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数学 > 数学教案 > 三年级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写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写

开鹏0分享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写大全5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如何写。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写,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写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写精选篇1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三、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后编5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写精选篇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指南针

学生准备:指南针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你们去过北京吗?(学生自由发言,介绍北京)

师:下面老师也和大家一起去游览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及周围都有哪些建筑。(课件出示教材2页主题图)

师: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的哪面吗?(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来仅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上、下、前、后、左、右来表示方向还不够清楚,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学生自由汇报,有的学生知道东、南、西、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辨认东、南、西、北。(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自然引入,尝试描述,感受方位词在描述物体所在位置时的方便,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师: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明站在操场上锻炼身体。(课件出示教材3页例1的情境图)你们知道他面向的是什么方向吗?(小明面向的是东)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因为他面向太阳,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课件出示:小明面向的方向是东,他背对的方向是()。

(强调:东和西是一对相反的方向。板书:东与西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向东,背对的是西,反过来,当你面向西时,你背对的是什么方向?(东)

课件出示:小明的右边是南,左边是()。

(强调:南和北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板书:南与北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向南,背对的是北,反过来,当你面向北时,你背对的是什么方向?(南)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忆方向呢?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师: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感受到了什么?(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例1的情境图,把下面的四句话填写完整。

图书馆在校园的____面,体育馆在校园的____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____面,大门在校园的____面。

2.感知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师:指一指太阳升起的方向,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吗?(学生用手指一指,并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面向东面,一起说儿歌,并指出方向。(学生边说儿歌,边指出方向)

师:我们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请大家用手指一指,说一说。(学生先自由说,再指名说,其余学生根据他说的用手指出东、南、西、北)

3.体验顺时针转动。

(1)游戏:听口令。(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请全体同学起立,面向东面,向右转,面向南面,再向右转,面向西面,继续向右转,面向北面,接着向右转,又回到了东面。(正好转了一圈)

(2)再次感知:按照刚才的顺序让学生再转一转,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东、南、西、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顺时针、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在学生心中建立方向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写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写精选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

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

(6)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怎么写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草原上要举行运动会,第一项田径项目是竞走,参赛运动员是喜羊羊与懒羊羊,懒羊羊走长方形的路线,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线。都走一圈,看谁走的快?懒羊羊说:“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看看懒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吗?

引导:喜羊羊和懒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喜羊羊和懒羊羊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到底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2、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

(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3、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4、请同学们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练习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两种:(板书)

(1)5+5+5+5=20(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5×4=20(厘米)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提问:懒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12米,宽是6米,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6、解决了懒羊羊的问题,那我们就来帮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9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7、同学们比较一下谁走的路长?(一样长)

8、谈话:原来,他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科学地计算,懒羊羊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

三、巩固练习

1、请你量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它的周长。

2、如果绕篮球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试一试: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使25厘米,他的周长是多少?

它的周长是100厘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四、拓展延伸:

课下练习:

一根长24米的绳子

(1)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2)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是9米,宽是几米?

想一想:如果长不是9米,还能围成哪些长是整数米的长方形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围成的图形)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的问题,只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74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