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我们都是读“书”人

映卿 1172分享

  编者按:本文的作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读“书”人,应当将心灵融入“有字”与“无字”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我们都是读“书”人》。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言:“如果天堂存在的话,那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人立于世,世界就是一本大书。诚如材料中作家所言,人生三本大书是为“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但是我认为,这三者并非并列。作为新时代的读“书”人,应当将心灵融入“有字”与“无字”中。

  有字之书,是文化积累的传承。中国古代造纸术与印刷术并存,为后世留下了不竭的典籍资源。步入现代社会,网络媒介下的书应运而生。无论是平板上的电子书,还是电脑中的进制码,它们都可以被视为有“字”,因为这是一种记载,暂时无人关心。

  无字之书,是文化的拓展和领悟。社会以其复杂性裹挟着人们,而人们确也从中学到了处世之法。除社会外,无字之书仍包举宇内。诚如经历、经验与教训,带给我们学识、认知、涵养、想象、精神甚至万物法则。它们来自自身感悟,具有无字之书的一切意义与特征——但我要说,仍然不够,因为它们不具有心灵的尺度。在人的心灵介入之前,这一切是存在;只有介入后,才称得上真正意义。

  心灵之书凌驾于有字与无字之上,是我们这代读书人理应的追求,而不融入心灵这一必要条件,有字之书将成为谬误,无字之书将成为偏倚的社会价值。当下中国,人均受教育程度逐年上升,但社会期望看到的和谐景象却迟迟未现。地铁藏书热从欧洲席卷至中国,而北上广的各地铁站、车厢中尽是随意丢弃的书本——这难道不是对有字之书的践踏吗?资深的大学教授对否定其意见的老人大打出手,社会戾气日益显现,这难道不是无字之书的遗憾吗?缺少了心灵之书的“阅读”,一切其他方式都显得徒劳。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心灵的必要辅助不见踪影,和谐的社会氛围被急躁打破,总之,人民戴着“读书人”的帽子,却蜕化为无知的受众,那么文化的灭亡就在劫难逃。

  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于将心灵之书读透,将其融入有字与无字的系统中。关键更在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敢与家国情怀。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毫无争议的读书人。而读书的过程,是把握好心灵的途径。我们势必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然后用心去悦纳它,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是用心读书的人。读得最完美的,一定要是“心灵”这本大书。张载的名句可以作为训诫: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愿意一读终生。

作者:左手写诗右手为文

  公众号:左手写诗右手为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8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