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

宋佳1152分享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于2016年11月25日设立,时间为每年5月30日,中国科技界第一次拥有属于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2全国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阅。

2022全国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

全国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国家才能走向发展高峰。要深耕科技人才成长沃土,营造敬才重才尚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大力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让科学技术造福人民、引领发展。

精心培育,锻造爱国奉献精神。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奉献精神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中不断传承发扬。培育、引进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是赋予他们“精神属性”。要在科技人才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向科技要问题、要方法、要答案的品质,引导他们坚定科技报国、科技为民志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学技术成果用到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中来。要做到精准识才、精准选才、精准育才,在各行业各领域发掘培养顶尖人才,提升科学素养和攻坚能力,练就“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切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搭建舞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撑,也需要搭建起人才施展本领的舞台。要建立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体系,给科技人才描画一个德才表现的“全景像”,制定一张精准使用的“说明书”,切实把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量”出来,把潜能挖掘出来,贴上“实用”标签,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结合地方科技发展水平,为科技人才队伍提供科研攻关的技术保障,不断深化科研院所同地方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创”合作模式,鼓励科研院所在地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实践基地,推动地方建立科技人才“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科技指导。要结合实际建设科研基地和产业园,优化科技人才工作环境,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推动科技人才把“金点子”转变为实实在在科研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从弱到强的突破,为科技自立自强打下坚实基础,让人民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丰厚成果。

优化服务,涵养尚贤爱才风气。“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崇尚科技、发展科技要从尊重科技人才开始。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以心相待,科技工作者们自然会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付出。在20_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看到当时已经年逾九旬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站在代表们中间时,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一连串动作彰显出泱泱大国对科技人才的崇高礼遇。要大力营造敬才爱才、崇尚贤才的浓厚氛围,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为科技人才“松绑解缚”,畅通申报审批“绿色通道”,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住,让科技人才把精力都用在事业上。要强化科技人才激励关怀、服务保障,针对科技人才开展精准服务,经常性开展科技人才交流、疗养、慰问,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切实增强科技人才在心灵上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这“大变局”中把握机遇更进一步,创新创造是关键。要引导广大科技人才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奋斗历程,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祖国每一片土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创新创造的磅礴伟力。

全国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二

在这个时代,科技创新也是越来越多了:悬浮床,沙发,出门不用再开车,并且可以锻炼的风火轮。可以随意换跟的高跟鞋以及可以放很多东西的行李箱

很多人都说发明创造多半是因为努力而来的,我并不反对,因为,电灯是爱迪生经历了数千次的实验而来的,更是因为他的努力,才有了这伟大的世界发明之一。还有一些伟大发明的创造者,他(她)们的创新都是通过努力才得来的,但是,还有一些科技创新并不是全因努力而成功的。

首先,就是瓦特,蒸汽机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一些细节而创造出来的。蒸汽机的这一伟大发明的源头,其实就是平时,水烧开时锅盖会沸腾起来。也就是说,有一些发明创造是源于生活当中的点滴小事。锯虽说在现在不常用,都被电锯代替了,但,电锯的灵感是来源于锯的,它的发明者鲁班,是因为细心而创造出的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鲁班和弟子们上山去,但在半路,他的手被山坡上的一株小草划伤了。他很奇怪,于是,他又将手放上去,又出现了一道血痕,于是,他想:唉,如果用这个来造一样工具,那么,砍树不更轻松吗?后来,就有了锯,所以,发明创造还在于细心。

类似的发明还有很多,发明创造不管是努力,还是信心,还是源于生活,都为人类的发展提升了一个层次!不管你是谁,是干什么的,只要认真,细心,关注生活,你也会有所科技发明创新的。

全国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三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语。

全国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四

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科研工作身上学习“科学家精神”,根植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凝聚为民服务的奋斗力量、增强推动事业的能力本领,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根植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无论是学成归国、报效国家的钱学森,还是发明青蒿素攻克医学难关的屠呦呦,他们身上都蕴含着至诚报国、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对党的忠诚彰显在潜心研究的行动中。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怀忠诚之心,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保持政治定力,做信仰的坚守者、真理的笃行者、精神的接棒手,擦亮忠诚本色,坚定政治方向。做党事业的推动者和奋斗者,做新征程上坚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实践者,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以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积极推动事业发展。

凝聚为民服务的奋斗力量。科学家勇攀高峰,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战胜艰难险阻,敢于迎接挑战,敢于吹响持续攻坚、不懈奋斗的号角,着眼当下、求实奋进,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汇聚起科学发展的强劲力量,奋斗是他们最鲜明的人生底色。党员干部要把个人的奋斗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民奋斗、奋斗为民。为民服务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有承诺、无行动,言无信、行无果。党员干部要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加深鱼水之情,筑牢幸福之基,为群众的美好未来不断奋斗。

增强推动事业的能力本领。能力和本领是成事之基。科学家在科学事业上的卓越成就,与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才干密不可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党员干部要立足发展实情提升个人能力,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在“练兵场”上锻炼身手,在“血与泪”的教训中吸取经验,在奋斗的征程上不断“浇筑”意志、不断“刷新”能力,把坚定的信心、信念写在奋斗的书卷上,不惧风雨、勇挑重担,激发挺立潮头的斗志,练就搏击风浪的本领,成为时代大潮中的“弄潮儿”,做勇往直前的追梦人和坚守初心的圆梦人。

全国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五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形成了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等鲜明的精神品格,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载人深潜精神、探月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独特的精神气质,融进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全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0__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内涵的科学家精神,要求“力争1年内转变作风改进学风的各项治理措施得到全面实施,3年内取得作风学风实质性改观”。今年是作风学风能否取得实质性改观的关键之年,但不应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终点,应认真总结落实经验,持之以恒弘扬科学家精神,铸牢科技创新的精神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为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问题,多次勉励院士群体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意见》的颁布实施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系统落实。近三年来,中央、部门和地方围绕《意见》实施,出台了相关法律政策和配套措施,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制度化、法制化步伐明显加快,教育、宣传和科普工作卓有成效,树立了系列优秀科学家榜样,对广大科技工作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增强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应该看到,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成果更加成熟定型。党中央出台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__-2035年)》等相关文件及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都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作出规定。坚持“四抓”定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破四唯”“立新标”并举,扎实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和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对作出重要科技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常态化的学术不端查处、通报机制,筑牢学术道德底线。保障学术自由,保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营造追求真理、勇攀高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学术氛围。

应该看到,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政策要求和保障措施得到系统落实。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落实《意见》要求。科技部在系列规划及政策制定中落实相关要求,组织编辑出版“科学家精神丛书”,加大了学术不端查处通报力度;教育部出台或修订相关政策,推进科学家精神进教材、进校园,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坚决杜绝片面抢挖人才和教师;中科院建设一批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组建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组织系列报告会,出版《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等图书;中国科协构建科技工作者之家,发出系列倡议,组织系列论坛、报告会及主题展览,出版《弘扬科学家精神——走近100位科技工作者》等图书。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更加重视科学家精神宣传报道;20__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就“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新时代科技使命”举行科学家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20__年9月,中宣部就“科技报国创新为民”举行科创领域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20__年,“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仰望星空话天宫、大国建造主题展成功举办。新闻宣传力度显著加强,为加强作风学风和学术生态建设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更加需要我们弘扬以爱国和创新为底色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意见》落实预期将完成阶段性任务,但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作风学风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

首先,各部门和机构积极落实《意见》要求,但行政化推进宣传工作的色彩比较浓厚,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本部门特色资源挖掘不够,开放共享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分工合作机制仍存在提升空间;其次,主流媒体显著加强科学家精神的传播,但对于占有较大流量、在普通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当中比较流行的新媒体平台覆盖程度还不够,针对性内容建设和多渠道展示形式仍有待创新;再次,科研诚信与伦理制度建设明显加强,但实施细则与配套政策相对滞后,与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典型相比,对典型学术不端事件和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些灰色地带的处理不够严厉、明确和及时;最后,部分机构基层的微生态仍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学术民主的氛围不够浓郁,传统评审评价机制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未来5~15年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将《意见》要求适当拓展、深化,纳入正在制定或实施的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及相关规划之中。针对新形势与新挑战,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建立部门和机构统筹协调、分工合作的推进机制,结合部门机构特色,挖掘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资源,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系统融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第二,加强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合作,发挥主流媒体内容制作科学性、专业性、权威性与新媒体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等优势,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质量与效果;第三,统筹抓好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工作,明确底线责任及突破底线后的处罚办法,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和负面规范约束并重,加强科学共同体自律与社会伦理、道德及法制他律;第四,加强科学共同体基层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学术民主、开放包容的“微生态”。坚持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评价导向,引导科研人员坚守初心使命,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新机制,为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多机会。

2022全国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2022中国航天日将办200项科普个人观后感范文5篇

2022航天点亮梦想科普大课观后感【7篇】最新

2022关于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观后感5篇

2022中国航天日科学大讲堂直播观后感(10篇)最新

学习中国航天精神心得体会模板

科普个人工作总结5篇

2022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观看感悟10篇

2022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活动心得及感想范文

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事迹心得精选5篇

    36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