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总结

学俊1252分享

工作中自满,故步自封,不能广取博采,决策易失误,不能发展、创新;在同志关系方面,骄傲自满影响团结,在个人修养方面,骄傲自满阻碍了自己取长补短,进步停滞。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介绍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人类将周遭生活经验与知识的累积做出理解的反应。幼儿思维的发展,表现在幼儿出现意志行动的企图,,继而能够按一定的目的去实现行动意图。思维能力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能力,也是人类进化史中最高的成就之一

一、学前幼儿的思维特征

从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最后发展成抽象逻辑推理的思维。学前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属于高级的思维方式,学前幼儿大多还没有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只能说是处于抽象逻辑思维方式的萌芽期。

二、直观行动思维

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是以直观的行动方式进行。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能力水平低,而更多依赖感知和动作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些幼儿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年龄更大一些的幼儿,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

三、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幼儿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就是依靠在脑海中的相关角色、游戏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6岁的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时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它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动手玩科学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学前幼儿的思维方式,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脑海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脑中充满颜色、形状、 声音等生动的形象,幼儿在思维时就是运用这些形象进行运算、解决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高层次的方式,幼儿后期(5岁以后),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发展得早的幼儿表现在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因此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鼓励孩子动手操作科学活动,是激发幼儿发展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方式。

幼儿从亲手操作、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建立科学概念,建立事物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建立验证猜测的实证态度,除了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连结,帮助幼儿达到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之外,无形中已经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技能与科学态度。

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扩展领悟自然世界的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化公民。

孩子天生就像个科学家,对生活周遭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兴趣,喜欢动手操弄,观察事物的变化,这些天生的特质,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发挥,他的心智和思维的发展就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语言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语言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那么,大家都知道语言与思维能力是同步的,是发展幼儿思维的有利工具。幼儿期所经历的初步分析、综合、抽象及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无一不是依靠语言进行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我认为幼儿只要是谈到老师,能够正确的将老师的形象描述出来;谈到吃水果时要谦让,幼儿能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这就是在培养幼儿思维了。而当我学过新纲要后,我的教育观念彻底的更新了,《纲要》中明确提到“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由此,也使我更加认识到幼儿的语言对培养幼儿思维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能力。研究证明,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而3——6岁正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期。那么如何运用语言来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呢?

幼儿的思维刚刚形成,他在思考问题时,常常是按着一个思路想下去,忽然提出一个问题,又接着这个问题想下去,缺乏问题的广阔性。记得在一次看图讲述中,孩子们凭借着具体形象性思维将四幅图片中的故事情节完全的描述出来,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认为幼儿能够准确的完整的讲述故事,这堂课就已经是成功的结束了。但我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明白了孩子们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应该为孩子创设机会,通过自己的思维推理,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引导者,可提出适当的有利于他们反思的问题,从而来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于是我又向幼儿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果你是图片中的小朋友,你会怎样做呀?“有的幼儿说:”如果我拣到钱包,可以把它写在纸条上,贴在广告牌上,丢钱包的人就会看见。“孩子们先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再运用语言表达出来,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就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概括的过程,这也恰恰符合了《纲要》中提到的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只要遵循《纲要》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一个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教师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改进,因此我们要明确语言的天赋在于掌握语言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 任务的前提下,依据教材中相同、相似或相反的知识因素,或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知识,引导学生经过联想、 类比、求同、求异等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选准知识点,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教学中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 数学圆面积计算公式,一般是通过由教具的直观演示对圆形面积的割补转化,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对于 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学习圆面积计算方法时,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有了利用割补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 计算方法的初步经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体现在帮助学生树立假设,一步一步地展开推理论证,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教师可设计四个思考题:

1.能否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

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3.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4.依据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整理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上述四个问题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

二、巧用原例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多元化。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挖掘教材中蕴 含的有利于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过程可归纳为:

1.创设情境:教师对现行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出那些有利于训练学生创造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的 知识点,并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密切交往的教学氛围。

2.建立假设:精心设计教案,适时引出假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分析、酝酿、综合:分析材料,酝酿思路,提出新的想法。

4.验证、求得新知:采用其它方法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例如,学生在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利用原例题,变原有条件为“把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柱,沿底 面直径从上到下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接成一个和它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表 面积增加7平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如下图)

附图{图}

此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圆柱变形后,新形体和原形体等积;新形 体的长恰好是圆柱底面周长的 1/2,新增表面积7平方厘米正好是圆柱体变形后所得长方体左右面面积之和。 如此分析探究之后,学生很快会得出这个长方体(即变形前圆柱体)体积为“长方体左(右)面积×长方体的 长”。此时学生的思维方向很明确,且面对足够的思维空间,具有进行迁移思维的良好氛围,适合不同思维水 平的学生思考。因为长方体左(右)面积=圆柱的底面半径(r)×圆柱的高(h)=hr;长方体的长=1/2圆 周长=πr。 所以, 圆柱体变形后得到的新的长方体的体积为“长方体左(右)面积×1/2圆周长”,即“h r·πr”,整理后得V=πr[2]·h。通过上述思维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圆柱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锻炼了 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敏捷性,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应掌握归纳问题的策略,在众多问题中,如能筛选提炼出适合学生研究的、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究、思 考的问题,将对学生的自学产生关键作用。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处于不同的层次,知识的获得并非 一次到位,可根据教学内容再组织一次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适度。例如,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 习题后,教师出示习题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 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 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 分配长与宽 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对应的 数量为前提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习题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 2,它们的棱长和是44厘米,请你计算出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由于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他们将会进行较为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这一学习 过程,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创造性思维的有益尝试。

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假设演绎等学习 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较为完善的知识,促使学生全面理解、融会贯通,培养学生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 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总结相关文章:

创新思维训练方式方法

创新思维训练方法大全

谈创造性思维九年级课文知识点详解

2021最新六年级上数学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021文案

小学教师期末教学反思总结范文精选2020

2021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文案

有关初中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2021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1年九年级人教版新编语文教案五篇

    9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