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尊师的民风习俗

福萍 200分享

  尊师的民风习俗就是指将尊师切实落实在了日常生活中的习惯。那么古代尊师的民风习俗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尊师的民风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入学礼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举行拜师的仪式。第一次到私塾进学从师,贽见礼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地方俗称“拜见”。所谓“子弟入塾,例必具贽见之仪。”学童第一天入塾,按传统习俗,先向孔子神位跪下磕头,后跪拜塾师,并献上“贽敬”。用作“贽敬”的有的是银钱,有的则是各式各样的礼物。如南方一些地区,是所谓的六礼,即寓意勤奋好学的芹菜、苦心教育的莲子、红运高照的红豆、功德圆满的桂圆和表达弟子心意的干瘦肉条。

  无论是私塾还是家塾,在每年特定的节令,或者一学年开始或结束、或者学塾开办或关闭的时候,东家往往会向塾师致送银钱或礼物,以表示对塾师的礼敬,这就是所谓的“节敬”。节令的确定,主要依照我国传统的节日,但各时代或地区也有差别。有的是清明、夏至、端午、七月望、中秋、十月朔、冬至七节,有的是清明、端节、七夕和重阳四节,更多最重视的是三节两寿。“三节”是指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则是指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义塾的束修,通常由义塾的创办者统一备办,但遇到节令,则随各家情形,不作具体规定,所谓“若节间酒果之仪,或有或无,各随其便。”有的义学规定,遇到节令或先生生日,学生要向先生揖拜,以示礼敬。

  有必要特别说说冬至。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冬至是一个颇为重要的节日。冬至之后,白天渐长,古人认为是阳气初动,所以把这天看作是一阳之首。古代这时是一学年的结束,如果东家和塾师没有续约明年,这时便是两人关系的结束之日。也有不少塾师和东家在这天续约,在过剩的师资资源和相对短缺的教师职位发生矛盾时,给教师以承诺、让其来年的生计有着落,这显然是一份大礼。

  在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冬至这一天,向教师表示礼敬。或者说,在冬至日,向教师表示礼敬,是这一节日的重要内容。这一天,北方很多地区,要像孔子生日那样,举行释菜,教师带领学生向孔子行礼。奠献结束后,弟子要拜谢先生,最后是同学之间互拜。这称之为拜冬。冬至的庆贺,更多的是酒肉吃喝,也就是所谓的“同学醵资宴师,停读数日,以为娱乐”:“冬至,塾中祀先师毕,设酒席敬先生。合邑皆然。”“生徒诣馆师叩贺,作酒馔邀宴。”“冬至日,名小年节,祀始祖。学校祭先师,生徒皆向师叩贺,馆东邀师宴。”有一些地区,这天也被称之为豆腐节,有的地方则以吃馄饨为主。在旧时各种资源尤其是生活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势下,这天吃肉喝酒,改善教师的饮食,无疑是对教师表达谢意的一种良好方式,也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激励。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62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