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的作文:赞美无效是因为不是由心而发

洪华 1172分享

  编者按:当得到别人的赞美的时候我们是开心的,但是我们也不喜欢无理由的赞美,这些赞美是毫无意义的。

  赞美无效,是因为不是由心而发

  傍晚,我们在忙碌着做饭,儿子在电视柜前用橡皮泥捏小恐龙。

  刚开始的时候,他兴致高涨,注意力集中,但是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他不开心的哼唧,又过了一会儿,他手里拿着小恐龙跑到厨房:“我捏不好!”

  “你捏得很好啊!” 娃爸一边翻着锅里的菜,一边瞟了一眼儿子手中的小恐龙。

  “我捏不好!” 儿子急了,已经带上了哭腔。

  我放下手中的东西,走到儿子身边,看他手里的橡皮泥,一团绿色的橡皮泥上面贴着黄色的斑点,的确是看不出恐龙的样子。

  “哦,你有点挫败是吧?本来你是想捏一个很像样的恐龙出来,但发现没有做到。” 我说道。

  “嗯!我捏不好!” 被关注到情绪的儿子,平静了不少。

  “爸爸,你能陪我捏一个吗?” 儿子向爸爸提出了请求。

  娃爸已经意识到了刚才对儿子的敷衍,过了一会儿,他陪儿子一起捏了一只小恐龙:草绿色的身体,黑黑的眼睛,鲜黄的斑点,红色的骨质板和尾刺……儿子特别喜欢,睡觉都拿着。

  在做恐龙的过程中,娃爸一边在捏,一边在给儿子讲解。儿子平静而开心,相比刚才 “你捏的很好啊” 的敷衍性赞美,要好得多。

  比起我们的父母来,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更有意识地去避免对孩子的否定和打击,转而去鼓励和夸赞。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鼓励和夸赞都见效,尤其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很多 “你很棒!” “你做的太好了” 会失效,对孩子能起到的鼓励作用越来越微弱,甚至还会引发孩子的反感。

  其实,原因常常出在了我们的言不由衷上。

  就像娃爸最开始的回应,当时忙碌中的他,显然是没有认真去看孩子手中的恐龙的,同时又不愿意孩子出现负面情绪。

  这种情况下 “你捏得很好啊” 其实传递的不是鼓励和支持,而是推开和敷衍……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情感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

  联结,永远是给出的支持能够生效的前提。联结,如同光,时空不能阻隔,却又可能被一叶所障。

  就像娃爸,敷衍孩子时,父子在咫尺,却因没有联结,而使得赞美之词难以生效;而当愿意看到孩子时,那个当下的陪伴成了对孩子最大的滋养。

  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颗愿意为对方停下来去看到对方的心。

  想起有一阵子,儿子特别喜欢画公交车,但是每次他画完车体后,都会让我帮他画车轮:“妈妈,我画不圆!”

  最开始的时候,我鼓励他自己画:“没有关系啊,你试试”、“不用画很圆也可以啊!” “妈妈画一个,你画一个这么样?”

  当时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我就是不想让他遇到困难就退缩,……

  但后来,我慢慢地放下了这些担心,陪着他一起画画玩,他画车体,我补车轮。很快,我俩合作的公交车就画了厚厚的一大本。

  后来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他不再找我画车轮了,而是一个人开始完成整幅画,现在他不但自己画公交车的车轮,还画火车车轮,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车轮行云流水般在他的笔下流淌。

  有时候是在本子上,有时候是在小黑板上,总之,那份自信和自如,再也没有了“妈妈,我画不圆” 的犹豫和退缩。

  我也更加明白了,哪有那么容易放弃的孩子呀?每一个生命,都想成长为很好的自己,只是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积极前进,但有时也会软弱退缩。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这个机会,相信他的最终目的不是退缩。

  在他暂时停顿,甚至身探谷底时,我们愿意接纳他的低沉,并相信,那是为接下来纵身跃起的准备姿态。

  那么我们的言谈话语中,我们的一举一动中,我们的每个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都会不一样。

  就像我后来陪儿子画画,我已经看不到他画不出车轮的退缩,而是欣赏他能画出的车体,并与他一起开心地沉浸在画画的过程之中。

  这本身就是在传达一种接纳和允许了。

  被真正允许接纳和信任的孩子,他会更敢于面对自己的脆弱——我不需要掩饰什么,我不会因为表现出脆弱而遭到父母否定和嘲笑,因此,我不需要穿上厚厚的盔甲,总是透支自己而只为表面上的盛气凌人。

  被真正允许和接纳的孩子,也更能够运用自己的直觉,因为他不用因担心嘲笑或者否定而篡改信息,进而达到先欺骗自己再遮别人眼目的状态。

  敷衍的赞美,不是真正的允许和接纳,它只是试图通过某个方法,让孩子不要表现出某个样子;

  敷衍的赞美也不是真正的支持,因为它看不到孩子真正的情感需求,只是我希望如何?

  所以,如果我们经常赞美孩子,却又收效甚微的话,最应该问一问自己的发心是什么?也许,那一刻我们会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作者:李玲

  公众号:李玲心灵写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4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