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知识点

业鸿0分享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现代文阅读考查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6个常考题

概括类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02

鉴赏类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表达效果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____拟人化(或赋予____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

(1)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2)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①引出下文;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题;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的结尾:①总结全文;②解释全文主旨;③照应前文;④照应文章标题;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

5.文中某句、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①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____的特点,突出人物的____性格(心理、品质);

②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____的气氛,表达了____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6.请分析文中____的形象/文中____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7.文章运用了____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____和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____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03

深层含义理解类问题

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此类题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2.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

①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

②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一、(20--·梧州)现代文阅读。

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

丁立梅

①他花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我搭出两排瓜架子。竖十格,横十格,匀称如巧妇缝的针脚。搭架子所需的竹竿,均是他从几百里外的乡下带来的。难以想象,扛着一捆竹竿的他,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是副什么模样。他说:“这下子可以种刀豆、黄瓜、丝瓜、扁豆了。”

②“多得你吃不了的。”他两手叉腰,矮胖的身子,泡在一罐的夕阳里。仿佛那竹架上,已有果实累累。其时的夕阳,正穿过一扇透明的窗,落在院子里,小院子像极了一个敞口的罐子。

③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能长出什么来呢?且我根本不稀罕吃那些了。我言不由衷地对他的“杰作”表示出欢喜,我说:“哦,真不赖。”

④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一套紫砂壶。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我叮嘱他:“帮我看着煤气灶上的汤锅啊,汤沸了帮我关掉。”他答应得相当爽快:“好,好,你放心做事去吧,这点小事,我会做的。”然而,等我在电脑上敲完一篇稿子出来,发现汤锅的汤,已溢得满煤气灶都是。他正手忙脚乱地拿了抹布擦。

⑤我们聊天,他的话变得特别少,只顾盯着我傻笑,我无论说什么,他都点头。我说:“爸,你也说点什么吧。”他低了头想,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你小时候,一到冬天,小脸就冻得像个红苹果。”想了一会儿又说:“你妈现在开始嫌弃我喽,老骂我老糊涂,她让我去小店买盐,我到了那里,却忘了她让我买什么了。”

⑥“呵呵,老啦,真的老啦。”他这样感叹,叹着叹着,就睡着了。身子歪在沙发上,半张着嘴,鼾声如雷。灯光下,他头上的发,腮旁的鬓发和下巴的胡茬儿,都白得刺目,似点点霜花落。

⑦可分明就在昨日,他还是那么意气风发,把一把二胡拉得音符纷飞。他给村人们代写家信,文采斐然。最忙的是年脚下,村人们都夹了红纸来,央他写春联。小屋子里挤满人,笑语声在门里门外荡。大年初一,他背着手在全村转悠,家家门户上都贴着他的杰作。他这儿看看,那儿瞅瞅,颇是自得。我上大学,他送我去,背着我的行李,大步流星走在前头。再大的城,他也能摸到路。那时,他的后背望上去,像一堵厚实的墙。老下去,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⑧我带他去商场购衣,帮他购一套,帮母亲购一套。他拦在我前头抢着掏钱:“我来,我有钱的。”他“刷”一下,掏出一把来,全是五块十块的零票子。我把他的手挡回去,我说:“这钱,留着你和妈买点好吃的,平时不要那么省。”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你妈还能忙得动两亩田,我们有钱的。”待看清衣服的标价,他吓得咋舌:“太贵了,我们不用穿这么好的。”

⑨那两套衣,不过几百块。

⑩我让他试衣。他大肚腩,驼背,衣服穿身上,怎么扯也扯不平整。他却欢喜得很,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连连说:“太好看了,我穿这么好回去,怕你妈都不认得我了。”

11(○)他先出去的。我在后面叫:“爸,不要跑丢。”他嘴硬,对我摆摆手:“放心,这点路,我还是认得的。”等我付了款,拿了衣出门,却发现他在商场门口转圈儿,他根本不辨方向了。

12(○)我上前牵了他的手,他不习惯地缩回。我也不习惯,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没牵过手。我再次牵他的手,我说:“你看大街上这么多人,你要是被车碰伤了怎么办?你得跟着我走。”他“唔”一声,粗糙的手,惶惶地,终于在我的掌中落下来,脸上,露出迷惘的神情。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是夕阳晃花眼了吧?什么时候,他竟这样矮下去,矮下去,矮得我看他时,须低了头,他终于如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匍匐到大地上。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言不由衷:这里是指“我”赞美父亲所搭的瓜果架子是“杰作”并非是内心的实话。

2.阅读⑧~12(○)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

示例:①“我”带他去商场购买衣服,他主动掏钱。②父亲辨不清方向,他让“我”牵着手回家。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什么时候,他竟这样矮下去,矮下去,矮得我看他时,须低了头,他终于如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匍匐到大地上。

这里运用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反复使用“矮下去”,突出父亲确实老了,把父亲比喻为“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在岁月面前渐渐老去。表现出作者对父亲老去的伤感之情。

4.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这段话是插叙,交代父亲以前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文章的情节,同时,在对比中突显父亲“老了”,“在岁月面前认了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5.请简要分析文章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标题的妙处。

示例:①题目中的“认了输”一词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__②线索作用。本文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__③暗示文章主题,以父亲的老去表示“我”内心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二、(20--·孝感)现代文阅读。

手掌里的清凉

①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②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③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④【甲】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⑤【乙】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⑥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⑦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⑧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⑨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⑩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段奇清/文,选自《铜陵日报》,有删改)

1.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

①题目新颖有美感。手掌一般是传递温暖的,这里用“手掌上的清凉”为题跳出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由手掌上传递清凉来体现哥哥对弟弟的关爱,很有意蕴。③以“清凉”为线索行文,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2.梳理全文内容,将表格里的内容填充完整。

天气酷热

(1)渴望(期盼)

清凉

哥握弟手

(2)传递(给弟)

清凉

3.按要求品析语言。

(1)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比作淘气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2)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品味加点词语)

拟声词,这里指哥哥搬砖时发出的粗重的喘气声,写出了他搬砖的费力。

4.以下句子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还原,你认为应该放到【甲】【乙】两处的哪一处?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

5.妈妈为什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请从哥哥的性格特点方面作答。

因为他对身边的人有爱心,懂事(体贴父母),遇到困难肯动脑(聪明),而且肯吃苦,有毅力。他具备了如此多的优秀品质,所以,妈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三、(2017·预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题。

只收一个台的收音机

①我的母亲是个没有固定工作的小镇妇女。她虽然一字不识,但她热爱文化人,尊重文化人。父亲病逝后,母亲就用她一生的辛劳供养着我们读书,其艰难竭蹶可想而知。

②春夏季节母亲去镇酱菜厂做豆制品,她推着磨磨豆子,走着转着,好像一头驴,为挣一块钱每天都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竭的。在秋冬的日子里母亲去附近的一个农场做摘棉工,因是多劳多得,为多划一块成熟的棉田,为多挣一分钱,她披星戴月,顶着寒风,忍着冻疼,在茫茫棉田里埋头收拾棉花。母亲的手掌粗大粗糙,手背青筋暴突,唯有中指戴着一个顶针,才表明那是女人的手。

③那年为响应政府号召,我中学一毕业就被镇政府敲锣打鼓地送到附近的生产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时间家里只剩下母亲和弟弟,虽然生活的负担减轻了些许,但母亲的日子依然数米而炊。

④终于,中断的高考制度恢复了。我开始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但在经历了三年的知青生涯后,中学的各门功课都已荒废,尤英语单词已基本还给了过去的老师。当我看到其他知青纷纷购买收音机,跟着广播英语讲座复习单词时,我的心就像被小猫抓了一样,心烦意乱,因为我没有钱购买一台收音机。

⑤这天母亲从镇里来到我下放的地方,给我送来了肥皂、牙膏等日用品,恰让她看见同宿舍的一个知青正趴在床上,捧着收音机,一边听一边嘴里发出唧唧哇哇的声音,便就问:“他在听什么?”我低声回答:“他在跟着收音机复习外语呢。”母亲沉默良久,而后“哦”了一声就走了。

⑥不想就在第二天上午,母亲又来到我们下放的小屋,喜悦着神秘着把我拉到屋外的一棵槐树下:“娃呀,妈也给你买了台收音机。”说着,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包递到我面前。那小包包,是用她的蓝花头巾紧紧裹着的。我疑惑着小心翼翼地打开还有着母亲体温的小包,一台肥皂盒样大小的袖珍收音机便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一款“华山”牌小收音机,蓝色外壳,玲珑精致,拿在手上好似拿着一块蓝宝石,那静谧的光泽令人喜爱不已。我想这台收音机价格不菲,怕要用40元钱才能买得到。

⑦我问:“妈,哪来的钱?”“耳环换的。”“耳环?”像雷轰电掣,使我呆如木桩样定在了那里。片刻,我的心便翻江倒海起来。母亲的耳环可是她视若珍宝的爱物啊,因为那是外婆临终时送给她的念想,平常她是不戴的,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是走亲戚时才认认真真地戴上它。我揩了一下湿润的眼睛,迫不及待地打开收音机,调试来调试去,却只收到一个广播电台,其它台根本收不到,更不要说收听英语讲座了。再打开后盖我便傻了眼,那些电阻电容二级管等零件都是歪歪斜斜地插在电路板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台人工组装的收音机。一股愤懑之情顿时涌上我的心头:一台组装收音机竟然换走了母亲的一对金耳环!

⑧但是我努力克制着,轻声问道:“妈,从哪换的?”“地摊上。”我本想换回耳环,却听说是从地摊上交易的,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母亲见我沉吟不语就担心起来,她指着那收音机问:“怎么啦?它能帮你复习外国话吗?”面对母亲花花白白的头发,和那满怀期望的眼睛,我把疼痛的泪水吞进肚子里,使劲点着头说:“妈,能,它能!”

⑨我暗下决心,决不辜负母亲,让她那浓烈厚重的爱,敦促我苦学不已,自强不息。后来,当我将红色的“入学通知书”呈送给母亲看时,母亲流下了幸福的泪水,笑着说“好,耳环没有白费!”

⑩参加工作后,我用平生第一次积蓄为母亲买了一副崭新的金耳环。那台收音机,依然被母亲的蓝花头巾包裹着,一直被我当做人生的宝物放置在书橱珍藏着。当然,只收一个广播台的真相,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直到她去世也没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母亲为了我高考复习,用她的金耳环为我换来了收音机,却被小贩给骗了,收音机只能收一个台。为了报答母亲,我刻苦学习,终于考进了大学。

2.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1)收音机是文章的叙事线索。__(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__(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选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勤劳、疼爱孩子,为孩子愿意牺牲一切的人。

4.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喜悦着神秘着把我拉到屋外的一棵槐树下:“娃呀,妈也给你买了台收音机。”说着,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包递到我面前。那小包包,是用她的蓝花头巾紧紧裹着的。

运用“拉”“掏”“裹”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母亲买这台收音机的激动和对它的贵重、珍惜。生动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无私的爱。

5.选文第⑦段划线句子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补充交代了母亲耳环的贵重,我受到的震撼之大,突出了母亲对我做出的牺牲之大,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为下文“我”发现妈妈被骗后的气愤及我的发奋努力学习做了铺垫;使行文有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

6.母亲说“好,耳环没有白费!”,你认为这台的收音机对“我”的高考有没有发挥作用?

没有白费,虽然这台收音机对我的英语学习没有帮助,但它是母爱的体现,它时刻激励我发奋读书,回报母亲。所以说它对我考上大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人性光辉

四、(20--·广安)阅读文章,完成1~5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11(○)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12(○)“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13(○)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14(○)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发现“破烂”→偷“破烂”→被“教诲”→受“惩罚”→获“奖励”→坚定“梦想”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不可回收:本文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收回利用。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因为“我”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

5.那个“每日靠捡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成长感悟

五、(20--·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少年护城河

肖复兴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儿。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的简单,又是这样的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交给她,然后撅着__,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通拳头如雨,打得我鼻青脸肿,鼻子流出了血。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

⑦我发现,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好几次,碰到一起了,却还是开不了口。再次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

⑨一直到我上了中学,和他一所学校,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由于他比我高两年级,老师指派他教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我们才第一次开口说话。这一说话,就像开了闸的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那点儿事,就像沙子被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一下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童年的心思,有时就是这样窄小如韭菜叶,有时又是这样没心没肺,把什么都抛到脑后。只是,我们都小心翼翼地,谁也不去碰往事,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

⑩大华上高一那年春天,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那天放学回家,刚看见他的生母,他扭头就跑,一直跑到护城河边。他的生母,还有大院好多人都跑了过去,却只看见河边上大华的书包和一双白力士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沿河喊他的名字,一直喊到了晚上,也再没有见他的人影。大华的生母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大家也都以为大华是投河自尽了。

11(○)我不信。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我在河边站了很久,突然,我憋足了一口气,双手在嘴边围成一个喇叭,冲着河水大喊了一声:大华!没有任何反应。我又喊了第二声:大华!只有我自己的回声。心里悄悄想,事不过三,我再喊一声,大华,你可一定得出来呀!我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回应,一下子透心凉,我一__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

12(○)就在这时候,河水有了哗哗的响声,一个人影已经游到了河中心,笔直地向我游来。我一眼看出来,是大华!

13(○)我知道我们的友情,从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14(○)一直到现在,只要我们彼此谁有点儿什么事情,不用开口,就像真的有什么心理感应一样,保证对方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我们两人都相信,这不是什么神奇,是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就是友情。罗曼·罗兰曾经讲过,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

(选文有改动)

1.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每空8个字)

①篡改歌词,欺负大华——②黑夜遇袭,遭到报复——③母亲去世,遭受欺负——④学习游泳,再次交往——⑤深夜寻友,找到大华

2.大华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这个细节表现了大华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大华也想与“我”和好,又碍于自尊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

3.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发现,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写出发现大华没有“报复”“我”,出乎“我”的意料,既表现了“我”的惊讶,又流露出“我”的感激,还传达出“我”的愧疚。

(2)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波纹。

写“我”夜晚再次到护城河边寻找大华。“我”的这个举动一方面表现出“我”对大华的牵挂,另一方面凸显出“我”对大华有信心。

4.文中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请找两处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示例一:“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照应“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和“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__示例二:“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照应“老师指派他教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__示例三:“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照应“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

5.“我”和大华,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请结合全文,分点回答。

(1)“我”和大华曾因年幼无知互相伤害,而大华却能在“我”遭遇不幸时,谅解“我”,包容“我”;(2)“我”和大华虽心有芥蒂,却能不计前嫌,敞开胸怀,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3)“我”在大华最脆弱的时候能挺身而出,我们开始建立真正的友谊;(4)“我”和大华能够心心相通,心有灵犀,无需语言就能知道对方的需要并施以援手。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现代文阅读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句意分析: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考查知识点相关文章: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知识点解析怎么做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问题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梳理归纳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3篇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如何读懂散文必备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有哪些

初中语文教学教研工作总结2021

八年级上期语文反思范文

八年级下册英语作业讲评教案5篇2021

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怎么做

    19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