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生物 > 生物教案 > 高二 >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

立博20分享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5篇

生物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1

1、 本节内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类”的第2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各类生物特征的复习,也是对生物类群的整理和归纳。学好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学习到科学的分类方法。

2、 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节课中,各类生物的特征在前面都已经学习过,学生应能很(比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新课标将具体内容标准定为“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

3、 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又是初次尝试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内容将分成3课时进行。第1课时为尝试分类和科学的分类,第2课时为给动物分类,第3课时为给植物分类。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2课时。

㈡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 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② 知道脊椎动物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各类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

① 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如何达到)

a、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动物知识为基础,以及书87页的表格练习,让学生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又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各类的主要特征。再通过拖动动物图片,强化学生的认识。

b、通过有无脊柱这个简单的特征,使学生初步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通过填写表格和拖动图片,并且讲出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通过为生物标本室的脊椎动物归类,使学生亲身体验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c、通过分组对脊椎动物标本分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d、通过对生物标本室里各种动物标本的观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与b点结合介绍:同时~~;并~~)

㈢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使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真正学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学生拖动动物图片,为动物进行分类,活动很有趣,但是要求学生讲出拖动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征);第二个是走出课堂,让学生参观标本室,参观很精彩,但是要将脊椎动物归类(同样是根据主要特征)。这样的2个活动,学生很乐于参与,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主动的学会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㈣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课堂——标本室——课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标本资源,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㈤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㈥教学程序(附课堂教学结构流程设计表)

1、 情境导入(这部分需要2分钟)

a.处理:本节课通过播放各种动物图片,引出“给动物分类”的内容。【呈现】

(组织学生观看并说出其名称)

b.优点: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入手,通过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并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

2、 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部分需要5分钟)

a.处理:介绍科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柱,把他们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然后提问:你知道图片上的这些动物,哪些是脊椎动物,哪些是无脊椎动物么?【呈现】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邀请:你愿意帮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

(组织学生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呈现】)

b.优点:由浅入深,通过有无脊柱这个简单特征,使学生初步尝试着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再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加深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认识。

拖动的过程,又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3、 对脊椎动物进行分类(这部分需要15分钟)

a.处理:介绍根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将它们分成许多不同的类群。然后提问:你能根据书87页的提示,将这些脊椎动物分成5大类么?哪5大类?分别有哪些动物?【呈现】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填写书87页表格,得出结论。)

邀请:你愿意帮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哪些是鱼类?为什么?

(组织学生拖动鱼类图片,并讲出鱼类的主要特征。【呈现】)

同样的方法,组织学生拖动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图片,并讲出主要特征。【呈现】

b.优点:通过填写表格,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使学生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且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所了解。拖动图片很有趣,但还要求讲出理由,这就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2

1.说教材 1. 1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极其抽象,主要描述的是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与已经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密切相关。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1.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a、了解受精作用的实质,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b、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 c、联系有丝分裂,掌握精子形成过程 d、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进一步巩固对减数分裂的理解 (2)能力目标:a、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b、通过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 b、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加深学生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1.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减数分裂的概念 b、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a、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的理解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c、精子形成过程

2.说教法 根据该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素质教学理念,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1) 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 (2)运用游戏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预习和讨论分析能力,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4) 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用具:8根橡皮绳,多媒体,幻灯片 注重于设计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渴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学习愿望的教法,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会学。

3.说学法 由于知识的抽象难懂,教师尤其应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进而会绘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

4.说教学过程:(两课时)

我想,一个教师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这部分内容尽管抽象、难以理解,但只要教师运用教学得当,学生还是能够体会、理解的。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认真预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 2、把课桌椅往后移,腾出半个教室为游戏做准备。

4.1设置情境,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

精子和卵细胞的投影图片,以问题导入:(1)生物体如何保持其前后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恒定?(2)精子和卵细胞是怎么来的?它们的染色体与体细胞一样吗?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从而引出受精作用及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 以问题“何为减数分裂,它与以前讲的有丝分裂有何区别”过渡到减数分裂概念的讲解。概念可请学生联系有丝分裂,结合课本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分析,弄清“减数”到底是减什么?减多少?为什么会减?怎样减?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

4.2游戏教学,愚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课前预习精子形成过程,体会染色体行为变化。上课时先动画演示精子形成过程,教师帮助整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然后开展学生游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游戏方法:橡皮绳代表纺锤丝,四高(两男两女)四矮(两男两女)八位学生代表染色体,男女代表来源,身高代表形态,同样高的两个男生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其他也一样。另外再请课代表做指挥,其余学生帮助纠正错误,按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游戏。 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课后以坐标图的形式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4.3前后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回忆导入: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如何?2、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如何变化?请学生画坐标图。3、联系有丝分裂,请学生画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并与减数分裂的曲线图进行对比。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4.4融会贯通,适当引导,提高分析能力 请学生快速阅读卵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对比精子形成过程,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巩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的理解。 投影几张细胞分裂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分裂,是什么时期,要求讲明判断依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细胞分裂图判断方法,强化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投影一些事先精选的习题加以巩固。

5说板书设计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6说巩固 通过投影一些习题,进一步强化减数分裂的概念及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等重点,易化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规律及精子形成过程等难点。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即三个中心问题:

1、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3、 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

交换。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分析:

(1)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

(3)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1、呼吸运动的过程

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分析:

(1)呼吸运动是负压呼吸,而学生还没有压强的概念,就很难理解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入”肺内。

(2)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而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教给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方法

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自学导思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运动的演示实验是平面的,不够形象,很难形成知识的迁移。而媒体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以后的学习。

4、学会用系统表、表格、图解表来总结,便于记忆。

四、教学程序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

环节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

引言1、    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2.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通过生活常识来设问,激发了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课题,

新知识学习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设问: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

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①   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②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③   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观察图形、模型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观察,使观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条理和细致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

2、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设问: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4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的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在前面两节: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编排的,体现了细胞结构由表及里的顺序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及必修3《稳态与环境》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阐明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寻求探究细胞核功能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个探究实验的初步理念,分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形成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思想;

②.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了解生物学的模型的构建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之间相适应的关系;

②.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基本思想、能通过实验题目分析实验的基本设想,实验目的,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的整体思路,知道实验应注意的内容及方法,最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了解探究实验是生物学科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最求知识的科学严谨、锲而不舍的作风,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创新的意识;

②.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自立自信的健康心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②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

(2) 教学难点:①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②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说教法:

本节课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的。这是根据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来合理选择的。探究性学习是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合作,构建和内化知识的学习过程。

本节教材的内容很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其原因是:细胞的结构虽然在初中学过,学生也依稀记得细胞核跟遗传有关。但是,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学生还知之甚少,细胞核为什么能够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跟细胞核的结构有关系吗?…… 细胞核内还有许多奥秘有待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由学生来支配,突出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复习前面所学习的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相关内容,同时使用多媒体、讨论、提问等手段加强教学,是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的接受新知识。把握住“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来加强细胞内部主要结构之间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 说学法:

课前布置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是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以小组合作形式课前完成是出于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课下完成也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另外,利用安全的废旧物品制作细胞模型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通过展示学生尝试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以及交流“问题探讨”中的讨论题,引发学生对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兴趣进入本节的学习。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探究细胞核的功能,并派代表发言,总结细胞核的功能。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部分的教学中,以给出“思考和讨论”题,学生进行思考和自由讨论、自主探究,教师则适时引导、补充、精言归纳,在探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由学生来支配,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突出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六、教学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内各个细胞器的分工合作、共同分析产生分泌蛋白的具体过程;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细胞器可以这样有条不紊的密切合作?他们之间是如何协调形成统一整体?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问题探究:细胞核在细胞中到底起什么作用?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探究细胞核的功能的呢?

首先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及师生共同分析“资料分析”中的第一个实验《美西螈核移植实验》,提问美西螈的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然后分析以上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分析说明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控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举出克隆羊多莉绵羊的实例,来加强对这一结论的理解。提醒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寻求能体现细胞核的功能其他证据,引出第二个实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引领学生共同分析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与细胞核的关系,即细胞核控制着细胞分裂和分化,然后让学生提问,总结细胞核的功能,老师继续引导说明科学的严谨性,领读第三个实验《变形虫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细胞核有更多的能力,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为进一步验证结论,再引出第四个证据《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最后学生分析四个实验共同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紧接着再设问:那么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细胞核的结构中寻找答案,结构决定功能。从而引出细胞的结构。分析细胞核功能产生的原因?是哪一部分的结构在其作用。在分析这部分结构时,同时多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遗传,说明其应该有什么物质?

(2) 含有DNA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它们的外面都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3) 细胞核能控制细胞,肯定能与外界联系,如何能办到?

(4) 学习RNA的分布时,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少量还分布在哪里呢?

对于这部分比较抽象的概念,如DNA、染色体、染色质等概念,提出问题:染色质是否等同于DNA呢?染色质与染色体异同点及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其中的关系。这部分可以使用一些图片和动画来加强直观教学。

最后,进行本节的小结和本章的总结,强调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在细胞核的统一调控下,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代谢、遗传等各项生命活动。为了加强理解,安排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安排时间交流、互评作品,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结构

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mRNA→外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蛋白质→内

染色质(体):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八、课堂小结:简单总结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作业设计:《红对勾》上本节相应的练习题。

十、课后反思:

教学中采用了课前复习提问,新授课时板书与多媒体并用及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加之及时巩固的配套习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

成功之处:

(1) 实现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2) 突出了重点,较好地解决了难点;

(3) 教法运用合理恰当,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

(4) 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

(1) 时间安排稍显紧张,最后的随堂练习稍显匆忙;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够凸显,教学讲授的内容稍显多了些。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5

一、基因突变(阅读教材P80~82)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原因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等内因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4.特点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不定向性:可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5.意义

(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易发生红细胞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二、基因重组(阅读教材P83)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比较

类型发生的时期发生的范围

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

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聚焦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什么?

3.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哪些重要意义?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3全套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教学计划5篇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一2021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范文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一2021

七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最新范本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一2021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范文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一2021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篇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一2021

    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