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是怎么回事

冰倩0分享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会下调吗?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是怎么回事,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是怎么回事

1896年,伴随着第一台血压计诞生,人类开始了长达1个世纪的高血压研究之路。

在这100多年人类与高血压斗争的过程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生过数次变化,其最根本的依据是血压水平对人群预期寿命的影响。

高血压的危害最初并不是由医务工作者发现的

最初的时候,美国的保险公司对人群寿命值的评估做了统计,发现血压140/90mmHg的人群在20年后比血压值120/80mmHg的人死亡率高1倍,而血压160/95mmHg的人群比血压120/80mmHg的人群死亡率高2.5倍,于是美国的保险公司根据他们观察得到结果,对基础血压较高的人群的医疗保险进行了限制。

但一开始,当时的医务工作者们并不相信保险公司的观察数据,他们认为高血压是人体机能旺盛的体现,不需要进行干预,这样的认知直接导致了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死于未治疗的高血压,苏联斯大林元帅也死于高血压并发症。

之后,Framingham心脏研究让人们认识到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经过4年的随访,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血压和冠心病风险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1961年发表了一篇在预防心脏病学领域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将高血压列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明确高血压使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了近3倍,女性增加了6倍。1970年后,Framingham心脏研究又陆续发现高血压是卒中、心力衰竭等的危险因素。

在这之后,医务工作者们提出了第一代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正常血压”≤120/80mmHg;140/90mmHg~160/95mmHg为“临界高血压“;≥160/95mmHg为高血压。

而在1998年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上,各国的医务工作者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规定凡是血压达到了140/90mmHg就可以确认是高血压,可以开始药物治疗,这就是“第二代”高血压标准。

光阴似箭,距离1998年高血压标准的提出又已经过了20多年,在这期间,有关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又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医务工作者发现,在40~70岁的人群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线性关系。当血压>115/75mmHg时,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率足足升高2倍。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血压在130~139/85~89mmHg范围内(既往称作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早期靶器官损害,需要早期进行干预。

因此,《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了130/80mmhg,而我国18年的高血压指南并未接受130/80mmhg这一当时仍较为激进的诊断标准,在5年后的今天,伴随着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的日益丰富,最新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将我国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也下调至130/80mmhg。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级和危险分层

1、诊断标准:2~3次非同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均≥ 130/80 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每次就诊时连续测量3次血压,每次间隔1 min,结果取后2次测量的平均值)

2、高血压的分级:新指南将高血压分级由以往的3级简化为2级:收缩压130 ~ 139 mmHg 或/和舒张压 80 ~ 89 mmHg 为 1 级高血压;收缩压 ≥ 140 mmHg 或/和舒张压 ≥ 90 mmHg 为 2 级高血压。

3、高血压危险分层:新指南将高血压危险分层简化为两个层次:

1)高危:(1)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者;(2)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2)非高危患者:SBP130~139 mmHg和/或DBP 80~89 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1、测量仪器:由于水银血压计操作较为复杂,且水银有污染环境的风险,目前中国指南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合格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尤其是能识别心律不齐的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量。

2、测量方法:

第一,测量前30 min,受测者不喝咖啡或酒、不剧烈运动、心情平静。排空膀胱、静坐休息5-10 min。第二,测量过程中,受测者保持安静,不说话、不活动。第三,选择合适的测量姿势,坐位血压测量时,需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受测者以放松的姿势靠在椅背上。第四,选择合适的袖带,过紧或过松都会影响到血压测量的准确性。需要测量自己的上臂围,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袖带。

瘦型成人或少年:12__18 cm(超小号)

上臂围22-26 cm:12__22(成人小号)

上臂围27-31 cm:16__30(成人中号)

上臂围35-44 cm:16__36(成人大号)

长臂围45-52 cm:16__42(成人超大号)

第五,把上臂式的血压计绑带中心对准腘窝肱动脉搏动的最强处,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2.5 cm,绑的松紧以能插入1-2个手指为宜。

第六,每次连续测量2-3次,每遍间隔1分钟。第1次测量因受到突然加压刺激,血压数值会偏高,一般取后2次血压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3、测量频率:初诊高血压、血压控制不佳、或正在调整降压方案的患者,建议每天测量2次血压。早(6:00-9:00)和晚(18:00-21:00)各1次,每次测量2-3次,连续测量7天,去除第1天血压值,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治疗的参考值。而对于血压稳定且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而言,每周测量1-2次即可,不必频繁测量。


    54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