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醒婷 1158分享

通过观看影片吴仁宝使我对华西村的变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对吴仁宝老书记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精神深深敬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吴仁宝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吴仁宝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1

独自看了一场电影。

不是为了文艺,否则我看的就不是主旋律了。他们问我怎么这么个性,没有年轻人会看这种电影的。我笑了笑,说这样体验一次蛮好玩的。其实,原本不是因为这些。

记得先前看10月影讯时,在一堆五花八门的片目中突然看到了这部片子,图片上的老人,而我常常容易对老人有亲近感,看了看名字《吴仁宝》,有些陌生的名字,猜想到是主旋律,但还是点进去看了介绍。一部华西村的奋斗史。华西村,大概我对这个地方也有着一丝微妙的感情,最早时候是妈妈去江苏旅游,回来后说过那里,从此便记得了这个地方,说不上关注,而后来也有一位朋友的老家便在江阴。这种算不上联系的联系,也不需要多少理由,我就已经决定了,要去看。

我对江苏也始终怀着好感,除却书里画里看到的江南不说,这一切也源于十五岁那年在南京看到满街的法国梧桐,透着阳光点点,就这样刻在了我的记忆里。苏州,水乡,又都是那样的温婉。二十岁的那个夏天,我记得十里山塘,那里的夜晚,再美不过。谁能否认那里是一个很有底蕴的好地方?

自问不是一个又红又专的人,但也不是那些盲目的什么都要批判的青年。一部传记片,其实没必要把它看得太糟糕,哪怕是政府投拍的,出于宣传需要,但华西村能有这样的发展,也必有其独特之处。我对主旋律的确没多少兴趣,也不知道这部片子会被拍得如何,但我一直从心底里敬佩曾经那些牺牲小我、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人,这样的人也许已经越来越少,包括我自己,早已没有了什么远大理想,只是爱着些小情小趣的事物,过着自己的生活,做好自己,心想不危害社会就好。

这样的片子在商业片泛滥的时代自然很冷门,也没什么宣传,我想,这本来也不是为了什么票房的吧。就当我奇葩好了,不在乎。

其实发现金逸真的不错,以前不曾来这里看过电影,而整个海淀区也只有他们上映了这部电影。我是个糊涂虫,先是错过了前天的电影,索性提前买了票,但昨天,赶到了金逸影城才发现,我居然忘了带电影票,放在了另一个包包里。还看吗?看。抱着一丝希望去问了售票员,告诉她我忘了带电影票。庆幸还是她,也认得我,也许是因为只有我一个人选择看这场电影。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要求我重新买票的,我也已经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但他们帮了我,主管听说了情况后就把我带进放映厅了。

真的。比我预想的还要好上许多。而且居然就这么体验了一次“包场”的感觉。

我不想深究这部片子是否真实,也不愿意把一切都看得太灰暗,不管别人是褒是贬,至少我是有被感动的。

在我看来,片头的画面其实就很有味道,干净的图景,勾勒的简单线条,一枚红色的印章,没有俗气。开场,日复一日的生活,新的一天。一个散步的老人家,由相似的场景和回忆把画面带回60年代、70年代乃至后来。之前我就想,哪怕这部片子真的没什么好看,我就当做是了解了一部发展史吧。事实上,人的一生也是由无数的大事小事串联起来的,无论有无夸大,这些内容都并不空洞。整个片子没有太多技巧可言,毕竟,这不是商业片,也不是艺术片,简简单单的不难理解,60年代的黑白色调,70年代的旧色,80年代的朴实气息,90年代以及后来的越来越现代感,跟随着生命的流动。很多细节其实刻画得也是到位的,尽管我一在想他们当年的江阴口音是如何的(后来穿插的老人家说的话让我领略到了),尽管听着那些年代里人们的口号和对话还是有些不习惯(但这些是可以理解的,那里面包含着一种期待,大概现在说空话套话的才更假)。但我们没有资格去否定什么。我是相信老一辈人有他们的精神甚至信仰的,他们的艰苦奋斗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这不只是在吴书记身上,我在许许多多老人身上都能看到这样的印迹。

甚至觉得有的场景和画面很美,尤其是父子俩分别前的那段,大人骑着单车,小孩坐在车头,手拿着一只红色风车,经过街巷,缓缓穿过黄色的田野,大远景的画面,看得我都愣了,很动人。更多的是朴实的画面,讲述了一个个故事,一个村庄经历的风雨沧桑和柳暗花明。也真的有几个时刻,我是泪眼朦胧的。

从头到尾的看完,没有不耐烦,不带偏见。

也许于我们无关紧要,但对于亲身经历的人来说就是意义深长。而那些丝毫不了解的人随口调侃甚至骂上两句,是痛快了,自以为正确,可是,基本的尊重哪里去了?

老人八十五岁了,愿他安好。不管别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而我愿意向他致敬。不需要什么高瞻远瞩,哪怕保留着最简单的思维,和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这就足够了。

吴仁宝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2

看了这个视频,感觉很震撼,吴书记已经八十多岁了,他的思维还像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头发乌黑、谈话风趣幽默俨然不是一个八十多岁老人家的样子。是什么让这位老人干劲十足雄心依旧?

回顾华西的历史,你真的不敢相信华西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50年前,集体资产1764元,欠债1.5万元,一台30马力的柴油机,就是1961年华西大队成立时的全部家底。而现在全村的总产值接近500亿元,与银川市不相上下。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全村的人都是百万富翁,这何止是个奇迹简直就是个奇迹,穷乡僻壤的华西一夜之间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我们惊叹华西的富足,更好奇它的缔造者,他们是怎么成功的连他们自己都会惊讶,华西的今天少不了华西人的艰苦奋斗,更少不了吴仁宝书记的领导,华西人都说,他就是领路人,谁也没想过,没有老书记华西会什么样。”不仅华西是个神话,吴书记更是牛,一口的方言,江泽民给他当翻译,1973年第一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原来没有他,周总理亲自点的名,要求给江苏增加一个名额,就点名吴仁宝。这恐怕全中国的村官除了他就没有了吧。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受人尊敬、令人称奇?

第一、他有信仰。他是一名共产党,他有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那就是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条,用他的话作通俗的解释就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正是这样一种信仰激励他带领村民们艰苦奋斗,村民们说,“最苦最累的活都是老书记带头”当时,全村845亩土地被分隔成1300多块不规则的小田,667口人分散居住在12个小自然村落,泥路弯弯,40多条小河沟错乱交织,农业生产的劣势可见一斑。年仅30多岁的吴仁宝带领村民制定了一个华西村15年规划,平整土地、开挖沟渠,就是他们的不辞辛劳才造就了华西,但是这位华西的英雄却非常低调,一身的衣服和他的身价不服,吃的也不是山珍海味,住的和别的村民比起来很是寒酸,一张老式的木床,被褥都已陈旧,外间两个单人沙发看起来像是上世纪80年代的样式,扶手上的皮革已经被磨破,茶几上摆放着一部拨号电话机,裸露在外的墙皮几近脱落。吴仁宝住的房子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现今华西村仅有的几栋年代久远的“第三代别墅”,反观现在堕落的干部,好多都是共产党,看看他们都在干啥,住豪宅、开名车、包养情妇,欺压群众,他们把信仰丢什么地方去了?同样是共产党,甚至还受过比他高的教育,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我们在大学里很多都入了党,我觉得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谨记我们的信仰,千万不能腐化堕落,丧失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人格,特别是我们免费师范生,以后很多要从事教育事业,更应该有信仰,扎扎实实的扎根教育,教好我们的学生,实现我们的价值。

第二、他经常思考,不拘一格,开拓创新。20世纪70年代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那时候开工厂可是走资本主义,吴书记说,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冒险搞工业?因为种田实在挣不到钱。当时全村人拼死拼活,农业总产值24万元,而只用20个人办的小五金厂,三年后就达到了24万元的产值。” 所以就出现了“田里红旗飘飘、喇叭声声,检查的同志走了,村民们转身也进了工厂。”当时敢这样干的就吴书记了吧,当时国家方针出了问题,吴书记在那种压力下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真不容易,其实,我个人觉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标准真的不太确定,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吧?那大家怎么都还饿肚子呢。私有化后市场经济搞了那么多年,摆脱了饿肚子的困扰,但是贫富差距那么大,我们还是不开心,为什么呢?吴书记给出了解释,“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就像温总理说的那样我们不仅要吃穿不愁,更要活得有尊严,他们的观点极度相似。还有一个表现吴书记处事灵活的例子,他总是说,“我只是个村官,我们上面的领导最多,谁都能管。”报告会上,吴仁宝笑眯眯地讲道,“每个领导的要求不一样,明着顶领导不高兴,只有暗顶,如果领导说的不符合华西实际,就回答谢谢关心,领导一高兴就不会盯住不放了。”听众发出了会意的笑声。对吴仁宝来说,应对上级领导检查是他为华西筑起的一道安全屏障。当年,为了保密,小五金建在最不起眼的河边角落里,前面是正大光明的铁匠铺,三面被树木环绕,遇到领导视察,大门一关,打铁的打铁,下地的下地,领导一走,工人立刻回厂加班干活。最为极端的例子,吴仁彪的回忆是,上世纪60年代,管水利的干部要求沟渠里什么都不能种,管农业的干部要求沟渠里种粮食,管副业的干部要求全面发展经济作物,吴仁宝的对策是--把一条沟分三分,1/3不种,1/3种粮食,1/3种水葫芦,分别应对不同的领导视察。还有华西村的建筑都渗透着吴仁宝的政治智慧。他亲自设计了华西金塔,四四方方的主题建筑像西式楼房,每隔两层探出来的飞檐与塔顶的阁楼又透着中式元素。华西村农民公园里,传统江南建筑中密布着各种壁画和雕塑,展现的都是中国传统故事;而在世界公园里,美国的白宫、法国的凯旋门、悉尼歌剧院又惟妙惟肖,应有尽有。“有的领导说我们太土,有的领导说我们太洋,干脆来个不土不洋,后来李瑞环来,评价为亦土亦洋,算是给我们平了反。”吴书记高兴的说。现在很流行的说法是大学生去当村官,我觉得吴书记这种做法很合理很有智慧,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习,领导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应该实事求是,采用高明的手段来达成正确的目的。

第三、他有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只有走群众路线,为群众着想才可能得到群众的认可,群众才会听你的。只有以心换心才能做好工作,吴书记说,“我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肯定会听我的话。”无锡市的村支书们在华西村办过一个礼拜的培训班,其间,有支部书记好奇地问吴仁宝:“你们的老百姓这么听话,我那里的老百姓怎么不听话?”群众不听话,是眼下很多干部的共同感受。干部做了错事不听话,情有可原,有时做的是对群众有益的事,群众也不听话,于是他们得出结论:中国老百姓素质太低。可是吴仁宝的回答是:“我是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的话。我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肯定会听我的话”。我们作为老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不仅要很高的学识和德行,最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要用心关心他们,才能换来学生们真心的回报。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于基层干部更是要听取群众建议,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才会深得人心,才能够有所作为。

未来的路很长,我们应该谦虚谨慎,多学习多思考,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华西村的经验是可以学习和复制的,我们国家需要更多吴仁宝这样的人才,希望很多年以后更多的华西村出现在神州大地上。

吴仁宝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3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只能靠我们自己。”电影《吴仁宝》从一开头其,就把人们带入了一种改开换地的创业氛围之中。

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是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华西人的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影片所着力刻画的内在精华。华西发展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探索的创业之路。在这条创业之路上,华西人不仅表现出敢想敢干、敢于人先的智慧和勇气,更显示出团结一心的集体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创业不易,创新更难”。电影《吴仁宝》告诉我们,要改变命运,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干还不行,还必须要“干好眼前的,多想长远的”,只要有利于发展,碰到机遇要抢,即使冒点风险也要上。吴仁宝从强买磨盘、顶着压力开办五金加工厂、再到创办华西的一个个现代化企业,无不体现着这位华西当家人的精神与胆识。正是靠着这种敢冒风险,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华西人在创业之路上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社会主义新家园的壮丽景象。

“有福民享,有难我当”是电影《吴仁宝》最动情之处,在于他那种始终不渝的、忘我的爱民情怀。为了华西村的需要,吴仁宝可以置家中4个孩子于不顾,而捐出米缸中仅剩的大米。为了安抚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吴仁宝毅然将自己最疼爱的儿子送到了这位村民的家中……

华西村富了,老书记始终坚持不拿村里的最高的工资,不住村里最好的房子。

华西富了,要积极带动周边村子发展。要让大家都知道华西是怎么富的,要让更多的分享到华西致富的快乐,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出无数的人间奇迹。

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恢弘磅礴的气势,但电影《吴仁宝》却像磁铁一样,从一开头起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

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虚怀入谷、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新时期江苏精神的生动诠释,是江苏大地上千千万万精神中的语言,是我们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的无价之宝。

吴仁宝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4

看了电影《吴仁宝》,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影片以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名字命名,带着我们走进华西村,走近吴仁宝。影片生动再现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带领华西人艰苦创业的不凡历程。正因为有了好的带头人吴仁宝老书记,华西从一穷二白的小华西,发展到今天成为“天下第一村”。如果说华西村是共同富裕的典范,那么吴仁宝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主人公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的爱民情怀,深深打动了我。

吴仁宝,一个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倾其毕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领华西人民战天斗地,开拓创新,使华西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影片虽不催人泪下,也无感人至泣的情节,但给人的信心和力量却是无限的。一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带领一帮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却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每一个场面、每一次举措、每一句话语,无不闪耀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芒!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说华西村的成功秘诀,如果要写成书恐怕要超几百万字,如果要拍成电视剧,恐怕要拍好几十集,就是上百集也不为多。但,在吴仁宝眼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却仅仅用了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实事求是、吃苦耐劳。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顾群众的反映和当地的实际,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动不动就建形象工程、业绩工程,这里搞汇报、那里谈经验,目的就一个要名要利。而吴仁宝要来了什么?他要来的是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他要来的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农村。作为一名党员,一个支部书记,我们真的该好好地向吴书记学习。

1、学习他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气魄。华西村的工业发展,是从“捐粮食、买磨盘、背石块、盖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吴仁宝,他想的是如何节约生产力,搞农副业生产、搞多种经营。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厂。80年代,他想建学校、盖医院,让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里外去看病?。没有这种超前的思维,没有这种共产党员模范带头的动力,没有这种想干事的气魄,是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产销售总额要过500亿元目标的。难怪邻居红旗村的王书记说:“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哪来的那么多点了,今天要干这个事,明天要弄那个事,弄得我们跟着屁股后你追我赶的,拼了命都赶不上”。

2、学习他致富百姓、着眼未来的胸怀。当初的华西村,总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却被土堆和小河沟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块。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发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时间,开辟出800多亩的田地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个信念:总有那么一天,我们家家米缸都是满满的,人人兜里都是鼓鼓的。他常说:“当干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才有盼头”、“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我们”。正是有了他这种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来的胸怀,全村的社员同志们都挥手高呼:“你们共产党员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一步都不落下”。

3、学习吴仁宝,还应该学习他运筹帷幄、创新发展的胆略;学习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风范;学习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情操;学习他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的崇高境界?报告会上,已是85岁高龄的吴仁宝,有这样一句语录:“家有黄金万两,一日不过三餐,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评价:骂我不生气,夸讲不足喜,挫折不泄气,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我要为党为国争一口气。

这就是吴仁宝,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一个永远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这部电影,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恢宏磅礴的气势,但电影《吴仁宝》却像磁铁一样,从一开头起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是什么会使我如此感动呢?这就是从这部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虚怀若谷、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新时期江苏精神的生动诠释,是江苏大地上千千万万种精神中的强音,是我们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上的无价之宝。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只能靠我们自己。”电影《吴仁宝》从一开头起,就把人们带入了一种改天换地的创业氛围之中。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是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华西人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的内在精华。华西发展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探索的创业之路。在这条创业之路上,华西人不仅表示出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顽强意志,还体现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更显示出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的集体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创业不易,创新更难”。电影《吴仁宝》告诉我们,要改变命运,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干还不行,还必须要“干好眼前的,多想长远的”,只要有利于发展,碰到机遇就要抢,即使冒点风险也要上。吴仁宝从抢买磨盘、顶着压力开办五金加工厂、再到创办华西的一个个现代化企业,无不体现着这位华西当家人的精明与胆识。正是靠着这种敢冒风险、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华西人在创业之路上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的社会主义新家园的壮丽景象。创新为华西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新已成为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新一代江苏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有福民享,有难我当”电影《吴仁宝》最动情之处,在于吴仁宝那种始终不渝的、忘我的爱民情怀。为了华西村的需要,吴仁宝可以置家中4个熬熬待哺的孩子于不顾,而捐出米缸中仅剩的大米。为了安抚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吴仁宝毅然将自已最疼爱的儿子送到这位村民的家中?华西村富了,老书记始终坚持不拿村里最高的工资,不住村里最好的房子,他始终身体力行地教育身边的人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产党。华西富了,要积极带动周边的村落发展。华西富了,要让大家知道华西是怎么富的,要让更多的人分享到华西致富后的快乐,要让天下都知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出无数的人间奇迹。

电影《吴仁宝》告诉了我们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更多。电影《吴仁宝》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宝贵精神财富。

吴仁宝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5

我觉得,这部影片不仅是介绍和弘扬一个划时代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先进事迹的电影,还是一部总结和推广一个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如何凝聚民心、发动群众、团结奋斗、共同致富的记录片和教学片。我感到自己再次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

令人感动的是,老书记发动群众、鼓舞群众,从来不用行政命令,更不用威逼利诱,而是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摆事实、讲道理,带头干、做示范,要求群众做到的,共产党员先做;要求群众付出的,共产党员先付出,以此来感动群众、感召群众,从而凝聚群众、团结群众。

老书记提出全村凑米买邻村的大石磨,以后在村里办面粉加工厂,群众不理解,老书记就率先带头捐米,把家里的米缸倒得净光。全体村支部委员响应书记号召,也积极捐米。但是许多村民仍处于观望状态。当老书记带领村支部委员拉着沉重的石磨艰难地回到村口时,村民们仍在村口远远观望,将信将疑。村委委员小郑说,吴书记,让他们过来帮一把吧?吴书记说,不用,他们自己会过来的。老书记和村委委员们继续汗流浃背地艰难地向前拉着大板车。群众看到老书记和党员们为了群众利益如此艰苦付出、真心实意,他们被感动了。先是一个人跑了过来,然后是两三个,然后是众人一拥而上……

石磨拉回来了,但是要建起磨房还要靠众人之力。老书记仍然是先带领党员一点一点从捡石料做起。小郑泄气地说,靠我们几个人这样干,要干到何时才能盖起这个磨房啊,还是让村民一起来干吧!老书记仍是充满信心地说,不要急,他们会来的。最后,在老书记和全体党员坚持不懈的带头作用下,村民们受到感动和鼓舞,纷纷加入了建磨房的行列之中……

在后来的垦荒造田中、分田风波时,老书记都是采取这个办法,最后感动群众、发动群众。老书记真正实践了共产党是人民先锋队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共产党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优秀品质。

老书记不仅以先锋模范作用感召、感动群众,还在日常生活中视村民群众为亲人,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兑现了他的“有福民享、有难官当”的诺言。

一个村民的孩子得了重病,束手无策。老书记赶到村民家中,见情况危急,二话不说,抱起孩子和几个党员硬是连夜步行近百里赶到县城医院为孩子求医,使孩子转危为安。

一个村民的儿子得病死了。老书记得知女方因响应党的计划生育号召实施了结扎手术而不能再生育了,就征得家属的同意,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阿四“送”给这个村民,让阿四长大后为他们养老送终。看到老书记把懂事的阿四送到那个村民的家门口后转身骑车坚决离去的镜头,我和现场的许多观众一样,都流下了眼泪……

见过、听过许多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党员领导干部及其先进事迹,但是,象吴仁宝老书记这样干、这样动真情的,还真是少有。老书记就是这样,始终用自己一颗滚烫的心、赤子之心,坚定不移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利益奋斗,不断地关心群众,造福群众。而他自己,直到现在,就象电影里表现的那样,依然住在村里最早的房子里,吃着比较简单的饭食。村里、上级多次发放给他的多达近亿的奖金,他全都捐给了集体。华西金塔下面刻着他的那句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看完电影,我觉得,他最可宝贵的精神就是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群众利益始终在他心中占据着第一位置,而老书记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群众意识以及他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总是这个电影业给我一下启示:

启示1:结合我们的学校发展现状,我们学校的发展也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创业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也需要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精神,还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智慧。“创业不易,创新更难”。要改变命运,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干还不行,还必须要“干好眼前的,多想长远的”,只要有利于发展,碰到机遇就要抢,即使冒点风险也要上。吴仁宝从抢买磨盘、顶着压力办五金加工厂、再到创办华西的一个个现代化企业,无不体现着这位华西当家人的精明与胆识。

启示2: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也需要这种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让我们在教育创新中之路上步步领先,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的新教育景象。创新为华西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新已成为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必需意识,也是新一代清河实验学校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电影《吴仁宝》不仅描述了一个和一群人如何创业的,同时也教育了许多人如何去正视事业,如何去思考未来,如何去奉献自己,如何去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她也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日前,在十八大刚刚闭幕之际,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揭碑仪式。2005年11月22日,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就永嘉县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做过如下批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份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就有多重”。这句话放在吴仁宝老书记的身上同样恰如其分,而且吴仁宝老书记几十年来正是这样实践、这样坚持的。也正因如此,华西村村民群众几十年来才心甘情愿、始终如一地团结在老书记和村党组织的周围,持续不懈,艰苦创业,谱写了华西村新农村建设史上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衷心祝愿华西村明天更美好。衷心感谢著名演员尤勇的成功演出,衷心祝愿我们的国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华西村!

    相关文章

    17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