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豆腐为话题的散文:话说豆腐

志彬 1172分享

  编者按:风味各异的豆腐菜,琳琅满目的豆腐席,纷纷登上大雅之堂。可味同嚼蜡,总感觉没有了昔日豆腐清爽甜香的味道。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话说豆腐》。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谁被“吃豆腐”了,是指某个女子被猪咸手占了便宜。由此可见,豆腐和肤若凝脂的女子可相提并论。这仅是说赞美豆腐白细软嫩、玉润光滑而已。关于豆腐,说来话长。

  豆腐的老祖宗在中国。相传是淮南王刘安“弄拙成巧”的杰作。刘安系刘邦之孙,被封淮南王。他崇尚道学,寻求长生不老之灵丹。曾采集三泉清洌之水磨制豆汁,意欲栽植丹苗。不料豆汁和盐卤结合凝固成块。炼丹失败,淮南王弃“豆块”于民间。有胆大农人食之,口感细腻,味道鲜美,遂争相食用,流传至今。后人便把“误打误撞”出美味的功劳冠之于“淮南王”。

  淮南王是豆腐的发明创造者,有诗作可以佐证的。明代苏平在《咏豆腐诗》曾云:“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退尽见精华。”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豆腐诗》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豆腐不但有悠久的历史,也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豆腐属于高蛋白,低脂肪,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之功效。而且生熟皆可,老幼皆宜,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美味。清代诗人林兰痴盛赞豆腐:“莫将腐乳等闲尝,一片冰心六月凉。不曰坚乎惟日白,胜他什锦佑羹汤。”在汗流浃背,燥火郁郁的六月,豆腐入口,柔滑颐养胃肠,使人心神宁静,清凉沁沁,犹如冰心一片。

  于是, 豆腐以其风味独特,工艺简单,食用方便的特点,和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一样享誉世界。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有名刊物宣称:未来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不是汽车、电视机、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这句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早在宋代,就有“东坡豆腐”的美谈。据说东坡在湖北黄州为官,亲自挑选黄豆制作豆腐,精心烹制豆腐菜招待亲朋,留下佳话。唐代僧人鉴真和尚将豆腐从寺庙发扬光大传到日本,至今日本的豆腐包装和标志都有“黄”字样。

  自古而今,豆腐都是餐桌上的常客。黎明时分,豆腐客挑着担子,或者给自行车后座挎两个竹笼,在幽静的村落开始叫卖。一声“豆腐来了”,打破宁静的清晨和酣睡的村庄。随之,“吱呀呀”的开门声此起彼伏。八十年代以前,是用豆类按一定比例换豆腐。豆腐客推着豆腐出门,带着黄豆、黑豆等不同颜色的豆类回家,负重去负重归,如此往复。可苦了磨豆腐卖的主儿。九十年代后,慢慢用豆腐换人民币,豆腐客是越卖越轻松。差不多早上十点多就揣着“收获”回家了。社会就这样一步步向前迈的。

  买回豆腐,巧妇们或炒或煮或炖或点缀,豆腐就堂而皇之上了餐桌。春夏秋冬,百吃不厌。就是放的时间长了,坏了的豆腐,农家人也不会随意丢弃。他们把豆腐放在锅里蒸热,趁热藏在器皿里密封,等待发酵。十天半个月后,打开器皿,豆腐生出长长的白毛,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给发臭的豆腐上放点辣面、椒、盐等佐料,用热油一泼。香喷喷的自制白豆腐乳就诞生了。粮食,是农村人的命根子,金贵着呢。聪明有智慧的劳动者“变废为宝”,是不会随意浪费的。

  俗话说:千滚豆腐万滚鱼。别看豆腐细皮嫩肉的,看起来弱不禁“煮”,其实豆腐是最有韧劲的。吃豆腐之前,一般都在蒸锅里蒸上二三十分钟。或者把豆腐切成块,放在水里煮一阵子,然后沥水待用。做烩菜,吃火锅,煲豆腐汤时,豆腐放在锅里应当“滚”(温火慢慢煮)上十五到二十分钟。越煮越实在,越煮越鲜嫩,越煮越味长。如同爱吃它的老百姓一样,磨折不了,压迫不倒,方正清廉,不流于世俗。清代胡济苍诗词曰:“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意在表现豆腐的藻雪精神,赞美其坚韧的高尚品格。

  豆腐,这张中国名片,是一种绿色食物,是一种精神,还是一种文化。在民间,儿女喜结姻缘,男方要在订婚之时奉送财礼给女方。除了约定的礼金、四样礼之外,还要送棉花送福。男方把一块四四方方的豆腐用洁净的白纱布包裹,塞进棉花里,寓意“纯洁福至”。当然也有贫寒家庭,连豆腐都拿不出手时,用“麸皮”代替“豆腐”,取其“福”意。不管贫贱富贵,中国人美好的期盼都是不能少的。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追求,中国人才艰苦卓绝,继往开来,一步步走上富裕之路的。

  而今,吃惯了大鱼大肉的现代人,又变着法子吃素食。风味各异的豆腐菜,琳琅满目的豆腐席,纷纷登上大雅之堂。可味同嚼蜡,总感觉没有了昔日豆腐清爽甜香的味道。还有婚礼前的汽车、单元房、“三金”,和棉花里方方正正的豆腐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作者|刘莉萍

  公众号:育红中学湭河文学社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8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