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数学自学能力

庄宇 224分享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以几何级数激增。这些知识、技术仅靠课堂或仅靠老师的传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必要的补充,而自学是一种最佳的方法。如果一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可以扩大知识面,并增强自身的技术和技能。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 开展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开展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并且教师要结合现实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办法。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转变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例如:由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法指导,形成自学三角形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对学生开展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办法。这种思路和办法又会增强自学能力。使自学办法更加科学化,自学知识更快速、准确。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自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成长。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现实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地方的能力。例如,自主探究式的教学办法要广泛采用。要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要做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正确对待在实践中成功与失败,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要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三、掌握推理原则,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办法

  定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而对定理的理解是自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推理是论证和掌握定理的基本原则和办法。对定理的形成过程(推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便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办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办法是数学的做法。”对学生开展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的适当渗透,可以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长智慧,使自学时更能高瞻远瞩。数学办法(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类比、转化等)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办法,也是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它是一种认识能力,这种能力是自学成功的必要保证。

  四、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目的

  自学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

  学习目的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地方的引导和鼓励,以便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时,一地方要对学生说明开展自学数学的意思,另一地方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活动课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目的又一个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优势,对学生及时开展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的引导和强化。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目的。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掌握自学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让学生了解多种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请成绩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讲出学习的方法、怎样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等;再通过老师的总结,使学生们都能学会运用常规的学习方法,掌握如何集分配注意,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应用知识以及科学的安排时间,从而总结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方式是很值得借鉴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传授方法。结合学习内容传授学习方法,针对性强,具体形象,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较好。让学生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就好象教给学生打开一座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会比教给他们一些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学生在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这才是他们受益终身的一把金钥匙。另外,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激发自学兴趣,养成自学习惯。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只有学生对此方法感兴趣,他们的热情就会被点燃,学习的欲望就强,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兴趣,才能有要学习的欲望,那样才会事半功倍,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也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知识的特点,运用启发性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主动自学的兴趣。

  (1)利用人的探究心理,设置知识悬念,吸引学生参与。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探究心,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的这份探究心,在教学前要设置知识“悬念”,就能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吸引学生主动自学,教师就要针对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渴望求知的气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即自学的兴趣。

  (2)利用好奇心,设置矛盾,促使学生参与。

  这里所说的“矛盾”是指根据学生原有经验与当前面对的现实形成的矛盾。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往往有些想当然的做法和想法,教师如能抓住点巧妙设置教学“矛盾”,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来。因为每当学生遇到了教师所设置的矛盾时,就会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而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才会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才会进一步深入。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熟悉的才最亲切、最具体,同时也最记忆深刻。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联系,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精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注重总结身边学生的学习经验,树他们为榜样。

  注重总结身边学生的学习经验,树他们为榜样。他们往往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这些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其自身的学习实践。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之中,学习条件大致相同,总结推广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使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易学。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和总结,又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集体竞争,共同提高。例如:课堂及时表扬发言积极的、专心听讲的、书写好的学生,学习进步大的同学,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好的取得较好的自学效果的。以点带面。

  四、注意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敢说“习惯也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是一种态度,而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一个积极的、良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对于自学习惯的培养,我想主要是独立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独立自学习惯的培养,除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在课后布置学生确定小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天再来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交流,发表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习惯。

  五、介绍杰出人物成功的学习经验并给予恰当的鼓励表扬

  人类社会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固然原因很多,但是方法和习惯却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都与他的辛勤、方法、习惯是分不开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经验,介绍一些他们小时候是怎么学习的,拉近伟人和学生间的距离,使伟人不再高高在上,让他们走下神坛,而变得实实在在,这样就会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伟人学生时代和自己没有多少差别,自己通过努力完全有机会成为他们一样成功的人,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

  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也能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滋长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把自主学习从我们教师的设想落实到学生们真实的学习生活中去。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此中获益。

    737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