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活着》优秀读书笔记5篇

刘静 1172分享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上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着》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活着》优秀读书笔记(一)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源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从解放战争到土地改革再到文化革命,那是中国处于迷茫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福贵有了跌宕起伏的经历,有了那一幕幕若发生在眼前的悲剧。

  故事的开头是“我”到乡间采集歌谣,遇到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和他的老牛,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他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非常富裕,可年轻时的他整日只知道去妓院赌博,不顾自己的家庭,最后将家产输了个精光。这便是悲剧的开端。从此他们一贫如洗,成为了农民。他的父亲还在那时摔落缸底去世。他本和母亲、妻子过着安生的日子,可不料在进城为母亲请医生看病的时候被士兵抓走,出征打仗死里逃生回到家乡,却发现母亲已然过世,妻子家珍独自抚养一双儿女长大,女儿凤霞却不幸因病失聪,又因家庭负担过重无奈被迫退学补贴家庭。儿子上学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被叫去给市长的妻子献血而失血过多死亡。妻子因此长病不起,女儿和福贵一起种地养活这个家。有一天村子里有女孩子出嫁,福贵想起要给自己聋哑的女儿找人家了。她嫁给了城里一个偏头的工人二喜,举办了一场当地隆重的婚礼,过得清贫却也幸福。很快他们有了孩子,但凤霞却在手术台上大出血而去世。家珍因重病在身加之遭受了重大打击,在三个月之后也相继去世。二喜在工作时又被水泥板夹死。福贵带着孙子只好回到农村种地,而孙子被豆子撑死……至此,福贵所有的家人都去世,他也老了,孤独终老。于是他花光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头即将被杀死的老牛,陪他度过余生。

  在这一幕幕的悲剧间,并不是没有温情:家珍在福贵家庭落寞后并没有抛弃他,也没有因为曾经福贵经常出入妓院而离开他,而是选择了与他相守;在战争的时候有与他患难与共的战友;回到家乡与妻子儿女过过安生温馨的日子;凤霞出嫁后过得很幸福……然而最令人痛心的是原本以为生活要开始好转,这些温情却总是被无情的撕碎。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活着》这部作品就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凤霞嫁给二喜。二喜本来被认为是高傲的城里人,瞧不起乡下聋哑的凤霞。可他却后来带着人手来给凤霞家里修房子,还承诺福贵要给凤霞一场隆重的婚礼。凤霞嫁到二喜家后,二喜的左邻右舍都夸凤霞灵巧能干。二喜因为婚礼欠下了外债,但他努劲儿工作,生活苦点累点,却也幸福和睦。后来凤霞怀孕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很高兴,也留下了辛酸的泪水。故事发展到这里,我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温馨与甜蜜。本以为苦难结束迎来了生命的曙光,却不成想造化弄人,凤霞突然大出血去世。一切幸福戛然而止。原来这空前的幸福孕育着更大的苦难。凤霞去世,家珍去世,二喜去世,苦根去世。命运终究没有善待福贵。

  “活着应当是有尊严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即使面对再多的苦难,也应该努力继续活着。”在《活着》中,福贵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始终在顽强地抗争。面对一次又一次生命的重创,他始终没有放弃活着的希望。哪怕最后只有一人,只有老牛陪伴,他也要乐观的活着。他始终“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其实福贵在经历一些后,已经明白“只要家人天天在一起,也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明明他想要的幸福很简单,可命运也不愿施舍他半分。可他依旧坚强地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活着。”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他也曾年少轻狂,自私、不负责、不顾家庭、感觉生活没意义,却在岁月的洗礼中看破红尘,看透生死,内心宁静。周国平说过,“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其实我们的人生中往往没有福贵那样悲惨的经历。很多时候,愁苦都是由于经历得太少,沉淀得太少。我们要相信时间和精力带给我们的力量:“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所以当我们沉浸在眼前的痛苦时,不妨就放手释然,让时间去抚平它。“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我们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到达这种境界,苦难带给我们的,将不再是无尽的哀伤。

  福贵的悲催不是他一个人的,是个人悲剧在特定背景下综合作用的结果。及时攥紧拳头充满了力量,胸洋溢着热血,也不一定能活得多么安然自在。百姓的思想被禁锢,人权受到损害。但福贵能在那样的情况下把生死看得淡然,在孤零零的土地上活着,有了旁人没有的释然——“我看到老人对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犁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荡起的的波浪。”

  还有一个细节——处死龙二。福贵曾经家庭富裕嗜赌成性,就是龙二骗走了他所有的家产。正因如此,福贵家由地主变为农民,而龙二顶替了福贵家成为了地主。但不久后文化运动兴起,龙二还没能坐稳地主的位置,就被处死了,他这是替福贵“顶罪”。福贵看着龙二被处死,不由得打寒颤。命运也曾善待过他。

  在福贵的一生中,家珍是他最该珍惜的人。家珍的家庭也很富足,嫁给当初的福贵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但年轻的福贵只知道出入妓院,甚至让青楼女子背着他走街串巷得意逍遥,丝毫不尊重家珍和他的父亲。可家珍并没有离开他,而是想尽办法委婉的留住他。可福贵就算参透家珍的意思,也不愿安分与她生活。在他家落寞后,家珍父亲大张旗鼓的接走女儿,他也没有丝毫留住家珍的能力:无论爱情还是亲情,他都没有给与家珍。然而家珍却不想抛弃他,与父亲作对跑到乡下与福贵一起过清贫日子,不计较从前的种种,只愿与他从此共患难。家珍是命运赐给他悲难中最柔的温情。

  余华并没有用大量华丽的辞藻来渲染悲情,而是简简单单平铺直叙,以一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从容的语气来叙述这些悲惨至极的故事,更加让人动容。每一页都是悲情的细节,当福贵的儿子被抽血而死时,其中一位医生只看了一看便说“你真是胡闹。”便又进去救县长的妻子了,只留下有庆静静的死去。读到这里不禁背脊发凉,这到底是怎样一群医生?为了救人,却不惜杀人。杀死平头百姓,来救活一个县长的妻子。“吃人”不由得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待县长来看望有庆时,县长大吃一惊;“怎么会是你的儿子”,怎么会是战友的儿子,如果是陌生人的儿子可能会少些麻烦。而一个小孩子,“幸运”地和病人吻合的血型,不管情愿不情愿,“无私”地被超限度地抽走赖以生存的血液,直至自己生命的终结。。

  人一出生,就要面对死亡。而《活着》就是表现了一个人对死亡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活着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意义。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而苦难是我们生命中应承受的责任,应经历的历练。面对苦难,我们不仅要坚强的活着,而且要保存好苦难带给我们的每一份经验,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里沉淀下来,更加从容、乐观地活下去。

  《活着》优秀读书笔记(二)

  《活着》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这样,福贵还是活了下来,活着——心中永存希望,只要心中有希望,那么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作者在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自己去感受生活,不可以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希望在心中是不会破灭的。

  书中的福贵小时候家里非常的有钱,他经常出去赌博,把所有的钱都都赌光了,那时的福贵还不知道挣钱的不易,当赌完所有的钱财时,福贵的爹死了,娘病了,福贵才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福贵变了,在国军遭到攻击的时候,福贵活了下来,为了活下来福贵也是遇到很多的不幸,家珍生下了凤霞,当福贵回来的时候,凤霞已经会说话了。后来家珍又生下有庆,有庆给别人输血时,生生的被输死了,有庆的死对福贵的打击很大,但是福贵依然选择活下去。家珍病了,病的越来越严重,可后来又渐渐的好起来,福贵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来了,但是凤霞又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了,家中只剩下二喜、苦根、福贵,但好景不长,二喜又被压死了,苦根吃豆子太多撑死了,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了,但是还是没有放弃生活,坚持活了下去。

  福贵这一生应该说是幸运的。因为经历了中国多次的大变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他都活了下来,同样,他也是悲惨的,亲人们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但是他心中依然选择活着,没有放弃希望。《活着》结束时说: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福贵可以说就是一个英雄,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可福贵的一直坚信活着、乐观的活着,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告诉人们的就是福贵的那种精神吧。《活着》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坚强的活下去吧,并且乐观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只要快乐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着》优秀读书笔记(三)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不知道你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本书的主人公福贵,在他是富家子弟时候,吃喝不愁,嫖赌就是他活着的动力,否则“每天早晨起来犯愁的就是这一天该怎么打发”;等他家产被他输光了之后,他无奈成了别人的佃户,每日靠耕田养活自己的一家。

  几乎在所有人的眼中,福贵的人生是不幸的:从富家子弟成为一穷二白的佃户,父亲被他气死,母亲病重,他去请大夫途中被国民党兵抓取拉大炮,每日饥肠辘辘,睡在死人堆中;终于回到家中母亲却早已经去世;后来十二岁的儿子,献血却被人抽干致死;女儿生产,却出血过多而离开了他;女婿在工地上,在两块水泥板夹死;爱人病重,不舍地离开了人世间;几年后,他唯一的亲人外孙---苦根,一个七岁的孩子,却因为吃豆子而撑死…最后陪伴他的,只有一个老黄牛。

  作者用极朴实简单的语言,来描述着他的不幸,然而这种朴实的言语,却能深刻渗入每一个读者的心。而文中对福贵女儿凤霞的描写却更加深刻的震撼着我的心:

  凤霞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当福贵输光了家产,他的丈人抬着抬花轿要带他的妻子家珍回娘家,福贵无力阻拦,凤霞却睁大眼睛说:“爹,娘坐上轿子啦,”福贵心中很难受,告诉凤霞说不要忘记他是她爹,凤霞听了这话却咯咯笑起来说:“你也不要忘记我是凤霞。”小凤霞的天真可爱,让人顿生怜悯之情,她以后就要吃苦了,耕田,种地,本来是一个可以嫁到一个好人家的富家小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如今她未来的命运却让多少人惋惜。然而凤霞的命运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长大后的她因为发了一次高烧,从此以后又聋又哑,但是她却非常美貌,勤劳和善良,读到这里,不禁感叹一句“天意弄人,命运多舛!”然而凤霞一天天长大,她始终是要嫁人的,福贵和家珍也为她着急,她自己心中看到别人家的姑娘出嫁也很是羡慕,不自觉的走到人家花轿旁边,终于福贵托人找到了愿意和凤霞相亲的人,他是一个偏头的男子。凤霞穿了新衣服,来相亲的人没有多看凤霞几眼,却四周环顾了一下破旧屋子,然后便离去了。凤霞心中自然是非常难受,作者用无声的描写手法,更加深刻的写出了凤霞内心的失落与悲伤,凤霞知道人家没有看上她之后“站起来走到里面的房间,换了身旧衣服,扛着把锄头下地去了”,如此简单的语言,却将悲伤之意自然地流露出来,她没有哭,但是给我造成的感受却比哭了还要难受。出人意料的却是,男子看上了凤霞,带人来装修了福贵的破屋,凤霞嫁给了他,两人幸福地过了一段时间。全文的悲伤气氛,因为凤霞的成亲,添了几分喜气,但是凤霞最后却因为生子失血过多而死…全文的悲凉之意,蔓延的更加广泛,渗透的更加深刻。

  但是在福贵的眼中,他并不是不幸的,他输掉了家产,却因此逃过了斗地主时期被枪毙的命运,他有一对懂事的子女,一个可爱的外孙,一个贤惠的妻子,老实的女婿,虽然最后他们都离开了他,陪伴他的只有一头老黄牛。“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福贵在此时已经把生活看开了,他这样描述他死去了二十多年的妻子“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有留下,不像村里的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我看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生活的平淡的态度…

  生为何而活?或许作者在中文版自序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生总是无法忍耐太多的现实,《活着》告诉我们,每个人对苦难的承受力都是很大的,面对苦难,不管在其他人眼中,多么不幸,自己都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的活下去!

  《活着》优秀读书笔记(四)

  我已很久不这样读书了:一读到它就舍不得掩卷,就一口气读完,如此酣畅,如此激动。

  其实“活着”包含着两个哲学命题:一是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人怎么活着?前者是目标,后者是状态。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且用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去回答的,或者答与不答,其最终在盖棺定论时,别人会作出评价和判断的,正如“马革裹尸还”、“任在世上捱,不在地里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的人死了,却如同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如同死了”等等种种活法。余华通过书中主人翁福贵不止一次地说:人只要高兴,就不怕穷。这种活着的状态是受命运多桀后的自我内心的调节。事实上作者说的“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这句话,但向读者传递的却是“人必须活得真实和高兴”的信息。真实和高兴与贫富、高低没有关系,穷有穷活法,富有富活法。

  福贵的祖上,从“鸡”到“鹅”,从“鹅”到“羊”,再从“羊”到“牛”,着实让他过了一段象模象样的阔少日子,他嫖妓、赌博,结果一贫如洗,乃至于想到自杀,一下子从“牛”滑到连“鸡”都没有的地步,好在他有颗善良的心,他从不怨天尤人,也不诅咒命运的不公,就连他相继埋葬了所有的亲人后,他都没有为此而不想活下去,甚至他后来有钱了,终于从屠夫手上买回了一头待杀的牛,并且一直活得连别人都认为早该死了,但还在活着。

  作者写了小人物福贵,让所有的厄运都集中在他一个人头上,“千钧系一发”。那么,我们比福贵幸运或者是高兴不知多少倍的人,该如何“活着”?还是为着身边的名利互相倾轧、争斗,还是为了蝇头小利、一时得失而斤斤计较?苦日子向好日子过容易,那就倍加珍惜。好日子滑到苦日子,也不能不过,但要象福贵那样不埋怨,活得真实。人总有一天会不活着,活着就必须真实。张贤亮感谢生活,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感谢生活。以平常心而平常地活着,这是每一个有责任和良心的人,都应该具有的生活态度。

  有一句话说的很真实,那就是“情义无价”。情,就是亲情、感情、友情、爱情,福贵的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儿女情、战友情都表现得十分真实,当他输完了家产,想到的是家,当他被解放军俘虏遣散时,他第一个念头是:只要不死,就回家。人在最困苦的时候、最无助的时候第一个闪过的真实的想法就是“家”,因为从“家”里可以得到无所不在“情”的温暖,无论你曾奉献过还是辜负过,“家”总是一个人的“避风港”。只要活着,“家”始终存在心里,且离“家”愈远,思念愈切。义,就是此生所尽的义务和所承担的责任。福贵始终感到内疚,父母死了,儿女死了,妻子死了,他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没有尽到责任,没有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如若人活着没有“义”的话,那么不就是白来人世走一遭了吗?也许混蛋时象福贵那样满街胡闹一气,可这毕竟是属于福贵时代,离我们很久远,除非自己想从“牛”的日子硬要滑向连一只“鸡”都没有的光景,再说甚至连福贵都不如,难以承受接踵而来的挫折,说不定早已“红尘看破”一命呜呼了。

  人,没有理由不活着,不管贫穷富贵,不论地位高低,真实地活着,活出个人样,才不白活。而支撑着自己活着的,是自己一颗善良的心。

  《活着》优秀读书笔记(五)

  余华的这本《活着》被几个朋友推荐过了,不知道我是出于偏见还是什么,总觉得这本书大抵描写的也是五六十年代农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这类书大多称之为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个单纯喜欢读故事的人,喜欢高潮迭起、迂回曲折,对这类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

  和朋友聊起读书,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应该看看了,从下载下来到读完,两天时间,像着了迷似的,越读越被深深的打动,越是停不下来。

  一个人的一生装进了一本仅仅几百页的书,没有对人物心理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简单的叙述。讲的人娓娓道来,平静的叙述,听的人心里却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大概就是余华的高明之处吧!

  福贵,又富又贵,多好的名字啊,这也是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贵,可他的一生却是潦倒穷困、厄运相随。年少轻狂,仗着家里吃喝嫖赌,等到输光家产,父母离世才幡然醒悟,但觉悟、改变并没有阻止厄运的脚步,在那个年代生活本就难以为继,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又相继离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与一头老牛为伴,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活着不是为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对福贵而言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他的心经历太多苦难,已变得波澜不惊,看透人生的磨难,才豁然开朗,才能够平静的叙述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安静的度过人生的黄昏。

  福贵的故事能够打动人不是因为命运给了他接二连三的打击,而是那种经历苦难、看破人生后的豁然开朗,亲人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离奇,但却是异常痛苦的,当亲人相继离开后,福贵大可以一死了之结束这悲剧痛苦的人生,可他没有,他选择接受,好好的活着,种种地、唱唱歌、和老牛说说话,他困苦的一生让人感慨,但他平静的讲述才真的让人心疼,真的打动人!

  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容要承受众多难以接受的痛苦,却依然要坚韧、顽强,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义罢!


相关文章:

1.《活着》中学生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2.余华《第七天》初中生读书笔记精选范文5篇2019

3.中学生关于读简爱读书笔记800字范文5篇

4.初中《猎人笔记》读书笔记范文五篇精选

5.关于初中生《神秘岛》的读书笔记5篇精选

6.初中生读书笔记600字五篇

7.《红岩》读书笔记2019中学生优秀范文5篇800字

    2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