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业鸿3932分享

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初三语文的复习资料

《心声》

⑴作者:黄蓓佳,当代作家。本文选自《儿童时代》

⑵文章主旨:《心声》一文通过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纯朴、特别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的真情,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批评了我们教育上严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⑶主人公:李京京(天真纯朴、自信、勇敢、对生活有着自己美好的愿望,执著追求)。

⑷故事情节:

开端(1-17)渴读课文执意不让。

发展(18-44):(18-27)偷读课文,深忆故人;(28-44)听读课文,反遭嘲笑。

高 潮、结局(45-59)深情朗读,深受感动。

⑸人物的塑造方法及其作用:

例1: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欣赏:(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程老师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例2: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

欣赏:(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京京、天真的想法和勇敢的特点。

例3:京京垂下了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欣赏:(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李京京渴盼朗读课文的渴望之情。

例4: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欣赏:(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李京京自信、勇敢的特点。

初三语文考试复习资料

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但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

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浑然不觉。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代的氛围、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

练习

1.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最新初三语文复习资料

《陈涉世家》

一、解字:

1.尝与人佣耕2.辍耕之垄上3.怅恨

4.苟富贵5.若为佣耕6.太息7.燕雀鸿鹄

8.发闾左谪戍渔阳9.屯10.皆次当行

11.会天大雨12.度(duó)已失期13.今亡亦死14.等死

15.死国可乎16.天下苦秦久矣17.以数谏故18.上使外将兵

19.今或闻无罪20.楚人怜之21.诚以吾众为天下唱

22.宜多应者23.乃行卜24.卜者知其指意25.足下事皆成

26.念鬼27.此教我先威众耳28.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

29.罾30.固以怪之矣31.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2.夜篝火33.旦日34.卒中往往语35.皆指目陈胜

36.吴广素爱人37.忿恚尉38.尉果笞广39.陈胜佐之

40.并杀两尉41.藉第令毋(wú)斩42.十六七

4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4.敬受命45.从民欲也46.袒右

47.祭以尉首48.蕲下49.徇蕲以东50.比至陈51.谯门

52.三老豪杰53.将军身被坚执锐

54.社稷55.号为张楚56.皆刑其长吏

二、译句: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chuó)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2、陈涉太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

3、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谪(zhé)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5、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6、天下苦秦久矣。

7、扶苏以数(shuò)谏(jiàn)故,上使外将兵。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wàng)”。

9、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广故数言欲亡,忿(fèn)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1、藉第令毋(wú)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

13、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tǎn)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4、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5、将军身被(p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16、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zhǎng)吏,杀之以应陈涉。

三、理解:

1、文中“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当时兵役徭役繁重,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社会黑暗现实。

2、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

秦王朝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楚国人民有强烈的反抗意愿。

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①制造_,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_,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这样做显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4、起义的发动阶段_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故、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反抗命运(与命运抗争、不甘心受奴役)_的决心。

5、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6、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

7、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

勇敢,反对秦国的_

8、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9、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官逼民反或要“从民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初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九年级语文考生必备总复习资料大全

2018-2019学年度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资料整理归纳

初三语文总复习资料总结大全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资料整理

初三语文必备复习资料

九年级语文基本复习资料总结大全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整理

    65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