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情的文章:妈妈我吃的不是盒饭

洪华 1172分享

  编者按:小孩子一般都喜欢新鲜感,他们有时候不是因为喜欢才去做,而是好奇,对这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

  妈妈我吃的不是盒饭

  带儿子去武昌,临行前一天,爷爷特意嘱咐娃爸去为小孙子买了很多北京老字号的小吃,将行李包塞得满满的。

  上了火车,正巧是晚饭的时间,娃爸开始搭配各种小吃,想让儿子一饱口福。

  这个时候,传来了盒饭的叫卖声,火车的工作人员推着餐车路过了我们的位置。

  “我要吃盒饭!” 儿子喊道。

  “不要不要,我们带了好多好吃的呢!” 娃爸说道。

  “不行,我就想吃盒饭!” 儿子争取道。

  “我们带的这些东西可比盒饭好吃。” 爸爸说道。

  “是呀,我们得吃掉啊,要不然到了武昌可拿不动。” 我也试图说服儿子。

  看着渐渐走远的餐车,儿子着急了。他坚定地表示他就是想吃盒饭。

  我同意给他买一盒,娃爸一边磨叨着 “火车上的饭可不好吃”,一边去给儿子买了盒饭。

  盒饭的味道确实不怎么样,但这顿晚餐,却是儿子好久以来吃得最香的一餐,还一边吃着,一边满足地对着我笑,最终连一粒米都没有剩。

  好像西红柿炒鸡蛋和胡萝卜土豆丁,是从未吃过的人间美味。

  之后,他一个人从梯子上爬到了中铺,很开心地玩起了玩具……

  看着儿子,我明白了,他爱的不仅仅是这味道一般的盒饭,而是盒饭放在小餐车里的感觉,以及在火车里吃一顿从火车里买的饭的感觉。

  即便它实际的味道在成年人看来真不怎么样,但因为有了这特殊的场景激发的感觉,这盒饭便美味无比了。

  我们对一件事物的感受,并非来自事物本身,而是与之相关的人,相关的事。在愉悦的情景下,很普通的事物,也会变得妙不可言。

  也许,对儿子来讲,这一盒快餐的味道,会沉淀在记忆中,在几十年后想起,依然觉得是最无比的美味吧!

  很庆幸,在那个当下,我没有坚持 “我们带的东西比米饭更好吃” 的主张,而是去满足了他这个愿望。

  △

  人生路漫漫,当我们走过童年的简单,少年的天真,开始渐渐独立面对人生道路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能总是阳光和鲜花。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荆棘和泥泞,而这积淀在记忆中的美好的点点滴滴,会如同一盏盏灯火,照亮暗夜。

  而即便我们身处顺境,这些快乐的点滴,也将成为督促我们不断前进的人生动力。

  可是,作为成年人,我们又会常常忘了这些的重要性,我们常常会不由得去用我们认为的道理,剥夺孩子的快乐体验。

  比如我和娃爸,就差一点就用我们认为的道理,剥夺了孩子的快乐体验。

  另外,我们也会时不时地想起 “不能溺爱” 孩子的警训,于是变得不敢去满足孩子的快乐。

  事实上,溺爱和真正的爱,向来不是一回事。

  溺爱,看似是在满足孩子,但实际上孩子真正的需求根本没有被满足,大人只是在满足自己认为孩子需要的,因此,给予孩子很多,但孩子的内心依然是匮乏的。

  长此以往,孩子也被扰乱得不知道要什么了,于是,他们便不断地提出各种需求,来补偿内心的匮乏。如此,便进入了溺爱的互动中了。

  真正的爱,是我给你的正好是你渴望的。这爱便不会成为负累,也不会成为要挟。

  △

  其实,孩子要的常常并不多,甚至没有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多。

  拿我们遇到的这件事情来说,从经济上,一盒盒饭20元,但那一旅行包的老字号小吃却花将近二百元;

  从体力上,火车上买盒饭,要比大包小包拎上火车轻松得多……无论怎么比较,孩子想要的,都没有超过我们认为他需要的。

  而恰恰是他需要的,才能带给他真正的满足、快乐,才能真正培养出内心的富足感——那是一种伴随着愿望达成而由心而发的一种喜悦感,它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种认识——我配得到我真心喜欢的,我也能得到我真心喜欢的。

  这便是一种心想事成和好运气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了。

  即使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这种可以找寻到以及相信可以得到的信念,也会支撑起他的信心和动力。

  有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妈妈,根本不是我给了孩子什么,而是我渐渐地明白,我不要去破坏什么;

  不是说我付出了多少,而是越来越明白,我什么样的付出,才能滋养到这颗幼小而生机勃勃的心灵。

  且走且珍惜,且走且成长……

  作者:李玲

  公众号:李玲心灵写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4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