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教案 > 一年级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加减教案范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加减教案范文

学俊21252分享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加减教案2021范文

改变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或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态度,应理论融入实践。可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实验法、练习法等。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加减教案2021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加减教案2021范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难点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教学中,借助教材创设的平均分桃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每只猴子一个桃子都分不到,即0÷3=0。然后进一步举例,归纳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的安排生动自然,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

2.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将学生的操作贯穿在笔算学习的过程中,将每一步操作与竖式计算过程对应起来,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使学生透彻而又轻松地理解了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印有桃子图案的卡片(两种:一种是每张有100个桃子的卡片,一种是每张有1个桃子的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8页情境图。

师:3只猴子来到桃树下,准备美美地吃上一顿,但是它们却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它们解决吧。

⊙探究新知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1)观察情境图,提出并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①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

②3只猴子平均分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

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可以很快地列出算式并写出答案:6÷3=2,3÷3=1。

(2)观察第三幅情境图,解决问题。

师: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数表示?这时3只猴子能分到桃子吗?用算式怎样表示呢?

引导学生明确:一个桃子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把0平均分成三份,每份都是0,用算式表示为0÷3=0。

(3)问题拓展。

师: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只猴子来分,结果怎样?用算式怎样表示?50只、100只呢?你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2.探究被除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8页第二个例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师:这3只猴子找到了多少个桃子?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看图完整地叙述问题,然后列出算式:306÷3。

(2)估一估,分一分。

①请学生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并说明原因。

②请学生用手里的学具卡片分一分,并用简单的算式表示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独立计算。

(4)集体交流。

①小组交流,每组推荐几种不同的算法写到黑板上,准备全班交流。

②全班交流。

师: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口述,教师利用课件配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先分“百”,再分“十”,最后分“个”。

师: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后总结如下:

方法一 口算。

300÷3=100,0÷3=0,6÷3=2,100+0+2=102。

方法二 用竖式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加减教案2021范文2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43-27

5.65+0.5 4.80.4 1.25 1001%

0.25402-

二、归纳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2.分组讨论: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 :x=8 :2

4.巩固练习.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 ∶ =8∶2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加减教案2021范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彩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

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

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

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识

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

(4)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练习: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

(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

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写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写出)

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吗?

学生独立尝试,全班展示。

2.实践活动,感受1毫米的长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验1毫米的长度。

(4)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

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

(1)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

(2)尝试量一量。

①媒体显示两种量曲别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②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

③开放测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理。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km和m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二、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教科书第26页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括号中。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mm为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其测量误差。

3.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先估计100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4.铅笔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关问题?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加减教案2021范文4

教材分析: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58页、第59页上半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中的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合数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关键:使学生把握住质数和合数的根本区别在于:质数,只有1和本身二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约数。

教具准备:纸片、投影器、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学过求过一个数的约数,那么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生:“如果数a能被数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师:“谁又能说说每个数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纸片)时说:“请两名学生分别写出左右两排数的约数。”点两名学生上黑板完成例1。

例1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约数。

1的约数:1 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 8的约数:1、2、4、8

3的约数:1、3 9的约数:1、3、9

4的约数:1、2、4 10的约数:1、2、5、10

5的约数:1、5 11的约数:1、11

6的约数:1、2、3、6 12的约数:1、2、3、4、 6、12

师:“谁能根据这些数的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有一个约数的是:(生)1

有两个约数的是:(生)2、3、5、7、11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生)4、6、8、9、10、12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张贴质数概念)。例如,2、3、5、7、11都是质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质数?”

生:“13、17、19、23……”

师:“质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数不完,质数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张贴合数概念)。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合数?”

生:“4、6、8、100……”

师:“合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合数的个数数不完,它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张贴概念)。”

2、教学例2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看例题。”

投影: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质数有:(生)17、29、37

合数有:(生)22、35、87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质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

学生填完后,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1:“17、29、37是质数。因为17只有1和17两个约数,29只有1和29两个约数,37只有1和37两个约数。”

师:“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合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学生填完后,

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2:“22、35、87是合数。因为22除了1和22两个约数外,还有2、11两个约数,35除了1和35两个约数外,还有5、7两个约数,87除了1和87两个约数外,还有3、29两个约数。”

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下面请同学在书上第59面完成中间的做一做。”

投影:

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9 21 43 67

质数:(生)19、43、67

合数:(生) 21

请两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分别写出答案,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师:“请同学们做一做,20以内的数中,有哪些数是质数。”

学生自己动手制出20以内质数表。

师:“如果给我们一个数,如87,我们怎样知道这些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是个质数呢?”

生:“我们可以用2、3、5、7、9……去除这个数,如果这个数不能被2、3、5、7、9……这些数整除,就说明这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那么它就是一个质数。”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我们通常可以用2、3、5、7、9、11……这些数除这个数,如果都不能整除,就说明这个数是质数。”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请看屏幕。”

投影:题一

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在指定的圈里。

27 37 41 51 57 69 83 87

质数 合数

投影:题二

在自然数1~20中:

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投影:题三

下面的判断对吗?说出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引导小结,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的定义;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会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的课题就是……(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

五、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从课本第62面的第1题中的99数中,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自己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做完以后与第59面中间的质数表对照一下,看谁能够一气呵成,制出100以内的质数表。我们今天到此为止,下课!”

六、简评。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循循善诱,层层深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例1中12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的分类,初步使学生认识到根据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1。其次,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这三个概念。再次,教师让学生从例2中渐渐熟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完全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加减教案2021范文5

教科书第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

生2:……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200-183=17(元)

师:小明说什么?

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减法的验算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7 8 04 6 4

-2 8 - 5 1 - 2 2 3

1 2 97 3 924 1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⑤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加减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10的加减法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教案2021范文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案模板范文

经典一年级数学10教案5篇

“10的认识”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的认识2021范文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案2021范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教案

    2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