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生物 > 生物教案 > 八年级 > 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

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

立博20分享

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范文

生物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说出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致癌因子)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预防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大自然是神奇的,万物相生相克,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但是人类在地球上没有天敌,但却有威胁生命的敌人,那就是疾病!任何疾病都有可能夺走人的生命,据统计,有四类疾病居于首位,我们称之为“四大杀手”—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和糖尿病。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缅怀一下我们所熟悉并喜欢的人;影坛巨星、“百变天后”:梅艳芳;《红楼梦》我们所熟悉的林妹妹的扮演者:陈晓旭。也许是天妒英才,如蓝体字所标,这些让我们怀念的人都是被四大杀手之一---癌症夺走了生命。

我们再来看两张图表,“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大家注意一下:两张图表的单位是万!)

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对细胞完整生命历程的学习,大家知道:细胞是有一定寿命、形态和功能的。正常机体内的细胞有正在进行着分裂和分化的,比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有一些不分裂,但执行着重要功能,比如人体的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还有一些正在衰老的凋亡的细胞,比如皮肤表层的表皮细胞。但是,有的细胞受到外界环境的某些刺激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化,这样的细胞就不再受机体的控制,连续的进行恶性增殖,我们就说这样的细胞是癌细胞。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致癌因子。由于癌细胞大量的增殖,使机体患病,这样的疾病就是我们大家听到都会惧怕的癌症!这样,大家对于癌症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吧?

讲到癌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肿瘤”这一概念。肿瘤是机体中成熟的或在发育中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呈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所以呢,有人就说了,癌症就是肿瘤,就目前你了解的情况,这种说法正确吗?大家讨论一下。

想必已经有结果了吧?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发生转移。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可转移,还会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正常器官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威胁生命,称为“癌”。

而,“癌”是由多个癌细胞形成的,也就是说癌的结构基础是癌细胞。也许同学们都会有一些疑问:什么是癌细胞?癌细胞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预防癌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今天的课程:细胞的癌变。(板书)

【讲授】癌细胞特征

(1)研究材料

要研究了解新事物,我们必须有研究材料,而我们研究癌症的机理,了解癌细胞的特点,科学家经过探索,找到了海拉细胞。海拉细胞来自名叫海拉的女性宫颈癌症患者,这位患者已死去58年,但从她身上取下的癌细胞却在实验室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说到癌细胞了,根据大家的预习,之前介绍癌症形成时我也提到了癌细胞的相关知识,大家已了解癌细胞的概念了吧?我们一起再看一下:机体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特点

知道了什么是癌细胞,为什么它就能夺走人的生命呢?这就与它的特点有关。

对比一下这两幅图片: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增殖的模式图,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思考、讨论)谁能告诉我?…………对!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这就是癌细胞的第一个特征。(板书)

我们继续观察两张细胞图片----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癌变的成纤维细胞,大家觉得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相对比,癌细胞什么发生了变化呢?(学生讨论)这是模式图,再来看一张真实的癌变后的成纤维细胞显微图,很明显,我们看到圆球型的细胞,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癌细胞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板书)

大家观察一下这幅癌细胞分散和转移示意图,图中明显看出癌细胞通过淋巴管或血管从一个组织转移到其他组织。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正常组织细胞能转移吗?(不能)是的,正常组织细胞是不能随意转移的,细胞和细胞之间有连接,是固定在一定区域的。大家想一下什么物质使细胞相对固定呢?(学生可能回答糖蛋白,或者教师引导),这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山楂是做成冰糖葫芦前较粘牙还是成为后粘牙。正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粘着力降低,细胞才会容易转移。同样,这是癌细胞的第三个主要特征。

【讲授】癌变原因

了解了癌细胞的概念和特点后,大家肯定想知道机体正常的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大家想一下,中国人讲究“内外兼修”,细胞畸形分化、不正常增殖也是内因、外因相互作用导致的。我们先讲外因----致癌因子。上节课结束后我让大家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谁能告诉我致癌因子的分类?………很好!包括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A.我们先了解物理致癌因子:辐射(紫外线、_射线、电离辐射等)(介绍三幅图画和下张PPT)

B.第二类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化学上把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同样致癌因子也包括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和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尼古丁、甲醛、苯、联苯胺、煤焦油、苯并芘等。(随机介绍其中几种,如:亚硝酸—酸菜和发霉的食物中常含有的物质)让学生自己阅读命令按钮的PPT的内容,稍作讲解。

C.最后一类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如乙肝病毒、H7N9病毒等病毒感染人的细胞,将其基因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诱发细胞癌变。

外因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知道了外因,我们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因是什么以及内因的作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一切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受遗传物质DNA的调控,同样在细胞内有专门控制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DNA片断(基因),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我们来看一个流程图。(介绍图)

【讲授】预防与治疗

癌症,听起来相当可怕的一个名词,而且现在也没有有效的措施和药物治愈它。但是,我们可以“未雨绸缪”,做好预防工作,那么我们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癌症呢?大家讨论一下。我们都知道太阳光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紫外线等其它射线,而且现在臭氧空洞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长期在阳光下曝晒,易患皮肤癌,那么,我们还能晒太阳吗?应该怎么做呢?(找学生回答)总结为:早八点之前和晚五点之后可以适当晒晒太阳,阳光强烈时需要出门时涂抹防晒霜,打太阳伞。但不要因为怕得皮肤癌而不晒太阳,要知道适当的紫外线有助于钙的吸收哦!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学生回答一些,教师总结)如:房子装修好后不要立即住进去;电脑、电视、手机等有辐射,尽量远离;另外,吸烟,之前大家看过一个吸烟者的肺和正常人的肺,差别特别大!所以如果你的亲人吸烟,尽量劝阻。另外,二手烟的危害也很大的,公共场所之所以不允许吸烟不只是为了卫生,也是为了我们大家的健康!

请大家阅读教材P.127,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半分钟后)有道是“病从口入”,癌症也是一种病,它也是从“口入”的吗?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三幅图,食物是不是很诱人呀?薯条、酸辣粉、炸鸡腿,哇!真的很好吃的!口水流出来了吧?好吃归好吃,但不能多吃,它们都含有有毒物质----丙烯酰胺、亚硝胺、苯并芘,它们可是属于我们刚学的化学致癌因子哟!大家再来看一下这个表格。(一分钟)这些我们常吃的食物中含有较多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苯并芘等,及防腐剂、食品添加剂等,且营养成分低。所以呢……(师生一起总结)。为了健康,我们应该多吃这些食物:大豆,动物肝脏等。

除了在饮食方面多注意些,我们还应该做什么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答案是: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课后小结

学了部分关于癌症的知识,我们做一下总结,回顾一下知识点。(师生一起随着PPT做总结)。我给大家选了四个研究性课题作为课后作业,大家选一个做,不过,如果你想多做一个或全做完,我也不反对!

大纲对这节课的要求我们已经讲完了,为了拓宽大家的知识面,我们了解一下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CT,核磁共振以及癌基因的检测等。现在大家都擅长利用网络查资料,这些方法的具体机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己了解吧,我就不

过多详细介绍了。而大家知道的常规的治疗方法有?我们一起看一下它们的介绍和区别:手术切除,这就需要尽可能在早期发现癌组织,才能完全清除;放射线疗法是使用高能_射线或γ射线集中照射患病部位,杀死癌细胞。放射线疗法不适于病灶范围已经扩大的患者;化学疗法主要利用抗癌剂杀死癌细胞。多种抗癌剂混合使用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且副作用小。除了常规方法,我们现在还有中医药治疗、干细胞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治疗癌症的方法,同样,感兴趣的同学自己查阅资料,课后大家也可以交流一下。

课后习题

1.某人长期吸烟成瘾,晚年不幸得了肺癌,他的致癌是受到了哪种因子的作用()

A.物理致癌因子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D.物理和化学致癌因子

2.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症,只有少数人患癌症,其原因是()

A.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B.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在受抑制状态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造成的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3.人体中的某一体细胞,如果连续分裂了60次以上还在继续分裂,则此细胞很可能发生了()

A.分化能力很强B.全能性增强C.衰老D.癌变

4.下列关于原癌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不正常的基因B.和抑癌基因共同调控细胞周期

C.原癌基因被激活导致细胞癌变D.可被内外因子激活的正常基因

5.导致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

A.癌细胞没有接触抑制现象B.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

C.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D.细胞能无限增殖

6.致癌因子的作用主要是()

A.造成细胞中遗传物质数量减少B.使细胞中有关蛋白质变性

C.影响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D.导致细胞内有关基因的突变

7.(判断)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

8.(判断)人体所有的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板书

细胞的癌变

一、癌细胞的概念

二、癌细胞的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

三、癌变的原因

外因: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内因: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

四、癌症的预防

五、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②能够认识分辨一些常见的致癌因子

③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运用癌细胞的特征解释癌症的相关症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癌症相关资料进行查询、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懂得如何预防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癌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癌细胞的特征

②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

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教学过程

【导入】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1.展示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以及歌手姚贝娜的图片,指出两位名人皆是因患癌症逝世;

2.当今社会,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古人谈虎色变,今人谈癌色变,癌症为何如此恐怖,而它又是因何而产生?

引出课题:细胞的癌变

【讲授】知识目标一:癌细胞的特征

展示资料1:海拉细胞系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1:在营养充分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不死

资料2:癌细胞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2: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变态

资料3:癌细胞转移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可以扩散转移

探讨:1.从癌症的特征的角度思考,癌症病人为何会消瘦?

2.要治愈癌症,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期?

【讲授】知识目标二:细胞癌变的直接原因——致癌因子

提问:生活中,不要过度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之下,我们强调少吃腌制食品,定期注射乙肝疫苗,这是为什么?

PPT展示日常易诱发癌症的实例和图片,并引导学生按自然科学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指示并联系实际生活碰到的致癌因子,进行分类归纳: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致癌,如紫外线、_射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甲醛、煤焦油、苯等。

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感染乙肝的人患肝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

【讲授】知识目标三: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指导学生看书并找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指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指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调节细胞周期。

原癌基因:主要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总结: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引出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讲授】知识目标四:癌细胞的定义

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癌细胞下一个全面的定义:

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刺激,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的细胞。

【讲授】知识目标五:癌症的预防

提问:“病从口入”用于癌症是否合适?

引导学生围绕如何预防癌症展开讨论(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

【活动】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写一份建议书,纠正身边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提出防癌的生活方式及建议

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3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阅读教材P90~91)

1.概念: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类型[连线]

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阅读教材P92)

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1)遗传咨询

(2)产前诊断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与人体健康

(阅读教材P92~93)

1.内容: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

2.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3.意义: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4.结果: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2.0万~2.5万个。

重点聚焦

1.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类型,病因是什么?

2.如何监测和预防遗传病?

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共研探究]

1.单基因遗传病有6500多种,并且每年在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单基因遗传病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2)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说明:一种相对性状可以由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

(3)单基因遗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4)人类遗传病中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都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

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亲本产生的异常配子发生受精作用导致的。如图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异常卵细胞的示意图(图中染色体代表21号染色体)

(1)异常卵细胞的形成

①减数第一次_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异常的次级卵母细胞,进而形成了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

②减数第二次_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未被拉向两极,产生了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

(2)异常精子的形成

①减数第一次_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②减数第二次_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未被拉向两极。

[总结升华]

1.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

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特点

单基因

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几率相等、连续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几率相等、隔代遗传

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连续遗传

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

多基因遗传病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

染色体

异常遗

传病结构异常往往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在胚胎时期就引起自然流产

数目异常

2.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的辨析

项目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

特点能够在亲子代个体之间遗传的疾病出生时已经表现出来的疾病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都表现出来的疾病

病因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可能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也可能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无关可能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也可能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无关

关系大多数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举例红绿色盲、血友病等①遗传病:先天性愚型、多指(趾)、白化病、苯丙_尿症

②非遗传病:胎儿在子宫内受天花病毒感染,出生时留有瘢痕①遗传病:显性遗传病

②非遗传病: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都患夜盲症

【规律总结】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方法

[对点演练]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

D.基因突变不一定诱发遗传病

解析:选B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基因突变后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即不一定诱发遗传病。

2.如图表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如果图中3号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患病的男孩,则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

①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②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③Y染色体上的遗传④_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⑤_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A.②④B.②⑤

C.③⑤D.①④

解析:选B由题干“如果图中3号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患病的男孩”可推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男性患者多,所以最可能为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B项正确。

[共研探究]

1.调查人类遗传病

材料1:广西是我国地中海贫血病发病率的省区,地中海贫血病患病率为2.43%。

材料2:着_干皮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隐性遗传病。由于患者体内缺少一种酶,紫外线照晒人体后造成的DNA损伤缺乏修复能力。随着紫外线晒伤的积累,极易引发严重的皮肤癌变。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调查的样本:在患有该遗传病的家族中进行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绘制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方式。

(3)数据处理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随机抽取人群样本,进行该遗传病的统计,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得出该遗传病的发病率。

遗传病的发病率=遗传病患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2.一对夫妇,一方为色盲患者,另一方表现正常,妻子怀孕后,请分析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1)若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因为表现正常的女性有可能是携带者,她与男患者结婚时,男性胎儿可能是患者。

(2)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正常的胎儿的性别为女性,因为女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时,所有的女性胎儿都含有来自父亲_染色体上的正常显性基因。

3.人的染色体组中有23(22+_或22+Y)条染色体。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组成时,应测24条(22条常染色体+_+Y),因为_、Y染色体上有非同源区段。

[总结升华]

1.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调查的比较

调查对象及范围注意事项结果计算及分析

遗传病

发病率广大人群随机抽样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群体足够大患病人数被调查总人数×

100%

遗传方式患者家系正常情况与患病情况分析基因显隐性及所在染色体的类型

2.遗传病的监测、预防与治疗

【易错易混】“十字相乘法”求解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概率

以上规律可利用下列模型表示:

[对点演练]

3.判断正误

(1)开展遗传病的监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2)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46条染色体中的一半,即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4)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只有积极的影响,不会造成负面效应。()

解析:(2)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组成时,应测24条,即22条常染色体+_+Y。(4)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如造成遗传歧视及制造种族选择性生物灭绝武器等。

答案:(1)√(2)×(3)√(4)×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_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

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解析:选D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艾滋病属于传染病;红绿色盲是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规律难以掌握,所以不适用于遗传方式的调查。

1.“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测序工作是指测定()

A.DNA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mRNA的碱基的排列顺序

C.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上基因的排列顺序

解析:选A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2.不能用来区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是()

A.在一个家系中是否连续遗传

B.人群中男女遗传病患病率

C.男性患者的母亲患病情况

D.男性患者的女儿患病情况

解析:选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都能连续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群中男女遗传病患病率相等,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女都患病。

3.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则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①适龄生育②基因诊断③染色体分析④B超检查

A.①③B.①②

C.③④D.②③

解析:选A由图可知母亲年龄超过35岁,生下的小孩患21三体综合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预防该遗传病首先要考虑适龄生育。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为3条,故也可以通过染色体分析来进行预防。

4.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解是____________示意图,进行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胎儿患有多基因遗传病,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镜下观察到致病基因;该类遗传病的特点是:在群体中发病率较________,常表现出________,易受________的影响。

(3)如果某人患有一种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对其妻子检查时发现胎儿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__,是否要终止妊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产前诊断的主要检测手段有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及基因诊断等,目的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图示为羊水检查。(2)多基因遗传病属于分子水平的疾病,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的影响。(3)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方的显性致病基因肯定传给女儿,女儿患病,因此要终止妊娠。

答案:(1)羊水检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2)不能高家族聚集现象环境(3)是父亲的_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女儿,女儿一定患有该遗传病

【基础题组】

1.青少年型糖尿病和21三体综合征分别属于()

A.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和单基因隐性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常染色体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

D.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显性遗传病

解析:选B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正常的男性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44+_Y,则21三体综合征的女患者的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

A.44+__B.44+__Y

C.45+_YD.45+__

解析:选D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故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即45+__,D项正确;A项属于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组成;B项是男性个体多了一条性染色体;C项是男性个体多了一条常染色体。

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庭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选D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也可能是环境、营养等因素造成的;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携带隐性遗传病基因的人并不患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

4.随着“炎黄一号”计划的完成,华大基因研究院正在组织实施“炎黄99”计划。其基本内容:为我国的99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测绘完整的基因图谱。该计划的意义不包括()

A.探索中华民族的基因结构特点

B.探索某些遗传病的发病原因

C.探索DNA合成的规律

D.为被测试者将来可能需要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解析:选C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5.下列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进行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解析:选C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步骤: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设计记录表格→分组调查→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6.经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YY,如图所示,有人称多出的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_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一次_异常所致

B.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二次_异常所致

C.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_异常所致

D.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_异常所致

解析:选C该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_YY,即多了一条Y染色体,Y染色体只能来自父方,而且是由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点分开后,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所致。

7.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的医学依据是()

A.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C.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近亲婚配其后代必然有伴性遗传病

解析:选B从遗传学角度来说,每个正常人身上可能携带几个甚至十几个隐性遗传病基因,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8.下列各对准备生育的新婚夫妇中,最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A.得过肺结核的夫妇

B.得过乙型肝炎的夫妇

C.因意外而致残的夫妇

D.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婴儿的夫妇

解析:选D肺结核和乙型肝炎均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故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A、B项错误;因意外而致残不属于遗传病,也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项错误;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婴儿的夫妇体内有可能存在遗传病致病基因,故准备生育的新婚夫妇需进行遗传咨询,D项正确。

【能力题组】

9.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均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A.3/8B.1/2

C.1/4D.3/4

解析:选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双亲正常有一个患病女儿,可以推出双亲均为杂合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小孩且为男孩的概率则为3/8。

10.人类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_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_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A.9/16B.3/4

C.3/16D.1/4

解析:选B血友病是一种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_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这两对遗传病的基因分别为H、h和B、b,则患血友病和苯丙_尿症男孩的基因型为bb_hY,其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Bb_HY和Bb_H_h。对血友病而言,生女孩一定是正常的,即正常的概率为1;对苯丙_尿症而言,正常的概率为3/4,所以表现正常的概率为3/4。

11.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乙图细胞处于有丝_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_隐性遗传病

D.由丁图可知,该生物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解析:选D甲图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而是着丝点_,故处于有丝_后期,该时期细胞有8条染色体,故体细胞应该有4条染色体,B错误;丙图中Ⅱ代一对夫妇全患病,而女儿正常,可判断该病一定为显性遗传病,C错误;丁图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常染色体每对只需要测序一条,而性染色体_和Y都需要测序,共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D正确。

12.下面所示的4个家系中,带阴影的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现正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的家系是甲、乙

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D.家系丙中,女儿不一定是杂合子

解析:选A色盲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中双亲都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儿子,为显性遗传病。

13.如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图解,据图回答:(等位基因用B和b表示)

(1)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Ⅲ8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于Ⅰ代中的________号。

(3)Ⅱ5与Ⅱ6若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Ⅳ10为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1)红绿色盲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正常,则其基因型为_BY,Ⅲ8正常,则其基因型为_B_B或_B_b。(2)Ⅱ5不含有色盲基因,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Ⅱ6,Ⅰ4不含有色盲基因,所以Ⅱ6的色盲基因来自于Ⅰ3。(3)Ⅱ5的基因型为_BY,Ⅱ6的基因型为_B_b,后代患病概率为1/4。(4)Ⅲ7的基因型为_BY,Ⅲ8的基因型为_B_-,后代是色盲携带者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1)_BY_B_B或_B_b(2)3(3)1/4(4)1/4

14.人类的遗传病有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伴性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的五个家庭,所患遗传病类型各不相同,且致病基因均位于性染色体上。

①1号家庭所患遗传病和5号家庭所患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与女性的患病率大小关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号家庭的女儿与一位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患该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

③如控制3号家庭的遗传病的等位基因为A、a,则患该遗传病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④4号家庭的患病儿子结婚后,从优生角度考虑,他们应生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

(2)克氏综合症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性染色体为__Y。对一位克氏综合症个体的染色体进行检查时得知其两条_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形成该克氏综合症个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1~5号家庭患5种不同的伴性遗传病(设等位基因用A、a表示),综合分析系谱图可知,1~5号家庭所患遗传病类型分别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_AY与_A_a→_aY)、性染色体同源区段显性遗传(_aYA与_A_a→_a_a)、性染色体同源区段隐性遗传(_aYA与_A_a→_a_a)、伴Y染色体遗传、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_AY与_a_a→_A_a)。①1号家庭所患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发病率,5号家庭所患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发病率;②2号家庭患性染色体同源区段显性遗传病,其女儿与一正常男性婚配,子女应均正常;③3号家庭患性染色体同源区段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相关基因型为_aYa;④4号家庭患伴Y染色体遗传病,女性皆正常,而男性患病,且男性患者的后代男性皆患病,故他们应考虑生女孩。(2)该克氏综合症患者的两条_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即两条_染色体均来自其母亲,也就是说不可能是母亲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_时两条_染色体未分离,而是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_时两条_染色体未分离。

答案:(1)①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发病率、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发病率②0③_aYa④女孩(2)形成卵细胞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_时两条_染色体未分离

15.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_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由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_,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乙夫妇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根据这两对夫妇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应的基因型:

甲夫妇:男:________;女:________。

乙夫妇:男:________;女:________。

(2)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应进行遗传咨询。

①假如你是医生,你认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应遗传病的风险率是:

甲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________%。

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议:甲夫妇生一个________孩,乙夫妇生一个________孩。

(3)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包括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和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夫妇中男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含有致病基因,基因型为_AY,女方正常不含致病基因,基因型为_a_a;乙夫妇中男女双方都正常,所以男方基因型为_BY,女方的弟弟含有致病基因,所以女方也有可能含有致病基因,基因型为_B_B或_B_b。(2)甲夫妇中男方一定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女儿,而一定不会传给儿子,所以后代患病率为50%,乙夫妇中女方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携带致病基因的情况下与男方生出患病孩子_bY的概率为1/4,所以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8。通过上面叙述,所以建议甲夫妇生男孩,乙夫妇生女孩。(3)产前诊断的手段有羊水检查和孕妇血细胞检查,属于细胞水平,基因诊断属于分子水平上的手段,B超检查属于个体水平上的检查。

答案:(1)_AY_a_a_BY_B_B或_B_b

(2)①5012.5②男女(3)羊水检查B超检查

阶段质量检测(五)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B.紫外线可诱发基因突变

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D.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

解析:选D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A正确;紫外线可诱发基因突变,B正确;基因突变的特征之一是突变的频率很低,C正确;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D错误。

2.用杂合种子尽快获得显性纯合植株的方法是()

A.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子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解析:选A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取杂合子的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子,加快育种进程。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杂合种子尽快获得显性纯合植株的方法是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3.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该遗传病不可能是_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解析:选C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病或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母亲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子女是杂合子,故A错误;该病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则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等于男性,故B错误;该系谱图中女儿患病而父亲表现型正常,所以该病不可能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C正确;如果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子女中的两个致病基因有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于母亲,故D错误。

4.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用小麦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1个B.2个

C.3个D.6个

解析:选C普通小麦体细胞含有6个染色体组,小麦的花粉是通过减数_形成的,所以花粉中的核DNA减半,染色体组减半,故C正确。

5.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解析:选B短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发病率男性女性相等,A错误;红绿色盲为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患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遗传,D错误。

6.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倍体的是()

A.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

B.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

C.单倍体育种形成的小麦抗病植株

D.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

解析:选D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属于二倍体,A错误;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体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属于二倍体,B错误;由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是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又恢复本物种染色体组数目,即形成六倍体,C错误;由花粉直接发育成的幼苗属于单倍体,D正确。

7.将二倍体西瓜幼苗(基因型为Aa)用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西瓜,则()

A.该四倍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B.该四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

C.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不能产生后代

D.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但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

解析:选A四倍体西瓜的基因型为AAaa,能产生AA、Aa和aa三种配子,且比例是1∶4∶1,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该四倍体西瓜能正常减数_产生配子,配子受精后,受精卵可以发育成种子,B错误;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后代,C错误;这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且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D错误。

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基因组测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5条

B.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分析并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D.人类基因组测序测定的是人体细胞中所有DNA碱基序列

解析:选B21三体综合征患者是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比正常体细胞多一条,所以患者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7条,A错误。产前诊断可有效地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B正确。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遗传病作出诊断,C错误。人类基因组测序测定的是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即22条常染色体和_、Y两条性染色体的DNA序列,D错误。

9.一对夫妇不是白化病患者,其第一个孩子已确诊为白化病患者,则他们第二胎所生子女中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25%B.50%

C.75%D.100%

解析:选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可知该夫妇是杂合子,用Aa表示双亲基因型,则后代正常占3/4,患者占1/4。

10.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B、b)的系谱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隐性性状

B.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

C.Ⅱ3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

D.Ⅱ3和Ⅱ4的基因型不同

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病可以是显性遗传,也可以是隐性遗传,包括四种情况:常显、伴_显、常隐、伴_隐。若为伴_隐,3、4基因型都为_B_b;若为常隐,3、4基因型为Bb;若为常显,3、4基因型为bb;若为伴_显,3、4基因型为_b_b。

11.如图是蝗虫细胞中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种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B.此种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观察材料可能取自昆虫的肌细胞

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颠倒

解析:选B题图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是染色体缺失,该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A错误;染色体变异能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正确;昆虫的肌细胞不能进行减数_,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A1和A2配对,C错误;染色体片段的颠倒不会导致配对时的同源染色体某些区域出现凸起,D错误。

12.某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示意图如下,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染色体片段。该变异类型为()

A.缺失B.易位

C.重复D.倒位

解析:选B分析题图可知,图中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13.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制作装片,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四个步骤

C.在低倍镜视野中,只要看到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即可判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

D.把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解析:选C低温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细胞有丝_前期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制作装片的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在有丝_后期,着丝点_,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能是处于有丝_后期的细胞,C错误;卡诺氏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常用于根尖、花药压片及子房石蜡切片等,所以把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D正确。

14.基因突变的原因是()

A.DNA变成了蛋白质

B.DNA变成了RNA

C.DNA中的基因结构发生了局部改变

D.DNA中的基因数目减少或增多

解析:选C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DNA可以转录形成RNA,进而控制蛋白质合成,A、B错误;基因突变的原因是DNA分子中基因结构发生局部改变,C正确;DNA中的基因数目减少或增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15.用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并对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该植物的基因型和染色体倍数分别是()

A.AAaaDDdd,四倍体B.AaDd,二倍体

C.AAdd,二倍体D.AAaaDDDD,四倍体

解析:选A用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Dd,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对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得到基因型为AAaaDDdd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

1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C一个染色体组包括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A正确;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B正确;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原理都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但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六倍体的花粉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D正确。

17.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措施,错误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

B.广泛开展遗传咨询

C.进行产前(临床)诊断

D.测定并公布婚配双方的DNA序列

解析:选D测定并公布婚配双方的DNA序列,侵犯了个人隐私,D项错误。

18.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又发生了下列四种情况,其中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可能最小的是()

A.置换单个碱基对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D.缺失4个碱基对

解析:选D基因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对决定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若基因中碱基对增加了一个,必然会引起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但如果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缺失4个碱基对,那么只会影响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中最初的几个氨基酸,而不会影响后面的氨基酸序列,这样可以减小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19.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解析:选B根据图中1168位的甘氨酸的密码子GGG可知,WNK4基因是以其DNA分子下方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那么1169位的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G,因此取代赖氨酸的谷氨酸的密码子最可能是GAG,由此可推知,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②处碱基对A-T被替换为G-C。

20.如图所示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1号、2号、4号和5号,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由5号、6号与9号,可推知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

C.由图可以推知2号为显性纯合子、5号为杂合子

D.7号和8号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3

解析:选B由5号、6号结婚生出9号正常的女孩,可判断该病一定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1号和2号结婚所生的孩子都患病,并不能判断2号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7号为aa,8号为2/3Aa、1/3AA,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3,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如图表示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据此完成相关问题:

(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_。

(2)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不育的,如何处理才能使其变得可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细胞中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在什么情况下,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________________。在什么情况下,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________________。

(5)假若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中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

解析:(1)图D中细胞只含一个染色体组不可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图D属于单倍体生物的细胞。(2)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_形成正常的配子,要想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3)A细胞中形态和大小一致的染色体有四条,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4)由图可知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只要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就是二倍体,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就是单倍体。(5)因A细胞是配子发育而来且具有四个染色体组,则其正常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应该含八个染色体组。

答案:(1)D(2)人工诱导(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3)四(4)该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来(5)八

22.(6分)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F1,再将F1作如下处理:

试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乙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倍体。

(2)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养成的植株属于________倍体,其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植株的体细胞内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解析:AA×aa→F1,F1的基因型为Aa,自然生长得到甲植株,其基因型为Aa。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Aa→AAaa(乙植株),属于四倍体,它能产生三种配子:AA、Aa、aa,比例为1∶4∶1,Aa×AAaa→丙(三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1)AAaa四(2)单AA∶Aa∶aa=1∶4∶1(3)三

23.(12分)Ⅰ.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1)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是显性性状。F2性状表现说明家兔皮下脂肪颜色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_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Ⅱ.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种子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3)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到⑦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由③到⑨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1)由题图知,两个亲本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后代中性状表现没有性别差异,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黄脂和白脂个体杂交,后代中只有白脂个体,说明白脂是显性性状,黄脂是隐性性状;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在给幼兔饲喂含_素和不含_素的食物时,产生了不同的性状表现,说明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_素分解,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Ⅱ.(3)由③到④是诱变育种,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4)③到⑦过程是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由③到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它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Ⅰ.(1)常白脂基因(型)与环境(2)酶的合成Ⅱ.(3)基因突变(4)花药离体培养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4.(10分)基因兴奋剂是指通过改良遗传学成分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激素、蛋白质或其他天然物质,从而增强运动能力。基因兴奋剂是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它与普通基因治疗的不同在于将服务对象从患者转移到了健康的职业运动员。科学家发现了一种AGTN3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能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其另一等位基因E则能提高运动员的长跑成绩。请回答:

(1)基因AGTN3变成基因R或E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该现象发生的本质是DNA分子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一个家庭中,父母都具有E基因和AGTN3基因,善长跑;一个儿子也具有E基因善长跑;但另一个儿子不具有E基因而不善长跑。据孟德尔理论,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E基因对AGTN3基因具有________作用。

(3)若一对夫妇注射了R基因都提高了短跑成绩,则他们以后所生的子女具有R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4)科学家把运动员注入的能改善运动员各种运动能力和耐力的基因称为基因兴奋剂。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提高,在今年伦敦奥运会上有可能会出现使用基因兴奋剂这种最隐蔽的作弊行为,这是因为注入的基因存在于运动员的________。

A.血液中B.肌肉细胞中

C.心脏细胞中D.小脑细胞中

解析:(1)由题意可知,基因AGTN3变成基因R或E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由题意可知,父母都具有E基因,善长跑,一个儿子不具有E基因而不善长跑,一个儿子也具有E基因善长跑,这是性状分离的现象;由此可以推断E是显性基因。(3)这对夫妇注射了R基因都提高了短跑成绩,但他们产生的生殖细胞不含R基因,因此,他们以后所生的子女具有R基因的概率是0。(4)由于兴奋剂基因是注射到肌肉细胞中,所以非常隐蔽,不易被检测出来。

答案:(1)基因突变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性状分离显性(3)0(4)B

25.(12分)如图是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1和Ⅱ6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Ⅲ3和Ⅲ1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

可供选择的措施有:

A.染色体数目检测B.性别检测

C.基因检测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①Ⅲ3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Ⅲ1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Ⅲ1与Ⅲ4违法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Ⅱ5、Ⅱ6和Ⅲ3可知,甲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由Ⅱ1、Ⅱ2和Ⅲ2可知,乙病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Ⅱ1和Ⅱ6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乙病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3)①Ⅲ3基因型为aa_B_B,与正常男性(aa_BY)婚配,所生孩子都正常,所以无需进行检测;②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_B_b或aa_B_B,与正常男性(aa_BY)婚配,所生女孩均正常,男孩可能患病,故应进行胎儿的性别检测或基因检测。(4)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1/2aa_B_b或1/2aa_B_B,Ⅲ4的基因型为1/3AA_BY,2/3Aa_BY,子代不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2×1/4=7/8,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1-1/3×7/8=17/24。

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3)①D因为Ⅲ3的基因型为aa_B_B,与正常男性(aa_BY)婚配,所生孩子都正常②B或C因为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_B_b或aa_B_B,与正常男性(aa_BY)婚配,所生女孩均正常,男孩可能患病,故应进行胎儿性别检测或基因检测(4)17/24

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4

1、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之前的序。新教材以“科学家访谈”代序,是对传统教科书绪论的突破。以《分子与细胞》为例,访谈的是我国的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邹承鲁教授。邹承鲁院士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大分子,其研究工作与本模块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因此,本课时起着新课导入的重要作用。

2、重点难点

教材通过介绍邹承鲁院士的工作,比较了天然蛋白质和人工蛋白质的区别和联系,阐述了学习、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意义,解决了“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问题,这些是本课时的重点。

“访谈”既涉及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也涉及科学家的创新、团队合作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给学生多方面的启迪,尽量让他们领悟应该“怎样学”科学是本课时的难点。

学情分析

因为本地区初三一年无生物课,所以高一上生物课,学生感觉有点陌生。心理学告诉我们,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往往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所以高一首堂生物课至关重要。本课时一是内容少,二是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鉴于这些原因,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既通过穿插课前资料收集、课堂设置问题情境、小组讨论和归纳,来渗透新课程基本理念,又设计有漂亮的多媒体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良好的课堂第一印象,未来更好调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记住邹承鲁院士做学问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比较天然蛋白质和人工蛋白质的区别和联系,了解人工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意义。

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以及科学家的创新、团队合作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记住邹承鲁院士最想对高中生说的话。

能力目标

通过布置课前资料收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和搜索资料的能力。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小组讨论和归纳,让学生熟悉他们自己课堂上常用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邹承鲁院士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的热情,让他们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志向。

通过课程中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的践行,进一步体会科学家创新、团队合作和锲而不舍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一)教法设计

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一年未学生物学的实际,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熟悉他们自己课堂上常用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许久未学生物学,所以导入新课是关键的第一步设计。既要有跨越式的承上启下的知识设问,又要有引起兴趣的多媒体动画。我提问,万物苍生之生命精彩最早源于什么环境(有动画)?能表现出生命特征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什么?其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什么?这些提问起到了良好的导入作用,自然而然地将话题转到蛋白质等知识点上了,也就和邹承鲁院士的工作挂上了钩。为培养学生对概念进行比较和梳理的能力,我采用先阅读,后归纳的设计,将天然蛋白质和人工蛋白质的区别和联系比较得一清二楚。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我对“访谈”中的多个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为了讨论有的放矢,我事先列出了阅读和讨论提纲。而事先布置的课前资料收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和搜索资料的能力。同时,又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至此,学生对常规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就意谓着有一个成功的开始。

(二)学法设计

本课时通过师生提问对答导入新课。采用先出示阅读和讨论提纲,后阅读,比较,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访谈”,即学生全体得到了自主学习的锻炼。分组讨论的时候,有辨析,有争论,有研讨,学生在参与意识和合作及探究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强大的锻炼。而事先布置的课前资料收集,又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和搜索资料的能力又有了提升。另外,关于科学家的创新、团队合作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比较抽象,学生一时半会儿难以深入理解。但是,至少要让学生知道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多多体会。最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再次强化“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这些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也得到了全面地渗透。

(三)媒体选择

1、多媒体课件

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内有原始生命起源的动画)

2、结晶牛胰岛素的模型一个

教学程序

利用课件,全新视觉动画展示,引入新课。

引出所学的知识和所要“访谈”的人物。

(一)流程图

教师事先拟好讨论提纲,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中心发言人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引导。

部分学生介绍生命科学最新进展,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事先收集汇总的相关总资料,激发兴趣。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小结,强化“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细胞的分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3.掌握细胞全能性实例。

教学重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1、一般多细胞生物体发育起点是什么?

2、受精卵进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

3、有丝分裂后,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近年来,关于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细胞分化和生物发育有关;细胞癌变与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癌症有关;细胞衰老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寿命有关

大家都是从一个受精卵生长发育而来,为何一个细胞能发育为这么多种不同的细胞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探讨”的“讨论”,教师提示。

提示1.健康人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

2.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一、细胞分化: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P117,总结出分化的概念。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详见课件图片展示

成年人全身细胞总数约1014个,细胞种类有200多种,这么多种类细胞均来自一个受精卵。

2、细胞分化的特点:

1.细胞分化的持久性: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

2.细胞分化的差异性:高等生物比低等生物分化显著;动物比植物分化显著。

3.细胞分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问:多细胞生物体在胚胎早期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目迅速增加。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吗?(复习有丝分裂特点)从理论上讲具有同样的遗传性的体细胞就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P118第三段得到答案。

3、结果:增加细胞的类型,产生出不同形态、结构、功能的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4、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同一生物个体不同部位细胞、DNA、基因、tRNA相同,但mRNA、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5、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学生活动:通过总结比较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异同,完成课件中的表格

思考:既然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那么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化成其它细胞吗?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一棵完整的植株。实验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即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详见课件

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细胞分化潜能变窄,这是指整体细胞而言。可是细胞核则不同,它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基因,并且并没有因细胞分化而失去基因,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这可以从细胞核移植实验以及其他的实验证据中得到证实。详见课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密切相关。

B、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期D、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mRNA、蛋白质的

种类和数量互不相同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志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4、花药离体培养是指把分裂旺盛的花药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培育成植株。这成果利用了细胞的()

A、应激性B、全能性C、变异性D、适应性

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5篇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本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教案5篇

202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5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最新模板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最新范文

关于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与实施5篇

    7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