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孩子成长阅历英雄爱国故事分享

海愈 1172分享

  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不但敬畏,且难以捉摸古今中外,英雄如天上星群,多不胜数。然最为特别者,皆寥寥可数,而终极完美者则放眼望去皆无,皆因没人达到上述之要求,即使宇宙再大,皆无长生不灭者。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篇关于英雄的故事吧。

  左宗棠外御强虏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环伺,国家内忧外患,有一人却毫无畏惧,迎难而上,领兵收复了中国近六分之一的疆土,成为那段灰暗历史中的一抹亮色。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湖南湘陰人,晚清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生性聪颖,对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许多方面都兴趣浓厚,喜欢结交有经世致用学问的学者。

  1832年,左宗棠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但在随后的六年中,左宗棠三次参加会试,均没有考中进士。但他很快释然:“读书就应当追求经世致用,考取功名只不过是让自己获取高官厚禄罢了!”

  于是,左宗棠放弃考试,潜心研究经世致用的学问。起初,他虽没做官,但他渊博的才学却为朝野内许多人所熟知。有一次,林则徐途经长沙,点名要见在家隐居读书的左宗棠。

  左宗棠很早就听说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对这位心忧国家、民族的英雄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敬仰。他们一见如故,彻夜长谈,从经世治国到行军打仗,从平定内乱到外御强虏,无所不聊。

  林则徐对左宗棠十分欣赏,于是将自己整理的新疆地图交给左宗棠,低沉地说:“我已经老了,空有一腔抵御沙俄的志向,却时日不多。多年来,我留心人才,希望有人能完成我的志向。现在发现能够完成我志向的也只有你一人了。”临走时,林则徐意味深长地对左宗棠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左宗棠深深感受到林则徐那份殷切期望。于是他投笔从戎,从参谋做起,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展现。因战功卓著,五十一岁时左宗棠已升任闽浙总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多地发生叛乱,匪首各自称王,宣布独立,俄国乘机占领了伊犁。一时间一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新疆脱离清廷掌控,大片国土岌岌可危。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惊。可李鸿章却对慈禧太后说:“新疆土地贫瘠,茫茫沙漠,人烟稀少,伊犁落在俄国人手里,不值得花大笔开支去收复。”李鸿章权倾朝野,而且朝堂上多数官员贪图安逸,不愿打仗,许多人立刻附和。

  左宗棠断然反驳说:“天山南北物产丰富,矿藏储量巨大,怎么可以拱手让给他人呢?”左宗棠又从战略上分析说,“我大清定都北京,有蒙古保卫北方,所以几百年来才没有受外族侵扰。蒙古与新疆相邻,因此保卫新疆就是保卫蒙古,保卫蒙古也就是保卫京城。况且现在与以前不同,俄国人正大肆开拓疆土,而俄国又与我国北方相连,仅仅有蒙古从中段隔开,会很容易威胁到京城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准备好对策!”

  慈禧太后听了左宗棠的恳切言辞和理性分析,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于1875年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从地方军队抽调士兵,组建了一支六万人的军队,指挥练兵。那时清政府军队的作战能力十分低下,军官荒婬无度。左宗棠见士气不振,首先将那些不思进取的军官全部撤换。他对将士们说:“我大清强盛数百年,疆土广袤,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朝见。而现在国家烽烟四起,列强欺辱,各国都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现在,朝廷将收复新疆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那我们就必须拿出男儿的血性。”说着他抽出马刀刺向天空,对天盟誓,“不收复新疆誓不还 朝!”将士们见左宗棠一头银发却壮志凌云,顿时大受感染,齐声喊道:“收复新疆,收复新疆!”

  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左宗棠向新疆进发。由于他练兵有素,用兵如神,短短两年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而后,左宗棠挥兵进攻伊犁。当时的他已经六十八岁高龄,却抱着一往无回的气势,命左右将士抬棺出征,誓要与沙俄决一死战。但终因南方沿海战事紧急,他被召回京城。虽然左宗棠人不在新疆了,可他誓死要收回伊犁的壮举却震慑了沙俄,也鼓舞了国人。在与沙俄的谈判中,清政府终将伊犁收回,在晚清历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

  1885年,正在督办福建军务的左宗棠“出师未捷身先死”,不幸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他呕心沥血,大半生都在与外敌抗争,少有败绩,使得西方列强听到他的名字就丧胆;他收复了新疆,于国家、于民族来说,功绩千秋。

  向警予的故事

  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敲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华民族开始遭受外国列强的疯狂掠夺和宰割。内有封建王朝的腐败统治,外遭帝国主义趁火打劫,中国处于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风口浪尖上。面对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国土的日渐沦丧,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奋起反抗,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向警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向警予出身于湖南湘西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思想开明;大哥曾留学日本,思想进步、新潮,是当时湘西同盟会的负责人,也是向警予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老师。1903年,向警予进入到大哥开办的小学读书,成为当时全县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

  有一天,向警予的大哥拿着陈天华的《猛回头》回到家。这是当时风靡全国的一本书,兄弟姐妹们争先恐后地读起来。等到了向警予的手里,她就躲进房间里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书中“兴学堂,教育普及”“立演说,思想遍扬”“兴女学,培植根本”“禁缠足,敬俗娇匡”等救国主张,让年轻的向警予热血沸腾,拳拳报国之情油然而生。这也坚定了向警予投身到教育救国事业中去的决心。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国的政治、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一轮又一轮倡导女性解放的热潮在全国各地掀起。作为辛亥革命的阵地之一,长沙自然也被席卷其中。向警予在这时来到长沙,先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和周南女校。

  这段时间,她接受了西方进步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也接触到了大批的革命志士,眼界更加开阔。她利用一切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但也从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的消息传来,向警予和同学们愤慨不已,他们一起走上街头,组织宣传队,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大声疾呼,以唤起同胞的救国情怀。

  从周南女校毕业之后,向警予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回到了家乡,她要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思想传播给家乡那些渴望学习的孩子们,特别是女孩子。于是,她决定创办男女合校的新式学堂——溆浦女校。

  从此,乡亲们经常能够看到向警予忙碌的身影。她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尤其是到有女孩的家庭,苦口婆心地劝导父母们让女孩接受教育。

  没有校舍,她就四处奔走筹款,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得到了当地进步人士的支持,把学堂设在了县城西街的文昌阁。

  没有教员,她就登门拜访当地的进步青年,动员他们一起教育救国。同时,她给自己在长沙的同学写信,邀请他们参加到自己的事业中来。很快,一大批进步人士会聚到了湘西溆浦这个小县城。

  学校成立后,向警予担任校长。在她的带领下,传播新思想和新风尚,呼吁废除妇女缠足的陋习,提倡男女平等,他们勇敢地向束缚了妇女几千年的封建势力发起挑战。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不少的人才。

  1919年,向警予远渡重洋到法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她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法文,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还 广泛地接触法国工人阶级,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回国后不久,向警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她号召广大女性团结起来,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并发动组建了“妇女解放协会”,培养了大批的妇女干部,成为当时革命斗争的一支生力军,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1928年3月,向警予在法租界被捕。面对敌人,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抗日英雄马本斋

  提起马本斋的名字,大家的脑海里立马浮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司令员的英雄形象——著名的回民支队的领导人、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

  马本斋出身于贫苦农家,十一岁时,母亲想尽办法送他去读私塾。但家里条件实在窘迫,仅仅读了两年他就辍学了。辍学后,年幼的马本斋就随父亲四处找活干。他给人放过马,做过学徒,打过零工。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年仅十三岁,他却靠辛勤的劳动养活了自己。

  听说东北活计多,十七岁的马本斋就随父亲来到东北。正好东北军要招人,马本斋就报名参军了。在部队里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班长。

  三年后,马本斋被选入东北讲武堂深造。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知识,完成了从士兵到军官、从执行者到指挥者的完美蜕变;也是在这里,他了解了中国的屈辱历史,也意识到一个中国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

  毕业后,马本斋参加了直奉战争,他将军事知识用于实战,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路从排长升任东北军独立二十一师第四团团长。

  1931年,马本斋见日本人不费一槍一炮便占领了大片国土,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心灰意冷的他离开了东北军,回乡务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很快烧到了马本斋的家乡。对于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罪行,马本斋愤慨不已。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危机感,组建回民义勇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们没有槍炮,就自制火铳、长矛、大刀,收缴敌人的槍炮,在斗争中不断壮大自己。不久,马本斋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回民义勇队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同年,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任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

  1942年5月,麦子快要收割了。日本侵略者趁机集结五万军队,发动对冀中平原的大扫荡。日军每到一处,就把当地围得像铁桶一样,拉网式清洗,奉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要让抗日军民无粮可吃,无处可躲,无人可用。

  冀中军区八路军主力损失严重,马本斋奉命策应主力突围。他站在地图前反复研究,最后把目光落在了津浦铁路上:对,扼住日军的咽喉——津浦铁路,围魏救赵!津浦铁路是日军物资保障的关键,如果津浦线遭到破坏,日军必然会全力保护。

  马本斋立即命令队伍集结,隐蔽行军,绕开敌军主力,全速赶到了津浦铁路沧州段。他们拔除了多个沿线据点,拆除铁轨,炸掉车站,毁坏铁路设施。几天下来,让日军的铁路运输彻底瘫痪,物资供应困难。

  这样一来,日军被彻底激怒了,回调了八百辆汽车、大批兵力围剿回民支队。马本斋一看,知道已经达到目的,果断命令大家撤退。

  但日军机械化部队行动快速,已对回民支队形成了合围。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万分危急。马本斋临危不乱,考虑到队伍合在一起目标太大,不利于突围,他立刻命令部队化整为零,隐藏在村庄、山林里,寻找机会从敌人包围圈的缝隙里突围。

  日军搜索了几天,遭遇了部分回民支队士兵的反击,但就是不见回民支队的主力队伍,十分纳闷。此时,马本斋已经同大部队潜进了密林里,安然逃脱。

  日军见奈何不了回民支队,就抓住了马本斋的母亲,让她对儿子进行劝降。然而,这位生于贫困农村的农妇,大义凛然,断然拒绝了日军的要求,绝食而死。

  马本斋听到噩耗,痛哭失声。国仇之下再添家恨,他下定决心:“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从此,马本斋怀着对敌人的愤恨和对母亲的承诺,时刻不忘抗日,与日军进行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在赶赴延安的途中,因毒疮病发,高烧不退,病逝于山东省莘县,终年四十二岁。

  马本斋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民族解放,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气概,以及他的远大志向、爱国爱民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发和鼓励我们向前。

    相关文章

    97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