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八种布局方式 议论文的实用写法

洋洋 1172分享

  一、关键词式

  一篇文章总会有几个关键词,用一系列关键词串联文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有篇优秀作文《致老陈的一封信》,开篇表明“我在微博上看到了您和您女儿的事情,内心有一点儿感触,就给您写了这封信,给您一些建议”“有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亲人,就离开了。这当然就需要我们珍重生命,遵守规则”,然后用三个关键词领起三部分内容:

  A.守规致远;

  B.惜生安定;

  C.听劝明智。

  第一部分归结到“只有遵守规则,车亦安全,人亦安全,家亦安全”,后两部分分别劝导老陈“相信身为家长的您,肯定比我更懂得这些道理”以及“应多听家人的一些建议,接受他们正确的看法和观点”——别致的结构安排及较为透彻的说理获得了阅卷教师的一致称赞。

  以“关键词”谋篇布局,既适用于写作记叙文,也适用于写作议论文。写议论文时,重在掌握“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文章中心论点中的核心词语。对核心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恰当地提取关键词。

  二、条件式

  条件式即以若干简洁的条件句将题意拓展开来,形成分论点以构成全篇轮廓。比如有篇满分作文《拒绝平庸》,作者写哲学家萨特的一位朋友出车祸之后却高兴异常,文章以“车祸”故事开头,突出“连车祸都被当成了拒绝平庸的一种文化”,“起”得不同凡响。作者的观点新颖独到:拒绝平庸,其实质还是建立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并勇敢地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然后文章进入主体部分,作者把自己的看法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A.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格;

  B.精神的独特性和独创性,是其能够拒绝平庸的根源所在;

  C.拒绝平庸还在于在独立精神的指引下,勇于追求新的道路。

  每一层分别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有理有据地进行了精彩有力的阐发。全文先破后立,结构严谨,语言表达准确凝练,是一篇眼观现实、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在“条件式”结构中,中心论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比如要论证“人,应当诗意地生活”,就可采用条件分析法——先思考“诗意地生活应具备哪些条件”,然后得出下列分论点:①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②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③还要让自然抚慰浮躁的心灵。

  三、歌词诗句式

  歌词诗句式指的是将若干概括力强的歌词或诗句,作为框架支撑起整篇文章。比如2015年北京卷有篇满分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写的是考生对家乡的“莲”的热爱。作者一边抒写自己与莲的关系、感情,一边依次引用名诗名句,对文章感情起到了恰到好处的渲染作用。“莲”是历代文人雅士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引用相关名句加以烘托,可增加文章的古典意蕴。在“我的故乡在江南,那是一个莲的乐园,那里的人对莲的热爱早已深入灵魂”一语统领下,分写的内容都以诗句发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如此处理,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晰,而且构思新巧、意蕴丰富,容易获得阅卷教师的好评。

  除了引述歌词、诗句外,俗语、名人名言等也可用。比如文章《保持长跑的姿态》,以“张静初算得上是一个以‘长跑姿态’进入人生跑道的人”为切入口,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来写——“‘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不能奢望一步到位跑到终点”“‘板凳要坐十年冷。’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要学会等待,在等待中迎来属于你自己的壮丽日出”“‘赢到最后才叫赢。’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要学会坚持。坚持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朝着既定的目标永不放弃”。简明醒目,颇见作者匠心。

  四、横向式

  横向式的特点是:文章主体部分各个段落的首句,在同一层面上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构成横向的并列关系。这种方式实用性强,便于操作。如作文《为“大国工匠”点赞》,主体部分从三个层面加以论述:

  A.为“大国工匠”点赞,因为他们具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良品德;

  B.为“大国工匠”点赞,因为他们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伟大精神;

  C.为“大国工匠”点赞,因为他们都有一手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活。

  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有条不紊,既阐释、论证了中心论点“‘大国工匠’是当代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甚至是奇迹,我要为他们点赞”,又与文题紧密呼应。

  五、纵向式

  纵向式的特点在于:按照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表现中心,构成纵向的层进关系。2015年江苏卷满分作文《智慧三境》,主体部分列出了如下三个层次:

  A.第一境便是这山,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

  B.因此,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比海还宽广的只有天,所以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仅只是比海宽广。

  该考生从佛家的人生三重境界入手,类比推导出智慧的三境界。娴熟运用比拟手法,具象地演绎出三境界的内涵与特征:山,经验累积,不能变通;海,水无常形,融会贯通;天,笼罩万物,无形无象。文章结构简单,乍一看,山、海、天机械排列,并无特别之处,其实步步推进,由小智到大智,由否定走向肯定。作者要肯定的是大智慧,这种智慧已到达“道”的地步,拥有这种智慧的人开宗立派,化育万物,这吻合了“智慧”的基本特质。

  运用“纵向式”,既可深入挖掘客观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依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加以审视。比如有篇优秀作文《总有一种期待》,作者以时间为序,展示自己“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多,对诗词的认识渐次深入”;由“六岁·期待”到“十二岁·期待”再到“十八岁·期待”,“期待”的内涵愈加丰富。如此处理,如层层剥笋,一方面有效凸显了“总有”这一题眼,另一方面使得文章结构精巧,思路明晰。

  六、倾诉式

  倾诉式适用于有叙事、抒情的议论文。根据题目限制和表达需要,选取特定的对象进行倾诉,往往可以感动人心。比如作文《怀想天空》就很有代表性。文章深入剖析“民族魂”鲁迅的“天空”,所写材料分别由深情的呼告句领起:

  A.先生,你的天空充满热血,让人向往;

  B.先生,你的天空充满愤慨,让人深思;

  C.先生,你的天空充满爱国的热情,让人仰望,让人敬畏。

  由“充满热血”到“充满愤慨”再到“充满爱国的热情”,作者步步紧逼,激情洋溢,由此我们对鲁迅“天空”的理解渐趋深入,对其精神与思想的把握更为精确。读者从作者的倾诉中,不仅能看到那位瘦弱的老人执着前行的背影,还可看到苍茫天地间一道挺立不倒的脊梁对后来者的深远影响。

  既然是“倾诉”,就得学会“设境”——在某种情景中触发情绪。考场上,要让自己在想象的特定的情景中触发情绪,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抒情作文,力求收到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

  七、蒙太奇式

  蒙太奇式即由多个有内在联系的画面或场景直接组合构成一篇作文。这种方式操作简便,运用比较广泛。比如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独辟蹊径地将60年前后对比鲜明的三组画面组合在一起。其具体结构如下:

  A.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

  B.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

  C.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

  在各组画面之间,作者用简短的议论过渡与点睛。整篇文章大胆地跨越时空限制,将欧亚两大战场集于一处,给阅卷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蒙太奇”本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引申到电影艺术,是指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组合”或“系列”的一种技巧。写作时采用这种方法写作的方式叫蒙太奇手法。有些作文材料未必新鲜,但聪明的作者借助蒙太奇手法,通过镜头组接、画面切换,再合理地配以话外音等,就能使文章平中显奇,展示出丰富的内涵。

  八、反复式

  反复式是指体现作者重要观点或深挚情感的语句在关键位置反复出现,以显示行文脉络,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效。比如作文《嘘,轻点!》,从标题至正文,“嘘,轻点!”一语重复七次,如多重奏反复咏叹,这是作者温情脉脉的提示,也是思想和情感最好的表达。文章以此为主线,将现象与事理融为一体,有效论证了中心论点。

  以“反复式”布局,前提条件是寻找到一个“聚焦点”(往往是最能激发情感的那一“点”)。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或者是一片风景……这个“点”当然是在题目所限定的范围内找到的,它既是题意的最好体现,又是情感的最好浓缩。“聚焦点”有时是“心痛的感觉”,因为我们情感中最能留下痕迹的就是“创伤记忆”。另外,“痛”与“爱”是紧密相连的,在寻找“聚焦点”时可从“痛”与“爱”两方面着眼,在自我的生命中追寻最珍贵的情感。

    35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