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

志豪 1172分享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难点

  君主集权强化的利与弊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明初几个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以及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其目的是什么?(加强君主集权,使自己的统治更加有效)

  2、其中,“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具有束缚作用,扼杀了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助长了为了当官而死读书、读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这个时候,人家欧洲正处在文艺复兴、思想大解放之中,民主与科学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正在形成飞跃发展的态势。而明朝人们的思想却被紧紧束缚着,走向衰落就是难免的了)

  过渡:从国内来看,汉族建立的明朝日益腐败衰落的同时,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则蒸蒸日上。他们怎样取代明朝?怎样统治全国?请阅读新课。

  新课讲解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努尔哈赤在历史上起了哪些作用?(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攻打明朝,迁都盛京)

  教师补充“八旗制度”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努尔哈赤为了增强女真军队的战斗力,创建了“八旗制度”(副板书)。他规定所有的女真男子平时从事生产,战时通通参加战斗,按照军事需要来组织管理整个民族。最初把自己的部族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各用一种纯色的旗帜——黄、红、蓝、白,称作“四旗”。

  到统一女真之时,又增设四旗,统称八旗。他命令八大旗主(亦称“贝勒”、“铁帽子王”)共议国政,后又设八臣以辅佐之,称“议政大臣”,与“铁帽子王”共同议政,这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副板书)。因此,女真的军队作战勇敢,连战连捷,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2、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后金”?(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后金。)

  3、除了阿骨打之外,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契丹——阿保机;党项——元昊;蒙古——铁木真)

  4、努尔哈赤和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5、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时间——1616年;人物——皇太极;事件——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后金国号为清)

  6、清朝为什么能够入主中原?(明末政治腐朽,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皇太极改族

  过渡:因此,清朝建立之初,政局很不稳定。统治者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怎么设立?(保留内阁、六部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帝和乾隆帝怎样调整中央政权机构?(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乾隆帝撤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3、中央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沈阳故宫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时,皇帝坐在中间的大政殿里,处于中心位置;铁帽子王和议事大臣还能坐在甬道两边的“十王亭”里,位置也很重要。在北京的乾清宫、军机处处理军国大事时,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军机大臣就只能跪在地上了。这说明皇帝权力已经至高无上,标志着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4、清政府怎样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制造“文字狱”)

  5、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描绘的情境有什么问题吗?(这是一幅相当优美的月夜景色,没有任何问题,作者却被冤杀,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的阴暗心理。)

  6、文字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思想受禁锢,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课后小结

  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尽失人心,导致秦朝二世而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消除分裂隐患,有利于国家大一统;还由于太学的设立,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明朝“八股取士”,一方面使得科举考试制度规范化、标准化了,另一方面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还导致学风的败坏,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清朝文字狱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思想受禁锢,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初中历史教案篇二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认识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认识宋词及三位杰出词人的风格与作品;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秋天景色;

  宋元时期的书画家赵孟及作品;

  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及作品。

  通过引导学生对有关插图、幻灯片的观察、想象及对具体材料的深入分析,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懂得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其国家的强盛密不可分,并以此为基础。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录音等),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

  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成功属于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以古人的精神为动力,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在学习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变化对文化繁荣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灿烂的宋元文化

  以《清明上河图》的视频导入本课。

  【讲授】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生平

  自幼勤奋好学,爱读史书;7岁时听老师讲历史名著并能头头是道讲给大伙听;20岁时考中了进士,继续刻苦学习,开始编撰此书;他翻阅的资料达301种之多,花了19年时间,耗费了他毕生精力,为我国历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资治通鉴》

  (讲授法):宋神宗继位后,司马光把《通志》读给宋神宗听,听后神宗点头称赞──书中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常常对照借鉴,检查自己的得失。因此,他给这部书赐名为《资治通鉴》。

  此书叙述了战国至五代的历史,共294卷,300多万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文笔简练生动,记事真实可信,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史书。

  同学们,司马光编此书是多么不易呀,没有顽强的意志不行,不持之以恒也不行,在前人的基础上不创新更不行……

  同学们在欣赏了宋朝的史学作品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宋词。

  中国古典文学这块瑰宝是由代表着不同时代最高成就的文学样式凝结而成的。那么,你们还记得曾学习过的知识吗?(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赋;唐: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与元朝的文学样式。

  (讲授法):词来自民间乐歌、诗,与音乐有关系,至宋代才出现了百花争艳、空前繁荣的盛况。同时出现了三大著名的词人。

  播放有关视频

  (1)苏轼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开拓了用词表达重大社会题材的道路。

  (2)李清照与《声声慢》、《醉花阴》

  (3)辛弃疾与《破阵子》:辛弃疾曾参加过抗金斗争,大声疾呼朝廷应力图富国强兵,以恢复中原安宁。他写下《破阵子》一词,给至交陈亮以安慰和鼓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在领悟宋词之余,我们一起来品尝宋元的绘画与书法,它将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艺术长廊。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与艺术(板书)

  1.绘画(板书)

  (1)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讲授法)同学们: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世界闻名的《清明上河图》,距今已八百多年了,可它还完整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此画长5.25米,宽0?25米,描写北宋的首都在清明节时候的热闹场面。内容包括:人物──360行的人物都画出来了;街市──店铺、作坊、酒楼、茶馆、当铺。走在这些街上的是各种形态的人,你来我往。架车、挑担、赶毛驴、推独轮车、骑马、坐轿、散步、形态逼真,都看得清楚。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画的主要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这在当时可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不但是一幅美术作品,同时也是城建设计中最早的鸟瞰图之一。

  (2)赵孟頫与《秋郊饮马图》

  赵孟頫是赵匡胤的十一世孙,他提出要向大自然学习。要有个人的独创性,反对形式主义,学习古人,应该创造出超越古人的东西来,这才是根本,他的绘画成就就说明这个道理。此图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与唐朝一样,宋代也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

  2.宋朝书法──“宋四家”

  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的书法风格各异,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宋代书法风貌。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学习”是无止境的,既要善于吸取前人经验,又要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初中历史教案篇三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掌握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行省制度的建立;掌握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文中的“一代天骄”是指谁?他有什么贡献?让我们进入第12课的学习。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蒙古族的兴起

  2.铁木真统一蒙古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统一了蒙古。

  1206年,建立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你认为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因素:部落混战,民族压迫,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强大的骑兵。

  个人因素:坚强的意志,机敏果敢

  蒙古族主要生活在蒙古草原一代,蒙古贵族们出于对财富的贪欲,竞相掠夺人口和畜产,形成无休止的部落战争。战争汰弱留强,到12世纪时,原来部落林立的蒙古社会,只剩下几个较大的对抗集团。蒙古部的首领铁木真善于用兵和团结其他部众,力量逐渐壮大。统一了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国。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星天旋转,诸国争征,……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看一下蒙古史书上记载的情况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又做了哪些事情?请同学们尽快地把课本上的小字内容浏览一遍,想一想,成吉思汗的行动为元朝的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和金、西夏作战,南下进攻宋,还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成吉思汗的对外战争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从成吉思汗身上学到些什么?

  学生回答

  ……

  幻灯片显示:

  同学们,投影打出的是成吉思汗的陵墓。

  成吉思汗陵规模不算大,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是我国内蒙古的一处主要旅游景点。成吉思汗是位传奇性的历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寝对旅游者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成吉思汗在世时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为后来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后代是怎样建立起这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朝代的。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同学们请看课本,看一看元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灭金后,蒙古对南宋形成了包围之势。后来,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忽必烈即汗位后,随后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详细内容。

  幻灯片显示:《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南宋抗元派将领文天祥所写。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元朝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同时文天祥抗元也为后世所传颂,这矛盾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2.元朝社会经济与对外交往

  南宋灭亡以后,元朝的形势稳定下来,在经济方面和对外交往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来了解元朝的经济状况。

  请同学们把课本上关于元朝经济的内容看一下,了解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看完之后请复述主要内容。

  (1)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农场。

  (2)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3)为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4)元朝的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中外交往也很频繁。

  【教师归纳】

  请同学们根据元朝的运河图说出元朝两段新运河的名称和起止点,说出元朝海运的起止点。

  幻灯片显示:通惠河、会通河。

  元朝的两段新运河是指由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和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元朝的海运是由长江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运往大都。

  由元朝的运河能想到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关于元朝的对外交往,我们来看一下马可·波罗的情况。

  马可·波罗的图片及简介:意大利旅行家,曾于元世祖时在中国呆过多年。回国后写了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书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的朝代中,实现大统一的有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结束分裂局面的有秦、西晋、隋、元四个朝代,在这四个朝代中,元朝的疆域最大,那么,元朝的疆域包括了哪些地方?元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治理?这是我们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

  3.行省制度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上关于行省制度的一段描写,找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具体内容、影响等。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①中央:中书省: 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③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

  ④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想一想:行省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蒙古、西藏、新疆东部及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

  【教师归纳】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蒙古、西藏、新疆东部及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

  刚才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提到了民族融合,确实是这样,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进一步形成,仅就这一点来说,元朝的历史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大家在课本上找出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

  元朝时候,许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来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民族融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学生在回答时,教师用简明的板书表现出来:民族融合的表现:汉族外迁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回族的形成。

  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秦、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

  课后小结

  1.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七年级历史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2.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

4.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5.七年级主题班会教案范文大全 - 5068儿童网

6.七年级学生关于写事的作文优选范文600字五篇 - 5068儿童网

7.七年级生活日记范文 - 5068儿童网

8.关于价值作文800字议论文2019七年级范文精选五篇 - 5068儿童网

9.七年级暑假日记最新范文 - 5068儿童网

10.七年级暑假日记最新范文大全 - 5068儿童网

    热门标签

    9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