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课文 > 一年级 >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大全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大全

业鸿3932分享

2023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大全

对于七年级的孩子们,语文第五单元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学习呢?现在来看一看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大全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16.《猫》

1.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1920年11月,他和茅盾、叶圣陶、耿济之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文学革命活动。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2.背景资料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其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从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3.重点字词

污涩(sè)相称(chèn)红绫(líng)

怂(sǒng)恿(yǒng)一缕(lǚ)

怅(chàng)然蜷(quán)伏惩(chéng )

戒妄(wàng )下断语

①妄下断语: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②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畏罪:犯了罪怕被制裁。

③提心吊胆:形容非常害怕,不敢去做某一件事,就好像手里提着自己的心,自己的胆悬在半空中一样。

4.请找出作者养第一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家人对它的态度、结局和家人对此的反应。填写下表。

5.找出作者养第二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家人对它的态度、结局和家人对此的反应。填写下表。

6.找出作者养第三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家人对它的态度、结局和家人对此的反应。填写下表。

7.精读课文“芙蓉鸟事件”,解读课文内容

案发现场情况: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犯罪嫌疑人:丑猫

发前的表现: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2、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案发后的表现: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案件真凶:一只黑猫

案件定性:冤案

8.解读作者心情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 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3)找出前两次失猫后作者心情句子,并分析其含义。

A.“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B.“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C.“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 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9.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10.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

“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 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所以人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都需要宽容和理解,都应该尊重与被尊重、都应该相互信赖。

11.总结: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17.《动物笑谈》

1.重点字词

(1)字音

哺乳(bǔ) 羞怯(qiè) 驯养(xùn)

禁锢(gù) 匍匐(pú fú) 障碍(ài)

滑翔(xiáng) 收敛(liǎn) 余晖(huī)

鹦鹉(yīng wǔ) 怪诞不经(dàn) 神采奕奕(yì)

(2)词义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

需索:索取,需求。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作者名片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生于维也纳,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鸟类学家、动物心理学家,他是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攻击的秘密》《雁语者》。197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3.背景链接

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即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他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生物学家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作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

4.速读课文,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写“我”研究动物行为科学不被人理解。

第二部分:(2~9)“我”做水鸭子实验、研究。

第三部分:(10~19)写爱搞恶作剧的大鹦鹉“可可”。

5.文章文字风趣幽默,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什么品质?

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6.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

7.新出生的小水鸭有什么本能?为了让小水鸭跟着“我”走,“我”是怎样做鸭妈妈的?

小水鸭对叫声特别敏感,跟着叫声走。“我”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我”匍匐在草中,蹲着走,蹲在地上爬行。(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叫声。)

8.黄冠鹦鹉可可喜欢做什么事?

喜欢跟我在一起;爱搞恶作剧:咬衣服上的扣子,把毛线团缠在树上。

9.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

10.“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这句话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

心理:一个方面为“可可”的飞行感到骄傲,另一个方面又对它的即将离去恋恋不舍。

11.本文语言幽默风趣,有时还带有调侃的味道,根据所举例子赏析。

例一: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

“屈、低、爬、看、叫”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模仿母鸭爬行的姿态;“大把胡子”“大男人”具有调侃的意味;也突出了作为科学工作者对工作的专注。

例二: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子憋得尖尖的,发生“哦——啊”的叫声,虽说比不上大鹦鹉的气势,听起来也蛮像了。

“憋得尖尖”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我”模仿黄冠鹦鹉声音时的神态,表达了“我”极高的专业素养。

例三: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绕着我们的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将可可打开线团缠绕在树上的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咬、飞、蹿、打转等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

12.你从作者身上发现了什么,受到了哪些启发。

作者品质: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

启发:科学工作者不但要承受科学研究的艰苦劳动,还要能忍受人们的误解,这是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工作的艰辛,认识到打破世俗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这一切需要热爱与爱心,洒脱与旷达的胸怀才能实现。

1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主旨:本文通过讲述自己做小鸭子的母亲以及与大皇冠鹦鹉可可之间发生的快乐与尴尬的事情,表现了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14.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作者的科学态度精神: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15.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

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

示例二: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

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16.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悟?

①劳伦兹观察动物的行为,启示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

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爱动物,尊重它们,保护它们,与它们和谐相处。

③我们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只有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才能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丰富我们的头脑,开阔我们的眼界。

18.《狼》

1.重点字词

缀(zhuì)行 屠大窘(jiǒng)

苫(shàn)蔽成丘 弛(chí)担持刀

眈(dān)眈相向 目似瞑(míng)

止露尻(kāo)尾 假寐(mâi)

隧(suì)入 狼亦黠(xiá)矣

2.作家作品

《狼》的作者 蒲松龄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 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清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志异”的意思是记录奇异的事。

作者书屋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3.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读懂文意,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实词:

(1)缀行甚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并驱如故(并:一起) (故:旧,原来。)

(3)屠大窘(窘:困窘,处境危急。)

(4)弛担持刀(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5)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蔽。)

(6)眈眈相向(眈眈:注视的样子。)

(7)意暇甚(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8)屠暴起(暴:突然。)

(9)狼亦黠矣(黠:狡猾。)

(10)顷刻(顷刻:一会儿。)

(11)止增笑耳(耳:罢了。)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一词多义:

(1)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2)止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增笑耳:通“只”,只是

止露尻尾:通“只”,只是

止有剩骨:通“只”,只是

(3)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打算

(4)其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指另一只狼

(5)之 复投之: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用在主谓语之间,无实义

久之:用在表时间词语之后,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指狼

亦毙之:指狼

(6)前 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7)乃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8)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

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盖以诱敌(古义:原来;今义:覆盖)

止增笑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屠自从断其股:形容词作动词,砍断。

5.读懂课文内容。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6.理清课文结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遇狼(故事的开端)

惧狼(故事的发展)

避狼(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杀狼(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7.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狼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 机智勇敢 ,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8.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有: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假暝,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10.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是: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1.“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目似瞑,意暇甚一句。

12.第⑤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议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点明主题。

13.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可以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对本文内容概括: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15.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相关词语或句子写在下面)

特性:贪婪、狡诈阴险

表现:

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 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6.找出课文中描写屠户的语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些语句注重于人物的哪方面描写?可看出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顾——野有麦场  奔、弛——作好准备应敌。 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断其股,亦毙之。

屠户是一个善良、机智而勇敢的人。

17.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2)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3)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18.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

通过议论点明文章主旨(画龙点睛)。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19.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778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