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

金凤1871分享

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

高二物理教学方法

一、形象类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用了整整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象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象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问题时,我问学生:“ 同学们,外边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 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 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好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砂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相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切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二、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的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 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认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教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和F的合力F一定时,随着F 和F 之间夹角的增大,F和F将不断增大,F和F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大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一试,结果无论谁也不能把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结论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拴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上的木板从杯了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时,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甚至出现对学习产生倦怠的情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新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通过有趣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获得、理解和运用,必须建立在对物理知识感知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可以发挥物理教学实验多的优势,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它将奇妙无穷的物理现象(如五彩缤纷的肥皂泡、有趣的布朗运动、磁场中电子运动的圆形轨道等)生动鲜明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良好的物理环境里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在全面感知现象的基础上去发现和认识世界,把好奇心引向分析思考,从而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堂新授课效果的好坏,往往与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引入关系密切。一个好的课堂引入,将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激情引入不但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需要,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大自然的热情。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在课堂引入中创设情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在自由落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刻度尺做自由落体的原理来测学生的反应时间,并请几个学生亲自测一下反应时间,这样学生的热情马上被调动起来。老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可以用刻度尺测反应时间。学生就很想知道原因了,这样就可以很自然的进行该节课的教学了。在万有引力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这样一幅情景图: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了地球上,而月亮为何不会落到地球上呢?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这样再进行万有引力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二、通过物理知识的传授,重视能力教学

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作风。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力求做题规范化。如:在主观性习题的求解中,要求学生必须指明研究对象,必须画图分析受力情况,必须写明所用的定理定律名称,必须突出关系式等。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运动学时,对一道习题,我用“图象法”“公式法”“实际演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讲解。另外,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小组推荐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运动学、力学、热学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以前的老师习惯用粉笔、黑板教学,习惯于简陋的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媒体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为了让学生对人造卫星有感性认识,我们在课上先放映了神州五号航天飞机从发射到升天到回收的全过程。这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简化了学习人造卫星的难度。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并不是为了解题,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该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在进行平抛物体的运动讲解时,我向学生展示了Flash制作的用枪水平射击从树上掉下的松鼠,松鼠往下跳瞬间猎人刚好开枪,问学生松鼠能逃脱被击中的命运吗?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该节课教学的效果肯定是非常理想的。

总之,新的课程理念所要求的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态过程,它必须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师生互动过程。我们应积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参与课堂活动的各个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设计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能力和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焰,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使学生顺利地进入要学习的内容中,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高中物理“课堂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主战场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不同课型的特点、认知心理学理论,新课程提出“课堂三段式”下的各课型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物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为了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物理成绩这一目标,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热情。

二、高中物理“课堂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学生上课的心理特点、高中生的学生情况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把每堂课相对地分为三段:第一段,设疑、课题导入、学生自学。包括复习、新课导入、预习、小练习、小组讨论等。第二段,精讲(演示实验、问题讨论)。第三段,练习(小组讨论、实验)、小结等。这种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主要是创设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从只带耳朵的听众变为动手动脑的主人。中学生特点是中后进生相对集中,这部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三段式”教学的特征是三段相对独立,又逐步推进。其设想是让“后进生吃到”,把握其三段中的一至二段,逐步推进;让“中等生吃饱”,每一段都有所求,不断地吸收营养;让“优等生吃好”,主要是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课堂“三段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阶段,课题导入、设疑、学生自学。教师新课引入,通过板书小步子、低台阶的问题让学生自觉地复习、预习,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反馈信息,使下一阶段的讲解更有针对性。在学生自学前,先启发性地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阐述的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启发性地提出一些富有情趣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到书中找答案,并引导他们讨论。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巡视和观察,了解他们提出的不同问题,予以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学生自学时出现的不同情况,引导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即要能够抓住教材的脉络(知识间的联系及基本思路)和要点(重点、难点),能大胆地质疑。善于质疑者必善于学习。学习通过阅读――钻研――思考到阅读――质疑――理解的过程,是完成自学任务的基本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们就能逐步地由“不读书”到“读书”,由“不会读书”到“会读书”,并能逐步地学会从课本中发现物理教材叙述的特点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物理思维的技巧,不断地提高自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逐步地适应物理学习的要求。新课引入可由教师演示有关实验或讲述与课题有关的轶闻趣事,或联系、生产实际对新知识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教师演示实验、精讲。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简化,抓住学生学前阶段提疑这个机会,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引导等方式,来敲开学生急待求知的心灵,特别是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激发他们的兴趣,使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被他们基本掌握。这环节是关键的一环,讲解时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意识地讲解学生的疑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引起了疑惑,产生了疑问。有的虽然在教师巡视时受个别辅导已受到启迪,但大多数学生仍有不少问题须通过教师点拨的精讲而得到解决。

精讲并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讲,而是在学生通览教材并经一般性思索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讲解,用精炼而概括的语言把重点或难点讲透。对学生在自学中遇到而难以解决的问题,若不讲透,可能会使自学落空;不管学生是否弄懂,讲得过细,也不给他们以思考的余地,可能又重新回到满堂灌、注入式的老路上去,使自学流于形式。教师精讲,要抓住学生难于接受的内容,抓住学生易于混淆的内容,抓住学生中带共性的内容;要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注重介绍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这样,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按照自己思考的路子抽取其需要的知识,用以填补思路中的“空白”,连接思路中的“断点”。教师讲得精,学生听得也就认真。若讲得过多,学生的大脑兴奋点就不易集中,不易抓住要点。讲得精,可以破除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习惯,也可以克服他们阅读不思考、自学不提疑的毛病。

第三阶段,学生讨论、练习、小结。讨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激疑”,善于提出适量矛盾,让他们深思,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跳起来摘桃子”的心情,从而激发求知的兴趣。通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消除学生的畏惧惑,使那些具有相同见解的学生产生学习的快惑,使那些具有不同见解的学生欲罢不能,使那些仍有困惑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顺着问题的线索去寻求解决的思路。在讨论时要求教师一方面善于启发,特别要及时鼓励那些敢于发言和勇于争论的学生,使讨论不断引向深入;另一方面,还要留心观察,把握动向,针对出现的问题,抓住时机,予以适当的点拨。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给他们一个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机会。

解题也是练习,在教学时物理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明确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解题练习,教师精选好具有科学性、典型性、思考性的例题和习题;充分发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或多题一解的功能,促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热点,发展动态思维,达到解会一道题、弄懂一类题的目的。对学生的解题要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讲评,帮助他们明辨是非,逐步培养出寻求变异、不依常规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课堂练习是必要的,但要巧练,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兴趣的练习。可采取节目主持人式“知识竞赛”,分小组(或男、女学生两大组)当堂进行必答题、抢答题等方式竞赛练习,教师记分于黑板上。由于学生都有自尊心、好胜心,他们生怕自己一方失败,便极力用脑思考,争先恐后抢答,使课堂最后出现一个小高潮阶段,牵动所有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显得活而不乱,富有生机。有时,也采用分四人小组讨论或由教师主持全班性探讨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实施“课堂三段式”下的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过程的注意点

(一)开发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实际证明,学习积极性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可塑性最大的因素。课堂三段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上课心理特征,首先通过小步子、低台阶的问题与小练习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看书可马上回答问题,并能受到教师的表扬,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学习的特殊倾向。在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表现有:课前准备不充分,听讲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不求甚解,遇到问题得过且过等。对此,课堂三段式教学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予以克服,规定每个学生应备有精制的课堂练习本,随着每堂课的大量动手动脑训练,久而久之则是一本完整的物理学习笔记。

(三)控制课堂教学动态平衡

课堂三段式教学在重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重视学生、教材、教师三方面的信息交流。对同一个班而言,学生间有很大的差异,思考问题有敏捷有迟钝,理解问题有深有浅,掌握知识有快有慢等等。教师在灵活掌握时间的同时,既要细心观察并排除学生的疑难,又要发挥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共同讨论,共同进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增强物理信息的有效输入,这样可以强化后进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二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相关文章:

常见的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策略归纳

关于高二物理学科优秀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教案大全

关于高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

高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篇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范例5篇

高二年级物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于高二物理衔接课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教学方法及措施

初二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

    40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