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反思7篇

李金0分享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课堂演示实验,也是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相应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记忆,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7篇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篇1)

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马上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可以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不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感

刚接触物理,在带给同学们新的知识的同时,也让有些同学产生了恐惧。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况,要求他们写物理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向。对感到物理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不让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越积越多,从而感到物理很难,一点都不懂。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如何时刻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老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思考的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篇2)

物理是初二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教材在编写课程时有意识的进行了安排,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声》安排在第三章,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二次练习结果却与老师的想象相甚远。就其根源有以下几点:

1、满足于表象,思考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老师例举的事例有很高的认知度,但要求学生举例时往往无从说起,对生活的事情缺乏思考。

2、对学生了解不够,师生缺乏互动。教学中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和结论,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新课标渗透了STS(科学、技术、社会),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有时课上讲得太多,学生练习得太少,没有把握好校正时机,基础知识夯实得不牢固。学生很大程度上满足于听,不去思考,回家后并不去记忆,对基本概念掌握的很差,作业情况很不理想。

4、对学生认知过程认识不够。对一些知识的讲授时,总自以为很容易,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能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而一笔带过。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的,对于一些重点特别是难点的知识点,不但要讲透而且要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加强运用。

在今后,我将从以下方面来改进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继续做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后进生辅导。

2、对基础知识讲解透彻、分析细腻;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避免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不突出,误将“难点”当“重点”讲的现象,避免重点、难点错位、失衡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3、向扎实有效课堂努力。力求多种教学模式并用,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有效的学习形式。

4、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齐抓共管。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篇3)

密度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从近几年山西中考试题来看,质量和密度这部分知识点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测量固体的密度;

2、测量液体的密度。

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一般以实验与探究题出现,分值为5-6分,是山西中考必考的内容,考查内容是以测量密度的有关的实验为主。所以本节课对《物质的密度》的复习,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基础知识的复习,包括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单位的含义等;

2、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基本方法的指导。

3、针对性练习:针对以上知识点及需要学生掌握的方法,均通过相应的练习来使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

4、巩固性提升:针对于中考及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设计了与中考接轨的相应练习题,也是通过学生的强化训练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做这类题目的方法和技巧。

比较满意之处: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课中练习题的设计我很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学方式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题,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发问、释疑,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的掌握得到强化,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练习的学习活动中。

2、加强物理过程教学,渗透科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特别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渗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3、对于九年级中考复习中,复习课要做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要求来说,本节课的题型设计、学生的练习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到位的。

不足之处:

1、为了追求复习课的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还是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的让学生动起来,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听明白、写下来、想明白、讲出来,仍然还存在着师讲生听的嫌疑。

2、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够放心,有些地方还是讲的过多,整个一节课的轻重、练习难易、目标缓急把握的不够到位,以至于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在“巩固提升”中的4小题本来是要给学生总结的,但没有完成。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篇4)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现在有用的有价值,有用的内容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篇5)

昨天在两个班讲了“功率”这个内容,总感觉讲得不好。复盘如下: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这一章与上一节讲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与前面的知识连接起来,不至于显得没有联系、显得突兀。

我先说这一章讲的是“机械能与守恒定律”,然后写下力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并且从更高的角度分析影响功的因素以及功的含义——表示力对空间的累积效果,也为物理生学习冲量——表示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做好一些准备。因为学完一个内容,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有整体的把握,这应该是系统的思想了。

然后我直接引入功率这个物理量,我觉得这里没有必要拐弯抹角讲述生活生产中的做功快慢的现象了,因为这个内容初中学生有了解有学习,比如电功率。我说功率是用来形容什么呢?让他们回忆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自然引入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一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当然强调主要是指机械——人工、滑轮、升降机、汽车等的功率——机械功率。

接下来是讲述功率的定义,学生阅读生活中熟悉的三个例子,回答问题:这三种不同做功方式,做功的大小是否相同?他们做功的快慢如何?怎么表示快慢?

当然在这里,三种方式下的物体运动情况不同,受力不尽相同,力所做的功不尽相同,所以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克服重力做功是否相同”,或者看成三种情况下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机械竖直向上的力相同,即做功一样。

学生很明显可以根据时间判断做功的快慢,我则强调做功有快慢之分,如何定义功率表示快慢呢?这里学生需要思考,即便他们知道结果,也需要理解原因。我不直接讲,而是回忆学过的表示快慢的物理量,了解他们定义的共性——都是表示一个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变化量对时间的比值或者叫做这个物理量的变化率——数学上表示求这个物理量的导数。从而学生很明确功率的表达式。

通过这样讲解,学生对描述快慢的物理量有了清晰的具有逻辑的认识,更为后面学习“磁通量的变化率或者数学的导数”有一些帮助,其实也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或数学的一些逻辑知识。当然这些内容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要区分物理班与普通班的情况。

然后根据一道简单题,分别熟悉功率的计算,特别是学会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其中明确当力与方向同向时,瞬时功率表示为P=FV。这都是简单的计算,需要课后训练,熟悉功与功率的计算。然后应用这个公式在生活中解释一些现象,如调速自行车、手动波摩托车、手动波汽车等,上坡时为了获得更大牵引力而调到低速挡。当然这里需要简要说明一下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汽车的阻力有哪些、什么叫做汽车的牵引力等。

上面有些是已经讲过的,有些是没有讲需要讲的。总之,反思就是进步的重要途径。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篇6)

从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出发,本节设计时主要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如:“死海为什么不死”,引出浮力。通过观察,发现鹅浮在水面,乒乓球浮在水面,进而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有浮力?”的疑问中进一步探究有关浮力的规律,及测浮力的方法。最后由本节所学的知识解决“死海为什么不死”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人造死海的例子来鼓励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浮力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在生活中及小学的自然课上对浮力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其概念由两个现象直接得出并强调“浸”和“向上”。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难点,先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和“造船比赛”、压易拉罐等实验,让学生边做边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最后通过课件展示,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本节课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本节通过大量实验,限度让学生参与,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师生间、生生间以交流、讨论、实验等多种手段保持探究兴趣。让学生给浮力下定义,从现象猜浮力大小影响的因素,再从实验和交流中得到规律,学生思维贯串穿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现象中发现,探究,交流,再发现新题。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篇7)

浮力的概念本节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在生活中及小学的自然课上对浮力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其概念由两个现象直接得出并强调“浸”和“向上”。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难点,先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和动手做课桌上的小实验现象猜测加推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再由水中水袋受的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最后由分析加表达式推导得出原理,这样层层推进,分散难点。

反思:从经验,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猜测避免猜测的盲目性。由于同学个体的差异及实验的自主选择,避免“整齐划一”,保证多样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教师在应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猜测的“意外”,如:猜浮力与深度有关等。学生并没有从生活中或已有的经验出发,这样猜测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教师可加以引导。学生交流,回答“小鱼和大鱼由于深度和体积不同而产生浮力不同的争论”,“改错题:木块浮在水上受到的浮力”两个问题。

反思:情境化的问题,增加亲切感,易引起兴趣。“改错题”降低难度,又加深对原理的理解。题型的多样化可避免解决问题烦味与枯燥。不足的是题目的覆盖面不广,可增加对浮力方向理解的问题;可换浮力在生活应用的例题,从而增强物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不足之处也很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时,当学生猜与深度关系时,可用学生分组实验来代替教师的演示;学生说完自己看法时,没有及时的形成或结果型激励评价等等。 

    5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