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化学 > 学习园地 > 知识积累 > 末伏养生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末伏养生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艺洁1860分享

关于末伏养生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立秋到了,意味着进入末伏模式,末伏开始。入伏之后,天气逐渐凉爽,而末伏是24节气中最热的时期,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末伏养生注意的事项有哪些,欢迎阅读!

末伏养生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末伏养生注意的事项

末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末伏一般在中伏开始,末伏有三分之一天,是夏季最后一个庚日前一天,即末伏最后一天,极有农闲感,但末伏却一直持续未消,主要是末伏最后一个庚日,也叫“伏藏”。末伏时间也是与天气接近的,也和天气的炎炎夏日相同。当夏至接近尾声时,即可“伏藏”。夏至后不久,天气渐渐凉下来,三伏天的炎热气氛就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伏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伏藏”,而是指一个特定的节气,一年之中总是非常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只要你不注意躲避,那么就会平安无事。

1.防湿邪

伏天气温较高,衣服要尽量选得少,尤其居家不必讲究,因此,在家中的经常开窗通风的同时,还可以在工作中进行一些如凉拌菜、绿豆汤、薄荷糖等中药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清热、防暑、防暑,而且还能够起到防暑的作用。

3.防感冒

伏天养生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补充盐分,在高温的天气中,我们的身体会大量排汗,从而让体内的水分快速地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防暑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防暑降温的方法很多,但是我们要注意防暑降温的,不要经常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所以夏季养生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注意着凉。

4.少吃生冷食物

夏季的炎热,人们都喜欢吃一些冰镇的食物,以解燥热,但是吃冰镇食品对身体的伤害却是较大的。就像现在处在高温的夏季,人们大量的进食生冷食物,就很容易导致气血循环出现问题,或者是胃肠道的一些器官受到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更不要长时间或大量食用生冷食物,比如西瓜、梨、香蕉、柿子、海带、海蜇、绿豆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末伏该如何做好养生?

1、坚持泡脚

泡脚是简单的养生方式之一,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坚持热水泡脚,能引阳热,促使肾气上行,避免在双脚淤滞。现在人们的体力活动减少,长时间坐着不动,再加上过度思虑,阳气浮在身体表面,肾气被消耗,从而影响正常的阴阳循环,通过泡脚能促使阴阳循环通畅。

泡脚水温约40℃左右即可,每次泡脚30分钟,一边泡脚一边对脚底按摩。特别是4类人更应该着重泡脚。

第1类是减肥者,大多数肥胖者余阳不足,通过泡脚能引阳入阴,加快脂肪代谢速度,提高新陈代谢,辅助减掉大腿、腰部和腹部赘肉;

第2类是上热下寒者,此类人群出现虚火上扰,主要表现为牙齿疼痛、脸上长痘痘和咽喉干燥,同时伴有手脚发凉、小腹部怕冷、易腹泻等,通过泡脚能引虚火,促使肾水上升。

第3类是风湿骨痛者,由于风寒湿痹入侵经络,从而造成关节疼痛,坚持泡脚能疏通经络,减轻疼痛感;

第4类是易失眠者,通过泡脚能心肾相交,缓解失眠问题。

2、养肚脐

从中医看来,肚脐是非常重要的部位,神阙穴是腹部大穴。肚脐处比较薄弱,无脂肪组织保护,易受到寒湿邪入侵,因此应着重养肚脐。不能穿露肚脐装,睡觉时盖好小腹部,防止空调风直吹身体。

女性和儿童睡觉时可以穿着艾绒制作而成的肚兜,能温煦五脏六腑阳气,帮助排出寒湿气。艾绒经上皮组织吸收,使得腹部血管、穴位和经络都能得到温煦,从而起到养生保健功效,帮助养阳气。

3、晒背部

你知道身上阳气最足处是哪里吗,答案是后背。后背有膀胱经,膀胱经主表阳,督脉掌控6条阳经,三伏天适当的晒晒背部能为身体提供足够能量,促使阳气潜入,从而滋养着身体。不过,此阶段紫外线过度强烈,需科学晒背部,以免晒伤皮肤和中暑。

一般晒背部约60分钟即可,使得阴阳经通行;期间应把背部露出,用遮阳伞或干毛巾遮住头部;过度饥饿和饱食状态下不能晒太阳,应安排在饭后30分钟,晒背部时多喝温水;晒完背部后不能立即洗澡,擦干身上的汗液且更换干燥的衣服。

值得注意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日光性皮炎、婴幼儿和孕妇等不适合晒背部。

末伏养生知识

1、切莫贪凉损阳气

末伏时天气的一大特点是, 白天高温闷热,但早晚明显变凉,昼夜温差大。所以末伏时节,取凉须有节制,以免伤及身体阳气。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不宜直吹空调,也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特别是早晚气温下降时,避免着凉感冒。

2、补水养肺防干燥

立秋至末伏这段时间,天气虽然还是很热,但这热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比如除了热之外,还有些干燥的感觉,这跟夏天的湿热不同。由于夏季酷热出汗多,常损耗过多,使人体水分不足。加上秋季气候偏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常见有口干舌燥、皮肤干枯、烦躁不安等症状。相较于夏天,此时补充水分也很重要。由于秋燥易伤肺,除了喝水补充水分外,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对身体极好。

3、养好脾胃贴秋膘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处于较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甚至发生秋季腹泻。

末伏天健好脾胃,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况,而且有利于贴秋膘.调理脾胃,可以经常点按以下两个穴位:

(1)四爪穴

功效: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四缝穴多用于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此穴位,健脾助消化效果也较好。

方法:位于第2、3、 4、 5手指第1、2节横纹中点,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好。

(2)足三里穴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也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

方法: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4、粥汤过好末伏天

“秋老虎”发威,末伏天燥邪当令,身体易被秋燥所伤,引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所以饮食上要滋阴养润、健脾养胃,薏米、冬瓜、银耳、百合、芡实、山药、小米、扁豆、豇豆、红小豆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用以上食材熬粥汤,推荐以下“一汤粥”,帮你健康美味过末伏天!

(1)冬瓜薏米煲老鸭

鸭肉有滋阴、养胃、补虚作用,冬瓜、薏米可清热利湿,是末伏时节极佳食物。

(2)银耳百合粳米粥

该粥有有清心润肺之效。粳米有较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银耳养胃生津;百合则润燥除烦,可滋阴养肺。

未伏这段时间气温变化大,所以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感冒。大家还是要做好防范工作,不要贪凉,多吃一些养生滋补的食物。

末伏是什么意思

据生活常识上说,末伏有两层含义:一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另一层含义是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被称为三伏。

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一伏多少天呢?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

“三伏”,据说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三伏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期。

头伏热还是末伏热

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

那么为什么在三伏里是中伏最热呢?首先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86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