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左右

小妹 1172分享

  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她的幸福观离现实太远莫名其妙的离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左右,欢迎大家阅读!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左右

  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正因疾病或衰老或不可抗拒的外力致死,那是不值得讨论的。而爱玛的死并不属于上述范围,也就是说凭借她的意志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为何她不能摆脱宿命的注定?作为现代的我们,又能从爱玛的遭际中感悟到什么?

  家庭决定出身,性格决定命运。爱玛是一个怎样的女生呢?

  爱玛,一个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小说,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梦想传奇式的感情。但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状况下,只好服毒自杀。

  一个人的出身,不就应受到指摘。父母将她送去修道院理解大家闺秀的教育,以致于使她整天沉浸在贵族社会的“风雅”生活的幻梦中不能自拔。此刻,跳入我脑海的是许多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各种艺术课,盼着子女成名成家。学习一门自己喜爱的艺术,着力点如果放在陶冶情操方面将终生受益,但若执着于非成名成家不可,就与爱玛有些相似了。这就引出了问题的本质,在做重要选取之前要先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认识自己,才能做正确的事。很显然,爱玛并不了解自己抑或是不够理性,否则她不会深陷于情人的愚弄、欺骗的怪圈中执迷不悟。

  爱玛有着怎样的性格呢?有浪漫情怀,喜爱文学,但也被其毒害,天天幻想着白马骑士的到来。可这一切与她的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她生活圈子的人们,每一天来来去去,为生活奔忙。父母不忍心让她在田庄上操劳,她整天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和钟摆一样单调:没有什么可兴奋,没有什么可感受,于是她期盼感情的降临。爱玛天天沉浸在幻梦中,但她的父亲—卢欧老爹并不糊涂,偶然的机会包法利给卢欧老爹治疗腿疾,老人家极力促成了这桩还算令他满意的婚姻。如果卢欧老爹能够及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她,也许她不会误入歧途。不幸的是,卢欧老爹只能帮女儿选取适合的婚姻,却无法将选取的缘由让女儿明白。

  婚姻成为了爱玛不幸人生的始发站,婚后的爱玛发现,包法利根本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爱人。他既无才干,又无雄心,举止无风度可言,谈吐和人行道一样平板。按照此刻的眼光,包法利大概属于经济适用男,长相普通,收入一般,既没有花前月下的心思,也缺乏营造浪漫的财力。没有时刻和精力去琢磨如何讨好女生,但对老婆忠贞不二是肯定的。如果爱玛能明白,过日子才是正道,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惨剧。遗憾的是,爱玛想要绮丽的感情,包法利能给予的却是平淡婚姻。

  从感情来看,包法利和爱玛的确不适宜。且看他们刚刚结婚后的情形:包法利刚刚出门,可又觉得自己爱她爱的不够,于是又折回房间再看看亲爱的爱玛……,爱玛是什么想法呢?应对丈夫的热情,她想,结婚以前她以为自己有感情,但是应当从这种感情得到的幸福不见来,她想必须是自己弄错了。包法利的爱如燃烧的干柴那样浓烈,爱玛却丝毫感觉不到应有的幸福,只有被骚扰的腻烦。

  之因此出现这种局面,爱玛首先就应问问自己,结婚前思考爱不爱的问题了吗?没有。她只想到这是逃离原有生活的捷径。人是个性的动物,缺乏物质,毫无幸福可言,拥有物质也不保证必须幸福,是否幸福与物质的满足有必须关联,但不会超越心灵共振的喜悦。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问题,即属于精神层面的不匹配。

  应对这样的局面,解决方法有好多种。能够尝试着彼此多一点了解,尽管这种尝试对爱玛是不得已的痛苦,对包法利则是过分的折磨;退而求其次,他们还能够选取离婚,但爱玛并不具备自立潜质,这显然不是她敢于尝试的解脱之路。两条路她都没有选取,而是选取了婚外恋。

  在婚姻中玩火的女生不止她一个,还有俄国的优雅女生—安娜。卡列尼娜。她们之间有共同之处,都玩婚外恋,最后都选取了自杀。不一样的是,爱玛是一个乡村医生的妻子,有一个爱她的本分的丈夫,她婚外热恋着他人,却先后两次遇人不淑被抛弃;安娜则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官太太,她的丈夫是一个虚伪的政客,她恋上的是一个很爱她的军官。对安娜的死,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女生大胆追求真爱未成的遗憾。而对于爱玛的死,留下的则是人们对自己、感情和人生的思考,尽可能多了解真实的自己,避免误入伤人害己的感情漩涡中。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作文600字

  《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她的幸福观离现实太远莫名其妙的离开。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1821-1880),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法国19世纪小说史上三位巨人之一。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此书通过爱玛的曲折的爱情故事,揭露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包法利夫人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为这样,包法利夫人才会不满于医生夏尔的胆小懦弱,迟钝无能。就因为这样,她才踏上了寻找理想中的爱情之路。但当时的法国正在被黑云笼罩。她最终在被骗与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结束了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屈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在繁华和虚荣里,也许你会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拥有的,珍惜自己获得的,不要总陷入没有结果的幻想中,来虚度光阴。

  包法利夫人的读书笔记范文

  《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没有追求到真正的爱情,现实生活中似乎也不存在真正的爱情吧。以下《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由读后感网中外名著读后感频道为您提供,希望对您写读后感有所帮助!

  包法利夫人是我看的第一部法国长篇小说。说实话,初读时我几乎提不起兴致,情节淡如清涟,几乎毫无起伏,只是平平上演最日常生活中的桩桩件件,但渐渐就觉出隐藏其幕后的人生况味。直到爱玛出现在查理的视野中,这个故事似乎才开始鲜活起来:田庄里的宁静安袢,房屋里精致的器皿灼烁熠熠,比第厄普象牙还白净令人惊讶的指尖,爱玛拾鞭时脸颊涨红,阳光下微扬的灰尘,精细散漫的勾勒描绘氤氲着雾一般浪漫的氛围一一但这些只是一场雾,一下子又晴朗照旧起来;这不是个风花雪月的故事。

  这时候我才开始读出兴致来,觉得这就像一杯茶,初呻时索然无味,但静静闭上眼睛才可细尝到舌齿间萦绕的气息,有一点甘甜,更多的是苦涩,却哀而不伤。因为早已知晓结局,所以从头到尾都没有激荡的心情,没有因悬念而滋生的怀疑?这是我头次接触到,因为在国内的作品中最忌惮这个,(当然也有列外V皇俏颐豢吹剑┧淙灰灿星榻诘母叩头度,但都很滑顺,似乎理所当然。我在前言里曾看到这样一段话:“福楼拜主张从作品排除自我,不流露感情,不插入议论,不让一字一句留下作者的观点或意图的痕迹。”当时还糊里糊涂,直到接近结尾才慢慢领悟,福楼拜用“我们”的纯客观视角的一缕线,将我们牵引进了他事先编排好的境界中中,燕子在路上颠簸激起的尘土飞扬,教堂里清越的钟声,永镇寺的一草一景,人们忙碌时的阴影憧憧,鸡在鸣狗在吠,让我们影影绰绰看见那个时代社会的生活。而不见作者一丝身影。他不是在陈述而是在演绎这个故事,所以他能如此隐藏。

  爱玛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激烈冲撞下的牺牲品,更是一个被上流的社会所遗弃的可怜人。她出生在农庄,拥有丽质卓绝的美貌,在修道院里不但没有因宗教信仰而受到制约,相反还被那些浪漫主义所熏陶,她耽溺于小说里的爱恋如痴,月光下的喃呢,情意绵绵,渐渐背弃了宗教信仰,而宗教里的“避世离俗”让她越发远离现实真谛,她将自己的灵魂囿于她编织的与自我现实格格不入的绮丽的梦中,她永远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不可达成的虚妄,一直竭力寻找。农庄里的生活庸俗而乏燥,所以她不安于静,日日翘首有一个契机达成愿望,于是当查理出现时,她本能认为这就是那个契机,那个骤然而至的爱情。她不加考证,不假思索,急不可耐就随之而去。但却怆凉地发现这不过是大漠里的绿洲,在生活与期待的胁迫中的彷徨急躁的错觉,于是后悔莫及。而那场宴会恰逢打开了她心中的之门,让她越发渴望那样的生活,绮丽的梦越发缠紧,可无从突破现实,只能一味沉浸在幻想中,也就对查理的关爱熟视无睹。

  赖昂的出现无疑给她的希望燃起了一盏灯,他风度翩翩,他循循善诱,他忧愁不解,他感触诗情,他无一不符合她心目中那名白马王子的所有特质。同样的情怀令她想入非非,但她并没有完全遗忘家庭,这也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的思想。她惧怕取舍决择,对赖昂若即若离,最后他走了,她分外难过,懊悔不已,觉得为了一个缚束自己的家庭而放松一段海阔天空的爱情太不应了。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懊悔让她在道特耳弗的追求下半推半就屈服了他,事后她又觉得彷徨,尤其是看到女儿时便有罪恶感,加上查理医学业上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于是她再一次发狠将注意力放归家里,期望查理一将成名,但依旧失望煞尾。她便再无留恋,一心想与道特耳弗远走高飞,但他只是一个风月老手,只当她是情史中的一个过客。被遗弃的爱玛大病一场,梦碎了但依然残留支离的碎片在心里。这时赖昂又出现了,她也有过犹豫,但还是又一次拥入了的漩涡。此时她的已经显露无遗了,虽然她一直强调那是爱情:她借幽会之名大肆挥霍,渐离中心点,对赖昂感到厌烦,却还在一起,就是为了这种近似上流的享受。读到这里,我隐约觉得她已经猜到了自己的结局,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如烟花,自知短暂所以盛开绚烂凋零绚烈。可她从未开心过。

  爱玛一生都在希冀童话中的爱情,然而她始终不曾意识到那样的爱情是需要物质来滋养的,而她没有那样的资本却一直想僭越上流的生活,她混淆了想象与现实,迷糊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爱玛又比周遭的同等角色更俱有好强心与上进心,只是她一味痴迷,不懂适度,忘记了循序渐进的生存法则,急不可耐用狭隘的意识形态看似摆脱了所谓的下流社会:她频频与情人幽期密约,对情人慷慨大方,不但不索财还从并不殷实的家中调用资金来补贴,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那可悲的虚荣心、意识上的超脱。她自以为是她应当做一个上流人,事实上她也有这个资质,可卑微的身世背景从一开始就奠基了她的社会地位、先赋角色。她想跻身上流却被上流人所摒弃。这是每个时期都存在的社会尖锐矛盾:“一般平民并非短视地满于自己的制度性先赋角色,而是必然的要梦想从社会下层解脱出来,完成向自致角色的转变,走向主流社会。”人往高处走“是他们理所当然的要求、人之常情。可是,不幸的是,他们的想法是为社会和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不能容许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对于他们来说,制度性的先赋角色,是不可动摇的天理。如果有谁非要执拗地往上爬,则不但上流社会的”君子们“不愿意,恐怕还要采取”名正言顺“的肃清清剿措施。所以,社会角色间的禁闭之门在这样的社会是绝不容许被开放的。”(摘自黄田《爱玛的悲剧命运溯源———试析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段落)在小说中除了爱玛以外还有很多对此现像的喻世,尤其是农场展览会上的获奖老太太,毫无委婉的刻画人物令我不敢置信,然而这是这夸张丑媸的手法鞭挞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的制度。

  爱玛天赋才情却是怀才不遇,虽然她的所作所为为世人所唾弃、谩骂,但她亦值得人们深思她命运转折、堕落的一系列因素与过程,进而起到警示自我的作用,甚至应觉同情惋惜。而比爱玛更可怜的我想就是查理了吧,他是个俗人,但用情至深,哪怕是对他从未心动过的寡妇的离世也曾痛苦不已,况且是对一见倾心的爱玛,更是呵护倍至,只是他完全不懂她眼中的“爱情”,而且情商太低,当道特耳弗过逾与她接触时他竟毫无危机意识,甚至还间接怂恿她的出轨。这是一种无私的爱,可惜爱玛却从未重视过,因为她过去在浪漫小说中没有见过这种心平气和的爱情,她不懂,激情就像一把火,再怎么炽烈燎原,也有柴枯成灰一日,终要回到生活的平淡中。

  爱玛一生都在追逐所谓的爱情,但至死都不晓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包法利夫人》读书心得笔记

  爱玛的婚姻生活是大部分人的婚姻生活,爱玛的苦闷以及追多彩,渴望爱情也是很多人的梦寐以求的刺激;然而,爱玛做到了,当然爱玛自杀了;和安娜克列宁娜卧轨不同的是爱玛的死似乎没有被推上道德的祭台,而是被19世纪中叶的资本奸商所逼。一个美丽的中产家庭的姑娘,厌倦平淡的家庭生活,追求爱情和爱慕虚荣,在爱玛死了两百年后的今天,似乎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爱玛对爱情的执着被福楼拜细致而真切地描述,那种神魂颠倒,不顾一切,为爱牺牲的行动以及精神体验,是今天的人们极少能感受得到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作家是在歌颂这种伟大的爱情,超越婚姻的爱情;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只有婚外恋才能展现爱的坚贞和伟大呢?那种践踏道德,抛夫弃子,甚至倾家荡产的为大众所窃窃私语的行为正是作家用心描述的细节。爱情,便从这无数个动人的场景,竭尽所能的修辞,温情而优美的文字等流淌而出。从渡边淳一的《失乐园》,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之中不可承受之轻》,杜拉斯的《情人》;以及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红高粱》等等经世名作,不胜枚举,无不在创造这样的伟大场景,描述这样的能触动每一个神经末梢的黯然销魂的时刻。

  爱玛的生命激荡着澎湃的热情,她全情投入融入爱情之中;她也曾努力勒住前进的野马,可是,她无法制止内心燃烧的焰火,无法忍受平淡无味的世俗生活。在追求激情与忍受平淡之间她选择了前者;如果把这看作是爱玛的悲剧,以此安慰选择后者的绝大多数,并作一个阿Q式的结语:需知平平淡淡才是真;皆无不可。

  福楼拜当然没有鼓励爱玛出轨,渡边淳一也没有鼓励凛子婚外恋,至于米兰昆德拉的托马斯想从无数女人的大同中寻找每一个细微的差异。其实,这都是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包法利夫人仅仅是一个被美化以及被夸大的追求自己生活的普通老百姓。爱玛的遭遇让我突然想起:我最大的遭遇就是没有遭遇!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范文

  在网上搜《包法利夫人》的故事简介,跳出来的内容不尽相同,有的说这是一个关于出轨的故事,当婚姻不能带来期待的爱情,当新奇的魅力渐渐退却,平淡的生活终究导致人生的不幸;

  有的说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女主人公全身心地投入,热情奔放,毫无保留,为了爱人不惜任何代价,然而最终在求救无门后悲惨绝望地服药自尽;

  当然,更多的介绍说这是福楼拜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从一个富农家女子的故事,揭露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资产阶级的虚伪奸诈和小市民的虚荣庸俗。

  ONE

  年轻的爱玛,聪明貌美,受过一定的教育,渴望着一份美好的爱情。爱情中的男人衣着绅士谈吐优雅,听得懂音乐剧,来往于大剧院,她可以与他一起在巴黎在意大利来往穿梭衣香鬓影。她在教会学校中流传的那些小说中埋下了爱情的种子,然而出身虽不至于垫底,却也只是一个破落的富农家庭,纵然心有天高,却也深知命比纸薄的道理,于是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碰到的第一个男人,一个还算是有点地位对她又心怀爱慕的乡间医生当成命运的跳板,希望能摆脱娘家院子里那些粗俗的佣人和几匹如家庭一样渐行老去的猪马牛羊。

  包法利家的夏尔,钟情爱玛深入骨髓,宠爱她也有一点崇拜她,但却永远无法走进她的心中,他满足于一种安静平和得过且过的生活,他不知妻子为什么会为秋叶落泪会为春花感怀,于是两人的生活渐行渐远。

  这时候的莱昂,文采隽秀,风度翩翩,行事有度,偏偏举手抬足之间,对自己风含情水含笑,爱玛不由自主就陷了进去,她的爱情种子这才真正开始萌芽,便如崔莺莺寺庙里恰逢张相公,张五可花园中窥见王俊卿,绣楼里的小姐自己悄悄读了画本里的情情爱爱,便毫不犹豫地将除了佣人之外的第一个看起来合格的男性当成自己的钟情对象。

  且不管爱情与道德,这一章里福楼拜对莱昂和爱玛之间微妙的情愫给予了大幅的笔墨,那种初坠爱河的紧张和试探,那种想见不敢见,不见又期盼的矛盾,婚姻的束缚和情感的热忱,心里翻起千层浪表面上波澜不兴的挣扎,细腻的不厌其烦的描写,为这段感情的暂时中止和将来与莱昂的再次重逢,做了充分的铺垫。即便罗尔多夫马上就要登堂入室并与爱玛风起云涌,与莱昂的这段风雨欲来却又戛然而止的心动,对爱玛来说,如初恋般珍贵动人,也正如此,才有再次重逢时如释重负的干柴烈火与毫不禁忌的放纵与沉沦。

  无论怎样,我宁愿相信,在爱玛对于三个男人的期望里,如果说夏尔是一个不得不暂时扶正的备胎,罗尔多夫是在绝望时偶然出现的一个允许她堕落的希望,那莱昂就是她理想中的真爱,一个从促膝谈心到相伴散步,从不得不相隔两地到希望能够从此美好地生活在一起的知心爱人。

  莱昂和爱玛,还因此贡献了本书中个人认为最精彩的两个片段之一(另一个当然是农展会,且私以为农展会上省府参事的发言稿放在现在的政治场合一点都不过时),那就是鲁昂街头飞奔的马车。

  车夫不时从车座上朝那些小酒店投去绝望的目光。他不明白车厢里的那二位究竟着了什么魔,居然就是不肯让车停下。他试过好几次,每回都即刻听见身后传来怒气冲冲的喊声。于是他只得狠下心来鞭打那两匹汗涔涔的驽马,任凭车子怎么颠簸,怎么东磕西碰,全都置之度外,他蔫头蔫脑,又渴又倦又伤心,差点儿哭了出来。

  ……

  有一回,中午时分在旷野上,阳光射得镀银旧车灯锃锃发亮的档口,从黄布小窗帘里探出只裸露的手来,把一团碎纸扔出窗外,纸屑像白蝴蝶似的随风飘散,落入远处开满紫红花朵的苜蓿地里。

  想想自己也是从琼瑶岑凯伦温岚看到梁凤仪张小娴,现代的言情美文从辛夷坞流潋紫到匪我思存唐七公子,就没有看到过如此含蓄内敛却又如此风情万种的色情描写,不服不行。

  难怪当局要控告作者,说他有伤风化。这件事情特别有意思,如我在单纯的学生年代,也曾在课堂上被老师勒令读过此书,可能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有点不明所以却不以为然,匆匆翻过从未细想。现在也算是经历人事的中年妇女,看到这里时在为作者拍案叫绝的同时,还默默地有点面红耳赤。

  那些控告者们,必定也是深谙这不着一丝痕迹背后的各种不得道者,才有点心里怯懦从而想倒打一耙吧,因为在作者那冷漠的客观描写中,以一粟而见沧海,多多少少倒捋了他们舒适的毛。

  TWO

  批判主义评论家们看到了福楼拜对于路易波拿巴王朝的讽刺,认为追求奢侈浮华的资产阶级应该为爱玛的死亡而负责;文学家们学习他貌似抽离于作品之外的现实主义。我们无缘欣赏法语运用的自然美丽,但周克希先生的译文读起来绝对的流畅自然,毫无近些年译著的生涩和拗口。没读过许渊冲先生的版本,但相比之下,李健吾版,更像古龙写作,单句短小精悍,铿锵有力;而周克希先生版,则更像金庸,自然铺陈,只求文字准确,句法优美,个人更为钟情。

  话题有点歪。

  爱玛服毒自杀,大家都觉得是一个悲剧,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无望之后的解脱。她幸福吗?她有深爱自己的丈夫,还在某一段时间里曾经拥有过和莱昂的真挚情感,哪怕在罗尔多夫那里,她只是与其他众多女人略有不同的一个情妇,她也曾经为此获得了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和欣慰。

  这个时代的法国妇女,至少已经开始追求自由与爱情,虽然结果如杜十娘被李甲伤透了心,富贵船头怒沉百宝箱人财两弃,但被一些言情八卦小说教育过的爱玛之所以变成爱玛,某种程度上这些小说作品也难辞其咎。既然无法成为宗教的守护者,那就只有在庸俗与无聊中沉沦与落没。世道,并没有给爱玛第三条路子可走。

  同一时期的东方,林妹妹纵然不输才华灵气,也难逃泪水流干绝笔焚书,薛宝钗纵然不输心机家世,还不是在选妃无望之后不情不愿地被安排进了贾府。当然,还有一个被称为叶赫拉那氏的女人,被父亲送入皇宫,成为咸丰皇帝的兰贵人,兰嫔,贵妃,在宫斗中一步步突出重围,慢慢登上历史舞台,开启她个人权利的晋升之路。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桎梏,女子的命运如叶赫拉那氏者,也就那么几个而已,不比远在大不列颠的维多利亚,十九世纪中期,已然带领自己的子民,缔造了日不落帝国,远洋军舰载满鸦片,开到了太平洋沿岸,希冀着从广州开始,染指东方神秘无边的巨大财富。

  独立与自信,也是简爱这个女子的特征,虽然结尾仍然是因为有了财富的拥有,简姑娘才勇敢地踏上回乡寻找真爱的历程,但她那句我们生而平等,必定以同样的姿态站在爱情面前的宣言,成为一代女性的追求和向往。

  再看太平洋东岸,废奴运动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南北战争已如箭上弓弦,一触即发,之后便有了郝思嘉,同样的追求虚荣,但危难时刻脚踩实地,爆发巨大的求生勇气,那句“明天即将是新的一天”点燃了多少美国人的梦想。

  而法国,如1851年一个法国人参加了在水晶宫举办的博览会后说:英国这样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养活了它的人民;而法国,一个民主的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进行生产。

  这就是爱玛的时代,一个想要开出美丽的花朵,还只是一种妄想的时代。

    9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