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庄宇 224分享

  课堂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而预习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因此老师要关注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预习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蠢蠢欲动,才能产出预习的精彩。因而在预习指导时,要丰富预习形式,意趣预习汇报和评价,让预习变得好玩有趣,让预习成为期待。

  1、预习组织:灵动多变

  小学生,喜欢求新求异。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预习组织时,切忌格式化,一成不变。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文本体裁,因人因时制宜:对于没有预习经验的,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可以把预习移到课堂上来,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初步的预习方法,降低预习难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并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时,可以把预习移置课前,以家庭作业或自主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内容简单,学习目标不高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预习;有一定难度,特别有明显问题产生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形式完成;根据学生的预习程度,还可以采用指导、半指导、自主等形式进行,由扶到放,循序渐进,一切视学情而定。

  2、预习方式:因文设预

  单调乏味繁杂的预习作业应当被摒弃,预习应因文设预,不同的文章预习方式也应有变化:常规预习法,可以让书上“星星点点”,也可以在作业本上“抄抄写写”;作业预习法,可以以“导学单”“预习单”“导学案”面容出现,也可以直奔中心,试做《作业本》《同步练习》上的基础性作业;设计预习法,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材料设计一份练习题、小试卷,也可以创编一份卡通型学习小报;当预习遭遇《开国大典》时,会场方位图会使学生兴致盎然;当预习恰逢《草船借箭》《将相和》时,人物关系图会使预习徒增意趣;自学小诗,不妨给小诗配上画;拿到说明文的,可以试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把课文换一种说明;每一册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布置学生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甚至上街“诊学”……这样的预习方式,既贴近孩子的心理,吸引孩子的兴趣,又能使孩子对所学充满期待,催化预习效果的高质落实。

  二、进行方法指导

  学生的预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预习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为预习活动构建模式,使预习活动有章可循。预习一篇课文,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概貌。从头至尾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能大概的掌握课文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如在预习《草原》时,学生能初步了解到课文讲的是“我”到陈巴尔虎旗访问,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款待。通读时,还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的思考题,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就显得不盲目。2、学习生字新词。自学认字表,写字表中的生字,掌握读音。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运用字典自学生字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含义。3、参照教师给出的预习要求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课堂上及时质疑,及时得到释疑。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此外,对一些历史性,政治性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的预习中,也作类似的要求: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文章中前两个故事写谁的事?为什么用“负荆请罪”作题目?同学们通过认真默读和思考,了解到前两个故事虽是写蔺相如的职位反而比廉颇高,所以文章必须这样安排。由此可见,二个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

  三、培养自读能力

  叶老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可见,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读通课文

  “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注意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带着问题读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预习”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怎么样了?”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3、精妙处多读

  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第一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文笔优美,意境开阔。“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预习时,这一段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像草原的美景图,直至成诵。

  4、总结评价

  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者,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

  一、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必要性

  (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在有效预习课文之后,对于教师课上要讲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大致思路,而且有效预习的前提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所以只需要与教师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看文章和课后习题的大意是否是自己所思考的答案,如果不一样,那么就应该及时找到错误的原因,并且纠正自己的思考误区。以这样的思路教学,教师就不用在课文阅读等初级阶段上下功夫,课堂上的进度和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

  (二)锻炼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写作能力等等,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应该掌握生词,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思考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这样的一系列心理和思考过程会让小学生逐渐养成爱思考、会分析的好习惯,久而久之,遇到阅读理解的问题,也就有了自己的一套思考方法了。

  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具体方法

  (一)预习的题目要具体

  如何进行有效预习,是许多教师、学生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想要预习有效果,学生的预习一定要经过教师的指导。因为预习主要是针对课堂而展开的,预习的内容需要和课堂内容保持一致。所以,教师应该详细告诉预习的题目,比如预习的课文是哪一篇,预习的内容包括什么,课上需要准备些什么问题,课上的小组讨论的角色分工,预习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都是要教师给学生讲清楚,如果用“问题教学法”和小组讨论式进行教学,那么教师应该提前几天就安排好每个小组课后应该调查的问题,等到课堂上直接对于问题进行汇报和点拨,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进度。

  (二)预习的形式要多样

  预习不仅需要问题具体,形式也要多种多样,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容易受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应该抓住他们这样的一个特点,不断变换预习的形式,使学生时刻都保持在兴奋状态,这样对接受新知识有益。传统的读课文抄词语显然已经让小学生想逃避学习,就是由于过分地无聊,如果老师要求学生把课文内容改编成一个小话剧,并且加上一些台词,要求脱稿上台表演,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喜欢表演的同学们会很兴奋,一些生词也会因为脱稿表演而背的滚瓜烂熟。

  (三)预习的质量要检查

  传统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师通常只是告诉学生预习该课文,但是往往在正式授课之后便不再提起,只是讲解自己要传授的新知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教授方法。教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但却不检查预习的质量好坏,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们会不再预习课文,于是也失去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极好的学习习惯,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也会对教师说的话越来越不重视,以致于教师布置别的重要的任务时,学生也不听教师的话了。所以,预习的质量一定要检查,可以采取抽查、默写、小考的方式来检查预习效果,如果是节目的表演,则一定要给学生们表演的平台,让学生们自由展示自己。

  (四)预习的错误要反馈

  反馈错误信息是预习方法中最关键的一种。在实际教学中,预习的题目的布置、形式的多样、质量的检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而教师仅仅把错误的预习结果给予指导是不够的,还应该监督学生们的反馈工作,即要求学生改正之后再交给教师,教师审阅合格之后,才算是预习结果的完成。比如,学生在汇报完自己的调查结果之后,教师应该对调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对小组讨论中的角色分工、问题的思路,对调查方式与总结一一进行评价,再给出自己的建议,并要求下次课上交改正结果。这样不仅仅是对学生负责,而且也会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克服困难。

    7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