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教程:珠心算“功臣”—陈子镜

崔莹莹 1172分享

  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如今,它风行全国、远播海外,现在已经使人们对它不再陌生了,可是在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很多人为了让珠心算发扬光大可是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哦,一起来看一下吧。

  1980年,亦即济南首届全国珠算技术大赛的前一年。为了来年赛场夺魁,这一年中,全国各地各路珠算英豪纷纷集结于地市、省府,秣马砺兵,强化训练。各个训练场地,青年选手,英姿勃发,士气高涨;领队教练,出手凌厉 ,各展奇才…。此时的中珠协《工作简报》,不失时机地将各地练兵盛况通报全国,一期、一期…不啻一通一通的助威战鼓。

  就在这一年中,在黄河三门峡北岸一个叫做平陆的山区小县里,有一个为珠界目光、中珠协《工作简报》所忽略的“珠算小班儿”,正悄悄地进行着特殊训练。在表面看来,这是一个平淡得像晚清私塾、像乡村儿戏般的“小班儿”。它,只有几名业余小学生,“小”得让人不屑一顾;它,“学堂”是教师自家的一间小土屋儿,“土”得几乎掉渣儿。土屋儿的火炕、窗台、炕沿上拥挤着十岁左右的小娃娃们;土墙上悬挂着教学大算盘,“教练”是一位年近花甲、貌似老农的老师……

  当时有谁晓得,这个“小班儿”的老教练正在用他的“秘密武器”培训着中国第一批儿童珠算小选手?又有谁晓得,这个“小班儿”的娃娃们,就是以后掀起波澜壮阔新珠潮的弄潮儿?而这个“秘密武器”,就是一、二十年后被中国和世界称作“儿童启智的金钥匙”——珠心算!

  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如今,它风行全国、远播海外,早已经使人们对它不再陌生。但是,它经历了上个世纪70年代的在“三算结合”中孕育;经历了80年代初的生成运用、80年代中的全国推广和80年代后的规模发展;它从90年代的飞跃提高,使中国珠算超过世界最高水平;到进入21世纪,珠算升华成珠心算科学,获得世界范围的普遍认识,成为中国珠算划时代的转折,被世人称作“开发人类大脑潜能的新科学”。珠心算,是在中国珠算界人士多年“接力”式研究和实验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当人们回首珠心算发展过程时,都会闪回那振奋人心的一幕一幕:山西十岁小选手的屡屡珠擂夺魁;央视《神州风采》那珠心算表演的惊人风采;在大洋彼岸纽约进行珠心算表演的中国浙江少年引起全美的轰动;解放军小选手的珠心算以300秒计算7200个数码的速度,创下24个数码/秒——这一用现代生理学尚解释不了的神速现象;世珠联组织的第一届珠心算比赛,中国队黑龙江儿童选手获世界冠军;另一名6岁的黑龙江娃娃,120道乘算题算完,只用了2分5秒!……一幕幕场景,令人振奋,难以忘怀。但是,历史更难以忘怀的还有当年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有当年那山西黄河北岸小土屋儿里“珠算小班儿”;尤其忘不了那第一次将珠心算演示在首届全国珠算比赛大会上的山西小娃娃和老教练……。

  历史再将长镜头拉回——在那“珠算小班儿”特殊训练的一年之后,即1981年9月。当首届全国珠算技术比赛大会召开,全国各路人马汇聚山东济南的日子里。在人欢马叫、强手如林的赛场上,蓦然出现了6个十一、二岁的山西小娃娃!一时人们哗然:这些小娃娃是干什么的?是谁把娃娃们带到赛场?这是全国比赛,可不是儿戏!

  当年,当珠算技术比赛还只在成人选手中进行,当珠算开发儿童智力的特殊功能还鲜为人知,当海内外尚没有人将今天被称作“珠心算”的“脑珠速算”技术用来培训小选手的时候,那些只有半截子人高的6个山西小娃娃的出现怎不特吸人们的眼球?又怎不引起人们的重重疑团呢?

  然而,疑团很快被掌声击散。接下来,更吸人眼球的是这6名只取得大赛观摩资格的小娃娃,在大赛的休息时间向大会作的珠算心算表演。计算加、减、乘、除 ,多行、多位,不见珠动,瞬间数出,竟然准确无误。神了!神了!!人们先是吃惊,后是欣喜,接着就是全场的阵阵掌声。

  神童!真是神童!于是,6个小娃娃的名字:贾迎芳、张淑萍、王军霞、王江霞、令狐惠芳、陈爱珠,像6颗晶亮的小星星,第一次闪亮在中国珠坛。

  接下来,人们又知道:这就是来自三门峡黄河北岸一个叫做平陆的偏僻小县的“小娃娃”。

  再接下来,人们又开始思索、搜寻:“神童”的“师父”是哪路神仙?尊师何许人也?是奇颚广颐?还是仙风道骨?于是,那位于黄河畔结庐、在土屋里“传道”、年且花甲、貌似老农的老师被推到前台。但,他周身找不到一缕“仙风道骨”的“神”气,一副极平常、极平常的样子,平常、憨厚得竟然让人一眼见底。就像他手里那架中国算盘一样,框、珠、梁、档,让人一目了然的简单。但他又和中国算盘一样,平中见奇,拙中见巧,一目了然中含蕴着开拓不尽的博大精深。

  他,就是本文的传主,一个被称作“平凡而又非凡,寻常而又超常”的传奇式人物——陈子镜。

  二

  陈子镜,这位从黄河畔农家走出来的“神童”的老师,平凡得像黄河岸边的黄土地,始终保留着中国农民式的憨厚、谦和。端地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济南大赛只是他的崭露头角,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将满腔心血倾注在少年儿童珠心算教育上。他以耄耋之年华、奋未老之宝刀、倾满腔之热血、持超人之勤奋,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在学习、研究、发展珠心算的道路上。他先后在全国举办珠算珠心算培训班207期,培训师资、学生、选手、幼儿达9600多人。他亲身实践并证明了中国珠算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对少儿的启智功能的神奇和科学。

  他回首“二十五年学与教,二十三省教与学”走过之路,有过:实验于平陆,扎根于运城,立足于太原,起步于杭州,传播于北京,发展于河南,连片于陕西,攻关于桂林,鉴定于长沙,聘约于广州的难忘经历。在贵州、内蒙、兰州、山东、四川、重庆、武汉无不留下他的辛勤脚印…。

  然而进一步采访,使我们了解到陈子镜老师,80多年人生旅途留下的脚印中的更多辛勤、更多闪光……。

  陈子镜,生于1924年3月,山西平陆县张裕村人。抑或历来晋商在山西的影响,这里的人们不仅知道“乔家大院”式的规模经营靠算盘来精算帷幄,即使山村农家孩童,亦在“七十二行,庄稼利长,以农为本,耕读传家”的传统教育中,也对乡中的“铁算盘”、“神算子”产生无比仰慕。

  年9岁,陈子镜始学珠算,竟“一见钟情”兴趣浓厚,“九九”、“商归”,乐此不疲。年13,家贫辍学的陈子镜求知心切,鼓动十几个同村同年小伙伴,每人每月凑铜钱 20文请了一乡间老秀才拜师再读。老秀才原系外乡之人,为躲避战乱孤身一人流落张裕。陈子镜遂离家伴先生伺侯起居,虽有扫榻倒盂之劳,却得早晚请教之幸。先生喜其勤奋笃诚,着意栽培。子镜早晚聆教,自然受益颇多。如先生以古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之教,竟成为陈子镜此后一生能刻苦学习的动力。

  1947年平陆解放 ,陈子镜当上了小学教员。这时他对数学和珠算产生了兴趣。1948年到1949年,他在河南白家岭村教书时,重点研究了“袖里锦”手算法等。此后钻研教学、练习珠算从未间断。真正使他跻身算学,苦研求道进而如鱼得水,还是1958年山西省平陆县人事科知其熟娴珠算,调他到县文教局任总会计之后。

  教育领域摊子大、核算单位多、财务人员多、会计事务多。没学过财会专业的他,精于珠算 ,却懵于帐理。作为总会计,一身重任,半架技能,奈何?!“苦心人,天不负,三千铁甲果吞吴”,他以自身根底加上超人的勤奋,夜以继日,焚膏继晷,苦学财务知识,研究珠算新法,不断地超越自我,终于创造奇迹:1958年他研究帐簿,曾创《多户帐簿一笔清》;1962年他研究《速成珠算》,曾受中央教育部、财政部和《人民日报》的鼓励和支持;1963年国家号召“开门办学”,他应聘到本县的中学、农校,开办短期财会培训班,重点教“速成珠算”。他“久钻便熟,熟则生巧”,掌握和创造了不少速算法和心算、手算方法。他不舍昼夜,不避风雨,不辞劳苦,热诚传授,在当地备受群众欢迎,在省内也渐有名气。

  1979 年中国珠算协会成立。相继,山西省珠协成立。陈子镜被选为山西省珠协理事,开始接触珠算界的专家教授和有识之士。随之,站位渐高,眼光渐远,境界豁开。他有感于速算、巧算培训儿童成才是发展方向,他参考杭州黄继鲁教授1974年主编的“三算”实验课本、1973年郑州杨凌云的“本个加后进”乘法进位律、北京刘后一的《算得快》等,大有启发,思路洞开,渐次取得“单积一口清”的重点突破,编创出“珠脑结合速算法”。接着他得到平陆县城关实验小学支持 ,从小学里招收了一批自愿业余生 ,利用业余时间在他家中教授珠心算。

  陈子镜的珠心算研讨教学和对儿童珠心算教育的实践,一步一步,渐入佳境。大凡成就者,往往学之愈深则求之愈切,陈子镜不为自己眼前之偶得而一叶障目,他渴望求知于更高远的山外之山。终于,天不负人,1980年他获机会随山西代表队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首届珠算技术邀请赛。

  杭州一行,成为陈子镜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1980年10月的杭州全国珠算技术邀请赛,是中珠协成立不久组织的第一次“检阅性”的全国比赛。杭州邀请赛虽然在整体水平上远低于以后的历次大赛,但这毕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珠算比赛,其规模声势,其意义影响,足足使当时的全国珠算界人士欢腾雀跃不已。

  然而,作为大赛的组织者的中珠协领导并不感到轻松:此前,中珠协会长姜明远率团访问过日本。他们看到日本在某些方面比如被称作“暗算”的心算已经超过了我们。而珠算的故乡中国,文化被“大革命”革了那么多年,珠算和其它文化一样被荒芜了。我们的整体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日本,中国必须迎头赶上,重振雄风。 “怎么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切入点在哪里?从哪里突破?”会间会后,组织者在思索,珠界人士上上下下在思索。

  在西湖环湖宾馆的山西代表队住处,经过深思熟虑的陈子镜向山西省代表队领队张玉中和教练王令九提出:“如果将一位数乘以多位数的速算方法引进到珠算中,将会大大提高珠算水平…”。大家认真讨论了他的提法,觉得此路可行。于是一致赞同支持,鼓励他就这样干下去。

  此时,陈子镜如成竹在胸。

  三

  1980年11月,陈子镜由杭州返回山西平陆后,开始正式办班培训少儿速算选手。这就是本文开头介绍的老教练、小娃娃组成的“珠算小班儿”近一年的特殊培训,以及一年后在山东济南全国首届珠算技术大赛的崭露头角的表演场景。

  济南大赛表演现场的一阵阵掌声,给小娃娃们壮了胆、提了气,也给陈子镜吃了定心丸。这次,陈子镜以观摩人员的身份,把自己精心培育的6名小选手偕往济南是要让孩子们经风雨、见世面。而陈子镜则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情况取得和掌握上。他细心地把济南比赛的成绩、题型、组织、评分等相关之要一一掌握到手。他的山东一行,硕果累累。尤其是比赛结束时在大会主席台休息室,孩子们向与会的中国科协书记聂春荣、中珠协领导人华印椿、姜明远、李新、孙克定等做了珠算、心算四则运算专题汇报表演后,得到了上述领导对陈子镜和小选手的赞扬和鼓励,更使得陈子镜信心倍增。

  从济南回到平陆,陈子镜和小选手们又进入了紧张艰苦的训练。

  老师肯下功夫,学生不怕困难。培训班上,小家伙们挤桌子、倚窗台、爬箱盖、傍炕沿、趴炉台,各找地势,一间斗室挤得满满的。过大年,他们不停课;正月十五,街上闹龙灯,孩子们也不去看,一心钻在学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一百课时之后,个个都有“神机妙算”的本领。小家伙们雄心勃勃、摩拳擦掌,巴望着来日能以正式选手身份跳上珠算擂台和成人选手一试高低。不久,机会终于来了!

  1982年8月,中国珠协在山西大同市举办华北五省市珠算比赛。陈子镜下了决心!他向山西省珠协请战,要求让他培养的6个学生组成一个队,代表省队到场一试高低,省珠协批准了陈子镜的请战。就这样,在中国的珠算比赛中第一次出现了省一级的“儿童队”。

  比赛的前一天,大会先组织了熟悉赛场的预备赛,陈子镜带领的山西“儿童队”登场。这支代表队,并不是从山西全省各地选拔出来的,全队齐茬茬6个小姑娘,全部在十一、二岁的同一年龄段,全部来自平陆县实验小学、全部是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培训的组成的省代表队!

  “儿童队”登场,出手不凡:她们很少用算盘,只用脑想、眼看,加减乘除直接在赛题上写答数。而赛题的难度,是全国大赛题型,非一般儿童学练技术所用。这个神奇的代表队引起了组织大赛领导的惊奇,与会的中珠协副会长李新和担任大赛总指挥的朱永茂热情地看望并鼓励陈子镜和小选手们,还同他们合影留念(照片后排左起:陈子镜、李新、朱永茂;前排左起:贾迎芳、张淑萍、王军霞、王江霞、令狐惠芳、陈爱珠)。

  dasfsdafsdf赛题型赛场夺魁!比赛结果:12岁的贾迎芳夺得冠军。张淑萍、王军霞、王江霞、令狐惠芳、陈爱珠等小选手均名列前茅。小选手成功了!陈子镜的“珠脑速算法”实验成功了!!

  陈子镜的“珠脑速算法”实验,引起了与会的中珠协领导姜明远、李新的高度重视。他们欣喜地看到这次大同比赛打开了珠算心算的局面,当场决定:山西小选手继续训练,准备参加同年10月的全国珠算郑州邀请赛。

  大同初试锋芒,陈子镜更加信心百倍。返平陆后,他带着他的“娃娃军”又开始了紧张训练,准备参加全国珠算郑州邀请赛。两个月后,陈子镜率领他的小选手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全国珠算郑州邀请赛的赛场上。这是中国小选手第一次参加全国的珠算比赛!

  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十一、二岁的小选手们第一次亮相。她们的娇小身影、她们的双手拨珠运算、她们的高超技术,令人注目,她们的成绩也令人刮目。十二岁的贾迎芳获全国乘算第4名,十一岁的张淑萍获全国除算第18名。虽然她们的名次还不是很靠前,但是人们都明白,孩子们对擂的是从全国成人中选拔出的珠算国手啊!“山西娃娃,非凡!”陈子镜的“娃娃军”受到全场赞誉。

  是什么方法造就个非凡?山西队有什么“秘密武器”?各省市领队、教练无不跃跃欲知。于是,大赛组委会利用比赛间隙安排陈子镜向各省、市的同仁们介绍了他的珠算法。中珠协在《会议纪要》中,对贾迎芳等小选手的算法表示肯定。表明“对这个新路子,大家要积极推行。”《会议纪要》同时介绍了贾迎芳等小选手的双手拨珠运算。1982年第11期《中华珠算》杂志还刊发了王军霞等双手拨珠表演的照片。

  陈子镜用“珠心算”培养小选手,很快被多家媒体抢先报导。同时也被其他省、市、区珠协作为楷模加以效仿。郑州比赛后,陈子镜被浙江、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甘肃、北京等地请去上课。并有河北、内蒙、吉林、山东、黑龙江、江苏、新疆等14个省市的珠算界朋友到山西取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珠心算开始在全国打开了局面。

  此后的二十年中,异军突起,各领风骚,初有吉林金学范的小选手,后有浙江王卫达的小选手、黑龙江黄冠斌的小选手,还有刘善堂等等…,全国你追我赶、后浪推前浪,将珠心算逐步推向一个个高峰。——这,自是后话。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14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