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文章:妈妈请不要吻我

洪华 1172分享

  编者按:小孩子不懂事的时候是最可爱的,很多妈妈也喜欢在这个时候亲吻孩子,不过在孩子认真的时候,可不要去亲他哦。

  妈妈请不要吻我

  他的左手,捏着一粒小小的金黄色的麦粒米,用右手的指甲轻轻地将麦粒米的表皮剥去,指肚和指甲,因为用力,而呈现出深红色。

  他将剥好的米粒,郑重地放到盘子里摆好,再去拿另一颗。

  有些米粒表皮裹得紧,剥好久也剥不开,他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又换回来,嘴巴里发出 “嘶嘶” 的吞咽口水的声音,二十分钟过去了,他依然在小心翼翼地剥这米粒。

  灯光将他小小的身影投在墙壁上,犹如一幅剪影画。

  看着他嘟嘟的小脸,我几次都忍不住想去摸一摸,亲一亲,但最终还是忍住了……我站在他的身后,欣赏着,分享着他此时的安静。

  儿子做事情的专注能力,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

  记得他刚上幼儿园的一个月,老师约我反馈儿子的情况时,很欣喜地告诉我,儿子的做事情的专注度特别好,对一样事物的兴趣能很持久,

  一样东西,他总是能玩出花样,比如滑滑梯,他尝试着坐着滑,趴着滑,倒着滑;

  对积木,也能有各种玩法,那种木质的圆柱积木,能搭到比自己还高,然后一边从9就到1倒数着数,一边说点火发射,一边很开心地推倒。

  我听了自然很开心,毕竟,专注能力对他日后的学习,创造力的激发,都是很关键的。

  △

  不过,我虽然重视他的专注力,但却谈不上培养。只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比较少地去打扰他而已。

  作为孩子,对专注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当他们看一件摇摆的物品时,当他们去用心地捡起一个小纸屑时,当他们拿着某个玩具不停摆弄时,均是在发展专注的品质。

  这些行为并非无趣无聊的重复,而是很精密的内部工作。伴随着感受、思维、调整、价值感的建立…… 而这均是专注力发展所必须的品质。

  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自我培养的欲求,家长要做的就是支持配合少破坏。

  记得我儿子在两三个月的时候,对自己的小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停地放到嘴里品尝,一边吃一边还发出很愉悦的响声,但是由于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手的动作,又尖又薄的指甲经常划破脸部娇嫩的皮肤。

  有一次,还将鼻翼抠下了一大块皮。邻居的阿姨建议我们给他戴上小手套,或者是把手捆到袖子中。

  但是,我观察着儿子吃拳头时那陶醉满足的样子,怎么都不忍心这么做。

  对这个不会爬不会走的小人儿来讲,这是他好大的乐趣呢,应该让他得到满足呀。

  于是,只是给儿子勤剪指甲,并没有按照邻居说的去做。

  现在想来,特别庆幸没有把儿子的小手包起来,这是他最早探索世界的开始呀,同时,也是他在感受持续地体验一件事情的感觉。

  后来,儿子又开始发展出舔舌头的本领,粉粉嫩嫩的舌头,一会儿伸出来,一会儿吞回去,我们也很尊重和欣赏他又发展出了探索世界的本事。

  到了六七个月的时候,他对家里的一切越来越感兴趣,被抱在怀里的时候就到处指着发问。

  一遍,两遍…… 十遍…… 一百遍…… 一千遍…… 家里的几样东西,儿子每天都要 “清点” 好几十遍。他小手一指,发出一声 “嗯”,我们都会耐心地告诉告诉他。

  我知道,这是孩子从心底发出的对周围世界的热望,父母耐心的回馈,会让他与他所认识的事物,建立起愉悦的内心体验,他会更带着更积极的情感去认识事物和理解事物。

  后来,从家里发展到外面,一个小树杈,一块小石块,都是他发问的对象。

  儿子对转动的空调机尤其感兴趣,每次都要停下来看好久,一边看,一边不停地指着问,我们就一遍遍地告诉他 “哦,那是空调”、“是转动的空调”、“是用来降低温度的空调”……

  这些话在那个时候,他未必都听得懂,但我们依然以认真的态度回应他的每个发问,从儿子的眼神从最初懵懂,到后来越来越清晰,我们能看出,他的确在调动自己的能量,去经历认识事物的过程。

  孩子认识世界,与成人有很多的不同,如果用我们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行为,很可能会让孩子错失很多认识事物的机会,同时破坏了他们本然就具有的对事物的专注。

  △

  不仅如此,我们有时候,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作为家长,真需要克制住自己对孩子的爱意。

  就像我前面说的,当我看到孩子专注的小样时,很想亲一亲,摸一摸,但是,这时候还是要管住自己的。

  蒙台梭利认为,在孩子游戏时,去拉他的小手或者去亲吻他,或者让他吃饭睡觉,都是会干扰他在工作时特有的心理进程,次数多了,可能会彻底毁灭孩子最初的心理模式。

  蒙台梭利做了形象的比喻:“就像海水冲上沙滩,并卷走了用泥沙堆成的那个城堡一样,在沙滩上堆沙雕的人必须再三重新开始。”

  △

  有些时候,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们还必须放下成人的批判心,尊重孩子安在当下的选择。

  我记得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决定带他到游乐园去玩玩。

  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出行,可不是件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从一早晨起来,就准备水、辅食、水果、尿布裤……

  娃爸则和我轮流倒班边照看孩子边做早餐,总算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拿好包准备出发了。

  却看到儿子站在厨房玩两个废弃很久的暖水瓶,只见他把木塞拔下来按上去,一会儿又彼此换一下位置,观察一下继续,玩到开心的时候,还会兴奋地叫,仰起小脸笑着与我们分享一下他的喜悦。

  “该出发了,时间不早了!” 老公催促。

  “要不,再让他玩会儿,你看他这么投入,大脑一定在飞速运转呢!”

  时间过去五分钟、十分钟,他还在玩,我和老公站在边上等着。老公先是提着包等,后来干脆放下包等,再后来,干脆搬了小凳坐下来等。

  我则悄悄走开,打开电脑处理起一些工作来。

  就这样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在我们的等待中,出行计划彻底泡汤。但是我们谁也没有怨言,谁又能说这不值得呢?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惊喜、探索,收获了集中注意力作一件事情的过瘾,收获了被尊重的感觉……

  后来屡屡提起这件 “暖水瓶比游乐园好玩” 的事情,我心里都有微微的自豪呢,为孩子的耐心,也为我们为人父母的耐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越来越相信,孩子将心力投注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上,是一种生命的本然,被尊重和支持之后,就形成了专注力,家长要做的只是发现并尊重这种规律而已。

  作者:李玲

  公众号:李玲心灵写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4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