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心情的书写与记录(四)-学习

春燕 1172分享

  ——薛兆丰《北大经济学》学习体会

  这周继续的是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话题。

  因为看到了《怪诞行为学》,里面提到了“劳动分工”在促进交换、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时候,有没有存在负面作用,就结合着信息不对称话题中因为产品的不同类别采取的不同的生产方式思考如下。

  1、“劳动分工”的概念

  劳动分工这个概念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我们把工作分解成较小的部分,可以创造局部效率,每个人都可以对他所从事的一小部分工作越来越熟练。

  在《理性乐观派》中,作者认为,

  “专业化和交换是多么的神奇,

  成千上万的人,没有那一个人想要帮你的忙,却走到一起来,让你得以用小钱买到想要的东西”。

  因为交换、专业分工,以及它们带来的创新,才使得人类不断进步。

  劳动分工也是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

  谁擅长做什么,谁自己跟自己比生产什么东西的机会成本更低,谁就应该集中精力生产这种东西。

  这也要让我们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东西,通过分工实现交换,从而实现美好生活。

  2、“劳动分工”并不是万能灵药

  在《怪诞行为学》中,作者指出,我们通常意识不到,劳动分工同时也要求人类付出代价。

  这所谓的“代价”,就是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异化”。

  马克思认为,被异化的劳动者,与他自己的生产活动、劳动目标以及生产过程相分离。这就使得工作成为非自发性的活动,因此劳动者就无法对劳动产生认同,或者领略到劳动的意义。

  的确如此。

  在今天的经济中,我们的工作更需要想象力、创造力和思想,以及一天24小时的全身心参与。

  马克思对异化的强调已经成为劳动构成中的重要成分。

  而亚当斯密所强调的劳动分工效率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关系更为紧密,因为他谈到的劳动多数以简单生产为基础,与今天的知识经济关系感觉有一定的差距。

  之前的富士康十三跳,还有各种的年龄危机、佛系等等,说到底,大部分是因为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失去顾全大局的责任心、目标感及成就感,心生厌倦,又无力改变而引发的悲剧和厌世。

  除了上述的对劳动的意义剥夺之外,“劳动分工”还对某一类产品作用甚微。

  我们的产品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零部件产品,一类是与管道产品。

  零部件产品,例如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电脑等商品,它们都是零部件构成的产品,每一个零部件都是可以追溯的,所以更能够保证质量。

  而管道产品,比如牛奶,它的问题,可能是包装盒、运送过程污染、奶牛问题、草地问题等,无法追溯问题出处,品质检验难度大,品质难以保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管道产品的品质检验成本比较高,就需要更多地进行垂直整合,减少中间环节,而不是像零部件产品一样,进行更多的分工。

  3、没有可以绝对覆盖一切的理论

  我们以前念书的时候,总是希望简单些,有一两个通用的模型可以解释我们看到的世界。

  随着年龄渐长,对世界的理解增加,我们才发现,只有不适合实际的理论,而没有不适合理论的实际。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非黑即白,有的只是灰度。就像“公地到底会不会悲剧”一样,“劳动分工”也有其不能抵达的彼岸。

  这只能说明,越成熟,越复杂,不要把书给读死了。

  本周拾遗

  今天是平安夜。

  为了晚上能参加聚会,姐提早了好几个小时到party地点旁边的咖啡馆,一个人乖乖地写周记。

  目之所及都是闪烁的圣诞树,还有人们的笑脸。

  嗯,2017年就要翻篇了。

  所有的快乐,纠结,悲伤和遗憾,统统都要变成了过去式。

  所有的困惑,不舍,犹豫和坚持,也终将会有答案。

  姐的2017主题词是“惑”,

  你的,是什么?

  二姐于南方不知今夕是何年的xx咖啡馆

  2017年12月24日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原来是二姐

    44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