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政治 > 政治教案 > 高一 > 高一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

高一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

立博20分享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5篇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能力目标

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分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自觉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学难点: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和平与发展就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学生活动:在图片情境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使学生体会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自主学习

本课涉及的2个概念: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学生独立查找相关内容,然后通过小组之间修正补充,完成相关概念的建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2、精讲点拨

探究一:在当代,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为什么呢?

学生:学生各抒己见,并利用手头资料,讨论出课文主要内容: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探究二:你是怎么看待当前的和平形势?(学生分组讨论)

1.各小组进行交流,相互之间展开讨论,学习别人观点。

教师:当今的和平形势仍然很严峻,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探究三:在当代,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是因为发展有了现实的可能性。那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是怎样的呢?

二战后,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均为罕见。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加强,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各国在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注重知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严重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结合图片分析)

探究四: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怎样消除这一障碍,请大家来把把脉,然后对症下药。

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消除这一障碍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所以,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旧的国际秩序的基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世界多极化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板书

板书设计

一、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一)和平问题

1、和平的含义

2、和平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3、当前的和平形势

(二)发展问题

1、发展的含义

2、当前的发展形势

(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质

2、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以设问方式导入该节课的内容,带出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人,同学们的日常消费活动包括哪些项目?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教师:同时导出课堂主体内容:日常消费多种多样,家庭作为消费的主体单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内容,那影响它消费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消费活动有什么区别?我们消费活动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相关讨论

(二)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如何安排生活费?

现在我们假设同学们分属不同的两个小组,两个小组每月的生活费略有不同,A组每月600元,B组每月300元,各位同学该如何安排各自每月的消费活动呢?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各自的消费活动或消费内容,发现其中的区别

(1)收入

教师活动:设问解疑

同学们是否发现各自的消费有什么不同?而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么?

教师讲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物价水平

教师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还有没有其他了呢?

最近5年的物价变化趋势,其中具体产品如:“蒜你狠”——3元/公斤涨至14元/公斤、“豆你玩”——2.6元/斤涨至9.5元/斤、“姜你军”——4元/斤涨至9元/斤,几乎所有的产品应声一片上涨,面对这种情况各位如何调整消费活动?

学生活动:就材料进行相应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消费活动还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

教师讲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物价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二:小君的苦恼

小君,就读于南二中高一(14)班,月生活费800元,已攒了2000元零花钱,在犹豫要不要买个电脑,不买吧,商场特价,此时下手颇为划算;买吧,以后就要勒紧腰带生活了。买不买?怎么买?你的意见?

学生活动:根据情境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相应的理由,提出分期付款买、借够钱后一次性买、租个电脑等方式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问题又来了,粗心的小君回家路上摔坏了硬盘,换一个硬盘——600元,维修硬盘——90元,如何选择?这两种消费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就相关情境进行讨论,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相应的解释理由

(2)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的服务。

万事大吉了!大家知道小君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探究活动三:考查自己家里的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每个家庭的消费活动各不相同,那如何衡量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书本阅读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

(1)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直观感受来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恩格尔系数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

国际上甚至用它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情景回归: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了解教学反馈。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5-106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4

苍南县灵溪镇张家山村去年换届选举中出了怪事,一个有经济问题、且受到党纪处分的人当选“村长”。据了解,这个当选的村委会主任张某在2005年至2008年任村支书期间,非法出卖宅基地200多处,村里400多万元支出多项不清。村里群众上访过百次后,张某被免去支书职务,并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但这样一个人,为何能获得过半选票?

村民张约汉说,选举开始之前,张某和一些代理人就四处活动,给群众送烟、送洗衣粉和糖果,还许下多批宅基地等好处,从而拉走了很多选票。村民郭军良说,“张某送给我一包‘中华’,我家两张选票都投给了他。”

上述材料中村民卖掉“选举权”导致了严重后果给我们哪些启示?

【名师说课要点】(教师用书独有栏目)

本课由引言和四框内容构成。引言是本课的导入,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最重要的有:

一是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力,把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三是实行基层直接-、群众自治,群众自己的事情由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最广泛的实践。

本单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通过积极地参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政治生活现象。

第一课时-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学习目标导航】

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

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1.针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竞选的规则,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

2.组织课堂即兴演讲:让学生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课前自主预习】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选举方式的多样性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选民角度看)

①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它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②间接选举:是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选举方式。它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从被选举者角度看)

①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它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

②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它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差额选举中,开展竞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选民等情况。

2.选举方式的选择

(1)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

①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②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2)我国目前的选举制度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自主探究】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提示:目前,我国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在国家事务方面,有县及县-以下的-代表的选举;在社会事务方面,有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等。县以上的各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被采用。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行使好-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2.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2)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思考】“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为什么?

提示: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一种-选举素养不高、公-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所以,选举与每个公民密切相关,公民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考虑、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课堂合作探究】

一、公民的选举方式

【情境创设】2010年6月12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选举产生第八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分两轮投票,第一轮海连,按得票多少确定4名正式候选人;第二轮正式投票,选举产生村委主任一人,委员二人。整个过程都是在村民的自我参与,自我监督下完成的,村民们认真行使了自己的-权利。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属于什么选举方式?

提示:直接选举、差额选举。

【知识归纳】我国的选举方式

选举方式含义优点缺点

从选

民角

度看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影响意愿表达

从被

选举

者角

度看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等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的选举方式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发生虚假宣传,-选民的现象

【误区警示】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

分析:错误,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学以致用】例1(2009•海南卷•9)某省2007年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有的实行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与“海选”相比,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节约选举成本②减少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③有利于选-愿的集中④有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利于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利于选-愿的集中,有利于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故③④的说法正确;①②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项。

答案:D

迁移训练1.(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卷,16)在某省2007年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实行指定后选人的差额选择,有的实行“海选”(不制定候选人)与差额选举相比,“海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①增加了选举成本②加剧了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③不利于选-愿的集中④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选民居住集中,所以选举成本变化不大,所以排除①。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所以②是差额选举的优点,而不是“海选”的局限性,排除②。运用排除法知答案选D。

答案:D

当前,我国的-选举活动中,选举方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之分。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在我国县级-代表是间接选举

B.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差别在于是否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

C.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差别在于是否确定候选人

D.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优越,选举要尽量直接选举

解析:在阅卷时,老师发现很多学生误选A或D。误选A,是因为没有记住目前我国直接和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有哪些,在我国县级-代表是直接选举产生的;误选D是因为不知道各种选举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不懂得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水平来确定。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区别是正式候选人名额和应选名额是否相等,所以C说法错误。只有B说法正确。

答案:B

二、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情境创设】邓小平指出:目前我们的选举是由我国的社会情况、我们的选举缺乏经验以及文盲尚多等实际条件决定的。我们要切合实际,根据我国的特点决定选举制度和管理方式。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一定会采用更为完备的选举制度。

目前我国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

提示: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知识归纳】1.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必须采用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2.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我国国情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也不方便,人民群众的-素养还不是很高,我国只在乡镇一级实行-代表的直接选举。

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的-意识有所增强,政治参与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更多地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我国将直接选举-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③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学以致用】例2(2010•全国新课标卷•18)2010年,十一届全国-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l:1。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①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选举差别②在立法和制定重大决策层面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③拓宽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④保证-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以选举法修改为背景,考查选举法修改的意义。其就是从制度、法律层面保障城乡同票同权,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故①②正确。城乡同票同权是体现公民的平等,③说法不准确;城乡同票同权是制选举-代表的选民平等,故④说法错误。

答案:A

迁移训练2.当前,我国的-选举活动中,选举方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之分。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在我国县级-代表是间接选举

B.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差别在于是否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

C.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差别在于是否确定候选人

D.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优越,选举要尽量直接选举

解析:在阅卷时,老师发现很多学生误选A或D。误选A,是因为没有记住目前我国直接和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有哪些,在我国县级-代表是直接选举产生的;误选D是因为不知道各种选举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不懂得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水平来确定。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区别是正式候选人名额和应选名额是否相等,所以C说法错误。只有B说法正确。

答案:B

【课后提升演练】

“海选”作为中国农村基层-选举的方式,目前已在国内绝大多数农村推广。据此回答1—2题。

1.“海选”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这种选举方式的特点是

A.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意愿的机会

B.使公民开始真正充分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村民选举不受任何限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法定的选举办法

解析: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因此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故答案选A。BCD三项观点错误,应舍去。

答案:A

2.通过“海选”,村民像从大海里面不受任何限制地捞取珍珠一样选择自己信任的人。这就要求村民必须

①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②选择与自己关系好,能够给自己带来实惠的当家人

③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④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①③④三项指出了公民正确行使选举权的要求,故答案选D。②项不符合公民正确行使选举权的要求,应排除。

答案:D

读漫画《投老张一票给十元!》,回答3—4题。

3.各种选举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漫画中这种现象的选举方式是

A.等额选举B.差额选举

C.直接选举D.间接选举

解析: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使被选举人

之间形成竞争,但如果不加以规范,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发生虚假

宣传,-选民的现象。漫画《投老张一票给十元!》就反映了这一

情况,故答案选B。ACD三项对漫画选举方式判断错误,应排除。

答案:B

4.漫画《投老张一票给十元!》主要告诉我们

A.我国目前的选举尚无法可依

B.我国要禁止一切竞选活动

C.公民是否积极参加-选举影响选举结果

D.应提高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解析:杜绝贿选现象发生,一方面要提高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使选民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另一方面政府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依法打击违反选举法的现象发生。故答案选D。AB项观点错误,C项干肢不符,均应舍去。

答案:D

5.目前,在我国举行一次全国性的乡级-代表的直接选举,至少需要433万人的人力投入,3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县级-代表的直接选举,至少需要533万人的人力投入,6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而实际的支出远高于此数。这表明

①选举方式的选择与我国国情密切相关②我们进行直接选举的条件还不具备③在相当长的—段时期内,我国将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④直接选举的成本过大得不偿失⑤我国不能采用直接选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⑤

解析:材料反映直接选举耗费的人力、财力巨大,这说明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直接选举不适用,我国人口众多,分布较广,这决定着在相当长的—段时期内,我国将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①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②④⑤三项观点错误,应舍去。

答案:A

6.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在乡镇一级实行-代表的直接选举。这是因为

A.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特别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巨大提高

C.我国当时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群众的-素养不高

D.乡镇级的-代表与公民的关系最为密切,最能代表公民的利益

解析:选举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当时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群众的-素养不高,这决定着只在乡镇一级实行-代表的直接选举。

答案:C

7.某县-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这“三不选”表明

A.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B.选民的-意识明显增强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D.-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解析:A这句话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C我国的选举制度有待于继续完善,D只有县级及县级以下的-代表才是直接选举。“三不选”说明公民的-意识在逐步增强,所以选B。

答案:B

8.某社区在进行新—届的居委会选举中,想了不少办法来吸引青年人,但效果不明显。不少青年居民并不热心,反应冷淡。作为青年居民,应该

①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②增强选举参与感、责任感,积极参加选举③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④提高政治素养,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作为青年居民应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提高政治素养,增强选举参与感、责任感,积极参加选举。①②④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材料反映的是公民行使选举权,③项干肢不符,应舍去。

答案:B

9.某县一中学生坐公共汽车回家,几位农村妇女正在议论着村里换届选举的事情。其中一位兴致勃勃地说:为拉选票给俺家送来一只不锈钢盆”,另一个哈哈大笑道:“俺家不光是不锈钢盆,还有不锈钢锅呢,全是咱们村那几个想当官的老爷们比着送的,管他选谁不选谁呢,先收下再说。”你一言我一语,分明是“三个女人一台戏”。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作为一名选民,应怎样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参考答案:⑴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选举的素养。

⑵公民应增强公-识和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选举,增强自身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⑶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10.材料一:2010年6月19日,某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第一次参加由他们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投票。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村民提出的有关问题。

材料二:某镇在正式选举镇长前,以竞选的方式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测验。在镇长候选人竞选演说大会上,5名候选人分别就各自的治镇方案发表演说。演说结束,他们回答了选民提出的各种问题。随后,全镇各户代表对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选举方式有哪些异同?

(2)请你谈谈这几种选举方式的意义和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首先依据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判断材料一、材料二的选举方式,材料一采取的是直接选举、差额选举,材料二采取的是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然后依据教材知识指出其异同点。第(2)问较为简单,题目涉及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三种选举形式,依据教材相关知识指出这几种选举方式的意义和效果即可。

答案:(1)①相同点:都采用了差额选举的方式。选村委会主任有3名候选人。选镇长有5名候选人,而都要求只选1人;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符合差额选举的特征。②不同点:材料——选举村委会主任为直接选举方式,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材料二选举镇长为间接选举方式,由各户选出代表对候选人进行投票。

(2)①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投票的积极性比较高,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宜使用。②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这种选举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但不是每个选民都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③差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能给选民提供较多的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但要注意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对候选人的竞争耍加以有效规范。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内容要学习的。

(二)进行新课

一、-选举面面观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差额选举的方式。

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为等额选举。

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

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

可见。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6-18页内容,结合我国并不同时期选举方式的变化,了解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众的-素养不高,我国只在乡镇-代表选举中实行了直接选举。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增强,政治参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级-代表选举,并实行了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18页,说明为什么要重视自己的选举权利?如何重视并使用好自己的选举权利?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1)行使好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选民参与-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那么,怎样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

2、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3)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选举方式以及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应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珍惜并运用好选举权,以促进我国的-政治建设,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课余作业

作业:比较几种不同的选举方式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相关文章:

高一政治教案人教版范文

高一政治教案范文精选三篇2020最新版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

高一政治教案范文三篇2020

高一政治下学期教学计划2021

放飞理想主题班会设计教案

高一第二册政治教学计划5篇

经济政治教学设计5篇2021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20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3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