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的心情记录周记(三)-学习(5)

春燕 1172分享

  2、下周读书计划

  (1)《创业唯艰》 (本.霍格维茨):

  这几周连续看的都是大部头,下周准备换成实战型的书。

  理论看多了,总觉得自己会所向披靡,所以需要一本实战的书来让自己清醒清醒,哈哈。

  (2)《简单的逻辑学》(D.Q.麦克伦尼)

  这本书本来是上上周应该完成的,但中途被《定位》、《人生定位》截了胡,这周必须搞定了,哈哈。

  3、《得到》课程回顾

  这周主要还是在学习产权的相关知识。

  其实,一开始上与权利有关的章节的时候,姐还有困惑,为什么会上到这些像是法律经济学范畴的内容呢?

  前两天看了一篇周其仁教授2008年参加科斯组织的经济学家会议时写的介绍邓小平的文章才恍然大悟。

  科斯是诺贝尔奖得主,大师级人物。他用产权与交易费用阐述了制度和制度变迁的理论,诞生了著名的“科斯定律”,同时还主张经济学要走出象牙塔、回归到真实世界中,算是当时经济学界的一股清流(呃,用清流形容大师,到底是好呢,还是好呢,哈哈)

  周其仁教授认为,包产到户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伟大话剧的第一幕。

  包产到户,学名为“家庭承包责任制”,指的是集体的土地分给农民,以农民承担一定的责任为前提。

  包产到户是从基层生产队发明出来的,虽然在实践中证明非常有效,但其合法性却是一直等到邓小平提出要对促进生产力的自发合约提供合法承认与保护时才真正确认起来。

  2002年,中国人大通过了《农民承包法》,

  全部农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是的,这就是上周介绍的产权包含的三大要素)都长期承包给了农户;

  “集体”仍然是农地在法律上的所有者,但其全部经济职能就是到期把所有农地发包给农民。

  这就是科斯提出的“清楚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

  从包产到户延伸出来的,由合约界定出清晰产权的办法,真正奠定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

  回头来看,现在这么清晰的一些概念、定义和常识,都是多年在实践中不断打磨逐渐形成的。我们都应该对历史对过程心怀敬意。

  最宝贵的学习素材,就是我们能够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形成对比。

  一件事情过去是禁止的,后来被许可了,对比一下实施的效果如何;

  或者过去是许可的,现在被禁止了,对比一下如果人们还有需求,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或者横向对比,在一个国家是允许的,在另一个国家禁止的,它们的效果又是怎样的。

  这也是为什么姐这么喜欢薛老师的课,这么喜欢列维特的书的原因。

  因为他们传递的,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停留在书本上的经济学知识,而是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生活中,在条件变化下产生的不同结果。

  这种思维方式,在你面前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窗。

  4、公号写作

  既然喜欢通过公号的形式传达思想,姐准备更加认真的对待。

  这周找到了合作的小伙伴,姐就门负责内容输出,小伙伴负责运营。

  看看能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现在还散落各地、但是气场相吸的你们,哈哈。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原来是二姐

44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