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高中生暑假看的电影《无问西东》观后感范文2000字

小妹 1172分享

  《无问西东》是感人的,更是震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适合高中生暑假看的电影《无问西东》观后感范文2000字 欢迎大家阅读!     

  适合高中生暑假看的电影《无问西东》观后感范文2000字

  关于感动:

  看过全片,感动来自于2个故事,一个是王力宏主演的飞行员沈光耀驾驶着飞机用降落伞给蒙自一个小村子的难民们抛洒食物,饥饿的孩子们看到飞机就冲出去,争抢着食物。即便这对于身为飞行员的他是违背规则的,然而人性的伟大之处在于以我之身涉险换你重生吧!

  看起来就什么都会做的沈光耀

  另一个感动来自于都市职场中中人张果果对医院的四胞胎伸出援手,不管开始的意图是什么,但是结果是好的不就行了,对吗?张果果在尔虞我诈的职场中,早就学会了明哲保身,不管他人死活,但是通过这种别有用心的救赎,张果果也得到了一种自我救赎,感受到帮助他人而得到自我内心的升华。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张果果

  关于恐惧和压抑:

  当我看到陈鹏的老家,蒙自的一个贫穷的村子在战火的洗礼下,一片哀嚎,孩子们每天过着饥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还要每天看着敌机在头顶上盘旋,生命随时会终止的可能,只能用歌声让自己暂时忘却饥饿、恐惧。这个社会,有太多无辜的人,他们总是受其他各种原因,只能在这个世界卑微的活着,忍受着本该不属于自己的灾难。

  饥饿的孩子们,充满希望的眼神

  王*佳本来拥有众多女孩羡慕的人生,即便是在特殊时代,她还是众多女孩中比较耀眼的,她美丽、自信、开朗和乐于助人,都让她自带女神光环。毫无意外,她有两个爱她的男生,而且都很优秀。她本该在2个男孩子中选择一个自己也喜欢的,相伴一生走下去,然而命运就是这么可笑,她善良地想帮助自己的初中语文老师摆脱压抑的婚姻,希望自己的师母能够对老师好点。然而,善良的人总是低估了人性之恶,更可笑的就是特殊年代下一个小小的错误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灭顶之灾,她被众人殴打、唾弃,差点死去,活着也毁容了,对于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孩子来说毁容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我真的难以想象。

  这一回眸是不是跟当年的招娣一样,只是时间过了快二十年

  王*佳之事让我觉得行善也是存在危险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就该收起自己善良地内心,将伪装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呢,一个人一如既往的对他人较好是不是其他人都忘了她是个好人了,比如《芳华》中的刘峰,也许只有像张果果那样厚黑的人行善才会让人觉得值得珍惜呢,懂得自我保护,有效果的帮助别人,同时还升华和丰富了自己的内心,倒也不知道是谁拯救了谁,但是这种互助的意义貌似更大。

  关于反思:

  如果说,电影《无问西东》里这些人物,谁和生活中的我们最像,那便是吴岭南。吴岭南虽然实课成绩较差,但是国文却很好。身在洛丽塔的他处于青春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将自我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即便身在国内顶尖学府,内心依旧迷茫慌乱。最终在一代文豪泰戈尔的一段演讲中与自己和解、释怀并做到影响他人。仔细想想,谁的人生中不是如吴岭南一样,有过迷茫期呢,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迷茫期的时候都有一个类似泰戈尔的人点醒自己,让自己从迷茫中解脱出来。

  泰戈尔的演讲,让我想起了民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

  中年吴岭南,已经能做到反哺他人

  电影4个故事,很长又很短,像是一下子说尽了人世间的喜与乐,悲与苦,但是又意犹未尽,知道这仅仅是人物生命的某一个阶段而已,接下来还是要掺杂着悲欢离合过下去。通过此片可以看出,导演实际上是个悲观主义者,全篇传递了太多的悲观和伤感,然而也能看出她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所以她选择用“善良与爱的传递”这个意念来衔接四个看似没有多大关系的故事。

  吴岭南从泰戈尔那里悟出了人生真实性的重要性,从而和自己和解并将此传递给沈光耀及西南联大的一众学生,沈因此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去当空军,为危难中的国家出一份力,军中拥有较好物资补给,善良的沈光耀将军中的食物投放给蒙自村中的孩子,从而让陈鹏得以活下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陈鹏和王*佳用失去生命的代价让李想不再懦弱学会付出,在灾难面前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张果果的父母,张果果又救了“陈”姓的四位双胞胎女孩儿,也许这四个孩子从小获得过他人爱的资助,也会将这份善良和爱传递下去。。。。

  最后不得不说,优秀的电影和文学等作品还是很伟大的,像是一个媒介透过另一个时空,传播世界和人性的多面性给观众,带给观众反思与爱,让我们学会在恐惧中拒绝产生恐惧的行为,在爱中散发爱的光芒,终于明白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无问西东》观后感:最好的年纪,最残酷的选择

  01

  《无问西东》是感人的,更是震撼的。

  作为一个看过几千部电影的资深影迷,少有电影会令我观后一直深陷,无法自拔。《无问西东》当列其一。

  观影时几度泪崩,散场后依然欲泣。

  仿佛心忽然空了,取而代之的,是千般哀愁,万般思绪。

  《无问西东》讲了什么呢?

  我无法用一句话概括。

  我只能说,它是一阙横跨百年的命运交响曲。撷取百年时空,四代人,陈述他们的起伏,各自的悲欢,让我们看到冥冥之中,万事皆有因果,众生皆有宿命。

  它也是一部理想主义的史诗。家国大义,个人情怀,却于世道艰辛之中,进退两难。

  它还是一部悲情小说。真心终辜负,善意被践踏。最终,相爱的人肝肠寸断,以生死相挟。

  于是,电影落幕之后,明明故事已经结束,但无人起身离场,也无人出声议论。

  直到音乐静止,放映结束,才陆续有人离开。

  我坐在座位上动弹不得,只是流泪。

  很难形容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有震撼,有豪情,有痛心,有犹疑,一如贾宝玉,忽入幻境,无法抽离。

  只知沉醉。只知伤情。

  醒来大梦初醒,憾然若失。继而追问:这是哪里?我是谁?

  这是电影的魔法。

  它在时空之间穿梭,仿佛列子,御风而行,却将某种被遗忘的情愫拾起,轻轻放在你面前,说:看,它们曾经存在。

  两个多小时的时长里,并行着四代人的青春。

  每个时代,各有一群年轻的面庞,他们在各自的青春里成长,鲜衣怒马,风华正茂。

  然后在最好的年纪,面临最残酷的选择。

  他们每一个选择,都告诉我们一个答案。

  02

  电影始于2012年的当下。

  清华毕业生张果果,在快节奏的京城广告圈里摸爬滚打,西装革履,英气逼人。

  可是他内心并不轻松。

  金钱权利像一座高山,胁迫他,左右他。

  城市高楼林立,却无从安放一颗真心。

  他的状态,是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缩影。浮躁,高压,尔虞我诈,见招拆招。

  在职场中周旋久了,疲惫过后,即将面临迷失本心的麻木。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

  张果果难得回家吃饭,母亲却因十几年常去的老店也开始优劣混卖,愤愤不平。

  她一脸不快地对儿子说:“现在人心这样坏,你一个人在外工作,可要小心呐!”

  这就是现今社会,连柴米油盐都满载信任危机。

  酒吧里,张果果晃着小半瓶红酒自嘲一笑:现代人的情感,就这么多了。

  人们抱怨,是因为心有不甘。

  善意犹存,却不知为谁倾付。

  当真心在都市里渐渐泯灭,前路就失了方向。

  03

  1962年的北京,远不如现在繁华。生活单一,交通不便。

  人与人交流除了面聊,就是书信。

  但那些写在纸上的情感,一笔一划,都带着认真。

  那时的时间很缓慢,人心纯粹,装不下太多杂事。

  为一个人倾心,为一件事着迷,简单执拗,倏然一生。

  当陈鹏爱上花一样明丽的王敏佳,他的心已经找到归属。

  他为她点灯熬油刻印章,一刀一刀,把满心柔情,刻进她的名字。

  他为她不顾众叛亲离,横跨千山万水,也要握住她冰冷的手。

  他爱得那样深沉,足以托起她下坠的灵魂。

  那藏在岁月里的执拗,可以扼杀生命,也能成就一生所爱。

  六十年代的故事里,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悲壮。

  其中有个体,也有群像。

  最痛心的,要属刘淑芬绝望的爱情。

  丈夫深情不复,夫妻名存实亡。

  她却沉溺在过往的温存里不愿醒来,不惜捕风捉影,肆意发泄,也不愿承认这段爱情的夭折。

  她的偏执,险些害死一个无辜的女孩。

  她无法面对现实种种,唯有以死解脱。

  小院里,刘淑芬跳井的那个镜头,如此震撼,如此悲壮。

  她一生活在回忆里,现实太冷,要了她的命。

  影片用唯一一处蒙太奇,烘托出王敏佳遭遇的背叛与不幸。

  批斗台上,王敏佳被人推推搡搡,肆意辱骂;

  高墙外,与她“同流合污”不敢认的李想,正慷慨激昂地发表医疗支边演讲。

  她在这边被人剪掉发辫,他在那边收获阵阵掌声。

  他挥拳高喊“与反动势力划清界限”,心灰意冷的王敏佳自嘲一笑,被愤怒的民众看作蔑视,饱受毒打,几近气绝。

  几组画面交替,心痛与醒悟都淋漓尽致。

  青春对王敏佳太过残酷,它掳走她的美貌,摧打她的生命,又让她在自己坟边猛浇一场暴雨,才堪堪逃过死神的魔爪,醒来学会了辨识真心。

  她毁了容,却知道身后托着陈鹏的一双手。

  那是清华才子搞核试验的一双手,那手将她拉出黑暗,于绝命处重获新生。

  陈鹏的一生都在奉献,为心爱的姑娘,为家国大业,唯独舍弃了自身的健康。

  归乡途中,他牵肠挂肚的王敏佳,早早整点行囊,向他的方向踽踽前行。

  她裹着面纱,不辨容颜,可因为心有所爱,仅一个背影就楚楚动人。

  她曾被虚假的背叛所摧毁,又在真实的托举中重生。

  那个人她从前未曾挂心,此后却成为指引她前行的光。

  “陈鹏,上一次我以为我死了,醒来看到的是你。

  这一次,死亡来临前,我一定要找到你。”

  04

  影片将第三代时空,定格在1938年的昆明大地。

  那里曾被日军炮火猛烈轰炸,枪林弹雨中,挺立着一座中国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西南联合大学。

  那里汇聚着中国最优秀的学子,脑中是炮弹炸不毁的知识殿堂,身上有强敌折不弯的民族脊梁。

  印象最深的两组画面,一处是暴雨突至,陋室之中,老教授语音难辨。

  他最终不再尝试授课,于讲台处泰然落座,黑板上写着四个大字:静坐听雨。

  另一处是日军来袭,全校师生从容撤离,在山洞里支起黑板,高吟《楚辞》与泰戈尔,任凭炮火轰鸣,我自静心求学。

  两组画面,直抵人心,勾勒出一代文人风骨。

  他们手无寸铁,却无畏生死,守着千年积淀的文化命脉,共赴国难。

  学生中有位出众的青年,叫沈光耀,出身名门,俊逸不凡。

  他身上流着三代五将的血脉,家族却只愿他乱世中明哲保身,安稳求生。

  可是他扪心自问,青春的热血那样滚烫。

  硝烟下,他瞒着家人投笔从戎,为了守护脚下的土地,驾机撞向敌军战舰,在一瞬爆开的火光里,消失在呼啸的苍穹深处。

  他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用家乡话向母亲决然道别。

  “妈,对不起。”

  国难当头,不容退却。

  如果不能安稳地活着,那就让生命掷地有声。

  05

  这场浩瀚的百年时空,源起1923年的北平清华园。

  国学天才吴岭澜,尚在学业抉择中踟蹰。

  他深信实业兴国,文不如理,咬牙硬啃物理课本,红榜一出,依旧不列。

  他在困惑中迷失,十年苦读,竟不知为何求学。

  直到有天,他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

  “……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

  在泰戈尔身旁,立着当下中国最卓越的一行人。

  他们的笃定从容,也让吴岭澜终于顿悟,与其苦苦执拗,不如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他生来要与文字为伴。

  那天过后,吴岭澜潜心文学,在书卷中寻求救国之道,终成一代名儒。

  心之所向,引领他找到生命的意义。

  如果国家还需要读书人,那么他定万死不辞。

  在1938年的昆明大地,吴岭澜将顿悟化作片片深情,言传身教。

  山谷外敌机轰鸣,山洞里吟哦授业,那一刻,他心里的呐喊呼之欲出。

  文化不灭,国就不亡!

  06

  百年光阴,在光影中倏然而逝。

  影片最后,厌倦职场尔虞我诈的张果果,终于肯低头看看自己的心。

  万物皆有因果,善恶终有回报。

  人心在岁月中历经百转,终铸成民族的猎猎风骨。

  片尾七分钟,一些电影中一闪而过的大师人物被逐一放大。

  梅贻琦、梁启超、梁思成、林徽因、王国维、冯友兰、钱穆、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邓稼先……

  他们犹如散落在时代里的明珠,满腹经纶,心系家国,于危难里奔走,让一个民族从蒙昧中苏醒,睁开眼睛看世界。

  青春本该是这个样子,真实勇敢,一往情深。

  山高水险,不惧。

  如真如梦,不悔。

  一场电影,百年浮沉。

  许是这跌宕起伏的四段人生,让人深陷生命的思索。

  我们是谁?

  我们从何而来,又将魂归何处?

  当国家有了根基,个人就不再孤立。

  回首来路,那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他们在各自的年月里绽放,相互交织,于千朝万代中汇聚,流淌成一条蜿蜒的民族血脉。

  而荧幕之外的你我,也终将汇入历史的洪流,走向属于自己的岁月深处。

  时光易逝,唯青春不老,真心不老,时代平稳的钟声不老。

  我们这代人注定一生匆忙,时间被切分成无数的碎片,却没空聆听自己的心。

  可前路静静等在那里。

  浮躁背后,有质朴的光华。

  影片结尾的念白中,再次问起开篇的问题:

  如果提前了解了将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还有没有勇气前来?

  四代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这条路是人生的起点,亦是生命的归途。

    《无问东西》影片观后感

  我觉得电影挺感人,我觉得看电影不能死抓住里面的一些细节不放,极力追求完美,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我也不能说《无问东西》好还是不好,但是我认为它阐述的道理是正确的,它表达的态度是正确的,整部电影我能看出它所要表达的东西,那就足够了。

  《无问西东》整部电影里它的时间线是先从“果”开始阐述它的一个主题然后,不断地往前梳理过程与细节,可能有很多人还不太习惯这一剪辑手法,它有点像《东方列车谋杀案》的剪辑方法,以已存在的故事线作为主片,以日常的剧情来弥补细节提供线索,推倒或者说联系故事的起因是由什么发生的;当这些故事线都梳理好之后,然后以扦插的形式把这一系列故事连成了一条线,然后观众就会顿然大悟“喔!原来它是要讲这一道理呀”(原来清华教授疏通了一位学生心里障碍,这位学生后来去西南大学支教开导了自己的学生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学生以善意救了贫困生,贫困生继承了这份善意坚持追随心中最爱的人,贫困生告诫他的朋友要做个“真实的人”,后来这位朋友便勇敢地救助了受困与冰寒地冻的一夫妻)可见而知,这一系列的故事线都以发自内心的勇敢与真诚来描述,并没有跑题。整个故事也并不是没联系的,每天故事线里都带了一点线索是可以联系起来的,它们每条故事阐述的意义和方向都是一样的。

  它没有故事线吗?它有一条时间线,从[现代]人性打压,以利益为首要条件的“现代问题”开始>[民国初年]人们一味打击老蒋的愤青,一封信就被诬蔑成婊子一边倒的历史时代>[抗战时期]文艺青年、大部分高校青年志愿参军也有不少富二代加入行列,有多少是家里不让去的>[建国初期]学生盲目地毫无目的地选择学习,有种有什么就学什么,多学点,学多点,盲目的学习思想。它没有逻辑吗?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逻辑的,竖中心论点“勇敢,真诚”,按时间顺序的倒序形式,以环扣式结构链接三个故事线“三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三个不同的事件”然后再以三个故事阐述一个道理,得出结论,前后照应阐述一个结果“我们要勇于做出心中的自己 真实”作为感官上的评价嘛,场景选景的很好还挺有年代特点还有当地特色的,音乐做得很美妙插曲衔接的还挺好的,特效化妆做的还挺到位的感觉这些年以来看过的中国片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面部特效妆还有着装细节上还挺注意的,个人演技嘛我就不做过多评价了

  说实话我觉得对于我们这种有年代的人还是挺值得一看的,毕竟经历过三路奶粉呀上司为了利益最大化把你安排进什么不知情的活动套路你呀高考成绩出来不知道怎么择校呀等等XX问题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问题我觉得看一看还是挺有意思的,仅个人意见

    《无问东西》观后感优秀

  求实 1923

  “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清华大学的吴岭澜因为物理不及格,默默退出人群。梅贻琦约谈,同学宽慰吴岭澜,他表现得淡淡的。他渐渐缺席话剧社的排练。泰戈尔访问清华发表“对自己的真诚”的演讲,同学们把他推到前面。看着台上低调而耀眼的人们,他忽然明白,原来那些大人物也在自我思考“什么才是真实”这样的小问题。

  自从梅贻琦向他提出“真实”这个命题,他一直在思考,无果。不过更令他耿耿于怀的是,他为自己不能参透这个命题而不断思考感到羞愧。当他不再羞愧,直面自己,他便获得了真实。“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多年后,吴岭澜成为清华大学文学教授,向沈光耀传达了这个感悟。

  奉献 1938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在航校学习,面对同学的质疑与嘲笑,他总是沉默。他经常独自开飞机去给饱受战乱折磨的孩子们空投补给。为数不多的补给,从餐桌上省下来的饼干、包子、罐头,妈妈留下的不多的冰糖莲子汤配料等。

  来自大户人家的沈光耀家教甚好,人品学识一流。虽家训严谨,父母却非不开明之人。肯任由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希望他汲汲于名利,为金钱荣耀所困。更不希望他尚未清楚人生所求,便草草因为当兵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我不希望你去追求什么光宗耀祖,这些祖宗已经追求到了。我只希望你能细细想清楚你的一生要如何去度过;我希望你能找到一个一生挚爱的人,能尝到儿孙之乐。这些都是为你,不是为我。”

  沈光耀于迷茫中选择听妈妈的话。而当敌机轰炸,身边的人不断出现伤亡,他想清楚了自己的一生要如何度过。从军,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出于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正义与同情。

  活着 1962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60年是独特敏感的年代,是转折性的年代。此时的人们仿佛进入群像化时代,人们不再谈论自我思索,不再谈论个人梦想与追求。

  60年代是独立思想被扼杀的年代,是荒谬的时代,苦难的时代。

  60年代,是个体泯灭的时代,有追求的年轻人如李想,追求的更多是荣耀,是时代希望个人所作出的奉献。

  李想们为了追求奉献而追求着。他们不惜牺牲或损坏个人或身边个体的利益,也要去追求远大的无上的荣光。这种为善的初衷与为恶的举动,直接造就那个时代的混乱。

  这是一个放弃了个体的时代,所以这部分内容所展现的人物都是孤独的。如果说自我求索的人看起来总是有些冷漠,这个环节的人们是缺乏自我求索的冷漠与麻木。

  所有人都是时代的弃儿。王敏佳、许伯常、刘淑芬都是。王敏佳被诬陷,人群被煽动,王敏佳直接被“打死”在大学的操场,人群散去。刘淑芬目睹这一切,心如死灰,跳井自杀。陈鹏独自将王“埋葬”在校园的山坡上。这一切就是这样看似平淡无奇的发生着。这种平常令人惊悚。他们本不是沉默的人,却因无法融入时代的洪流,或者说他们也曾试图融入洪流,却被时代孤立不得不沉默生活。

  坚持 今日

  “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习惯了职场的尔虞我诈,侵犯与被侵犯都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习惯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习惯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新派处事标准,再来看张果果,仿佛他是个古人,是理想主义的存在。想要追求精神的自我独立进而独立思考太难了,想要直面自己的内心进而发现自身真实渴求太难了,想要坚守礼序伦常坚守自己本性太难了。

  所以无论在哪个时代,青春总有美好与困惑,身在当代的我们,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也有职场斗争,也有职业失意,也有道德困境,往往在这种时候,我们还是要提醒自己,张震讲的这段话: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

  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By高懿喆

    909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