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的期末复习资料

业鸿3932分享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人师者,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爱心、有恒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更热爱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三语文的期末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三的语文复习资料

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2)须晴日须:等到。(3)略输文采输:差、失。(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初三语文考试复习资料

《唐雎不辱使命》

一、解字:

不辱使命谓安陵君易安陵其许寡人

加惠虽然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

逆寡人轻寡人与岂直五百里哉

怫然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庸夫非士之怒也仓鹰击于殿上

休祲降于天缟素色挠长跪而谢之

寡人谕矣

二、译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8、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9、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0、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1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理解:

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唐雎:有胆有识、不畏_、敢于斗争、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爱国忠君、不卑不亢、勇于献身、大义凛然、从容镇定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仗势欺人、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前倨后恭、贪得无厌

四、中考链接:

1、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_,刺杀秦王。_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_、敢于献身的人。

2、面对强秦的无理指责,唐雎是如何应对的?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重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4、简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_,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5、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怫然怒”、“色挠”,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和色厉内荏的特点。

6、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语言(或“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7、列举我国历“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蔺(lìn)相如——完璧归赵张骞——丝绸之路、出使西域

烛之武——巧退秦师苏武——苏武牧羊华元——华元卫宋

初三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乡愁

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文章赏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嗯。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诗人用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语,唱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


初三语文的期末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整理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2021最新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简案五篇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归纳

初三年级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必看

初三中考语文复习计划总结

语文初三上册知识点必看

    32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