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中考 > 中考考点 > 历史 > 9年级历史中考知识点

9年级历史中考知识点

李金0分享

9年级历史中考知识点(中考必考)

在初中的阶段里,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学生们掌握一点点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一定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9年级历史中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9年级历史中考知识点

9年级历史中考知识点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九年级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

第一部分

1、人类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

A、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平等关系)。

B、奴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是两大对立的阶级(占有关系)

C、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大主要的阶级(租佃关系)

D、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雇佣关系)

E、共产主义社会:无对立阶级(平等关系)

2、历史上曾在伊拉克这一地区创造高度文明的国家是古巴比伦王国,它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的,在两河流域还诞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3、印度的种姓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对刹帝利最有利

4、与古印度有关的文明: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5、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实质一样:都是奴隶制文明

6、为后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欧洲字母文字的渊源是腓尼基字母。

第二部分

7、我们今天使用的纪年方式是从耶稣出生这年算起的。

8、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他们较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9、、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朝)、指南针(北宋)

10、从发源地来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亚非文明,它是以海洋为中心的。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国家有雅典和古罗马。

11、《汉谟拉比法典》地位、目的、影响: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制定者:汉谟拉比;

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权利;

影响:留给人类宝贵遗产,表明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2、雅典奴隶制发展顶峰的时间、执政者、最高权力机构、可以参政议政的人: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人物: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

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加政治的权力。(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13、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地位:

《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14、封君与封臣制度发展的概况、内容、意义:

时间:8世纪开始

内容:法拉克王国对土地分封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意义: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欧洲普遍存在。

15、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①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②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意义:封君与封臣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16、《罗马民法大全》出现时期、包含内容、历史地位或意义: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又编成《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以上四部统称《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第三部分

16、大化改新出现的时间、意义:

从646年开始,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意义: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7、阿拉伯文化包含的主要内容:

(1)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2)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3)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4)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5)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

18、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19、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20、对历史上的征服(战争)和反侵略斗争的认识:

历史上的征服战争一方面充满暴力,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

反侵略斗争维护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是正义的。

21、公历的缘起: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创设的。罗马的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是今天公历的基础。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初中历史学习的技巧

首先,还是要做好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步骤,虽然是千篇一律的建议,但是要真正完成,还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课前认真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新课里要讲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等有一个大概地了解。另外,学生可以在预习的时候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进行解疑。上课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在听讲时还应学会记录一些重点内容,将这些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如重复多次的内容,课本中一些思考题的答案等等。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中用记忆来获取历史知识时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众所周知,想要把知识记在脑中,记忆是首要的,其次就是理解和运用,所以要学会把握记忆方法。在学习历史,可以先去理解课本上的某个历史事件,然后再去背诵其接下来的人物、概念、过程和时间等。在记忆复杂的年代地点人物和事件时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例如整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的前因后果。

从初一到初三的历史知识信息量非常大,中考涉及面又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记住这些历史知识呢?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中,为了突破记忆难关,首先我们要反复记忆,持之以恒。人的记忆是有一定周期性的,学习后出现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为了避免遗忘,我们要不断变换角度,进行思考性的记忆。然后学会归纳比较,总结分析,加强对所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最后提纲挈领,把握全局,即清晰地把握课本内容的连接、线索和事件范围,从宏观上把握课本内容。

为了验证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要适当地进行练习,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历史的学习是枯燥冗长的,唯有将它作为自己的一种阅读兴趣,带着目的去阅读和记忆,才能真正学好历史。

初中历史复习计划

一、主要思路

1.进一步夯实基础。通过各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背诵情况,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

2.以专题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整合,突出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增加能力型习题的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综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侧重于提优。关注优生中历史学科薄弱的学生,分析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及早解决问题,力争使优生成绩达到学校要求。

二.专题突破、强化训练

1.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2.中国古代经济文化

3.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4.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进程

5.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进程

三、主要措施

1.研究考点。理清思路、总结规律、明确考点、突出重点,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复习。

2.扎实做好专题复习。目前我已经选定5(长条)+6个专题,基本涵盖了教材内容与热点问题,把零散的知识归类、纵横串联、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

3.仍要关注基础。专题复习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提炼与深化,它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况且历史知识记忆性很强,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所以不能为专题而专题,在专题复习阶段仍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背诵和检查。这样,才能将专题复习落到实处。

4.加强对学生解答材料题的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读材料的方法。首先,弄清材料的大意和观点;其次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还要注意材料的出处;再次是寻找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解题时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尽量用教材上的说法,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二是审目,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特别是题目中出现“依据材料”字样时,答题节奏一定要慢下来,要看清楚依据材料中的什么内容,将答案斟酌几遍后再下笔。三是要注开放性题目,这些题目虽然比较灵活,但难度一般不大,只要看清分值,按点解答,符合题意,语言简明,一般不会丢分。

5.关注优生中历史薄弱的学生。第二轮复习阶段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过细地检查,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历史成绩。

    86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