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历史 > 历史教研 > 教学反思 >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

舒洪0分享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5篇

历史教学反思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这样可以有效的纠正自己的教学错误。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精选篇1)

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终于宣告结束,可是我心里并没有把它放下来,不像别人说的那样,上完就轻松了。事实是我从准备到把课上完,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从选题到准备,我真是想了很久,总觉得第4单元的内容都挺慷慨激昂的,而且要达到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效果,似乎我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在思考了几天我选了17课,后来又出现波折,变成了18课。

黑色星期一终于来临,当我准备完毕,发现从后门走进来的领导、老师越来越多,于是我开始沉不住气了……

随着上课时间的流逝,我的失误逐渐增多:先是导入新课时间太长,在带领学生复习时没有起到鼓励、促进的作用。在讲述第一部分时,当我把问题抛向学生后,没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短了些,因为我认为那些问题很简单,不用想太久,结果一上来课堂氛围就不活跃,经过冯主任以及姚主任的指导,我这才想明白我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没有注意到设计问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向我那样的做法只有思维活跃的学生才能跟得上,或者是集中注意力的学生才找得到答案。综观从开头到结尾的课堂总是那么几个人在发言,其他的学生都不会吗?原因还在于我……

接着到了第二部分“南京大屠杀”从这开始我上课的速度明显加快,因为我发现第一部分我耗的时间太多了,于是首先要放映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片段被我省略了,直接过渡到书上的知识点,同样也是如此,一问一答,我就纳闷了学生今天怎么就不吭声呢,即使我提示后声音依然小得可怜,最后进入讨论阶段,可惜的是没有形成很好的讨论氛围,学生之间没有相互合作,所以才会出现干巴巴的字眼。原因还在于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原先我也有很多相关的材料,可是在试讲过程中,发现学生很难回答,于是我又省略了……

然后是第三部分的学习,这时我才发现时间还有很多,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我认为我讲得不够深入,虽然书上也是作为小字部分介绍的,也许是主观上没有对此足够的重视……

最后是小结复习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而且很多知识点都是我提示学生才回答出来的,没有起到引导、巩固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得改进。

这节课是结束了,留给我的思考很多很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探讨的能力,使得课堂出现沉闷的现象。也许是因为这节课的内容过于庄重吧……

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以上的失误,争取不断改进、提高!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精选篇2)

每节课上完后,我都会侧重从教学过程这个环节来对这节课进行反思,看自己有没有转换角色,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有没有用新课改的理念来上课。有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自主参与的学习主体,学生有没有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在课堂上尽力营造能使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主动自主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原始录像、经典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在教学中我充分的挖掘课程资源,使历史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在课堂的小结阶段,我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影像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中的变化。深刻体会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体会改革开放成功的喜悦,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领会课改精神,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大的发展。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精选篇3)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在历史课上真正的有所收获,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1、充分了解学情。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的历程。水到渠成,从而顺利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针对学情选择教法

3、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注重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整课设计衔接紧凑,环环相扣。比如:对“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改革”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授课时一共设计了五个问题:

(1)改革之前农村什么状况?

(2)怎么走出困境?

(3)那么,中国大地上哪个地区的农村最先用行动开始了农村这种改革的突破呢?

(4)那么实行这种包产到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后,农村生产关系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5)农村实行改革后农民生活有没有变化和改善?

三、对教学媒体应用的反思:

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运用了视频《安徽凤阳小岗村》)、(歌曲《春天的故事》)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大量的教学图片,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四、教学中的遗憾:

课堂的节奏显得过快、教师语速较快,给人造成了授课教师始终担心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其实这与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认识有关,从刚走上教学岗位,我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一堂好的历史课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应该有丰富的信息;其次:应该有大量的证据,教学中所形成的结论应该有充足的证据,论从史出、证由史来。但这就会造成课堂内容过多、时间显得过紧的感觉。这也给我提出一个新的挑战,今后在保证这些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大胆地取舍,去粗存精、准确地选择出最举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五、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他们体会到了改革开放成功的喜悦,快乐而紧凑的教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今后的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我将一如既往,争取和学生共同进步。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精选篇4)

一节好的历史课首先要让学生爱听,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教育。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节课我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课教学既难又易,难的是教学方法难以突破,易指多数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我综合多种版本教材的特点,把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签定做为教学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分析邓世昌这个历史人物时,从责任感中体会爱国情感,从人格尊严感悟国家精神,以小见大,体现了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师通过谈话、探究、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生学习状态精神饱满。

这节课我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1、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节课当中体现了老师新课程理念,比如说《马关条约》内容这部分不仅让学生知道条约有哪些内容,老师还引导学生利用图表的方式与《南京条约》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深刻认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教师还引导学生分析认识《马关条约》给日本带来的一些影响,这样的做法,培养和训练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是从问题入手,环环相扣,然后是层层深入。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究中,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在进行着,并且在思维活动中得出自己的认识。

2、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本课点睛之笔是对《马关条约》的教学,教师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进行重新设计,让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定,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精神层面的,那就是尊严,通过让学生感悟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要积聚仇恨,而是自我反思和警示,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当中,我选用了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和部分历史史料等相关的片段,学生观看过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学生在谈感受的过程中,进行感悟。如我在课堂结束部分引导学生学完《甲午中日战争》后,你有什么心情?请用一种颜色来代表,并说明为什么用这种颜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符合学生的从形象到逻辑的认知规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一定很好,但我也应该对我的探索进行反思、总结。整个教学中,不帖标签、不灌结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又有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梳理,站在思想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阐释与理解,给历史必要的宽容,现实的回答。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与实践,在平实的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思想”的魅力;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体会思想的魅力。

在课堂中,我也分明感觉到学生的回答是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着课本读。“润物细无声”,我想,这恰恰是思想的意义与力量所在。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关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等核心知识,相信学生不必于课后再去死记硬背,因为,这已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了。

诚然,因为是一节“原生态”的课,也有瑕疵,如时间的把握、教材的取舍、语言的过渡等。好在叶谰教授早说过,真实的课总会留下遗憾,聊以自我安慰。不过,伴随阅读而生、不乏亮点的教学设计,足以给自己更坚定的信念:教师生涯,阅读作伴。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反思(精选篇5)

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58427