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

小黄 1172分享

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高考就是人生的重要一大跳板,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小编整理了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

知识梳理

一、政治: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

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2)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曲折:“”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2.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20世纪五六十年代)

①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②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20世纪70年代)

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二、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工业化建设: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2)三大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成功探索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_

失误

①1958年,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

②“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④1966—1976年,“左”倾错误发展,导致“”发生,民主政治、经济领域都遭受冲击,国民经济损失严重。

_

纠正与调整

①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②1971年,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

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_

_

_

_

3.社会生活的变迁

(1)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反映了计划经济的特点。

(2)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建成。

(3)《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挥了重要功能。

三、思想文化:改革开放前思想、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

(2)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生物技术:1965年,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类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3.教育的奠基与挫折

(1)新中国初期:确立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3)“”期间:社会大动乱,冲击了教育,高考制度被废止。

4.文学艺术

(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高考突破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策略、特点及原因

(1)策略: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借鉴苏联的经验,走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

(2)特点

①实行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

③立足于中国国情。

(3)原因

①国内资金缺乏,只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重工业与工业体系的建设。

②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倒向苏联。

④中国具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经历。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②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

④广大科技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2)不利因素

①“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使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②历史上轻视文化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③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

④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对于我们高考的意义!

决定你未来的是方向,方向对了要少奋斗十年。莘莘学子们,高考的意义是决定了你一生的目标,你如果是农村孩子,可以脱离黄土背朝天过日子的生活。你的眼光会让你更好的把控方向。

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高考就是人生的重要一大跳板,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在那么大的竞争压力当中,自己特别的优秀,能力突出,成绩特别拔尖名列前茅,那么这名学生自然可以通过高考,被自己理想的大学给录取。

不难发现,其实大多数高考生他们的家庭条件都是特别的一般,有的还是来自于一些非常偏远的、经济特别落后的地区。

但是为了走出大山,为了让自己的命运有所改变,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些考生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当大城市里面的孩子学习一个小时的时候,这些来自于大山艰苦环境中的孩子,他们可能学习的时间是他们的三四倍。这现象完全是非常真实的。

高考之后,所有人都会为你而高兴,父母多年的付出和努力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再苦再累也都值得,你不是代表你自己,因为你的未来是整个家人对你的期望。国家更需要你们这些优秀的人才,只有你们才能让祖国更加强大。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相关文章:

2020高考历史30必考知识点与答题模板 - 5068儿童网

2020年历史考前必刷48个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11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