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琳瑜 1172分享

《成语故事》里的成语故事多不胜数,这本读物,它不止有对成语由来的小故事,对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详细的解说之外, 还增设了历史典故,人物介绍和小知识等小栏目。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关于成语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

关于成语的读后感1

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一句客套话是三生有幸,三生是指前生、今生、来生,佛家有三世因果说,前世因,今世果;今世因,来生果。

唐朝有位高僧,法号圆泽,有位好朋友叫李源善。一天,圆泽约李源善出去玩,说说笑笑,欣赏美景,好不快活。下午,路过一个地方,见一位妇人在河边洗东西,妇人肚子很大,已怀孕。圆泽见了不禁摇摇头,叹了口气。李源善问:“好端端的干嘛叹气啊?”圆泽回答:“这个妇人怀孕已三年了,一直等我去投胎做她的儿子,所以我一直躲着她,不想去投胎。可是现在看见她了,就没办法躲了。”李源善怀疑地说:“真有这种事?”圆泽说:“怎么,你不信?我今晚就会圆寂,等过了三天,你到妇人家去看,她一定生下一个胖小子。如果这个婴儿对你笑一笑,那就是我。”圆泽又说:“你是个很好的朋友,下辈子我还要结交你这个朋友。这样吧!十三年后的中秋节,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吧!” 果然在这天夜里,圆泽就圆寂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胖男孩儿。到了第三天,李源善按照圆泽的话来到那妇人家,那男婴一看到李,就对他笑了笑,李不得不信圆泽的话。 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节,李如期到杭州天竺寺去和圆泽相会。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唱着: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成语“三生有幸”就出自这个故事。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炎黄子孙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甚至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可能就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只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逐渐背离和道德的衰微,人们对成语内涵的体悟越来越浅白。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实际上佛家说的“三生有幸”是指前生,今世和来生,“三生有幸”的本来意义是比喻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特别的缘分。



关于成语的读后感2

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单簧管上的按键,摇头晃脑,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实我根本就没吹出来音。终于吹完了,我长叹一口气,以为这样就完了,没想到,老师对我们吹得不太满意,竟让我们一个一个吹。我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里,急得抓耳挠腮。轮到我了,我没吹几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红着脸老老实实说了实话。结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师的一阵数落,受同学们的一顿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滥竽充数是不行的。

关于成语的读后感3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读了几篇后,我深有感触,里面有些人令我觉得好笑,也有些人可以成为我的榜样,是我受益匪浅。我来给你们讲几个吧!

⒈杯弓蛇影。这个故事大致是说一位名叫杜宣的主薄误把映入杯中的弓当成了蛇,但那是县令请他喝酒,他不敢不饮,只能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最后产生了心病,总觉得肚子疼,什么药都没用。这则故事比喻的是一个人因产生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我觉得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完恐怖片,总感觉背后或身边有什么,心情也变得十分慌张,所以,不管遇上什么事都要心平气和的去面对,这样才不会被所谓的“鬼”吓到。

⒉拔苗助长这则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宋国的农夫,他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去看,几天过去了,禾苗似乎一点都没有长高,他心急如焚。一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便立刻冲进田里,把禾苗一颗颗的拔高了许多,经过一天的时间,他终于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一大截。回到家,他气喘吁吁地说:“今天累死我了,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后,急忙跑向田地,一看!果然,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好笑,农夫破坏了禾苗的生长规律,硬是把它们都拉高,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禾苗全枯死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不能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搞砸。一片片沉甸甸的故事,充满着一个文化人对祖国历史所做的智者的反思,是那么深沉„„„„想必大家都看过《成语故事》书,我也不会例外,因为,这是一本经典的好书。我看完此书后受益匪浅,这本书有为人处事篇,坚强意志篇和求学求知篇。每一篇都给我们了一种教育,每一篇好像都在对我们敦敦教诲。这本书里面有些故事里的人犯的错误看起来很蠢,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然而,我们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有时也会犯这种错误。这本书警告我们不要犯那上面故事里的经典错误事,也不能像故事里的人那样心胸狭窄做事不顾后果,更不能像故事里的坏人一样明知故犯。

这本书还能教会我们好多好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塑造一个优秀的我们。这本书有些经典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接受到的,可是,我们仍然有可能照样“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等等。难道这是家长提醒的不够吗?是老师教育的不够吗?不!那都是我们自己一时的不慎而铸成的错误。我们读了这本书的故事后,会更清楚的记得一些教训,本能的吸取一些教训,这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关于成语的读后感4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成语故事》的书,他是围绕着一个成语来说的一个故事,最后把成语的意思写在最后一段。

比如说: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写了楚襄王当上了国君很开心,整天吃喝玩乐,敌军打下了都城,在内的不少土地也被占领了,他还沉迷在享乐之中,到快要攻入城池,他心里才后悔万分,于是他去请回庄辛向他道歉,希望可以挽回局面。庄辛告诉他只要把破掉的羊圈赶紧补上就不算迟,只要齐心协力,还是有希望的。楚襄王最后用了庄辛的方法,终于收复了大部分的地盘。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在收到损失之后,要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杨时和游酢去请教老师,游酢要敲门时,杨时说:“让老师在休息一会”,于是他们便在外面等候,不一会儿,下雪了,越下越大,他们的身上挤满了雪,当老师推开门看见大雪中屹立着杨时和游酢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以颂扬尊师敬道的可贵精神。

这两个故事让我记忆很深,因为这两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两个道理,第一个是:我们在学习时,如果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要尽力去补习;第二个是:要尊敬老师。这本书真好看,又能让我们知道许多道理,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故事,所以我建议大家都去买这本书。

关于成语的读后感5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位文人,叫宋玉。

楚王平时老听到有人说宋玉的坏话,有一天,就把宋玉找来,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你不满呢?先生的行为会不会有什么不大检点的地方呢?”

宋玉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还是先跟您讲个故事吧。有一位著名的歌唱家,有一次,给大家表演唱歌。刚开始,他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歌《下里巴人》,有好几千人,都忍不住苞他一起大声唱;第二首,他唱起了《阳阿(e)薤(xie)露》,这时,还有几百人跟着小声唱着;等到第三首《阳春白雪》时,就只有几十人还能哼了;最后,他又唱起了五音六律那样特别高雅的歌曲,这时,连能跟着哼的,也几乎没有了。其实,文人之间,又怎么不是一样啊?一个志向高远,举止高雅的人,能有多少一般人理解呢?我的情况就是这样啊”

楚王听了宋玉这番话,没有再说什么。

成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从这个故事得来的。“阳春白雪”,比喻高雅优秀,但很少有人能够欣赏理解的东西;而“下里巴人”,则用来形容通俗易懂,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东西。


    17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