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偷换概念题说明

成浩1254分享

在行测中,大家常常会看到评价型的题目。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它的一项重要考点——逻辑错误。这类题目在试卷中是十分容易区分的,它的问法为“以下哪项对话方式与上述最为相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偷换概念题说明。

公务员行测考试偷换概念题说明

一、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1)利用多义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概念的特点,故意把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2)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示例1】: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解析】:在这个对话中,司马光夫人所谓的看“人”,看的是过来游玩的行人,而司马光所谓的“人”,指的是府中的人。可见,司马光与其夫人对于“人”这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示例2】:吉林人遍布世界各地,小王是吉林人,所以小王遍布世界各地。

【解析】:在这句话中,第一个“吉林人”指的是所有的吉林人,第二个“吉林人”指的是小王自己,所以这句话属于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二、循环论证循环论证是指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如证明“鸦片能催眠”,所用的论据是“它有催眠的力量”。而“鸦片有催眠的力量”,又要借助于“它能催眠”来证明。这就是犯了循环论证的自证。

【示例1】:KengDie教的经文《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因为在《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述都是真理。”

【解析】:示例中为了证明“《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所用的论据是“《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述都是真理’”可见,论据也是在结论成立的情况下得到的。所以这句话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学习了这两种常见的逻辑错误,接下来让我们用一道题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例题】甲:什么是生命?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以下哪项与上述对话最为类似?

A.甲:什么是真理?乙:真理符合实际的认识。甲:什么是认识?乙:认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

B.甲:什么是逻辑学?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科学。甲: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乙: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逻辑规律

C.甲:什么是家庭?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甲:什么是社会群体?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人?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甲:什么是动物?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

【答案】B

【解析】在甲乙两个人的对话当中,用“有机物”去解释“生命”,接下来又用“生命”去定义“有机物”。可见,题干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A选项,先用“认识”解释题目,接下来用“人脑对外反应”解释“认识”。不存在循环论证,排除。C选项,用“社会关系”解释“家庭”,用“社会单位”解释“社会群体”,排除。对于D选项的用“动物”定义“人”,用“生物”定义“动物”,不存在循环论证,排除。B选项,用“思维形式结构规律”解释“逻辑学”,接下来用“逻辑”解释“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故答案为B。

拓展:行测考试儒学演变史讲解

一、春秋时期--儒学的开创

开创者孔子:

1.核心思想是“仁”,,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学说;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民本思想。

2. 提出“礼”。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的社会现实,他又强调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号召“克己复礼”,即恢复理想中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实现社会稳定,同时以中庸思想和“和而不同”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3.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以“成人”、“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因材施教”等诸多重要教育原则。

4.文献方面:他整理编订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二、战国时期——儒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孟子:(“亚圣”)

1.提出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仁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发展了孔子“仁”、“以德治民”的观点,提出较为完整的“仁政”理论,要求统治者停止兼并战争,减轻赋税,制民之产,尊贤使能。

3.发挥了“民本”思想,提出了以“民贵君轻论”为代表的民本学说,成为其思想体系中最为宝贵的成份。最典型的是言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伦理观上主张“性向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

1.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2.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3.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主张“性恶论”。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董仲舒:

1.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 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四、宋明时期儒学上升到新高度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将儒学上升到新高度即理学: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程颢、程颐(北宋):理是万物的本源,理的核心是“仁”;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2.朱熹(南宋):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有: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存天理,灭(或去)人欲”、心性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反对理学的繁琐回归本心。

3.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创立者:“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4.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 “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致良知;知行合一。

五、明清之际的儒学新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反正统反权威;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1.李贽(明后期)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3.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4.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者。

拓展: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

类比推理题属于逻辑关系模块其中一部分,题型可以分为三大类:逻辑关系、常识关系、语言关系。

我们通过例题来进行解读。

1、逻辑关系

什么叫做逻辑。其实最简单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包含关系、全异关系、交叉关系、全同关系等等。这就属于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比如说,男人和女人,从逻辑方面说,是什么关系。很显然它是全异的关系。因为男人和女人之间没有共同点。比如学生和大学生什么关系,我们知道,学生这个集合更大一些,大学生这个集合是不是更小一些。这就是包含关系。

【例题】

法律 之于 民法 相当于( )之于( )

A.实数;自然数

B.定律;方法

C.物理;公理

D.华东;江苏

【答案】:A。

【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法律和民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里做题的一个原则,就是对题干进行分析,然后看题干这两个词语之间,看似没有关系的词语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的、本质的逻辑关系。然后我们在选项中,找一个与此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很显然,民法这个概念相对于法律来说范围要小一些。简单点说我们可以造一个句子,法律包括民法。按照这个方法,答案选A选项。实数包括自然数。这是一个逻辑方面的考察。

可能有人会说,那么D项也对,华东和江苏。华东是一个区域,江苏是一个省份,这种关系与题目中法律和民法都是法律不是同一性质,所以还是应该选A项。

2.常识关系

曹操:张辽:《三国演义》

A 宝钗:袭人:《红楼梦》

B 宋江:关胜:《水浒传》

C 唐僧:佛祖:《西游记》

D 秦琼:程咬金:《隋唐英雄传》

常识关系里面最常考的,就是这种形式,那么大家发现他们有一个上下级的关系。最后发现选哪一个呢,选择的是B选项。这就叫常识领域的。

3.言语关系

前进:倒退

A鞭策:规劝

B海洋:陆地

C震动:安静

D延长:压缩

言语关系考察的是词语的词性,词语的组成以及词语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有一个反义词的关系,近义词的关系,褒义贬义等。比如说前进,倒退。我们发现这两个词语之间,内在有个什么关系。可能会发现这两个词之有个反义词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在选项中找一个。看哪一个是反义词的关系,就可以了。很显然答案选择的D选项。这是言语关系。


公务员行测考试偷换概念题说明相关文章:

2022年行测考试偷换概念题点拨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题解读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整理

2022年公务员行测考试填空题指导

2022年公务员行测考试基础常识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命题指导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类比推理做题原则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书证物证概念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对策题解读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化常识

    18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