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读书心得笔记800字

小妹 1172分享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悲剧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包法利夫人》读书心得笔记8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包法利夫人》读书心得笔记800字

  在开始阅读本书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这是一本描述女性婚外情的书。这本书读得很快,大概用了三个晚上就读完了,结尾的一小部分读得心好累,厌倦沉思,心情沉重,脑子里面蹦出来的是《呼兰河传》里的萧红,这些可爱又可气的女人们,有着不着边际的痴狂,但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她们忘记了一个不变的定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女人,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男人的身上,这结局必定是可悲的。作为一个女人,只有经济上不依赖男人,她才有可能是独立的,是自由的。没有经济基础的一切谈资,都是空中楼阁,都是瞎扯谈。女人们这样坎坷,短暂的一生,红杏出墙不得善终的结果都是自己的选择,真真如老子所言“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

  不得不佩服福楼拜,这一本表面安静的书,它没有当代文学的一惊一乍,但比当代文学更为中肯地道出了不变的人性和人的困境。这是一本好书,只可惜了爱玛的性命,爱玛没有走出去,不是福楼拜不让她走,而是,那种燃烧和欢乐是永远走不出去。就如《爱的艺术》所言,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或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而今天大多数人毫无疑问地相信第二种假设,没有人认为,人们本可以学会去爱。而相信第二种假设的人会有三种态度:一: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二: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三: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爱玛从修道院出来后,很快就觉得乡间生活令人生厌,怀念起修道院来,而夏尔出场的时候正是她希望完全破灭,感到百无聊赖、心灰意冷的时候。然而当生活平静下来后,她开始了各种的想象:如果我不嫁给她,我又会嫁给谁?特别是到了侯爵的城堡做客以后,她的心就平静不下来了,甚至是灵魂回不来了,她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回忆那场舞会,直到后来她出现了幻听幻觉,身体精神上都出现了各种的状况,开始不停地抱怨当下的环境,夏尔猜测她的病因是受某种环境的影响,决定迁居。迁居后遇到的莱昂和罗尔多夫,他们的离去或失信都让她不见了半条命。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在有人爱的前提下,爱玛作为一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她只是盲目地追求falling in love 的感觉, 而没有能力去维系 being in love 的感情,她永远都会有陷于绝望的机会,故对于追求激情她一直都在路上。

  而这所有的一切,夏尔都是被蒙在鼓里的,只顾着养家,整天在外面忙乎的他,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太太过得很幸福。这都是因为缺乏沟通呀,在没有跌宕起伏情节的本书里,我们可以窥见到好几个原生家庭,而在这些原生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身上是带着各自的印记的。爱玛自小就没有母亲,在修道院长大,和他的父亲也基本上是零交流;而夏尔也来自一个吵闹,得不到完整的父爱与母爱的家庭,加上受他第一次婚姻的影响,他是个木呐而不懂浪漫的人,而他在娶得娇妻后,是非常的珍惜与自豪的,把她捧在手心里,只是,他不懂她:“也许她会愿意有个人能让她倾诉所有这些心事。可是,这样一种无以名状的烦闷,如云那般变幻,似风那般飘忽,又怎么个说法呢?她不知从何说起,也没有机会,没有勇气开口。”;“然而她觉得,要是夏尔能生个心,猜猜她的心思,要是他的目光,哪怕就一次,能探向她的心扉,滔滔不绝的话儿就会从她心里决口而出,就像果树上熟透的果子,用手一碰就会纷纷往下掉。可是,他俩生活上愈是亲近,内心里愈是疏远,无形间有了一种隔阂”。是的,古往今来,人的道具在变,但人的困境是不变的,沟通,这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上面两段话,道出了许多婚姻当中女人的想法,但在当今社会,在五光十色的外衣包裹下,谁又有勇气去开口呢!

  作者福楼拜是几乎没有评判地叙述了一个女人的可爱和可气,梦想和痴狂。他不夸张,只求把人原来的样子写出来,还有什么比人原来的样子更令人惊骇的呢!而共读分享会过后,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同切入点,我看不到故事里的情与爱,我只看到了世道的艰难,作为一个女人的不容易;看到了没有经济来源的女人的悲哀,看到了不经任何渲染的各种各样的关系,现实,太现实了。由此,我看到了自己对故事人物的评判,无形中把道德的枷锁扣在了他们的头上,我看见了自己的狭隘和偏见。是的,这面镜子照出了我现阶段的状态。这对阅历,思考力都尚浅的我来说,这是一个提醒,每读一本书都要用心去发现里面人物具有的勇气和力量,诸多的闪光点和可思考之处,而不是仅看到自己的一丝丝影子,进而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对人物进行指责,这样的阅读是不具开放性的,是狭隘的,是难以进步的。

  人间琐碎,烟火浓烈,早已不跟她们相关了,她们整个生命都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后人扼腕叹息,也根本说不出对错,只怕再选择一次,重过一生,她们也依旧是这样的活法。无论是包法利夫人还是萧红,她们都是勇敢的,她们做的是真实的自己,直面了自己的内心,活出了她们真实而又短暂的一生。借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的一段话:"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我玩儿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盖在脸上就睡了。"认识生命里的真实,共勉之。

  《包法利夫人》读书心得笔记

  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正因疾病或衰老或不可抗拒的外力致死,那是不值得讨论的。而爱玛的死并不属于上述范围,也就是说凭借她的意志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为何她不能摆脱宿命的注定?作为现代的我们,又能从爱玛的遭际中感悟到什么?

  家庭决定出身,性格决定命运。爱玛是一个怎样的女生呢?

  爱玛,一个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小说,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梦想传奇式的感情。但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状况下,只好服毒自杀。

  一个人的出身,不就应受到指摘。父母将她送去修道院理解大家闺秀的教育,以致于使她整天沉浸在贵族社会的“风雅”生活的幻梦中不能自拔。此刻,跳入我脑海的是许多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各种艺术课,盼着子女成名成家。学习一门自己喜爱的艺术,着力点如果放在陶冶情操方面将终生受益,但若执着于非成名成家不可,就与爱玛有些相似了。这就引出了问题的本质,在做重要选取之前要先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认识自己,才能做正确的事。很显然,爱玛并不了解自己抑或是不够理性,否则她不会深陷于情人的愚弄、欺骗的怪圈中执迷不悟。

  爱玛有着怎样的性格呢?有浪漫情怀,喜爱文学,但也被其毒害,天天幻想着白马骑士的到来。可这一切与她的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她生活圈子的人们,每一天来来去去,为生活奔忙。父母不忍心让她在田庄上操劳,她整天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和钟摆一样单调:没有什么可兴奋,没有什么可感受,于是她期盼感情的降临。爱玛天天沉浸在幻梦中,婚姻成为了爱玛不幸人生的始发站,婚后的爱玛发现,包法利根本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爱人。他既无才干,又无雄心,举止无风度可言,谈吐和人行道一样平板。按照此刻的眼光,包法利大概属于经济适用男,长相普通,收入一般,既没有花前月下的心思,也缺乏营造浪漫的财力。没有时刻和精力去琢磨如何讨好女生,但对老婆忠贞不二是肯定的。如果爱玛能明白,过日子才是正道,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惨剧。遗憾的是,爱玛想要绮丽的感情,包法利能给予的却是平淡婚姻。

  从感情来看,包法利和爱玛的确不适宜。且看他们刚刚结婚后的情形:包法利刚刚出门,可又觉得自己爱她爱的不够,于是又折回房间再看看亲爱的爱玛……,爱玛是什么想法呢?应对丈夫的热情,她想,结婚以前她以为自己有感情,但是应当从这种感情得到的幸福不见来,她想必须是自己弄错了。包法利的爱如燃烧的干柴那样浓烈,爱玛却丝毫感觉不到应有的幸福。

  之所此出现这种局面,爱玛首先就应问问自己,结婚前思考爱不爱的问题了吗?没有。她只想到这是逃离原有生活的捷径。人是个性的动物,缺乏物质,毫无幸福可言,拥有物质也不保证必须幸福,是否幸福与物质的满足有必须关联,但不会超越心灵共振的喜悦。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问题,即属于精神层面的不匹配。

  人伪善自私的一面在这部小说中表露无遗,感情的本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深深思索人性的本质。作者将社会的事实融入虚构的体系当中,让整篇文章充满了真实感,是值得再叁回味的写实小说。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范文

  包法利夫人名叫爱玛·包法利:“爱玛”是个浪漫的名字,而“包法利”Bovary这个姓氏的词根BOV包含“牛”的意思。福楼拜煞费苦心选定这个姓名,本身就意味着想入非非的浪漫与平庸的现实之间的反差,这种反差也隐隐折射出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我对包法利主义的理解是,人们除了现实中的自我之外,常常因为对理想、兴趣的渴求想象出符合愿望的另外一个自己,像当今社会的追星和偶像崇拜,也可划入包法利主义的范畴。

  爱玛在修道院度过了青年时代,饱读浪漫派作品,见识与气度自然与只读过几年书的夏尔不同。平庸、迟钝的乡镇医生不解儿女柔情,爱玛也逐渐厌弃了无用的丈夫,她开始不安于室,先后成为风月老手、地主罗多尔夫与书记员莱昂的情人。为了取悦莱昂,维持奢华的生活,她挥霍了丈夫的财产,还借了高利贷。在故事的结尾,莱昂对爱玛生厌,高利贷向她逼债,绝望之下的爱玛服毒自杀。

  小说很简单,没有浪漫派小说曲折离奇的情节,无非是一个妇女通奸偷情、自食其果的故事。但小说通过展现十九世纪法国外省生活的真实图景,让读者自行领悟小说的主题。福楼拜注重形式,语言生动风趣,擅长用描写和叙事相结合烘托人物性格。文章开头小说便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交代了包法利先生的来历,这也是作者行文的巧妙之处。

  “他是一个小乡巴佬,大约有十五岁…”一系列外貌描写将夏尔·包法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给读者一幅贫穷又愚昧的男孩形象。后来文中的夏尔三番两次的寻找自己的帽子,含混的回答自己的名字,逗笑的不仅是书中的学生们,更是阅读的读者。夏尔的一系列动作和外貌描写在吸引眼球之余也不忘埋下伏笔,为他与爱玛婚姻的失败做铺垫。

  谈完夏尔,再说说包法利夫人。她之所以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和当时法国现实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在爱玛心中,爱情是浪漫而美好的,直至后来她为爱情不顾一切,深陷爱情漩涡中不能自拔。但这一切偏偏是当时法国社会不能容忍的,大多数人们像包法利一家一样,婚姻结合注重的是对方的经济情况,他们一家人看重了寡妇身上的巨额财产,而在寡妇谎言被拆穿之后感到愤怒。农场主卢奥老爹也是因为女儿嫁给夏尔不需要过多的嫁妆同意了求婚。假如爱玛能够安守本分,不标新立异,老老实实做包法利夫人,最终也不会被高利贷逼死。

  小说从另一角度批判了浪漫主义,人们屈从于内心的欲望渴望得到物质的财富和虚无缥缈的爱情,不惜代价地借取高利贷。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给了大工厂主和资本家投机倒把的机会,并且所得来的金钱也没有用到建设国家上,反是向国外购买大量奢侈品,造成国家更加破败,民不聊生。

  包法利夫人只是众多平凡卑微女性中的一员,她为了求得自己的爱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女性追求爱情在现在看来是天经地义的,可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却毁了一个年轻女性的生命。不得不让人感慨当时法国社会不公,女性地位十分低下。而她被所谓浪漫的爱情迷住了双眼,看不见前进道路上的深渊,反而一步一步走向不归之路。既让我们痛恨这个女性对丈夫的不忠诚,又同情她被情夫抛弃的遭遇,是一个充满感情的矛盾形象。

  包法利夫人因为自己拥有智慧而瞧不起包法利先生的愚昧和呆板,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法国当时的社会普遍愚昧,但也出现了像包法利夫人这样的另类女性。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当时算是另类的女性,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是值得赞扬的,却因为不流于世俗被当时的社会所吞没,小说以嘲讽的笔调写出包法利夫人的悲催结局的同时也告诫大家要勤奋守己,用合适的方法来适应社会,改变社会,而不是利用高利贷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满足自己暂时的需求。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

  福楼拜因为《包法利夫人》面世,该书在法国受到读者拥戴而吃了官司,当局指控他“违背了道德和宗教”,险些引来牢狱之灾。幸运的是,德高望重的塞纳尔律师为福楼拜辩护,力挽狂澜,法官最终宣告福楼拜无罪。

  在我读来,《包法利夫人》无疑是一部悲剧。据说当年福楼拜在创作时,包法利夫人这一女主角是有原型的。那么,我们必须承认,包法利夫人的悲剧结局,是她自己一手导演的。

  爱玛生在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从小母亲去世,父亲把她送到修道院读书,她在那里学习音乐,弹钢琴,看小说……少女爱玛对外面的世界曾经有过许多幻想,她的内心自那时起就表露出不符合农家孩子的那种不安分和躁动。在她嫁给包法利医生后,这种不安分不久就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酵,牵着她一步步远离正常生活,也一步步走向深渊。

  爱玛选择移情别恋,那不是传统意义的不顾一切的爱情,而是自我放纵和麻醉。无论是与见习生莱昂,还是庄园主罗多尔夫,都是这样。因为爱玛曾一度令他们都感到过害怕和逃离。真正的爱情不是这样。罗密欧与朱莉叶、牛郎与织女、许仙与白素贞、梁山伯与祝英台才是真正的爱情,敢于挑战世俗和一切阻挡的势力,至死不渝。真正的爱情是敢于面对所有的困难,哪怕死也要在一起,根本不可能厌恶对方,更不会感到害怕和逃离。

  我们来重新设想一下爱玛的人生,她与包法利结婚后,就应该相亲相爱,相夫教子,操持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再拾起少女时的爱好,弹弹钢琴,看看书,其实也会过得很充实。可她不选择这样的人生——太平淡无奇。在一次伯爵家的舞会上她迷失了自己。那些见过大世面的、侃侃而谈的、举止优雅的、舞姿出众的男人,让爱玛大开眼界。她也倍感憋屈,因为自己的丈夫包法利和他们比起来是那样的猥琐和不懂风情。舞会上的夫人们一个个养尊处优,穿戴奢华,令爱玛羡慕不已。她的心里如同长出狂奔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

  包法利出诊了,爱玛与见习生莱昂幽会,她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得到不一样的幸福体验。但莱昂不敢大胆向爱玛表白,后来因为学业回到城市,离开了永维镇。爱玛又认识了庄园主罗多尔夫。单身的罗多尔夫是个情场高手,主动向爱玛发起了进攻。正如烈火与干柴,一拍即合。他们缠绵悱恻,互道衷肠。爱玛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还提出与罗多尔夫私奔,抛弃丈夫和女儿,远走高飞。可罗多尔夫一推再推,在最终商定的私奔前夜给她写了一封信,从此消失在她眼前。应该说,到此为止,如果爱玛能从中吸取教训,能够懂得这世上除了自己的父亲之外爱自己的男人就只有丈夫包法利,然后回归正常生活,她的人生轨道还可以拨正。但是,命运的火车向着另一个方向驶去,她在和包法利进城看戏时,与见习生莱昂重逢。在爱玛看来,当年无果而终的爱情,现在又可以把它续燃起来,烧得更加旺盛。他竟然给丈夫扯了一个进城重新学习钢琴的谎言,租着马车每周进城与莱昂厮混,为自认为的命运不公寻找慰藉。

  爱玛的婚外情是壶烈酒,烧糊了她的脑子,无所顾忌。而她的虚荣心更是一盆旺火,最终要了她的命。她被奸商勒乐牵着鼻子走,盲目地超过自己承受能力购物和借款,瞒着丈夫欠下了巨额债务。最终勒乐的律师找上门来,要变卖包法利家的所有家产,一双手套也不放过——依然无法偿还8000法郎的债务。爱玛求遍了她所能想到的所有人,包括她自认为最爱的罗多尔夫和莱昂,但残酷的现实是没有人会给她一个子儿。而公证人纪尧曼更是趁人之危向爱玛生出非分之想……这一切把爱玛推上了绝望之路,她无法面对丈夫,甚至也无法面对自己,无法面对眼前的一切,未来是个什么样子,不堪设想。她抓起一把砒霜塞进嘴里,了却一切伤心和痛苦。

  包法利夫人就这样走了,连同她的一切不切实际的春梦一起烟消云散。

  软弱的包法利在面对罗多尔夫时说,他不再怨恨罗多尔夫,他说,“错在命运!”。

  回顾包法利与爱玛的婚姻,是包法利先看中了爱玛,生出爱意,一次次去爱玛家,爱玛的父亲也觉得把女儿嫁给包法利是个可靠的归宿,所以他们能走到一起。而婚后包法利也一如既往地爱着妻子,从来没变过心。反过来,在爱玛的眼里,包法利是无能的、平庸的、呆板的、窝囊的,反正一无是处。各自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相差甚远。正因为这样,忙碌的包法利从来没有把妻子往坏的方面设想过,打死他都不相信妻子干出那些事来。直到妻子服毒离世,罗多尔夫写给她的信被包法利看见,他才知道妻子所干的事。那么,毫无疑问,爱玛人生的悲剧并不是包法利给她造成的,而是她自己一手导演的,只是她忽略了剧情发展的方向和结局,或者说她疯狂得都根本不顾及剧情的发展和结局了。

  诚然,作为局外人,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因为夫人的一手导演,包法利虽然被蒙在鼓里,但并不能改变自己也被迫走进一出悲剧,成为主角之一。正由于爱玛的婚外情和为所欲为欠下的巨额债务,包法利也在她去世后伤心欲绝郁郁而终。留下年幼的女儿成了孤儿,奶奶去世,外公瘫痪,由一位姨妈收养,“姨妈家也很穷,只好把她送进一家纱厂,去做工糊口。”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但包法利夫人吞下的不是后悔药,而是砒霜。因为自己导演的剧情已经无法扭转,更不能从头再来。

  似乎法兰西人总是充满浪漫主义情怀,以至于来自乡下的爱玛也总是把精神高高地置于生活之外,想入非非。要是她有机会学习了咱中国的处世哲学,随遇而安,知足常乐,那该有多好。曾一度,《包法利夫人》在法国被人们热议时,“包法利夫人”竟然成了淫荡、纵欲、无节制女人的代名词。如果当时的法国真有包法利这样一个姓氏,那福楼拜对他们也太不公平了,让一个虚构的包法利夫人(尽管有原型)成为一个阴影笼罩在他们身上。

  《包法利夫人》出版后很快走热,当局对其所谓“违背了道德和宗教”定义,担心这本书误导了民众。其实多余。恰恰相反,这本书让那些怀着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者、想步爱玛后尘的人们,犹如当头棒喝,《包法利夫人》反倒成为一本把她们带出歧路的教科书。告诉她们,那些纸醉金迷的幻想,远不如脚踏实地。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600字读书笔记

  今天,又读完了1992年9月版的法国作家福楼拜著,许渊冲教授译的小说《包法利夫人》。我记住了这样一些人:包法利夫人(艾玛),包法利先生(夏尔),布匹商人勒和,药剂师奥默先生,包法利夫人的两个情人(罗多夫,莱昂),瞎子,荣镇的人。这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同时不也是无数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吗?

  可以设想任何一个人娶了艾玛那样的女人十之八九都注定不会长久幸福的,而如果一个女人遇到一个像包法利先生一样的男人,那她一定是最幸福的人了,如果她不这样认为,也只能说明她有眼无珠。所以说找女朋友千万不要找像包法利夫人那样外表漂亮但缺乏智慧的头脑,乐于幻想的女人;找男朋友一定要找像包法利先生一样的男人。

  艾玛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简单起来简直不是女人,往往倾向是疯子,变态狂,妄想症患者,瘾君子。充满了爱情的幻想,同时又将甜言蜜语与肉欲的满足看成爱情最大的满足,将真诚的关心看做一文不值的。我们不觉得她漂亮,相反我们觉得她很丑陋,很天真,很幼稚,或许她属于童话中,而不属于现实。

  布匹商人勒和是一个十足的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同时我们也看到狡猾的一面,智慧的一面,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营销高手,善于进行营销,推广自己的商品,出色的完成商品价值的增值,不图短期回报,重视中长期的收益,善于利用法律手段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第三方力量完成讨债追债,自己退居幕后进行操作。单纯的角度来看,在金钱至上的社会这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包法利夫妇的愚蠢罢了,以及他们之间缺乏沟通所致。但从一种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确实不具备真善美,是一个十足的肮脏的心灵,以别人的悲剧作为自己致富的手段确实挺缺德的。但是怎么样呢?在社会大环境下,这样的人才能生存下去,才可以笑到最后。可怜真善美遇到邪恶的智慧也就只能被带到黑暗的深渊,永远远离光明了。

  药剂师奥默先生,是一个圆滑世故的人,一个八面玲珑智慧庞杂,敢于接受新技术新理念的人,或者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对待包法利一家的问题上我想奥默先生已经仁至义尽,或许他的仁义不过是假仁假义,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行动只要付出了,我们又何必在乎他当初的动机呢?

  荣镇的人也是残酷的,我们可以看看艾玛死后,夏尔神智混乱时所发生的情况:不久,勒和先生又要他的朋友万萨尔出面向包法利先生讨债。朗柏蕾小姐来讨六个月的学费,虽然艾玛从来没上过一次钢琴课。租书人来讨三年的租书费。罗勒嫂子来讨二十来封信的寄费。

  我们看到了一副弱肉强食的画卷,看到人性是如此的肮脏不堪,也看到了包法利先生的愚蠢的程度,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漂亮的艾玛会有婚外情了,面对如此愚笨的男人谁愿意托付终生呢?这是一个矛盾。美好的品质往往却总是伴随着令人困惑的愚蠢。面对弱者,社会大众更多的欺辱,更多的是嘲笑,而很少会报以同情之心。

  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我们只有让自己变得足够的聪明、强大、坚毅、勇敢、果断……


相关文章:

1.杨澜推荐女人必看的60本书籍

2.《基督山伯爵》初中生读书笔记600字

    92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