴望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并对许多深含哲理的历史现象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教学中要做到既生动又深邃,将历史哲理、历史规律寓于感人的讲述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进行纵横联系,拓展学生思路。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这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二是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这样,在纵横联系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其思维的广度。

  3.学会分析与综合,抓住事物本质。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中,只有对历史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整体,才能深入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在分析中综合,在综合中分析。

  4.认真比较异同,形成系统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启迪人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 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比较的方法很多,诸如同一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一个历史事件的两个对立面等都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找出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以使学生对历史现象 达到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

  5.组织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颇有裨益。通过开展讨论以至辩论,学生不仅谈论对问题的见解,而且阐述自己所以这样认识的理由和依据。通过讨论,可作到活跃思维、扩展思维 、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作用。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针对历史学科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传授学生以思维方法,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只有将三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历史的教学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时效。 吧!

    热门标签

    59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