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读后感600字范文五篇

绍跃 1172分享

《浮世德》它让我看到了这个现实社会下存在的矛盾、无奈、悲惨……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浮士德》读后感600字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浮士德》读后感【1】

《浮士德》这个故事含有强烈的悲剧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旧时代更迭期的各种冲突:宗教与科学,理智与情感,因循与追求。

浮士德对学十分热爱:"啊,我孜孜不倦,对哲学,法律连同医典,遗憾的还有神学,全部都进行了彻底的钻研。"甚至,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寻找最高的欢畅。"他为了学,他放弃了自己:"为此,我才想魔发屈服,借助精灵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知道一些玄机;这样,我就不用再汗流浃背,去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他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兴奋万分,书本给了他力量和希望。他对自己的知识感到不足,对无法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感到失望……他对学的热爱已经到达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

"谁若不断努力进取,我们就把他救助。"歌德说过,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够被拯救,不止是这样,还因为他不断行动,不断追求,不断克服迷误,最终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这是我们应该学的。还要学习他对学的追求,对学的热爱,对学的希望。我们要善学,乐学,爱学,才是向上的人。针对我学的不良现象,面对浮士德,我们应当感到惭愧,他是那么地热爱学习!

浮士德的肉体毁灭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个行动的人,一个上进的人,一个不断自省并最终走上正途的人,最终会得到救助。这就是浮士德这个形象上所体现出的不断追求和人生真谛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读后感【2】

我刚读完《浮士德》这本书,听到这个书名,你也许很惊讶吧?因为这是一本西方版的书,好多同学都说看不懂。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只是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眼光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分辨故事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我喜欢故事中的魔鬼——“梅菲斯特”。你们一定会觉得我的思想有问题,但是我爱书中的魔鬼是有原因的。

梅菲斯特虽然是个恶魔,但是却有为成就大恶而行善的力量。正如他在自述中说:“我是永远的精灵!”他总是想作恶,却总是产生行善事的那种力量。梅菲斯特不是一个普通的恶魔,因为他是考官,是神通广大的打手,是学识渊博的恶灵,是一个促进者。

他喜欢突然邪邪的一笑,露出一个极有个性的笑容。他喜欢一个人,就用心去爱;他恨一个人,就一本正经的告诉他——我恨你!我就喜欢他这种直白、真诚的个性。他让我联想到人类的“魔鬼”,那些人心里是黑的,表面上却笑嘻嘻的,一副纯洁的样子;还有的人表面上称兄道弟,暗地里却各自打着算盘;也有的娶了媳妇竟把含辛茹苦的母亲赶出家门。这些人与梅菲斯特相比才是真正的魔鬼呢!

也许,人人心中都会有邪恶的一面,但是人和魔鬼不同的是:魔鬼把邪恶挂在脸上,于是他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丑陋的、邪恶的;那么,如果把邪恶藏在心里,就是纯洁、善良的吗?这不是连魔鬼都不如吗?

正邪只在一念之间,这是《浮士德》教我的,也是梅菲斯特告诉我的。正视心中的邪念,找回与生俱来的善良吧!

《浮士德》读后感【3】

魔鬼靡菲斯特在一片对上帝的颂扬声中,公然指责人世间的混浊丑恶,反对对上帝的阿谀,并且跟上帝打赌人性的贪婪。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使浮士德喊出“这一切都美呀,请你留妆。

这是浮士德玩弄了阿甘玛丽,偷欢了海伦,协助国王作战,获得了海边的一块封地,准备实施围海造田赐福于民的宏伟计划时,瞎眼的他把靡菲斯特召人为他挖掘坟墓的场面误认为是他那宏伟计划开始实施时而发出的呼喊。

浮士德总是想拥有世间他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切:美色、财富、国土、郡民……他什么都想要。他年纪虽然逐渐增大,但这贪婪之心毫不衰减。当他发现围海造田这一最美的宏愿得以实现时,就禁不住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想把它留祝“占有最美的事物,得遂自己心愿。”我觉得这正是人性贪婪无厌的最大最有力的证据。

可惜,大家都把这部伟大作品的深刻思想给弄反了。

他们都认为,浮士德的所作所为正是人类不断进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象征。

上帝认为人性是积极向上,永无止境的;魔鬼认为人是不会知足的。

其实,上帝与魔鬼这一对双胞胎,所说的话语看似不同,实际上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认为,上帝造人,目的是在操控人——想想伊甸园的故事就可以明白了。我当然赞同魔鬼的意见:人的贪婪之心是世间不得安宁的根源,人是不会知足的。

然而,论者往往迷眼于浮士德的“请留妆这一句话,认为这是人性积极进取的体现。实际上同样可以说,这正是人性“不知足”的最好体现。

试想,一个人到了晚年,在他已占有、享受过一切认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之后,突然又有一件他认为最美的却又稍纵即逝的事物降临时,他立即从心里发出“请你留妆的呼唤,不正是他贪婪无厌的最有力的证明吗?

《浮士德》读后感【4】

《浮士德》是歌德根据流传于民间的有关浮士德的故事而写成的一部悲剧。这个民间故事含有强烈的悲剧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宗教与科学、理智与情感、神性与人性、因循与追求的各种冲突。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文艺复兴时代一个巨人的形象,他厌恶宗教和传统加于他身上的束缚,渴求生活,不断进取,为实现人的价值、生活的真谛而不停地追求。在浮士德身上有着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和纯洁,这种活力就是对人的存在的意义进行锲而不舍的探求,就是在不断克服错误和过失中去追求真理,最后走上正途。就在对“最高存在”的意义的探索中,他要把全人类的苦乐集于一身,要在个人的内心中领略人类的全部感情。他冲破了知识的牢笼,摆脱了官能的享受和爱情的羁绊,走出了“小世界”,而进入了“大世界”。在这个“大世界”中,他曾为帝王服务,曾同古代的美结合,但这给他留下的是一片空虚和一场幻景。最后他在为人类造福、征服大自然的宏伟斗争中,感到了最大的满足,得出了智慧的最后答案。浮士德所得出的最后答案无疑是积极的,但有着空想的性质。离开改造社会单纯地改造自然,到头来也只能是一个幻想。失明的浮士德把魔鬼为他挖掘坟墓的场面当作是他的人民与大海搏斗的壮丽景象,为这种幻想提供了一个例证。这也正是浮士德悲剧意义之所在。

我特别欣赏书中浮士德所说的一句话:“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奔波,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车轮;苦痛、欢乐、失败、成功,我都不问,男儿的事业原本要昼夜不停。”虽然浮士德是一个悲剧人物,但是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积极的进取、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浮士德》读后感【5】

在书中浮士德获得了两次生命。但个体的生命终归是有限的,所以注定浮士德不可能追求到人性至善的至高点,他注定沉沦。

可是,在我看来,《浮士德》却是一本充满事物双面与励志的著作。

梅菲斯特虽然是恶魔,但他同时也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即是“为成就大恶而行善的力量”,他没有典型的善恶观,是个虚无主义形象。他玩世不恭,诱人堕落,但他的行为没有违背自然法则。他代表人性的最端点,像一个自负的孩子,把所有人看做是世界级的傻瓜。也许正是如此,梅菲斯特对浮士德而言,不只只是一个引诱自己堕落的邪恶者,他,也是促进自己前进与成长的“力”,是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分离的伴侣。

苏格拉底曾说:“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世界上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拧‘,职责就是刺激他赶快前进。”梅菲斯特一直想把浮士德引向纯肉欲感官的爱情,但当浮士德被带进玛格丽特闺房,他感受到它的宁静、整洁、满足、贞洁的性格,他的爱情立刻升华为对反璞归真的向往。他还曾到森林洞窟,在大自然中倘佯,抗拒自身的欲念。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是梅菲斯特的引导,浮士德的精神内涵才可以日益深厚,境界才可以提升。

那为什么又说这是一本励志的著作呢?

在浮士德和马格丽特犯罪后,梅菲斯特携浮士德逃离之际,浮士德感受到春的气息,他听着泉水“ 铮铮” 作响,看到小径在山谷中蜿蜒爬行,抚摸着白桦树和枞树的窈窕身姿,他仍然怀有希望,仍然充满着对人生和自然的热爱。他没有因过错而自我堕落,他的心仍保存自我和对爱的追求。

“谁若不断努力进取,我们就把它救助。”浮士德临死之时,他是获得了满足,也准备享受着满足的,但梅菲斯特却无法攫走他的灵魂,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浮士德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让他能够忏悔自己的过错,不断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远的理想。“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终能救”,浮士德最终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

当我们沉入泥泞的沼泽时,不要畏惧万变的事物,不要畏惧沉沦,不要畏惧向前,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握住穿梭于指缝的光。

《浮士德》读后感600字范文五篇相关文章:

1.有关于《浮士德》读后感600字精选范文作文5篇 - 5068儿童网

2.《摆渡人》读后感600字范文五篇 - 5068儿童网

3.《学弈》读后感600字范文五篇 - 5068儿童网

4.浮士德读后感-浮士德读后感心得体会 - 5068儿童网

5.《笑面人》读后感600字范文五篇 - 5068儿童网

6.《猫武士》600字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分享 - 5068儿童网

7.《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 - 5068儿童网

8.关于《小窗幽记》读后感600字范文五篇赏析 - 5068儿童网

9.小说《蛙》读后感600字范文五篇 - 5068儿童网

10.小学生2019关于《卖油翁》读后感600字范文精选5篇 - 5068儿童网

    相关文章

    9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