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100字10篇

钰媚2 1162分享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作,写出本人对这本书的理解并且自己的观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乡土中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字10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

《乡土中国》《江村经济》作者费孝通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这两本都是他的学术代表作,就是通过研究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特点,我是感觉有点农村文化百科全书似的。

确实很不错,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个农业社会,大部分人,无论现在是什么社会地位,往上倒几代人,基本上都是农民。无论什么阶层的中国人,都多多少少还受到农村文化和观念的制约。

在书的较前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这本书,没有着重描述中国的乡村,也没有写中国乡村乡土性。书中说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这种乡土性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受到土地的影响。就如书中所言,中国社会的文化是乡土性的,所以中国出现的很发达的城市具有了现代社会理性、变化快、关系不稳定的特点。

《乡土中国》读后感2

作者指出,乡土社会的感情是浮士德式的,而生活模式却是阿波罗式的。这一矛盾使得乡土社会中的男女感情之间有大的隔阂。乡土社会中的家庭男女似乎只不过是因为生育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并没有太多情感上的交流;而真正情感上的交流,更倾向于在同性之间的展开,所以在乡土社会的感情生活中同性更重要些,因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常见的。所以乡土社会中“家庭”的团结受到同性组合的影响而不易巩固。于是,家族代替了家庭。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组合。而现在我们的乡土社会在受理性社会的冲击,我们的乡土社会在很多方面被瓦解着,这些转变是工业文明带来的结果。

《乡土中国》读后感3

费孝通先生的这本《乡土中国》在大一时就有所耳闻,当时还向同学借了,但是一直都没看,这次寒假也算是机缘巧合,在整理东西时被我翻了出来,于是便带回家通读了一遍,颇有些体会。

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对于这本书的评价,知道这本书是费先生先生在上世界四十年代后期,根据其在西南联合大学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经济学”一课的内容,整理汇编成册,发表于1948年。当我试图将不足百页的小册子整理一下,将它从内在逻辑上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如此困难,它包含了很多东西,顺着其中一点深入思考下去都可以有很多的收获。除去丛刊序文和后记,一共十三篇短文,总字数不过万余字。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谈谈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收获。

《乡土中国》读后感4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写于解放前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不足五万字,是一本典型的“大家小书”。

最后的三篇可以归于一个单位,《血缘与地缘》让我们理解安土重迁对于乡下人的意义;《名实的分离》这是先生论述中讲到的第四种权力——时势的权力,虽然这样的权力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较少发生,但是这是一个诞生英雄的时代或是经验积累的时代。《从欲望到需要》当熟悉的社会发生变化,原先代代相传的经验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束手无策,还没等找到一个时势权力的时候,社会现实又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就促使人们自己去思考表象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一个理想选择,完全不同与乡土社会中的选择。

《乡土中国》读后感5

《乡土中国》研究的是根植于中国农村的乡下人。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历史,“乡土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传统的符号。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乡土中国”这一符号有着实实在在的研究意义。《乡土中国》也在这个思想激荡的时代里,成了畅销书。

费孝通认为:靠务农为生的乡下人世世代代附着在土地上,以定居为常态,即便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土地的农民,也像“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又在新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定居下来农民附着在土地上,很少流动,乡土社会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在缺少流动和变化的乡土社会里,每个人都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生活。

在相对稳定、熟悉的生活环境下,形成了许多乡土中国的独特现象:“规矩”即可约束行为,法律则大可不必;“常识”即可应付变化,“规律”就可有可无了。

《乡土中国》读后感6

乡土中国的“家”通常是父亲一系的“大家”,费孝通称之为“小家族”。乡土中国的家不但承担了生育的基本功能,而且可以承担政治、经济、宗教等社会功能。而在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是由单独的社会团体承担的。因此西方的家庭以夫妻间的感情维系,乡土中国的“家庭”则以家法和纪律维系。以纪律维系家庭,反过来又影响了感情定向,造成了“男女有别”的现象。

《乡土中国》读后感7

在这个学期的最后阶段,我利用课余时间粗略的读完了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作《乡土中国》,感概万千。

一方面是对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知识体系一知半解,尽管作者运用田野考察等方法对当时的大半个中国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农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但由于本人在社会学方面涉猎极少,因此还是对某些专业性概念懵懵懂懂,后来在老师的社会学课上接触了基本的社会学相关基础知识,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才对书中的内容又有了新的理解,尽管都是肤浅,表面的,另一方面就是刚开始在《甜与权利》和《乡土中国》两本书之间徘徊,最终自己以农村学生的牵强理由选择了后者,还是很欣喜的,因为我随手翻阅了同学的《甜与权力》,发现其无论是在内容还是结构上都没有《乡土中国》好读,因此略读《乡土中国》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乡土中国》读后感8

《乡土中国》主要讲述了在解放前那个艰难的年代,作者费孝通本着“行行重行行”的实践理念,充分运用自己在学校,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考察当时在整个中国占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广大农村乡野当中去,为研究中国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实地研究和考察总结了西南片区的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活状况,并运用自己的独到见解和集体智慧对当时的农村生活境况做出了精辟性总结,其中所提出的开创性见解对当代的城市和农村发展建设是有很大的积极影响的,尤其是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所要建立的社会注意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作用和宝贵经验。

《乡土中国》读后感9

作者开篇就提高挈领的提出了乡土特色这一大的主题,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尤其是中过农村社会,是具有很大的乡土性的,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是说乡下人是很土的,但是在后文中确实表达的乡下人土的可爱,土的天真,作者通过分析乡下人土的原因,深刻解析了乡下人土的本质和意义,以及与城里人的区别,从这一点来看,城里人与乡下人应该是平等的。作者后来就依次论述了“文字下乡,”“家族”,“

《乡土中国》读后感10

我已经把费孝通先生写的这本《乡土中国》大概的看了一遍,并从每个篇章中摘抄了一些费孝通先生的原话,加上我的个人观点和想法。通观全书,我认为费孝通先生是一个搞文学很谦逊的人,这从他在“后记“里说自己写作这本《乡土中国》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可以看出。还有,我认为他不愧是一位很好的良师益友,他写作的文章多用熟语,时常把自己和农村联系在一起,意思通俗易懂,清晰明了。

也作为农村孩子的我,读起他的书来感觉相当亲切,作为一个着名的文人,他没有丝毫抬高自己的身份架子去教育他人,我认为这一点是相当可贵的,也是让我感到相当佩服的。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字10篇相关文章:

乡土中国读后感优秀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左右

《乡土中国》读后感作文1500字以上

《乡土中国》读后感作文800字读书心得体会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0字七年级读书心得

《乡土中国》读后感优秀范文2000字左右

《乡土中国》读后感作文500字600字左右

《乡土中国》读后感5篇精选2020范文

《乡土中国》读后感1500字5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600字范文

乡土中国读后感中学生2020精彩文章1000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100字10篇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作,写出本人对这本书的理解并且自己的观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乡土中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乡土中国》读后感1《乡土中国》《江村经济》作者费孝通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这两本都是他的学术代表作,就是通过研究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特点,我是感觉有点农村文化百科全书似的。确实很不错,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个农业社会,大部分人,无论现在是什么社会地位,往上倒几代人,基本上都是农民。无论什么阶层的中国人,都多多少少还受到农村文化和观念的制约。在书的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3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