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读书心得1500字作文

钰媚2 1162分享

《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师说》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

《师说》读书心得1500字作文

《师说》读书心得1

韩愈先生是我国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这篇文章是韩愈先生写给他的学生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韩愈的《师说》,再高中阶段熟读多遍,最近上课又提到这篇文章,于是又拿来重新阅读,但我仍然不能说我对文章有很深的理解。或许我能把整篇文章流利的背下来,有时在写文章时能引用其中一些名句,但正如伟大智者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那样,我们仍然是愚钝的,因为我们还是没能够把这文章完全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或者是说还没有能力掌握到文章的精髓,解读师说对于阅历尚浅的我来说还是无从下手,因为自己的思想不够成熟,会把文章的中心思想给扭曲了。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那是由于人有思想,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从小到大,我们都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很小很小的时候,或许会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长大一点点后,我们会问:地球为什么绕着太阳转?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会开始对周围的环境感到不可理喻,或许你会问:为什么农村和城市的孩子会有区别,为什么城里人都要戴着有色眼睛看人?而现在的我们更多的是对人生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 人并非生来就充满智慧的,而是在不断地反思和求知中拥有智慧。当我们的脑海里产生一个问题,然而我们此时现有的智慧却无法解释这个问题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能够给这个问题配个合理解释的人,至于这个人是美是丑是高是胖是老是少于问题本身是毫无冲突的,我们把能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的这类人一个代号:老师。师者之所以可为师,那么他所拥有的学识和智慧是可以为我们所学习采纳的。人在不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突破的过程,只有我们自己本身才能为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一个合理的解释,这跟上面的从师而问焉并没有丝毫的冲突。

因为即使别人的知识多么伟大,那都不属于自己,别人只能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式,别人的知识永远都只是停留在别人的大脑中,而我们其实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答,没有真正的从中有所领悟,真正的解答、真正的领悟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去发现。如果没有认识到这点,那么即使自己变得很博学,脑子里的仍然都是别人的知识和智慧,并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个知识系统,最终自己仍旧是愚钝的,因为并没有一个自己的只是系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考方式。

人只有真正去思考才会发现问题的存在,当我们翻开一本书去倾听一些伟大智者的轻声耳语,去体验形形色色小人物的人生百态,去感受一段历史所带给你的巨大震撼,当我真正打开心扉去接受一切事物所带给我的感动时,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如此的渺小,犹如浩瀚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有太多的问题值得去思考去解答。真正圆满的人生并不是平庸地度过一生而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一份没有标准答案的问卷。

文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但在如今的社会中,却早已超越了韩愈所说的那句话,周末形形色色的补习班,诸如奥数,英语,绘画,唱歌,舞蹈等等。现在虽然早已超越了受之书而习其句读,但真的就是多就有益了么?那些孩子们,真的就有所收获了么?答案,我想应该是否定,也许会有人说真的有所收获,那我相信也只是一小部分罢了。所以,现在的教育还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的,也一定要认清,真的不是教的多学的多就真的有好处,“术业有专攻”才是最好,也是最重要的。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只有那些愚昧得不自知的人才会取笑渴望求知的人,只有无知的人才会认为像别人请教问题是“耻”。现在我常常在想,究竟教师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来教导孩子,韩愈说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但我觉得教师不应是单纯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应该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让自己的思想和孩子的思想碰撞出绚丽的火花,这才是智慧的`光芒。教师应该交给孩子的不单单是书本的知识,还应该交给孩子一种感受爱和美的能力,只有当孩子内心充满爱,他才会思考周围的一切,去倾听他人的内心,只有当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美好事物,他才能富有创造力。

但在当今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实现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有很多专家学者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提出批评和不谅解,但大多数的批评都只是隔靴搔痒的“温柔巴掌”,但却没人能够真正提出一个确实可行的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方法,我想在中国这样的大背景下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还缺乏一点魄力,实现自由教育的方式还有一段路要走。

《师说》这样一篇不算很长的文章,却引发了我以上的思考。对于知识,我不仅要从他人那里寻求,最为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将那些知识转变为我们自己的智慧,只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头脑的人,如果我们不求甚解,那些所谓学来的知识也永远都是别人而非自己的。同时,当今的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现在的那些教育工作者和专家们,认真思考和解决。同时,我们以后作为一名教师,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师说》读书心得2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中小学教学名师论坛这门课从不同层次、角度促使我们对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几堂课下来,通过辨析教育矛盾的焦点,诠释经典的教育名言,各位教师阐述自己的教育观点等方式,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糊涂问题明白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浅显化,及时有效地探讨教书育人新方法。

课程接近尾声,让我颇有感触:

“太崇高的理想教育使大多数学生既当不成伟人,也当不好普通人”—— 在小学,你随便问一个学生的人数理想是什么?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科学家、艺术家、总理。而一个学生如果说自己的理想是做工人、农民、厨师等普通劳动者,他一定会被说成胸无大志,难成大器。这就是目前我们的“以成伟人为荣,以当常人为耻”的精英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树立了只有成为名人,才是成功人生的观念,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瞧不起普通人的不健康心理。然而,现实世界绝对是平凡人的世界。当远大的理想变得遥遥无期,绚丽的美景还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从一个壮志凌云的学生到最后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心灵上定会备受挫折,导致高不成低不就。

大多数学生不可能成为大人物,但将来必是国家的公民,为人父母,去过平凡人的普通生活。我们的理想教育应为大多数学生服务,应教育学生树立正

确的公民观、平民观,带着一颗平常心去做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一步步向上攀登,每前进一步,心中都会感受成就、成功,收获幸福和快乐。

有些事往往很奇怪,你越想把孩子培养成伟人,但是最可能的结果却是平庸,甚至连普通人也做不好。如果你按照平常人的模式培养孩子,做普通人,干平凡事,尽最大力,发最亮光,经过不断历练,孩子最后真能成为灿烂星空中一颗夺目的明星。

“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爱生之心,师皆有之,差别在于爱什么样的学生。可爱的学生人见人爱,不足称道,爱“不可爱”的学生才是真正的爱。不可爱的学生之所以不可爱,是因为他们时常为了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故意惹事,犯一些美丽的错误。他们这样做事因为缺少爱而叛逆的表现。面对这些不可爱的学生,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可能会对你更加反感,甚至对你的教育形成逆反心理,师生关系越来越僵。

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他们迫切想得到的就是宽容、理解和帮助。这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或许一个批评的眼神,一个无声的抚摸,一句理解的话语,就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被爱的温暖。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可爱的学生而言或许只是锦上添花,而对这些不可爱的学生而言却是雪中送炭。

教育的艺术魅力就在于用爱帮助这些不可爱的学生改正身上的缺点,把他

们变成可爱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没有理由挑选学生,孩子们无论是可爱的或者是不可爱的,只要他坐在我的教室里,就是我的学生,我就要对他的成长负责。爱所有的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 “教师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

时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能把我们的心与孩子的心融汇在一起。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我们会发现一个光彩夺目的世界,我们就会感叹孩子“荒唐”中隐含的创造力,就会欣赏孩子”恶作剧“中包含的纯真,就会载遇到问题时,放弃成见,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产生思想共鸣,取得孩子的信任,真诚地与他们做朋友。

日后,作为一名教师,或为人父母,都应该意识到,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缓慢的、需要等待的艺术。望子成龙不能“揠苗助长“,要遵循孩子的天性,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纠正孩子的错误不能期望”立竿见影“,要平和地看待学生成长中的错误,留给学生宝贵的反思时间。教育不可”目中无人“。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是单独的个体。我们要努力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师说》读书心得3

《师说》是唐代大文豪韩愈写给弟子李蟠的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那么下面小编给你们带来师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少时读唐代大文豪韩文公《师说》一文,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开篇之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再读《师说》一文,思及个人职场成长历程,感慨颇多。

所谓“师”者,本意有三:一是指教授别人的人,二是指有专门技术的人,三是榜样。而对于企业组织中的导师而言,则是融合了这三重意义于一身。“师者仰仗于人也,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上。”

企业内部导师,亦为“师者”。

导师,首先是一个榜样,一个标杆,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学习的目标和成长的方向;其次,导师本身就说明其拥有专门知识、技术,或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最后,对于导师而言,要借用自己榜样的力量,通过教授的方式,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分享给企业组织中的成员,即“传道、受业、解惑”,如此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但是企业中何人可为“师”?韩文公说:“圣人无常师”,孔子亦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所以,在企业中,上至公司高管,下至一线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之间都可以互相为师,所谓你学我,我学你,你进步,我进步,大家一起进步。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在企业内让每一个员工养成学习的习惯,营造学习的氛围,最终打造成一个自动自发的学习型组织。

中国古代有个“好为人师”的典故,讽刺那些盲目自大的人。而在企业中,我们的管理者,特别是中层管理者,却要努力的做好“为人师”的工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好为人师”,努力做下属的辅导和教练工作。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管是一个刚刚走进社会,跨进职场的新人,还是有了很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老人”,由于行业的差异,企业文化的不同,运作模式的特点,在其加入新的组织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困惑和迷茫,作为管理者,要迅速的帮助新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明确工作职责,提升工作能力。同时,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行业竞争的加剧,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必须“不拘于时”而“从师”。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是否有“好为人师”的信念;作为一个职场人,你是否善于“从师”?

值第33个教师节之际,谨以此小文,感谢我成长过程中指点、陪伴我的所有“师者”。

《师说》读书心得4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这文章开篇话《古文观止》在这句后面批云“一篇大纲领具在于此”好象这话就本文文眼但在文末总案里吴家这哥俩又说“通篇只吾师道也一句”好象文眼又不这句了从后文来看似乎还该以总案里看法为对于为什么老师职责就传道受业解惑还有老师怎样来传道受业解惑韩昌黎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分析文章重心放在要勇于拜师学习上《师说》不驳论文但驳论意味相当明显我读韩文时有两个地方感受最强烈一写到感士不遇题材时候作者激动于中不平则鸣或愤激或解嘲都有特别动人之处从这点上说《师说》不算韩愈最能感人文字二就韩愈特别善写驳论《进学解》、《送穷文》都辩难《张中丞传后叙》挥斥“自比于逆乱”者《讳辩》反驳挖苦流俗繁琐忌讳至于《论佛骨表》这样辟佛文字更不消说力拔千钧气势迫人而即使不明摆以驳论形式出现作者也喜欢树个对立靶.因此读韩文你能很清楚感受到韩愈话不平空说每一句话话锋所向都冲着某个对手要害去——《师说》就这一类大约写论文要精彩就不能自己单练要找个对手跟自己对掐才能写出味来用韩愈自己话说这叫“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师道也”文章主旨话当然不错到今天也很难提出什么不同意见来不过前面说了韩愈写这篇文章有和人对掐意思因此对于“师道”含义这篇文章主要只谈了一面那就只要对你学习“道”有好处任何人你都可以以为师至于从这句话里还可以引出另外一个意思:你要信奉“道”本身而对于那个作为老师人实际上没有必要过分迷信和盲从文章就只隐约提及了——当然这个见识在中国其实也“古已有之”那就《论语》里讲:“当仁不让于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韩愈说这句话从切身感受而发自己就“曰师曰弟.云者”典型当时“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新唐书?韩愈传》)谈到《师说》写作背景时候几乎所有文章都会引用柳宗元这段话:“今之世不闻有师……

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得狂名”(《答韦中立书》)则当时写这样文章表达这样见解需要相当勇气自不待言不过我倒更注意柳宗元另一句话在《报严厚与书》里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

柳说自己不如韩愈大约谦抑之辞韩愈文章长处在于骨力气势情理交融不论结构文字都能苦心经营而不露斧凿痕迹相比之下柳宗元最精致文字(如《永州八记》)反而显出有点“做”可以说韩文有一种厚势确实为柳宗元所不及但细究下来你会感到这种厚势极非来自学问修养也非来自玄想哲思多半从文字章法里直接体现出来简单说就韩愈优势首先文学技巧要更高明些但你得知道这两位可都不首先以文学家自居那么再比比别东西也就不能说我多事为人这里先不谈单说思想韩愈虽然标榜“文以载道”但《五原》不过儒家寻常见识和柳氏《贞符》、《天说》一比高下立判当然另一个意义上说见识寻常不坏事因为正好利于普及

说到底为不为师主要还跟性格有关韩愈好为人师自然在提携后进上颇有功绩但一方面固然因此承担了压力另一方面这样做也给带来极大成就感——很向往一个宗师身份看韩文我总不免有这种感受最好文章里都多少有些顾影自怜意思看似自责实则炫耀内容甚多发言率真无所避忌里有忠正刚直成分却也有不知天高地厚一时冲动成分甚至多少还有点好出风头意思性格过于外露以上一端“不善处穷哀号之语见与文字”也一端怨气常常过盛但又有幽默感有自我解嘲本事这就韩愈文章“狡狯”处尽管并非韩愈本愿但这种作文时“狡狯”最终还不免流露到做人上来犯颜极谏时候确有为了心中“道”而不惜代价决心可对于这个代价其实并没有很清醒认识因此事后往往后怕《论佛骨表》一封朝奏夕贬潮阳但一到贬所又立刻上表请罪也正因此柳宗元命运一贬再贬而韩愈两次获罪却都在不久后又回到了长安

表面上看柳宗元比较典型中国文人儒道二元性格“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也宗元近欲务此”可进可退伸缩余地较大而韩愈则儒家得很纯粹甚至只讲兼济天下连独善其身都恨不得要否定掉但实际上积极入世却不脱文人常见毛病对世事人情认识过于简单愈了就不免退之性格上不甘退缩最终往往以人格上更大退缩为代价终于柳宗元写信给担任史官韩愈说:“今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犹所云若则唐之史述卒无可托乎?……退之宜更思:可为速为;果卒以为恐惧不敢则一日可引去又何以云行且谋也?今人当为而不为又诱馆中人及后生者此大惑矣

不勉己而欲勉人难矣哉!”“曰师曰弟.云者”本不可笑但有时却又似乎终于不免可悲不免可笑

位卑则足羞官胜则近谀

这句话韩愈竖靶.相当于钱玄同假托出来王敬轩但客观点看来至少后面一句颇有些道理后世以门生故吏之名拉帮结派成群作党谋私祸国纵横不法事至今仍不见衰减势头韩昌黎地下有知恐怕不能无恨不耻相师自然好事但理论上善举落到实处往往变了味道而在行为性质只能依靠当事人个人品质来保障社会里这样事永远最平常不过事情

《师说》读书心得5

《师说》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学了,但那时真的就是一种为了学习而学习,很盲从。也许时代进步了,所以现在听老师讲《师说》又有了不同的感受,我认为同现实的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联系,无论是学校、企业、生活、为人处世等等,无不体现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尊师重教”。从孔子到现代,2500多年的历史,历代的文人志士、成功人士有哪些不是跟随老师或从学校走出来的,自古孔子就提出来:孝敬父母,奉侍师长。让我们尊敬老师就象尊敬我们的父母一样。

现代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从哪来?从学校。学必经师,就算你是读博士的也要有导师指导。所有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子考上名牌大学,但考上了又怎么样呢?美国的校园杀人事件,韩国籍的赵承熙持枪杀人;中宁的13岁小孩因为五毛钱杀了12岁的乐乐。所以尊敬老师就是要有礼,首先就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要说老师好,这是最基本的教育,这样的行为一直延续到长大走入社会,他们就会知道怎么对待他们的客户,如果对待他们的客户就象对待他们的母亲一样,企业怎么会不壮大,国家怎么会不进步啊!国家教育部部长成思威说,中国的教育缺什么?————缺德。所以无论是年少的孩子还是走入社会的人士们,无论到什么时候,尊师重教的观念每时每刻都在约束着我们自身,贺拉斯说:轻视教育的人是唯一不学无术之辈。

国家一再强调教育是强国之本,建立和谐的社会除了法律的强制约束以外还要公民的自我约束,这是有觉悟的人自我约束,有觉悟的人就是讲道德讲真诚的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一切学识都重要--—贺拉斯。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他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指路明灯,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引,社会可想而知,就象一盘散沙,就不会有张海迪、焦玉禄等这样的人,不为个人得失而计较,我们现在提倡的教育就是要有爱心、有公益心、有礼节,这些话听起来也许每个人都会嗤之以鼻,感觉可笑,然而又有多少人把这些做好了呢?

很多人把尊师种教看作小事,不值得一提,其实,小到家庭生活,家庭的和谐幸福;事业的成功,大到到国家的发展,又有哪些不是和教育尊重别人息息相关呢?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以次句勉励大家把尊师种教发扬光大。


《师说》读书心得1500字作文

《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师说》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师说》读书心得1韩愈先生是我国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这篇文章是韩愈先生写给他的学生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韩愈的《师说》,再高中阶段熟读多遍,最近上课又提到这篇文章,于是又拿来重新阅读,但我仍然不能说我对文章有很深的理解。或许我能把整篇文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