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历史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 > 七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

立博20分享

七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范文

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七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1

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

1、农业成就: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四、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五、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成就:

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

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七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2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英法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不择手段而发动的又一次侵略战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以及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分析其社会影响,认识到这场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提高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为烧圆明园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重点难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重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为难点。

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地图提供的信息组织教学,让学生从空间上认识这场战争。通过谈话法,比较法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投影《火烧圆明园》图片,请问:圆明园在哪次战争中被侵略军烧毁?鸦片战争的炮声刚刚沉寂,西方为什么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联系《南京条约》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路线:当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时,广东巡抚以何种态度面对侵略军?说明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假如你是广东巡抚,你将如何迎战!这一路打到天津,迫使清政府签定《天津条约》,为什么美俄也横插一刀?阐述美俄插足的原因 《天津条约》的内容 为什么英法联军没有结束战争,而是再次发动进攻?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并火烧圆明园,投影圆明园被毁前的宏伟壮丽与被毁后的废墟作对比引导学生对圆明园到底是重建还是在遗址上建公园进行辩论,然后分组进行收集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讨论,得出结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 英法联军 结合地图 学生讲述 讨论,进行回答   以疑激思 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性分析其危害 思考,讨论  谈感想   下一堂课进行汇报交流   图片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的角度去分析第二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空间上认识这场战争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同时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学生兴趣盎然 加深了解 提高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侵略本性  揭露侵略者的丑恶行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的能力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把两次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汇制表格投影关于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利用地图沙俄虽未动用一兵一卒,但通过讹诈,割占了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国古代疆域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地图对照。小结(略)作业 布置:收集资料,撰写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论文。 对比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直观认识英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 读图,认识中国疆域的变化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的趋势。通过比较法认识西方侵略者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的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让学生认识到大片国土的丧失,不仅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空前的破坏,而且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具有无法估量的严重影响

七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3

《垂直的生计》

一、课程标准

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

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读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

五、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欣赏图片】

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

学生答:美!

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想!

(一)寻找安第斯

1.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图),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

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二)探秘安第斯

1.【幻灯片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

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

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

2.【幻灯片展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

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

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3.【教师引导过渡】

设问:秘鲁山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奇特的生产方式出现文明,是什么人最先在此创造出的呢?

学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师出示印第安人图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遗址图片。

(三)走进安第斯

1.【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目标要求

1)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2)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2.【学生成果展示】

衣: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秘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铃薯品种,还利用昼夜温差大发明了常年保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方法。

住:如图(PPT)

行:骆马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展示秘鲁国徽】

问题:秘鲁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它出现在国徽上面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骆马。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师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秘鲁人“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了?

学生回答: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新课小结】

【巩固练习】(见《随堂练习》)

七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4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 古 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 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 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上一课 时,我们从 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新课讲授

(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

1.简要讲: 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

1.禹之所以在 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 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3.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四)情感升华

学习了本课内容,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生答,教师简评),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七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020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大全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大全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